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可注射性人胎盘胶原的理化性质及临床应用特点。方法将实验豚鼠随机分为两组,并将浓度为8mg/ml及30mg/ml的两种胶原分别注于两组豚鼠的皮下和皮,以生理盐水作对照。实验鼠分别在注射后1、3、5、7、14、28、49、91、196天作大体观察和组织切片观察。结果显示可注射性人胎盘胶原不引起明显的过敏反应及炎症反应。注入宿主皮后,能较长期稳定留存,并逐步被宿主的自身胶原替代,共同进入宿主的生命代谢过程。它还能使真皮的胶原纤维增加,真皮增厚,延缓了真皮的衰老。结论可注射性人胎盘胶原在整形美容外科中作为改善皮肤衰老中出现的皱褶及修复皮肤浅表凹陷性缺损具有实用价值。

  • 标签: 可注射性 人源型 胶原
  • 简介:经胃镜下注射硬化剂治疗食道曲张静脉破裂是非手术治疗的一种新方法。我院自1998年2月-2002年10月共收治45例,经术前护理、术中观察和术后护理,治疗后1个月内止血成功率达96.42%,随访1年,复发率为6.67%,表明该方法治愈率高,还特别强调术前心理护理的重要,术中观察和术后护理的措施,起到防止和减少并发症,防止再复发的作用。

  • 标签: 内镜 曲张静脉 护理
  • 简介:目的总结经皮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ablation,RFA)治疗小肝癌的疗效.方法应用RFA治疗小肝癌(≤5cm)181例,其中RFA治疗128例,经皮瘤无水乙醇注射(percutaneousethanolinjection,PEI)-RFA治疗53例.结果全部病例随访1~46月(中位时间17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9.47%,74.42%,49.88%.单发病灶直径<3.0cm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4.63%,83.69%,70.47%;单发直径3.0~5.0cm组为89.01%,69.39%,50.11%;多发病灶直径之和≤5.0cm组为78.28%,62.82%,0(P=0.0419).RFA,PEI-RFA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8.23%,73.58%,45.97%和92.73%,76.83%,76.83%(P=0.3168).结论RF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其结果受病灶大小和肿瘤数目的影响,与PEI联合应用或许可以提高疗效.

  • 标签: 注射治疗 RFA 小肝癌 经皮 病灶 生存率
  • 简介: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rAAV2-hVEGF165)直接心肌注射促进慢性缺血心肌侧枝循环生成的作用。方法小型猪左冠状动脉回旋支放置血管缩窄环,建立慢性心肌缺血模型。5周后应用心电图、冠脉造影和心脏核磁共振成像确认左回旋支闭塞或相应心肌的缺血。动物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在缺血心肌直接注射rAAV2-VEGF165(1×10^12virusgenomeml)或同等量的磷酸盐缓冲液或rAAV2-LACZ(1×10^12virusgenomeml)。治疗后6个月,冠状动脉造影了解有无侧枝循环生成。结果放置血管缩窄环后5周,所有动物均出现左回旋支完全、次全闭塞和旋支供血区域的心肌缺血。治疗后3个月,缺血心肌可检测到LACZ和VEGF蛋白的阳性表达;治疗后6个月,VEGF组缺血心肌毛细血管和小动脉密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直接在小型猪慢性缺血心肌注射rAAV2-VEGF165,VEGF165基因可转染入心肌组织,并可在缺血部位显著促进侧枝循环形成。

  • 标签: 心肌缺血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雏形 动物替代试验
  • 简介:本文报告2例肌肉组织肿物的B超探查所见。例1在右大腿中部外侧扪及8cm×8cm的不规则肿块。B超检查在股四头肌外铡群探及一9cm×7cm的圆形无回声区.界线清晰.无强光点反射,提示股四头肌囊肿。手术切除肿物,病理诊断为单纯性囊肿。

  • 标签: B超 肌肉组织肿物 病理诊断 外科手术
  • 简介:本文研究了特脱定局部注射用药对家兔肌肉刺激作用,观察其毒性反应。结果表明:特脱定稀醋酸组(0.56μg/kg),0.02%稀醋酸(赋形剂)组和青霉素钾盐阳性对照组(15.4万μ/kg)对象兔均有明显的刺激反应,而特脱定生理盐水组(0.56μg/kg)对家兔肌肉未见有刺激反应。结合实验分析表明,其刺激成分为0.02%稀醋酸,而受试浓度的特脱定本身对家兔肌肉没有刺激反应。

  • 标签: 特脱定 肌肉刺激 毒性 动物实验
  • 简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是治疗危重哮喘的最有效手段之一,但传统机械通气常合并气压伤而影响预后.我们在机械通气中应用肌肉松弛剂卡肌宁及麻醉镇静药异丙酚可明显降低气道阻力,改善气体交换及其内环境.

  • 标签: 临床应用 肌肉松弛剂 机械通气 治疗 危重哮喘 异丙酚
  • 简介:目的研究不饱和脂肪酸制剂--鱼肝油酸钠对体外培养肝癌细胞的抗癌作用及其机制,并进一步探讨经皮瘤注射该药物治疗肝癌的效果及其机制.方法(1)不同浓度鱼肝油酸钠处理Bel-7402人肝癌细胞,监测其对细胞的影像,并用病理染色及流式细胞仪等方法研究作用机制;(2)肝癌模型裸鼠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鱼肝油酸钠及生理盐水局部浸润注射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测肝、肾功能及白细胞计数.完成试验,对所有动物行解剖病理检查,明确有无内脏及淋巴结转移.结果(1)鱼肝油酸钠使肿瘤细胞活度明显下降,较对照组出现明显凋亡细胞;(2)治疗组肿瘤组织完全坏死、脱落,实验前后肝、肾功能及白细胞计数无变化.结论(1)鱼肝油酸钠对体外培养肝癌细胞具有显著的杀灭和抑制作用,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是其作用机制之一;(2)鱼肝油酸钠瘤及瘤周局部注射后造成肿瘤血供障碍是重要作用机制.动物实验未发现骨髓抑制现象和肝肾功能损伤的毒副作用.

  • 标签: 鱼肝油酸钠 经皮瘤内注射 治疗 肝癌细胞 体外细胞培养 机制探讨
  • 简介:在各种组织中,心肌和骨骼肌对缺血的耐受性相对较差,短暂的心肌缺血即可造成心肌梗死,骨骼肌缺血超过3小时亦将发生严重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时损伤是不可逆的。缺血再灌注(ischemiainducedreperfusion,I/R)损伤是引起肌肉组织缺血坏死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在I/R过程中,细胞能量耗竭,微循环紊乱等也是导致组织变性坏死的

  • 标签: 缺血预处理 肌肉组织 心肌缺血 骨骼肌
  • 简介:1病历资料患者,男性,18岁,于入院前2d进食2h后突然出现恶心,呕吐出棕褐色血液约200ml,混有少量胃内容物,未予治疗,次日再次无明显诱因呕鲜血约100ml,伴糊状稀黑便3次,共计约400ml,伴头晕、乏力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呈急性重症病容,面色苍白,腹平软,未见腹壁静脉曲张,胃肠型及蠕动波,中上腹深压痛,可触及一10cm×15cm肿块,质中等,边界尚清楚,活动度欠佳,肝脾脏未触及,莫菲氏征阴性,肠鸣音3~6次/min。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1.29×10g/L,HGB100g/L;生化检查:AST76IU/L、ALT52IU/L、TP34g/L、ALB19.69g/L、GLO14.3g/L、TBIL4.3umol/L、K2.99mmol/L、BUN7.1mmol/L;

  • 标签: 胃肿瘤 平滑肌肉瘤 胃肠出血
  • 简介:目的探讨直肠平滑肌肉瘤外科治疗方法及其预后.方法自1974年1月至2000年1月对43例直肠平滑肌肉瘤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局部切除组与根治性切除组比较,复发率分别为50%和2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556,P=0016).局部切除组和根治性切除组远处转移率分别为30%和26%,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309,P=0065).局部切除组和根治性切除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38%和51%,年龄小于50岁者预后差.结论根治性切除在预防复发而不是远处转移方面优于局部切除,年龄小于50岁者预后差.

  • 标签: 疗效 平滑肌肉瘤 外科手术 预后 根治性切除 局部切除
  • 简介:目的:考察25℃室温,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与葛根素等8种药物配伍的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左氧氟沙星和中药配伍后8h的左氧氟沙星的含量,同时观察配伍液的外观,pH值及左氧氟沙星紫外光谱的变化。结果: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除与复方丹参注射液配伍有沉淀外,其它均无显著变化,结论:25℃条件下,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应避免与复方丹参注射液配伍使用,其它在8h可以配伍使用。

  • 标签: 稳定性 盐酸左氧氟沙星 中药注射液 配伍
  • 简介:目的探讨生性软骨瘤合并病理性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手掌、指骨生性软骨瘤合并病理性骨折8例病人,施行了手术治疗,彻底刮除病灶后取自体髂骨块植入,用钢板或交叉克氏针固定.结果本组8例病人,术后随访8~30个月,骨折愈合良好,无复发,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生性软骨瘤合并病理性骨折行块状植骨固定,骨折愈合好,不需外固定,关节可早期活动,手功能恢复良好,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 标签: 内生性软骨瘤 病理性骨折 自体髂骨植骨 肿瘤 骨骼疾病
  • 简介:目的:研究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与五种注射剂(利巴韦林,西咪替丁,鱼腥草,三磷酸腺苷二钠,注射用辅酶A)配伍的稳定性,方法:选择25℃在0至4h观察配伍液的外观,pH值及盐酸左氧氟沙星的含量。结果:在25℃,4h五种配伍液的外观,pH值及盐酸左氧氟沙星的含量没有明显的变化。结论: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与五种注射剂可以在临床配伍使用。

  • 标签: 盐酸左氧氟沙星 配伍 稳定性 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 注射剂
  • 简介:目的研究周围神经端侧吻合对失神经肌肉及运动终板的保护作用。方法Wistar大白鼠26只,随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3只。实验组右侧腓总神经切断后,近端反转结扎,远端与胫神经外膜开窗处行端侧吻合;对照组右侧腓总神经切断后,两端均反转结扎,两组动物左侧作正常对照,不作处理。术后3个月,行双侧腓总神经、胫前肌组织学检查,胫前肌肌湿重测定,运动终板检查。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胫前肌肌湿重、肌纤维横截面积、运动终板的面积和着色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神经端侧吻合对失神经肌肉及运动终板具有保护作用。

  • 标签: 运动终板 失神经肌肉 保护作用 腓总神经 对照组 胫前
  • 简介:2005年10月,我们科室抢救了1例因脱敏注射TAT致过敏休克的病人,由于观查仔细,抢救及时,病人生命得以挽救,现报告如下。

  • 标签: TAT脱敏注射 过敏休克 病人 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