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患者男,37岁。1997年2月始左环指掌侧近侧指间关节处长一肿物,渐大,后有约花生米大小。1998年2月在当地医院做手术切除。术后月余原刀口处又长出一不规则肿物,又去当地医院给予切除。术后20天再次复发,再次手术给予肿瘤切除。体送病理报告为恶性腱鞘巨细。1998年4月来我院就诊,查体见: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正常,腹平软,肝脾未及,无压痛。左环指近节掌侧可见一纵行刀口,长约1.5cm,已愈合,局部无红肿。胸部摄片正常。左手摄片正常。B超肝脾肾无异常。随即在臂丛麻醉下行右环指切除术,术

  • 标签: 手指恶性腱鞘巨细胞瘤 诊断 外科治疗 病理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手部腱鞘巨细的好发部位,以及临床上出现骨皮质侵蚀,受累关节退行性改变与肿瘤复发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993~2003年间32例手部腱鞘巨细入院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并就其性别、年龄、肿瘤生长部位及出现骨皮质侵蚀,受累关节退行性改变进行分析.结果该肿瘤好发于青壮年女性,左手好发,好发部位为拇指和中指.复发病例中常见骨皮质侵蚀和关节融合的退行性改变.结论局部体切除是治疗腱鞘巨细的最佳治疗方案,对多次复发有恶变倾向者应行根治性手术.

  • 标签: 巨细胞瘤 腱鞘 手部 肿瘤 手术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腱鞘巨细的MRI影像特点,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搜集本院2014年至2018年45例经病理确诊的手足部腱鞘巨细的临床资料及MRI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45例均行MRI平扫,其中22例行MRI增强扫描。结果44例腱鞘巨细发生于手部掌指骨,1例发生于足第1跖趾关节。MRI表现35例病灶T1WI与骨骼肌呈等信号,26例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9例病灶T2WI呈高信号,脂肪抑制序列显示为高信号,增强扫描均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腱鞘巨细多发生在手部,具有典型的MRI表现,MRI可作为定性诊断的首选方法。

  • 标签: 腱鞘巨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诊断
  • 简介:巨细是常见的交界性骨肿瘤,好发于东亚人群,通过规范的外科手术,很多患者可达到痊愈。对于特殊部位和难治性骨巨细,连续选择性动脉栓塞、Denosumab和放疗是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骨肿瘤专业委员会依据循证医学方法制定了《骨巨细临床循证诊疗指南》,就诊断流程、不同部位的手术方式、连续选择性动脉栓塞、Denosumab和放疗等临床问题进行总结,依据文献证据等级给出相应的推荐等级,旨在为骨肿瘤医师的临床诊疗提供最佳的、有效的意见参考,从而使患者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本指南仅为学术性指导意见,具体实施时必须依据患者的个体医疗情况而定。

  • 标签: 骨巨细胞瘤 骨肿瘤 指南
  • 简介:目的观察骨巨细患者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23例均手术治疗,其中肿瘤切除+碘酊、酒精局部灭活+骨水泥填塞术14例,肿瘤段切除+人工金属假体置换术4例,截肢术2例,肿瘤切除+病灶清除术2例,肿瘤刮除+植骨术1例.结果治愈20例,死亡3例.术后随访2年~7年5个月,平均3年6个月.结论我们提倡GCT采用临床、X线和病理三结合方法,临床疗效满意.对提高诊断和治疗有很大的价值.

  • 标签: 肿瘤切除 骨巨细胞瘤 手术治疗 临床观察 病灶清除术 合方
  • 简介:患者男性,31岁,因头痛伴耳鸣1年,加重半年入院。查体:神清,双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射存在。右耳听力正常,左耳听力轻微减退。

  • 标签: 骨巨细胞瘤 MRI 颅骨
  •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童巨细感染的临床特征进行观察并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法是对感染巨细的儿童的临床特点以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回顾的一种方法,本文采用这种方法对我院自2012年3月~2013年1月收治的100例感染巨细病毒的儿童进行诊断与治疗,并观察患儿感染情况,提高治愈率。结果巨细感染所引发的症状种类主要有发热、皮肤黄染、肝脏肿大、咳嗽、肝功能异常。结论巨细感染会导致患儿肝脏功能以及神经系统受损,因而必须提高诊断水平,为临床治疗提供实践性依据与理论依据。

  • 标签: 儿童 巨细胞感染 临床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白体近端腓骨移植重建在桡骨远端骨巨细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对4例桡骨远端骨巨细复发(CampanacciⅢ级)患者在行桡骨远端段切除的同时,行自体近端腓骨移植重建手术。结果:所有患者随访27~50个月,疼痛症状消失,骨愈合时间5~9个月,平均愈合时间为6.5个月,无移植骨吸收和骨折,腕关节功能握持力为对侧手的55%(40~80%),背伸活动度可达对侧50%(10~80%),掌屈达40%(15~70%),无神经血管损伤症状,恢复正常工作劳动。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骨巨细的复发及肺转移。结论:桡骨远端骨巨细经广泛切除后,用自体近端腓骨移植进行保肢治疗,可较好地保留腕关节功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桡骨远端 骨巨细胞瘤 骨移植 腓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形性黄色型星形细胞巨细胶质母细胞的临床病理。方法:研究时间为2021年11月~2022年11月,回顾分析10例多形性黄色型星形细胞患者和10例巨细胶质母细胞患者的临床资料信息,分析临床病理学特征,就诊断及预后特点进行分析和探究。结果:(1)多形性黄色型星形细胞巨细胶质母细胞首发症状相似,均有头痛或是头晕表现;发病部位以颞叶、顶叶为主;(2)影像学特点:多形性黄色型星形细胞,肿瘤与周围脑组织界限清晰,囊实性占位,肿瘤及囊壁有不同程度强化,水肿不明显;巨细胶质母细胞显示有长T1及稍长T2不均匀信号,病灶内信号不均匀,有少许更长T2信号。(3)免疫组化学:免疫组织化学:GFAP、Vimentin在多形性黄色型星形细胞巨细胶质母细胞中呈现阳性表达,Nestin、S-100蛋白在多形性黄色型星形细胞阳性表达,IDH1、NeuN呈阴性表达。p53在巨细胶质母细胞中呈阳性表达,在不同分级的多形性黄色型星形细胞中表达程度有差异;CD34、CK-pan在巨细胶质母细胞中阴性表达。(4)病理特点:多形性黄色型星形细胞镜下多形性细胞,以梭形细胞和星形巨细为主;3级多形性黄色型星形细胞,有核分裂表现,常见坏死。巨细胶质母细胞镜下见大量的巨怪形多核巨细,可见小的“纺锤”状合体细胞;少见假“栅状”坏死、缺血性坏死。结论:多形性黄色型星形细胞巨细胶质母细胞的临床病理具有特异性,根据病理特点、免疫组化检测、影像学特点等,能够为临床鉴别和诊断提供了科学指导。

  • 标签: 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 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 临床病理 病理特征
  • 简介:背景:骨巨细占原发性骨肿瘤的4%-5%,约1%表现为多发的同时(synchronous)或不同时(metachronous)发生的病变。本研究介绍30例多中心骨巨细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病理确诊为具有2个或2个以上分开部位病灶的骨巨细30例,回顾分析影像学资料,了解肿瘤的特点及发病部位规律。再次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分析组织形态学特点。从病历记录中获得临床和随访资料。结果:男、女比例为1:2,确诊时平均年龄为21岁。59%的患者年龄小于20岁。本研究共有94处肿瘤,每例患者平均有3处肿瘤(范围,2-9处)。大部分肿瘤发生于长骨。6例患者为同时发生的病变累及同侧肢体的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在影像学上,长骨上肿瘤表现为膨胀性溶骨病灶,位于干骺端并向骨骺方向扩展。少部分肿瘤局限在干骺端,表现为纤维骨性或成骨性病变,或者发生在未成年患者较多。次要的病理组织改变包括,纤维组织细胞区反应性骨形成以及动脉样骨囊肿样改变。大部分肿瘤采取刮除术(64%)或切除术(22%)。其复发率与单发骨巨细相似。3例发生转移,2例发生恶变。结论:与单发骨巨细相比,多中心骨巨细更易发生于年轻人,常表现为膝关节周围呈同时发生的病变。由于纤维组织细胞区和反应性骨形成的存在,因此在影像学一些肿瘤表现为成骨性或纤维骨性肿瘤。肿瘤的复发率主要取决于采取的术式。可信水平:治疗性研究,Ⅳ级。进一步可信度参见作者介绍。

  • 标签: 临床病理特点 骨巨细胞瘤 病理分析 多中心 原发性骨肿瘤 纤维组织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巨细的x线Campanacci分期与手术方式选择,分析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12年收治的78例骨巨细患者,其中男性48例,女性30例,年龄21~68岁,平均38岁;肿瘤部位股骨远端30例,胫骨近端21例,桡骨7例,股骨近端11例,肱骨近端7例,肱骨髁间2例。根据Campanacci影像学分级本组患者Ⅰ级17例,Ⅱ级46例,Ⅲ级15例,再考虑到患者年龄、肿瘤部位选择手术方式,

  • 标签: 骨巨细胞瘤 手术方式 疗效分析 分期 患者年龄 肿瘤部位
  • 简介:目的了解复发性骨巨细的临床特点,观察复发性骨巨细的治疗效果。方法总结分析1980~2000年收治的42例复发性骨巨细的一般资料、复发部位、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病理分级变化及手术疗效。结果复发性骨巨细多发生于20~40岁,女性多于男性,大多在手术后2年内复发;膝关节是复发的好发部位;大多数复发病例以局部疼痛为主要症状,影像学上有膨胀性、皂泡样改变。长期随访证实经治疗的复发性骨巨细再复发1次2例,再复发4次1例。结论骨巨细术后2年内应加强随访观察;骨巨细术后再次出现局部疼痛,影像学检查有膨胀性、皂泡样改变提示肿瘤复发;就病理而言,复发并不意味着恶变;手术应以彻底性为原则,手术方式的选择应考虑到复发性骨巨细的恶性程度、复发部位、侵袭范围、肢体功能的保留和重建。

  • 标签: 骨巨细胞瘤 复发 治疗
  • 简介:巨细病毒感染及巨细病毒疾病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常见并发症,巨细病毒性间质性肺炎是移植后巨细病毒疾病的主要类型,如未能及时检出和救治则病死率极高,为探讨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人巨细病毒的方法学,指导临床治疗,我们采用免疫组化法对45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23例,急性髓性白血病7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4例,非何杰金氏淋巴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2例)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巨细病毒抗原血病的检测,并与巨细病毒血清学检测进行了对比,45例中38例患者进行了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2例骨髓移植,5例外周血与骨髓共移植,移植前,对供/受者均进行巨细病毒抗体检查;移植后,受者采用本方法进行抗原检查,结果表明,有25例患者发生巨细病毒相关性间质性肺炎移植后随访时间为6-28个月(平均时间为18个月),根据巨细病毒检测结果进行预防性治疗的患者预后较未进行预防性治疗的患者有明显差异。预防组巨细病毒相关的死亡率为1/29,未预防组为12/16,提示采用免疫组化法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进行定期随访监测可更早期、快速的检出巨细病毒感染,对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巨细胞病毒抗原血症 巨细胞病毒感染 CMVpp65恶性血液病
  • 简介:目的:研究MMP-9在骨巨细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MMP-9在36例骨巨细中的表达,分析其与肿瘤临床病理资料及Jaffe分级、Enneking分期和复发的关系。结果:MMP-9在骨巨细中阳性表达率为63.8%,但阳性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发生部位等因素无关;在Jaffe分级中II、III级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I级,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乃0.05);按Enneking分期随级别升高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复发组的MMP-9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明显(P〈0.01)。结论:MMP-9在骨巨细中的表达与肿瘤的Enneking分级及肿瘤的复发有一定的关系,MMP-9过表达可作为预测骨巨细复发的一项重要指标。

  • 标签: 骨巨细胞瘤 MMP-9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背景:腕关节的功能在桡骨远端骨巨细切除后将严重受损,功能重建非常重要,重建的方法和材料多种多样。目的:评估桡骨远端CampanacciⅢ级骨巨细切除后以不带血管蒂自体髂骨骨块移植融合进行腕关节功能重建的临床、影像和功能评价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积水潭医院骨肿瘤科2005年1月至2016年12月应用不带血管蒂自体髂骨骨块移植融合进行腕关节功能重建的桡骨远端CampanacciⅢ级骨巨细76例,本组选取随访超过1年病例,共52例。其中男27例,女25例,年龄15-68岁,平均29岁。随访时间12-151个月,平均48个月。随访内容包括临床、影像学评价和功能评价(握力测量、前臂旋转活动度测量、MSTS评分和DASH评分)。结果:本组病例术后远端接骨端平均愈合时间为5个月、近端为9个月。19例需再次手术,包括局部复发6例和手术并发症13例(包括骨不愈合和内固定失败)。功能评定结果:患侧/健侧握力比平均为57%、前臂旋转总活动度平均为116°、MSTS-1987评分平均值为29分,MSTS-1993评分平均值为96%、DASH评分平均为9分。结论:桡骨远端骨巨细整块切除并应用不带血管蒂自体髂骨骨块腕关节融合可达到很好的术后功能恢复,同时复发率和并发症率较低,可作为桡骨远端CampanacciⅢ级骨巨细治疗的一种很好的选择。

  • 标签: 骨巨细胞瘤 桡骨远端 自体骨 腕关节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脊椎骨巨细的X线片、CT及磁共振表现。方法对我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20例脊椎骨巨细患者的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X线片、CT及磁共振表现。结果本组腰椎肿瘤5例、胸椎肿瘤11例、颈椎肿瘤4例,其中12例累及椎体和附件,8例累及椎体;病变均突入椎管,对脊髓造成压迫。X线片、CT表现为膨胀性、溶骨性及偏心性骨质破坏,磁共振表现为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等高信号,增强后病变实性部分呈不均匀强化。结论脊椎骨巨细的影像学特征比较典型,CT及磁共振检查可明确显示病变及其累及范围,对临床治疗策略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 标签: 骨巨细胞瘤 磁共振 CT X 线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9-0309-01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人类巨细病毒(HumanCytomegalovirus,HCMV)分子进行抗原表位预测,构建并表达具有多表位的重组融合蛋白并进行免疫原性鉴定.方法GenBank中查询HCMV氨基酸序列,利用BepiPred、ABCpred、BcePred、PREDICTED四种在线表位预测软件进行细胞表位预测,筛选出可能的抗原决定簇表位,构建、原核表达,并利用免疫印迹实验筛选出可用的表位抗原,原核表达出融合蛋白,用WesternBlot和ELISA检测其抗原性.结果综合预测分析结果,得出13种可能的表位,构建出pET32a原核表达载体,表达并纯化这13种表位的融合蛋白,经免疫印迹技术筛选出gp52、GB3、PP150-1、GB-5具有较强的抗原性表位,通过Ni2+亲和柱纯化,对gp52融合蛋白免疫印迹试验结果表明,蛋白抗原性较强;ELISA法鉴定具有较高的抗原性及特异性.结论在原核表达系统中能获得高效表达,纯化的融合蛋白具有较强的免疫反应性,对后期建立人HCMV免疫检测试剂提供了可能性.关键词预测软件;抗原表位;原核表达;纯化;鉴定中图分类号R39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140-01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