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生命过程实际就是化学变化的过程。生命的化学过程,如同任何化学过程一样,基本质都是反应物之间的电性相互作用。生命分子都是极性分子,分子是一个整体,其中每个电子的运动都可遍及分子的各个原子。中医在微观领域是有一定物质基础的,是电子运动变化的外在表现,微观领域功能正常,人体处在有序健康状态,功能失调,无育状态就增加,中医治病就是使机体从无序状态到有序状态变化的过程。

  • 标签: 中医证候 微观领域 电子运动
  • 简介:摘要慢性胃炎的中医标准化一直存在许多问题,没有系统的标准化方法。本文试图从现在临床经常参考应用的慢性胃炎中医标准的制订规律和研究方法中寻求系统规范的慢性胃炎中医研究制订方法,希望能够对今后对慢性胃炎中医研究制订有所帮助。

  • 标签: 慢性胃炎 中医证候 标准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癌的主要中医。方法采用回顾性与前瞻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临床观察。结果经检验,不同中医的肺癌组之问有显著性差异(Y<0.01),而血瘀、气虚、痰、阴虚最为多见;非小细胞肺癌与小细胞肺癌的中医型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肺癌的中医以血瘀、气虚、痰、阴虚为主;非小细胞肺癌与小细胞肺癌的中医无明显差异。

  • 标签: 肺癌 中医证候 血瘀 虚证 痰证
  • 简介:【摘要】:目的:在中医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通过分析胃息肉患者中医型特点及分布规律,为胃息肉的中医药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胃息肉患者106例,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胃息肉患者的一般资料、中医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收集胃息肉患者106例,患者以60岁以上最为常见(62例),其次是40岁至60岁患者(43例),40岁以下(1例)患者少见;男性29例、女性77例,男女比约1:2.66,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胃息肉患者中辨证为痰凝湿阻29例(27.4%),气血两虚26例(24.5%),湿热郁结24例(22.6%),脾胃虚寒23例(21.7%),瘀血组络4例(3.8%)。结论:胃息肉以老年患者发病率高;女性发病率大于男性;四川盆地胃息肉患者以痰凝湿阻最常见,其次是气血两虚、湿热郁结、脾胃虚寒,瘀血组络患者最少。

  • 标签: 胃息肉 中医证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中医要素。方法对本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24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进行病例调查,对中医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甲状腺功能及甲状腺B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调查分析,观察中医要素的分布规律,得出结论。结果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中医中肝郁气滞所占比例为40.42%,痰瘀互结所占比例为27.92%,肝郁脾虚占17.5%,肝郁肾虚占9.17%,气阴两虚占5%,各个组间甲状腺最大结节直径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个组间年龄差异显著,肝郁肾虚组年龄最大,肝郁气滞组则年龄偏小,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个组间病程差异显著,肝郁肾虚组病程最长,肝郁气滞、痰瘀互结组则较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功能TSH水平气阴两虚组较其他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中医常见的有肝郁气滞、痰瘀互结、肝郁脾虚,重要病机是痰凝、气滞、血淤。

  • 标签: 结节性甲状腺肿 中医证候 证候要素
  • 简介:四诊合参,辨证论治是临床中医诊断与治疗疗疾病的基本方法和特色。现代影像学是人体运用视觉诊断疾病即望诊的延伸和发展。发生于疾病不同阶段的,以该病病理生理或/及病理解剖的变化为基础,是中医与医学影像可能具备相关性的立论依据。探索并逐步阐明西医常见病中医与该病医学影像诊断指标的相关性、诊断与疗效评价价值及其生理病理基础,构建中医影像学体系,对于促进中医与现代科学技术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临床诊疗水平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证候 医学影像 相关性 中医证候影像学
  • 简介:【摘要】: IgA肾病( IgA nephropathy, IgAN)是全球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其以 IgA在系膜区沉积为特征。 IgAN自 1968年被报道以来,我国学者依托中医药研究 IgAN的文献报道日益增多,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对 IgAN的研究成果。本文对 IgAN中医分型体系进行了历史回顾,再多角度分析了 IgAN中医分型的特点。

  • 标签:
  • 简介:目的通过中医调查,研究小卵泡排卵的中医规律。方法设计小卵泡排卵中医调查问卷,对收集的306例调查问卷数据进行分析,采用频数分析法计算小卵泡排卵中医出现的频数和频率,中医规律研究采用因子分析法。结果对306例患者51项症状,31项舌、脉进行频率统计,出现频率大于3%的症状有27项,舌、脉有20项。因子分析法得出11个要素,对306例患者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肾阳(气)虚占14.71%,肾阳(气)虚兼血瘀占14.38%,肾阳(气)虚兼肝郁证占11.44%,肾阴虚兼肝郁证占11.11%,肝郁血瘀占10.78%,脾肾阳虚占10.78%,血瘀占10.13%,肾阴虚占9.81%,脾虚痰湿占6.86%。复合型以肾虚、血瘀最多,从多到少排列顺序依次为:肾虚相关型、血瘀相关型、肝郁相关型、脾虚痰湿相关型。肾虚中,肾阳(气)虚相关型多于肾阴虚相关型。结论小卵泡排卵的中医特点以本虚为主,本虚指肾阳(气)虚,兼有标实,标实包括血瘀、肝郁、痰湿。

  • 标签: 小卵泡排卵 排卵障碍 中医证候
  • 简介:目的探讨煤工尘肺的中医特征、辨证要点,寻找尘肺的中医辨证规律,以便指导临床实践.方法对99例煤工尘肺患者进行了中医调查及统计分析.结果99例煤工尘肺患者经临床医师辨证可分为9种:风寒犯肺、风热犯肺、表寒肺热、痰热蕴肺、痰湿阻肺、肺气虚、肺阴虚、脾气虚、血瘀,其中肺气虚和痰热蕴肺的出现频次较高.对症状进行聚类分析,可聚为4类,归纳为肺气虚、痰热蕴肺、痰湿阻肺、血瘀4个.结论煤工尘肺其病位主要在肺,病性虚实夹杂,尘毒阻肺的基本病机贯穿疾病过程,尘毒是煤工尘肺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中的主要致病因素,在此基础上,不同患者的又有寒热虚实的不同侧重.

  • 标签: 煤工 尘肺 中医 证候调查
  • 简介:摘 要: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临床上的中医型分布规律,探讨不同中医型与ALT、HBV DNA拷贝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泰兴市中医院就诊的18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资料,根据中医型分组,分析不同中医型与ALT、HBV DNA拷贝数关系。结果 18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辨证分为5个中医型,其中肝郁脾虚型占33.3%,肝胆湿热型占29.6%,肝肾阴虚型、瘀血阻络型、肝气郁结共占36.1%。肝郁脾虚组HBV DNA滴度水平最高,与其他四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慢性乙肝 中医证型 ALT HBV DNA
  • 简介:【摘要】乙型肝炎病毒在我国感染率较高,病毒感染后易转归为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治疗较为复杂,为此在2018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分会,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特发行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诊疗指南,本文旨在梳理近三年的研究情况了解指南对临床的临床治疗与研究情况。

  • 标签: 乙型肝炎 中医诊疗 中医证候
  • 简介:摘要目的对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症候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和探讨。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12月,我院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298例,对患者的中医症状进行收集和观察,通过统计学分析,对中医的分布特点进行总结和归纳。结果III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在临床中表现出的中医主要为气阴两虚、痰湿、血瘀;临床中以气阴两虚为主,兼有痰湿、血瘀表现,阳虚表现出上升势头,阴虚则表现出下降趋势,为IV期糖尿病肾病中医表现;V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中医主要表现以阴阳两虚、气虚、痰湿和血瘀。结论糖尿病肾病从中医角度来说,为本虚标实。实证大多以痰湿和血瘀为主,虚多数以气阴两虚为主。气虚血瘀几乎贯穿于糖尿病肾病的不同阶段。

  • 标签: 中医证候 糖尿病肾病 分布研究
  • 简介:摘要根据2008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颁布的血脂异常中医诊疗标准(初稿)中涉及的症状变量,制定中医四诊量表。根据2008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颁布的血脂异常中医诊疗标准(初稿)中涉及的症状变量,为达到降维目的,对部分症状进行合并和剔除。分型进行合并归类为痰浊内阻型,痰瘀互结型,气滞血瘀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肝阳上亢型。

  • 标签: 血脂异常 证候量表 辨证分型。
  • 简介:摘要:高血压已经成为严重危及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 2009年 11月,美国高血压学会高血压协作组更新了高血压的定义及分类,提出高血压病是一种“由多种病因相互作用所致的复杂的进行性心血管综合征”。多重危险因素评估是当今高血压防治的重要策略。

  • 标签: 高血压 危险因素 中医证候特征 研究
  • 简介:淤积性皮炎又名静脉曲张性湿疹~([1]),一般起病缓慢,患者小腿足靴区皮肤逐渐出现淡褐色色素沉着,伴小腿沉胀不适,逐渐可在小腿胫前出现可凹性水肿,初起把腿放平或休息后可消退,劳累、久站或久坐即又出现,或伴有下肢静脉曲张,进而足靴区皮肤色素沉着逐渐加深,皮肤变薄、干燥、粗糙、脱屑,自觉瘙痒,搔抓后可有不同程度的糜烂、渗出,呈"湿疹样变";日久可因进行性纤维化而呈瘢痕疙瘩样硬度.

  • 标签: 淤积性皮炎 中医证候 辨治 动态演变
  • 简介:摘要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中医要素分布规律予以分析和探讨。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COPD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患者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且结合文献进行调研。对COPD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中医要素分布规律进行总结。结果80例COPD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的中医型为肺脾肾虚,痰饮瘀肺的有13例、气阴两虚,痰热瘀肺19例、肺脾气虚,痰瘀阻肺27例、肺脾气虚,痰热瘀肺有21例。结论在COPD急性加重期的中医型大多数是复合型。通过对COPD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中医要素分布规律进行研究,为COPD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患者的中医辩治提供了可靠的方法和依据。

  • 标签: COPD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 中医证候 证候要素 分布规律
  • 简介:摘要:重症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危重症。由于其发病突然,病情严重,常表现为高热,咳嗽,咳痰,气促,多脏器衰竭,极易继发感染。目前,临床上对重症肺炎的治疗以抗生素为主。通过对大量文献和临床经验的分析和总结,我们对在临床上应用中医药对重症肺炎进行干预的有关理论和中医要点和治疗进展进行了论述,并总结出了一套以临床实践为基础的重症肺炎病因病机、中医型分析方法和治疗策略,以便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 标签: 重症肺炎 中医证候特征 中医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文献分析寻找中医的分类方法。方法对近20年由CNKI数据库收录的获公开发表的包含中医辨证病位在脾肾的气阴两虚兼血瘀文献的回顾性分析。中药治疗选药情况。结果本研究共搜索文献205篇,纳入研究文献43篇,其中疗效观察18篇,经验总结12篇,理论研究13篇。获得病位在脾肾的气阴两虚兼血瘀临床21个。结论通过对既往文献的分析,运用中医脏腑辨证与八纲辨证相结合的方法,能够获得中医单一型的群以及针对证的中药或中药制剂大致组成情况。

  • 标签: 文献 中医单一证型 证候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急性肺损伤(AcuteLungInjury,ALI)患者的临床特点,总结其内在规律以指导临床的辨证施治。方法回顾性调查190例急性肺损伤住院患者的症状、舌象、脉象等,建立信息数据库,运用聚类分析等方法,从临床角度探讨急性肺损伤的特点。结果ALI患者的病性分布以虚实夹杂(51.05%)、实证(42.63%)为主。临床型分布结果显示,实证以热毒(72.11%)、痰浊(67.37%)、瘀血(45.79%)为主,虚以气虚(28.42%)、阴虚(26.32%)、肺虚(20.00%)、脾虚(21.58%)为主。气阴两虚,痰热互结、肺脾两虚,痰热瘀阻、痰热壅肺、气滞血瘀、热毒内蕴为较为常见的临床。结论ALI的中医特点正虚与邪实为ALI的两大,正虚以肺脾两虚、气阴两虚为主,邪实以热毒、痰浊、瘀血为主。病变早期可能以邪实为主,病情演变后转为虚实夹杂,病危时表现为正脱邪退。

  • 标签: 急性肺损伤 证候 回顾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