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脏灶性结节增生的CT和DSA诊断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肝脏灶性结节增生患者的CT和DSA资料,共5例患者,对患者进行CT平扫和多期增强扫描。使用双臂DSA进行肝动脉造影检查。分析CT和DSA检查结果特征。结果CT平扫时影像密度略低,CT值为62-69Hu,边界清晰,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时,动脉期强化明显(CT值为110-113Hu),强化程度不均,病灶影像呈条状或者放射状。门脉期密度改变(CT值为95-141Hu)。延迟扫描可见阴影低密度,强化。DSA显示均由肝动脉供血,表现为血供丰富的特点。动脉期肝动脉显示粗、曲状,规则分布,放射状,无血湖。实质期病灶染色均匀,中心呈放射状,无分隔阴影,边界清晰。静脉期病灶染色均匀,延迟排空明显,引流静脉阴影清晰,无动静脉瘘。结论肝脏灶性结节增生的CT和DSA表现特征明显,二者联合检查肝脏灶性结节增生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建议采取MRI或者核素检查辅助诊断。

  • 标签: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 CT检查 DSA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对局灶性脑干胶质瘤的临床特点及显微手术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之间我院收治的28例灶性脑干胶质瘤行显微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并分别给予显微手术治疗和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并且P<0.05,对比差异明显。结论灶性脑干胶质瘤多发生于患者的桥脑部位,并且借助MRI、神经导航以及神经电生理监测为患者进行显微手术,有助于降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局灶性脑干胶质瘤 临床特点 显微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灶性磨玻璃结节的高分辨CT表现情况与病理组织检查情况的对比。方法选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肺灶性磨玻璃结节患者103例作为临床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CT检查,观察CT检查结果。结果病理组织检出肺灶性磨玻璃结节阳性患者有103例,检出率为100%,经高分辨CT检出肺灶性磨玻璃结节阳性患者有102例,与病理组织比较,数据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对103例患者经螺旋CT检查之后的不良反应症状进行观察,不良反应症状主要是消化系统反应、皮肤系统反应、过敏反应与泌尿系统反应等,所占比例分别为1.9%、1.0%、1.0%、1.0%。结论高分辨CT能够显示肺内的灶性磨玻璃密度灶,并且对诊断和定性有一定的价值,定性的临床诊断需要和临床资料进行结合,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肺局灶 磨玻璃 结节 高分辨CT 病理组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肝脏灶性病变采用常规超声检查和超声造影的检查结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择我院在2015年12月~2017年10月接诊治疗的110例肝脏灶性病变患者,将110例患者通过抽签法平均分为55例参照组(实施常规超声检查)与55例实验组(实施超声造影检查),比较两组患者诊断符合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经超声造影检查后,多血管性转移癌、肝细胞性肝癌、肝灶性结节增生确诊率明显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肝血管瘤确诊率中无明显差异,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肝脏灶性病变行超声造影检查较常规超声较差具备更高的临床价值,可以有效诊断患者恶性、良性肝血管瘤病变情况,为后续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 标签: 肝脏局灶性病变 常规超声检查 超声造影 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基于钆塞酸二钠(Gd-EOB-DTPA)结合大偏转角技术的肝灶性病变定性诊断。方法选取肝灶性病变患者62例,患者均进行Gd-EOB-DTPA增强MRI扫描,分别行5min、10min、20min延迟扫描,采用常规的低偏转角(10°)及大偏转角(20°)法获得肝胆期图像,比较Gd-E0B-DTPA结合低偏转角及大偏转角对肝灶性病变定性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果经Kappa检验,在低偏转角、大偏转角检测肝灶性病变的k值中,5min分别为0.95、0.95,10min分别为0.93、0.82,20min分别为0.96、1.00;大偏转角成像的敏感度均明显高于低偏转角成像,差异均有统计意义(χ2分别=9.89、10.67、20.08、14.73、5.03、9.48,P均〈0.05)。结论Gd-E0B-DTPA结合大偏转角技术可提高对肝灶性病变定性诊断的敏感度,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资料。

  • 标签: 钆塞酸二钠 大偏转角技术 肝局灶性病变 定性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