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随访患者局部复发率及膝关节HSS评分,评价病灶刮除术和段切除术两种手术方法的疗效,探讨在膝关节周围骨巨细如何选择合理手术方法。方法选取我院膝关节周围骨巨细患者,记录平均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出血量、随访术后患者的复发率、膝关节HSS评分。结果刮除组平均切口长度短于切除组;两组在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刮除组与切除组之间复发率及膝关节HSS评分优良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0.05)。结论刮除术后患肢功能好,复发率高,而段切除术后患肢功能稍差,复发率低。

  • 标签: 骨巨细胞瘤 手术治疗 随访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巨细病毒感染患儿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情况,探讨影响其留置时间的相关因素,指导临床合理治疗。方法调查我科入院的2019年03月~2020年03月巨细病毒感染52例患儿,共使用留置针423例次,了解其留置时间,统计分析得出影响留置时间的相关因素。结果 每次留针穿刺次数8.2±3.311次,留置针留置时间2.323±1.384天,沐舒坦与抗生素组合用与外周静脉发生外渗、静脉炎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抗病毒药物组与外周静脉发生堵塞、静脉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巨细病毒感染患儿应加强小儿静脉留置针的管理,延长留置针的使用时间,根据用药治疗方案选择静脉通道。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留置时间 巨细胞病毒 婴幼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巨细病毒肝炎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巨细病毒肝炎患儿96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予以对照组患儿更昔洛韦治疗,予以试验组患儿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黄痰消退时间、转氨酶恢复正常时间以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儿的转氨酶恢复正常时间为(33.26±14.53)天,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的转氨酶恢复正常时间(45.57±22.71)天;试验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1.2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62.50%,组以上数据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单磷酸阿糖腺苷对巨细病毒肝炎患儿进行治疗具有相当的可行性,此种治疗方式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更昔洛韦,可在临床范围内广泛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单磷酸阿糖腺苷 更昔洛韦 巨细胞病毒肝炎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小儿尿液巨细病毒检测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FQ-PCR)的价值。方法 30例样本取自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确诊或高度疑似发生巨细病毒(CMV)感染的儿童群体,所有患儿均接受FQ-PCR和ELISA法检验,为形成对照,抽选10例非巨细病毒感染儿童完成相关检验,评价并比较血清抗体与病毒DNA的平行性与敏感性。结果 30例疑似或确诊患者中,共有20例DNA与IgM呈阳性,阳性符合率为76.92%(20/26),DNA与IgM检出率分别为86.00%、73.33%,两种方法检出率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ELISA法检验,荧光定量PCR技术在小儿尿液巨细病毒检测侧重CMV病毒DNA检测,诊断效果与特异度更高,可减少人为干预产生的误差,值得应用与推广。

  • 标签: 荧光定量PCR技术 儿童 尿液巨细胞病毒 应用价值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小儿尿液巨细病毒检测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FQ-PCR)的价值。方法 30例样本取自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确诊或高度疑似发生巨细病毒(CMV)感染的儿童群体,所有患儿均接受FQ-PCR和ELISA法检验,为形成对照,抽选10例非巨细病毒感染儿童完成相关检验,评价并比较血清抗体与病毒DNA的平行性与敏感性。结果 30例疑似或确诊患者中,共有20例DNA与IgM呈阳性,阳性符合率为76.92%(20/26),DNA与IgM检出率分别为86.00%、73.33%,两种方法检出率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ELISA法检验,荧光定量PCR技术在小儿尿液巨细病毒检测侧重CMV病毒DNA检测,诊断效果与特异度更高,可减少人为干预产生的误差,值得应用与推广。

  • 标签: 荧光定量PCR技术 儿童 尿液巨细胞病毒 应用价值 分析
  • 简介:目的讨论嗜铬细胞,副神经节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41例嗜铬细胞/副神经节患者的临床表现、生化及影像学检查资料、治疗方法和病理结果。结果241例患者中,嗜铬细胞223例(92.5%,223/241),副神经节18例(7.5%,18/241)。家族性嗜铬细胞20例。有高血压症状193例,有头痛、心悸、多汗三联征130例,24h尿香草扁桃酸(VMA)升高170例。241例患者中病理回报恶性倾向30例,恶性8例,行后腹腔镜手术治疗175例。随访1~7年,术前有高血压症状者中24例血压较术前明显下降,但仍稍偏高,口服降压药物可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其余患者血压恢复正常;8例恶性嗜铬细胞者中复发2例,死亡1例。结论嗜铬细胞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治疗是非常必要的。术前药物扩容准备可以降低术中并发症的风险,后腹腔镜手术切除嗜铬细胞已成为当前主要的和首选的治疗方式。

  • 标签: 嗜铬细胞瘤 副神经节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通过“流式细胞分离术”分析良性和恶性嗜铬细胞组织形态、细胞 DNA倍体数量,根据实验数据对比分析良性和恶性嗜铬细胞的区别,预测良性细胞转化为恶性恶性嗜铬细胞潜在因素。方法:通过北京协和医院 2014-2019年间存档 22例并伴随诊断结果病体组织进行“流式细胞分离术”实验,其中良性肿瘤病原体 10例,恶性肿瘤病原体 12例,分别将良性与恶性病原体分别与分离试剂进行化学反应,在显微镜下观察良性和恶性嗜铬细胞组织切片,分析对比组织形态和细胞 DNA倍体数量变化。结果:通过实验观察,良性嗜铬细胞组织形态较完整,能缓慢与分离试剂进行化学反应,细胞 DNA倍体增长趋势缓慢;而恶性嗜铬细胞呈现不规则分裂状态,与分离试剂的反应速率加快,细胞 DNA倍体数量无线增长。结论:良性嗜铬细胞分裂速率慢于恶性嗜铬细胞分裂速率,良性嗜铬细胞细胞 DNA倍体数量增长趋势慢于恶性嗜铬细胞细胞 DNA倍体数量增长趋势。

  • 标签: 良性 恶性 嗜铬细胞瘤 组织形态 DNA倍体数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究造血干细胞抑制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4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患者,依据不同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2例)、观察组(2例),分别接受化疗治疗、化疗治疗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50.00%,与对照组0.00%相近(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2例患者均发生感染,其中1例患者并发腹泻、电解质紊乱、肝肾功能异常症状;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1例患者发生肝肾功能异常,1例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结论 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患者化疗治疗基础上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治疗效果良好,但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造血干细胞移植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以嗜铬细胞为例,研究动态血压监测及护理的效果。方法:共计30例嗜铬细胞患者,研究组患者实施动态血压监测及护理,护理措施包括病情观察、心理干预、用药方面管理等,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结果:护理之后,患者护理有效率、满意度均较高,住院时间缩短,健康教育掌握程度均较高,对比对照组,P<0.05。结论:为嗜铬细胞患者实施动态血压监测及护理,效果理想。

  • 标签: 嗜铬细胞瘤 动态血压监测 护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垂体转化基因在垂体细胞衰老和垂体中的机制及表达规律。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00g左右4周龄雌性F344大鼠18只。构建F344大鼠D-半乳糖诱导衰老模型和雌激素诱导泌乳素腺瘤模型。观察大鼠的衰老表型及成情况,对大鼠垂体进行病理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垂体PTTG、P53、P21、P16蛋白表达。结果雌激素诱导垂体细胞排列紊乱,正常垂体腺管样结构消失,核大小不一致,可见不典型性增生呈肿瘤样改变;D-半乳糖诱导衰老组垂体细胞明显减少,细胞间隙扩大,血管网稀疏,部分细胞浆内出现空泡样改变,细胞膜皱缩,异染色质形成存在于细胞内。D-半乳糖诱导衰老组内PRL基本没有表达,无明显细胞内颗粒染色,正常对照组有PRL低表达,镜下阳性细胞占比例很少,雌激素诱导垂体组大于80%细胞内表达阳性。结论PTTG基因过表达导致衰老绕过,垂体形成。PTTG表达减弱,诱导衰老。P16、P21是垂体细胞衰老重要的调控因子。

  • 标签: 垂体瘤转化基因 垂体瘤 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