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创伤患者的诊治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接收的腹部创伤急救患者48例,对其均进行临床症状及CT或X线检查,并根据患者病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然后观察其疗效及病情分型。结果48例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91.67%;死亡率为8.33%;根据RISS与ISS评分标准,属于中型腹部创伤者最多,属于极重型者最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部创伤急救患者进行病症分析及CT或X线等相关检查,待病情确诊后,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可大大提高患者的急救成功率,减少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腹部创伤 急救 诊治
  • 简介:新生儿胃肠道手术成功,术后死亡常感意外。按一般外科原则分析,麻醉、手术操作、术后护理似乎无隙可击。上世纪60~70年代,曾多年使人困惑。自从有人专攻新生儿外科,逐渐发现一些问题。经改进后,死亡率大减。从而形成新生儿外科专业,及一套专业操作常规。半个世纪过去,以往的困惑已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但是由于新一代专业人员只知现行成功的常规,不知过去失败的历史和现实改进的理论,所以有时痼疾重犯。因此我愿借贵刊,

  • 标签: 婴儿 新生 消化系统外科手术 死亡
  • 简介:目的总结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术后早期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3例(82.14%)经保守治疗痊愈,5例(17.85%)保守治疗无效及时实施手术治疗后治愈。结论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应首先实施保守治疗,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严格掌握手术指征,解除梗阻,提高治愈率。

  • 标签: 腹部手术 早期炎性肠梗阻 治疗体会
  • 简介:目的:探讨腹部孤立性纤维瘤(SFT)的MSCT表现及其病理学特征,提高对本病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腹膜和腹膜后SFT的MSCT表现、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10例肿瘤4例来自腹膜,6例来自腹膜后间隙,肿瘤均呈椭圆形,边界清楚,1例<5cm者密度均匀,9例>5cm者密度不均匀,可见低密度坏死区,明显囊变1例,1例肿瘤内见斑片状高密度出血,3例伴有多发小钙化。增强扫描肿块实质部分表现两种强化方式:动脉期、静脉期均为轻度强化3例;动脉期明显不均匀强化、静脉期持续强化者7例。病理学检查肿瘤由多种排列方式的梭形细胞构成,3例恶性SFT可见核分裂。免疫组织化学CD34阳性10例,Vimentin阳性10例,Bcl-2阳性9例。结论MSCT检查可以对腹部SFT进行明确定位,确定肿瘤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为手术切除提供帮助,当肿瘤血供丰富、坏死明显、局部包膜不完整时提示可能为恶性SFT,其最终诊断依赖于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 标签: 孤立性纤维瘤 腹部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病理学
  • 简介:深静脉血栓(DVT)是腹部手术常见的严重的术后并发症。DVT多发生在下肢,主要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行走困难,重者可导致猝死。B超、CT静脉造影是目前最常用的诊断方法。药物结合机械预防术后DVT是目前防治的主流。各种新兴的治疗药物和手段将给DVT治疗带来更多选择。

  • 标签: 深静脉血栓 腹部手术 预防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腹部外科手术后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探究治疗腹部外科手术后肠梗阻的有效方法和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到2014年收治的64例腹部外科手术后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所有的患者采用保守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然后对于治疗无效的患者在合适的时间采用合适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本次64例患者中56例患者成功得到保守治疗,其他8例患者转入手术治疗,其中5例患者手术切除烂尾后4到8天出现肠扭转,2例患者切除部分小肠后胃结石排入到小肠阻塞吻合口,1例患者切除部分小肠后空肠处针孔外漏肠内容物,没有1例患者出现死亡。结论对于腹部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应该加强患者的观察,对于出现肠梗阻的患者根据疾病的性质,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保守治疗过程中一旦患者出现高烧不退、腹痛、腹胀加剧以及腹膜炎等及时转用手术治疗方法开展治疗。

  • 标签: 腹部外科手术 肠梗堵 保守治疗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耳穴压豆预防普外科腹部手术后尿潴留的效果。方法耳穴压豆预防手术后尿潴留的观察,我院于2013年7月开始至2014年7月,采用手术前耳穴压豆的方法进行预防,将600例普外科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即耳穴压豆组及非耳穴压豆组,其中,术前耳穴压豆患者300例,术前未予耳穴压豆的患者300例,观察病人手术后,小便易解程度,发生尿潴留的概率。结果手术前采用耳穴压豆的患者小便易解,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二组外科腹部手术患者中术前采用耳穴压豆预防尿潴留的方法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尿潴留发生率,小便自解,此方法安全、经济、方便、无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外科腹部手术患者 手术前耳穴压豆 尿潴留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0-0017-02
  • 简介:目的探讨自制负压吸引装置对腹部手术切口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2月~2012年10月行腹部手术发生切口感染的57例患者,采用抽签法随机抽样分为两组,试验组28例,采用自制负压吸引装置持续吸引,并用1%聚维酮碘和高渗盐水纱块换药,待切口创面肉芽组织形成后行二期缝合;对照组29例,采用传统1%聚维酮碘和高渗盐水纱块换药,待切口创面肉芽组织形成后行二期缝合.统计两组患者二期切口愈合时间和二期切口愈合所需的住院费用,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及t检验.结果试验组在切口二期愈合时间、二期切口愈合所需的住院费用方面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负压吸引装置在治疗腹部手术切口感染方面,能有效缩短切口二期愈合的时间和住院费用,且方法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感染 切口 负压吸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腹部手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治疗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95.24%vs85.71%)。结论为有效避免腹部手术并发粘连性肠梗阻,术后应当给予积极的病情观察,一旦发现患者存在粘连性肠梗阻,则需要立即给予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同时给予红外线治疗、胃肠减压、腹部按摩等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可促进肠道蠕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腹部手术 粘连性肠梗阻 临床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本文研究探讨腹部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与肺栓塞临床问题,包括成因、诊断要点、护理措施等等,主要是通过回顾性分析了40例腹部术后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通过分析发现,20例患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症,10例同时出现了下肢深静脉血栓与肺栓塞并发症。通过对20例患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症患者临床治疗可以看出,20例患者均为单侧肢体患病。通过对其超声检查发现,早期性的抗凝治疗可以保障期顺利出院。10例同时出现了下肢深静脉血栓与肺栓塞并发症的患者具有典型的胸部症状,心电图以及血气出现改变。另外,10例患者D-二聚体表现出阳性,7例超声检查肺动脉压呈现异常结果。在行肺栓塞溶栓以及抗凝治疗以后,9例患者顺利出院。

  • 标签: 腹部术后 下肢深静脉血栓 肺栓塞
  • 简介:目的探讨醋酸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腹部皮下注射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07例须行内分泌治疗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进行腹部皮下注射醋酸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并对其注射前后的护理体会进行总结.结果107例患者注射过程均顺利,无出现药物种植于皮下病例,无注射后皮下出血,VAS评分均为轻微疼痛,其中1分67例,2分40例.结论通过科学整体的护理,可减少醋酸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腹部皮下注射后皮下出血、包块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注射的成功率.

  • 标签: 醋酸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 皮下注射 腹部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腹部X线平片与CT诊断肠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56例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行腹部X线平片检查及CT检查,观察两种检查方法的准确性。结果与腹部X线平片检查比较,CT检查在梗阻部位、梗阻原因与绞窄性梗阻方面的诊断准确率相对较高,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CT诊断对梗阻原因的准确率为71.43%,X线平片诊断准确率为41.07%,与X线平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检查对肠梗阻诊断的准确率优于腹部X线平片检查,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腹部X 线平片 CT 肠梗阻
  • 简介:摘要探讨腹部常见感染性外科疾病手术治疗后抗生素,营养支持方法。通过分析我院近4年来收治的480例感染性外科疾病的手术治疗后的抗生素与营养支持治疗过程结果腹部感染性外科疾病手术后尽早给予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可以更好地控制感染;营养支持特别是肠内营养不仅为患者提供足够的能量供给,对提高患者免疫力维护肠道组织结构和肠道功能完整性起到重要作用。抗生素与营养支持是腹部感染性外科疾病手术治疗后的重要救治措施。

  • 标签: 腹部感染性外科疾病 抗生素 营养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氯胺酮-得普利麻复合静脉麻醉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9月~2014年9收治的需要实施小儿下腹部手术的9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实施氯胺酮-地西泮进行手术,观察组实施氯胺酮-得普利麻复合静脉麻醉后进行手术。观察两组在平均动脉压(MAP)方面,心率(HR)方面、苏醒时间方面、给药间隔方面、术后躁动的情况。结果两组在平均动脉压、心率、苏醒时间、给药间隔、术后躁动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氯胺酮-得普利麻复合静脉麻醉在小儿下腹部手术麻醉效果好,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氯胺酮- 得普利麻 静脉麻醉 小儿下腹部手术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32-02
  • 简介: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术后顽固性胃瘫综合征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4例腹部术后顽固性胃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病程均在80d以上,在常规胃肠减压、营养支持、应用胃肠动力药物及中医针灸的基础上,加强抗抑郁和抗焦虑等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治愈,胃液引流量减少至100ml/d以下,治疗时间分别为:84、87、91、102d,平均91d,随访3~36个月,饮食正常,无腹痛腹胀,无恶心呕吐,抑郁及焦虑等精神症状消失。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术后顽固性胃瘫综合征是可行的,可避免因二次手术造成和带来的种种手术和麻醉风险和并发症,但治疗时间较长,抗抑郁和抗焦虑是其重要的治疗措施。

  • 标签: 胃肠肿瘤 中西医结合疗法 手术后并发症 胃肌轻瘫 抗抑郁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