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患者用药的安全性与依从性对新型药学服务模式的价值进行探讨。方法将66例随机选取的本院取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3例。对照组取药患者仍延用常规的药学服务模式,;实验组患者则应用新型药学服务模式,对两组的药品差错事件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记录。结果实验组未发生药品差错事件;对照组药品差错事件发生5例(15.2%),对照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等一般资料,其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药学服务模式具有很高的可行性,在临床上值得积极推广。

  • 标签: 新型药学服务模式 用药 安全性 依从性
  • 简介:[摘要 ] 目的 分析认识 15 例 武汉市中心医院收治的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的临床特征 。 方法 采集患者的病史、中医证候及诊疗过程资料, 对 15 例患者流行病学、临床特点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5 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患者首发症状以发热多见,常伴 有 咳嗽、咳痰、胸闷、呼吸困难、乏力、腹痛、腹泻、纳差;实验室检查: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阳性;白细胞数、淋巴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肺部 CT 平扫早期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 结论 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是新型冠状病毒诊断的主要依据,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 方法效果更好 。

  • 标签: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中医证候 临床特征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新型冠状病毒期间门诊护士面对的压力进行分析,为促进门诊护士工作效率和减轻护士工作过程中的压力系数提供参考,提出部分应对方法。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压力源 门诊护士
  • 简介:目的:探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M)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2例C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患者中,8例为急性及亚急性起病,4例起病匿隐,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头痛,颅高压明显,脑膜刺激症阳性,脑脊液改变与结核性脑膜炎相似;CM误诊率高;本组患者经联合治疗疗效明显。结论:CM是以头痛、颅高压和脑脑膜刺激症为特点,误诊率高,反复腰穿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

  • 标签: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NCP) 患者胸部 CT 影像学特征表现,探讨其对 NCP 临床诊治的价值。方法:回顾 性分析本院目前收治已确诊 NCP 的 30 例患者完整影像学资料,重点观察有无胸部 CT 异常,并对胸部 CT 异常阴影的病变分布、形态、密度、位置、分期进行分析。结果 : 胸部 CT 扫描发现 28 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肺部异常阴影。病变分布 : 单侧单叶 ( 右肺中叶 ) 病变 2 例 (7.14%), 单肺多叶病变 1 例 (3. 57%), 双肺多叶病变 20 例 (71.43%) ,双下肺病变 2 例 (7.14%), 双中下肺 3 例 72%) ;病变位置 : 病灶远离肺门 , 位于周边部位 15 例 (53.47%), 同时累及周边和中心 13 例 (46.43%) ;病变形态 : 病灶表现为斑片状、部分融合呈大片状 12 例 (42.85%) ,球形 11 例 (39.29%) ,两者都有 5 例 (17. 86%) ;病灶密度 : 磨玻璃样改变 11 例 (39.29%) ,实变 11 例 (39.29%) ,两者均有 6 例 (21.42%) ;病变分期:早期 11 例 (39.29%) ,进展期 13 例 (46.43%), 重症 4 例 (14.28%) 。结论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具有特征性的胸部 CT 影像表现 ;CT 扫描及影像分期有助于新冠肺炎的早期诊断及病情动态评估,可用于临床治疗实践。

  • 标签: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CT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患者在临床方面的表现,并归纳治疗经验,为后续诊疗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方法:实验期间从2021年1月至12月之间接收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随机选出310例展开分析探究工作,按照年龄进行分组,并从一般资料、临床表现、治疗措施等方面进行综合性探究。结果: B组出现重型、危重型病情的患者占比远高于A组(P<0.05)。从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发生率方面分析,B组的数值水平更高,且该组患者从症状发生至最终确诊之间的耗时更长(P<0.05)。B组出现“胸闷”的患者占比高于A组。B组应用经鼻高流量氧疗的患者占比高于A组(P<0.05)。结论:对于年龄在60岁及以上的NCP患者而言,基础疾病发生率更高,且病情容易进展至重型,故而需对该类患者予以重点关注,全面监测其病情变化,若是患者氧合指数水平较低,则需及时为其应用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胸闷 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肾移植术后新型隐球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18例肾移植术后新型隐球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的临床表现、真菌学、组织病理学、免疫学(隐球菌荚膜抗原检测)、治疗经过、转归。结果18例患者中单纯隐球菌性脑膜炎3例、隐球菌性脑膜炎合并隐球菌肺炎12例、单纯隐球菌肺炎3例,均在肾移植后常规行免疫抑制治疗他克莫司(FK506)+吗替麦考酚酯(MMF)+泼尼松三联免疫抑制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症状以发热、阵发性头痛伴呕吐为主,确诊依赖血培养和脑脊液墨汁负染色;隐球菌肺炎临床症状以发热、咳嗽咳痰、呼吸短促等为主,确诊依赖肺穿刺活检和肺泡灌洗液墨汁负染色。术后所有患者给予氟康唑进行规范性抗真菌治疗,效果欠佳,加用两性霉素B后患者出现不同程度肾功能损害表现,停药后逐渐恢复。结论肾移植术后伴发新型隐球菌感染多于术后中晚期该发生,临床症状不具有特异性,针对高度怀疑隐球菌感染者必须及时予以血培养、肺穿刺活检、脑脊液等检查进行确诊。联合氟康唑及两性霉素B规范性抗真菌治疗疗效较好。

  • 标签:
  • 简介:摘要: 新冠肺炎患者在临床上 除了 采用核酸确诊以外,为了提高确诊诊断率,可以 结合 CT 影像学诊断。基于此,本文对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胸部 CT影像学征象特点分析, 以期对新冠肺炎诊断准确率提高有一点帮助作用。

  • 标签: CT 新冠肺炎 影像学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以更全面地了解这一疾病的表现和发展情况,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方法:研究收集了一批确诊为危重型COVID-19的患者的临床数据,包括年龄、性别、病程、症状、合并症等信息。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包括均值、标准差和频率分布。同时,使用双样本t检验和卡方检验来比较不同组别之间的差异。结果: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平均病程长度为14天,其中约80%的患者在入院时出现明显的发热症状。几乎所有患者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而60%的患者同时存在其他合并症,最常见的是肺炎和心血管疾病。实验室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以及淋巴细胞计数下降。结论:危重型COVID-19患者呈现出明显的共性特征,包括长时间的发热、呼吸困难和多器官合并症。了解这些特征有助于更早地识别危重型患者,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 标签: 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特征,病程,发热,呼吸困难,合并症,实验室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新冠冠状病毒检测内使用核酸快速检测的效果。方法:从2020年2月-2020年4月我院收入的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通过对研究人员展开回顾性分析。对患者使用核酸快速检测,分析检测效果。结果:核酸快速检测系统用于新冠病毒检测内,其检出阳性率较高,特异性以及敏感度较好。结论:将核算快速检测用于新冠病毒临床检测内,可以根据其检查结果为医生提供部分数据依据,值得临床应用,但最终结果仍需结合其他数据以及患者症状确诊。

  • 标签: 核酸快速检测系统 新型冠状病毒 检测效果
  • 简介:【摘要】在应对2022年3月份-5月份上海本地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展的进程中,院前急救工作主要分成三大部分:一是日常急救任务,二是确诊患者或疑似感染者闭环转运,三是密切接触者及闭环管理小区居民的就医往返。调度员除了接听就医需求电话以外,还要接听疫情相关的咨询电话。面对转运任务类型多,院前急救资源紧张的矛盾日渐明显,如何化解矛盾,本文对影响高效转运的关联因素进行分析讨论。

  • 标签: 疫情时期 转运 关联因素
  • 简介:【摘要】 目的 针对62例患者,病症:

  • 标签:
  • 简介:摘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主要是一种急性的感染性肺炎疾病 , 传播途径广,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以及呼吸道飞沫进行传播 , 在相对封闭的环境内并且长时间处于高浓度气溶胶的环境下,也会存在气溶胶传播的可能。该种疾病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巨大,特别是针对病区医护人员的影响更大。本文主要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区护士的防护问题及相关对策进行分析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病区护士 防护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新型城镇化的相关建设工作,需要面临很多的社会性问题,如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问题。因此,本文针对流动人口健康教育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做出了进一步探究,对新型城镇化对流动人口健康教育提出的要求、促进城镇化发展的流动人口健康教育措施给出了详细的分析,有益于新型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 标签: 流动人口 健康教育 新型城镇化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我院实习护士采用新型护理教学方法的实施效果。方法:从我院 2014年 4月 -2016年 6月期间的实习护士中选取 1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90例,观察组护士采用新型教学方法,对照组护士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观察分析两组理论、操作考试成绩及对护理教学方法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实习护士实习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护理教学方法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采用新型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实习护士的实习成绩和对教学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新型护理教学方法 实习护士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病人选医生护士,是建立新型医患关系的重要举措,倡导了一种新型的医患关系。病人选医生护士,要重在落实,科学引导,不断加以完善。

  • 标签: 医患关系 病人 建立新型医患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