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相关诱发因素,为今后的临床治疗研究提供可靠性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来院就诊的200例急性脑血管患者,详细记录其病史、病程以及诱发病因,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200例急性脑血管患者中起病时有可见或可分析的诱因者有168例,突发性者有32例,但是对于突发性患者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其发病原因与其日常生活情况以及发病前情绪变化有极大的相关性。此外,在此次研究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有诱因者74.1%,显著性高于出血性脑血管疾病,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因过度疲劳、长期或突发的情绪波动、咳嗽或排便用力过度、过量饮酒等生活客观原因也是造成的急性脑血管发病的主要因素。其中,以情绪因素比例最高,达35.2%,其次是过度的行走活动或过度劳累,此外天气原因也与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的相关性,所有比较原因中,均具有明显的统计学(P<0.05)差异。结论多数脑血管发病患者均有一定的诱因,其中客观因素中,以情绪波动、过度劳累以及过量运动为主要原因,因此,在临床诊疗中应注意对患者的客观因素进行调节与教育,特别是具有原发脑血管病因的患者,控制其相关诱因的发生,可以极大地减小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并且可以提高患者愈的恢复效果与生活质量。

  • 标签: 急性 脑血管病 发病诱因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在头颈部血管病变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头颈部血管病变血管成像的阳性病例。采用西门子64排螺旋CT扫描,造影剂量1.5ml/kg,注射速率3ml/s,扫描延迟时间16s~18s,在工作站进行三维图像重建。重建方法为MIP、VR、MPR等。结果34例阳性病例中,一侧颈内动脉狭窄2例,一侧椎动脉狭窄3例,双侧椎动脉狭窄2例,颈内动脉畸形2例,海绵窦瘘1例,颅内动脉瘤19例,动静脉畸形5例。血管成像对于病变大小、形态、范围均能清晰显示。结论64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是一种安全、无创、有价值的诊断方法。

  • 标签: CTA 脑血管病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0-0126-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A对头颅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8例头颅血管病变患者,进行MRI与MRA检查,分析其影像特点。结果88例中动脉瘤(12例)MR检查(MRI+MRA)检出率为91.7%(11/12),动静脉畸形11例,MR检查(MRI+MRA)检出率为100%。而海绵状血管瘤8例MRI检出率为100%。血管硬化狭窄MRA的检出率为90.2%,血管闭塞的检出率两者均为100%。结论MRA能无创有效地诊断头颅血管病变。

  • 标签: MRA 脑血管病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0-0117-01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并发症的护理的重要性,通过临床观察,将护理方法更加广泛地应用。方法选取我院结我院收治的100例患有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的患者在一般护理基础上进行特定的护理干预,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一般护理,在两组患者护理并发症出现几率和满意程度进行比较。结果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出现的几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脑血管疾病患者介入治疗并发症进行护理干预是非常必要的,通过特定的护理,能够减轻患者病痛,降低并发症出现几率,使其快速恢复健康

  • 标签: 脑血管疾病 介入治疗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分析中医辨证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评价其治疗特点与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6月期间接收治疗的8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均分为两个治疗小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40例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治疗一个月之后,观察对比两个治疗小组的治疗效果,主要对比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结果经过一个月的治疗两组患者病情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82.50%),中医辨证治疗比西医治疗效果更好,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差异明显,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采用中医辨证疗法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效果明显,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中医辨证治疗 心脑血管疾病 临床疗效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国心血管科临床合理用药情况和用药常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收集和整理近年来我国在心血管科用药方面的研究资料和临床数据并进行分析探讨,归纳和总结心血管科合理用药的现状、常见问题。结果系统、全面分析了心血管患者临床用药的实施,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讨论可为优化临床用药策略,提高用药安全性和合理性,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提供依据。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合理用药 常见问题
  • 简介:急性自发性出血性脑血管病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神经系统急症之一,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早期诊断与治疗可明显降低此类疾病的病死率。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CT的快速发展,因其有无创、快速、检出率高等特点,已成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最有效取代方法。

  • 标签: 出血性脑血管病 CT血管造影 自发性 诊断价值 急性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简介:目的:研究老年脑血管病后遗症患者并发低钠血症的原因,以利于治疗过程的干预。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入住我院干部病房神经内科的脑血管病后遗症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并发低钠血症分为2组,低钠组32例,正常组48例,对低钠血症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老年脑血管病后遗症患者并发低钠血症的影响因素包括高龄、卧床、鼻饲、意识不清、合并肿瘤、合并肺炎或呼吸衰竭、合并冠心病、心功能不全、营养状况差(均P<0.05)。临床表现按发生率高低排位依次是疲倦、厌食、意识障碍加重、恶心、呕吐、四肢发凉、头晕、烦躁、谵妄及抽搐,前3位分别为68.75%、65.63%、59.38%。32例均及时发现低钠血症,及时补充钠得以纠正,2例因反复低钠血症,最后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肺部感染等死亡。结论老年脑血管病后遗症患者低钠血症的发生率仍较高,发生的原因与后遗症严重程度、合并症、生存状态等具有密切的相关性,患者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对高危因素进行干预、高危患者重点监测是预防和治疗的主要手段。

  • 标签: 脑血管病后遗症 低钠血症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如何提高心血管科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到我院接受医治的114个心血管科感染病人的相关信息病例进行研究分析,总结患者的适应证状态。结果病人的患病率为7.2%,和本院总患病比率相比,明显要高出很多。病人的感染发生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其余感染部位为上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以及胃肠道感染等。结论医护人员应重点保护并且实时监控有合并症的患者,准确把握其适应性,严格进行侵入性操作。对已发生感染的患者应该提前进行药敏检查,并且根据结果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指导,待患者病情有所好转并已达到出院条件时方可为其办理出院手续。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感染原因 治疗方法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05-01
  • 简介:目的探讨侧支循环功能不全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间接血管重建手术疗效。方法将80例侧支循环功能不全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患者行间接血管重建手术,评定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计分情况。对照组40例患者行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计分情况等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神经功能缺损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接管重建手术可以促进血管再生、建立和完善侧支循环,能够改善局部缺血状态,使临床症状得以缓解或消失,还能消除Ⅲ级侧支的产生,从而降低脑出血的几率,是ICVD外科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 标签: 脑血管病 缺血性 侧支循环 血管重建术 间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心血管科工作的医护人员在工作中表现出焦虑情况的临床分析。方法我院选择2013年8月~2014年8月间工作在心血管科的49名医护人员,对其实施相关的问卷调查,同时对比国内常模,对心血管科医护人员的焦虑状态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所选的49名工作人员进行研究发现,17名为非焦虑者,32名为焦虑者,占65.3%;通过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明显较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科室医生和护士进行比较,护士焦虑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疗职业特点直接关系到心血管科医务工作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而且焦虑状态明显比国内常模高,护士出现焦虑的水平也明显比医生高,应不断的提升医护人员的心理应对能力。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医护人员 焦虑情况 临床研究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0-0144-01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舒适护理在心血管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心血管科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患者进行抽样,选取3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施以舒适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经由舒适护理干预后SAS评分(38.98±7.3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40.97±4.33)分,且患者满意度(93.33%)显著优于对照组(60.00%),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心血管科护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舒适护理 心血管内科 护理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97-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DSA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DSA法对上述研究中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诊断并治疗。结果研究结果发现,120例患者中,106(80%)例可见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另外14例造影阴性,显示为正常,在上述脑供血狭窄或闭塞中,发现颈动脉狭窄59例,占55.67%,其中颈内动脉狭窄44例,占74.58%,颈总动脉狭窄15例,占25.42%,同时椎动脉狭窄36例,占33.96%,大脑中动脉狭窄7例,占6.60%,大脑前动脉狭4例,占3.77%,同时在研究中发现部分动脉有侧支血管开放。按上述狭窄程度的不同,将上述颈动脉狭窄分类发现,轻度狭窄44例,占41.51%,中度狭窄,45例,占42.45%,重度狭窄17例,占16.04%上述患者再经过DSA诊断后,同时给予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随访结果发现,未有脑缺血的发生。结论DSA检查对脑血管病的诊断意义重大,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DSA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血管科住院患者出现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以期为以后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我院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在心血管科住院同时出现医院感染的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详细记录患者的感染部位、对预后的影响、高危影响因素以及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结果心血管科医院感染共68例,感染发生率为15.74%;其中最多见的为呼吸道感染,44.53%为上呼吸道感染,23.36%为下呼吸道感染,15.34%为泌尿生殖道感染,12.68%为胃肠道感染,10.22%为皮肤软组织感染,7.30%为其它感染;通过研究发现,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主要有合并基础疾病、年龄超过60岁、心力衰竭、住院时间超过30d、侵入性操作等等;比较后得出结论,和非感染组相比,感染组患者的死亡率要高出许多。结论心血管科患者出现医院感染的几率较高,这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出现的感染部位是呼吸道感染,因而要求医护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最大限度的控制和降低医院感染的出现。

  • 标签: 医院感染 心血管内科 住院患者 主要特点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0-0142-01
  • 简介:烯醇化酶同工酶均为胞浆二聚体酶,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的糖酵解代谢中,催化2一磷酸甘油酸转化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由免疫性质不同的α、β、γ3种亚基组成。而特异地存在于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的γγ型,被命名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enolase,NSE)。经研究证实,NSE的释放量与神经细胞死亡数量呈显著正相关。本文阐述了NSE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脑出血 脑缺血缺氧 脑梗死
  • 简介:本研究为探究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细胞脑转移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机制及MIP-1α在T-ALL模式细胞Jurkat穿过人脑微血管皮细胞(HBMEC)过程中的作用.应用real-timePCR、siRNA试验、跨内皮迁移试验和细胞黏附试验,分别检测MIP-1α的表达、Jurkat细胞穿透能力、迁移能力和黏附力.结果表明,Jur-kat细胞作为研究T-ALL细胞穿过血脑屏障(BBB)机制的模式细胞MIP-1α表达均高于正常人T淋巴细胞以及其他3种T-ALL细胞系(HSB2、CEM、SUP-T1),Jurkat细胞分泌的MIP-1α使其穿过HBMEC单层能力增强.MIP-1αsiRNA干扰的Jurkat细胞对HBMEC黏附和跨内皮迁移力下降.结论:Jurkat细胞分泌的MIP-1α参与了Jurkat细胞穿过HBMEC单层的过程.

  • 标签: MIP-1Α T淋巴细胞白血病 JURKAT细胞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