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多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血清总蛋白(TP)、叶酸(FOL)、血小板生成素(TPO)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捐献血小板≥16次且捐献量≥29U的献血者99名(男84名、女15名)作为试验组(捐献组),随机选择首次仅捐献全血献血者100名(男86名、女14名)作为对照组(未捐献组),检测其TP、FOL、TPO水平;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对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按照不同捐献次数(16-50次、51-100次、≥101次)、不同捐献量(0U、29-100U、106-160U、161-271U)、不同性别分亚组讨论.结果捐献组与未捐献组之间比较TP,P=0.026;FOL,P=0.019;TPO,P=0.006,三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TP,男性和女性未捐献组〉捐献组(66.98〉64.63;66.66〉63.11);FOL,男性和女性捐献组〉未捐献组(6.31〉5.95,7.79〉6.94),但捐献组与未捐献组TP、FOL仍在正常参考范围之内;TPO,男性和女性未捐献组〉捐献组(55.270〉36.567,56.058〉53.551).不同捐献次数间比较:男性TP、TPO,P值分别为0.027、0.028,认为不同捐献血小板次数对男性献血者TP、TPO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认为对男性FOL的水平影响有限(P=0.498,P〉0.05);女性TP、TPO,P值分别为0.506、0.285,认为不同捐献血小板次数对女性献血者TP、TPO水平影响有限(P值均〉0.05),但对女性FOL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09,P〈0.05).不同捐献量之间比较:男性TP、FOL,P值分别为0.066、0.490,认为不同献血量对男性献血者TP、FOL水平影响有限(P值均〉0.05,无统计学意义),但对TPO的影响有差异性(P=0.030,P〈0.05,有统计学意义);女性的TP、TPO,P值分别为0.728、0.356,认为不同献血量对女性献血者TP、TPO水平影响有限(P值均〉0.05,无统计学意义),但对女性FOL影

  • 标签: 单采血小板献血者 血清总蛋白 叶酸 血小板生成素
  • 简介:摘要叶酸靶向纳米递药系统既具有叶酸-叶酸受体的主动靶向又具有纳米递药系统的被动靶向的优势,可实现化疗药物对肿瘤组织的靶向递送,有效地提高药物疗效,减少毒副作用。本文就近年来研究较多的叶酸脂质体、叶酸树突状纳米粒子、叶酸纳米胶束、叶酸纳米球等靶向递药系统进行综述。

  • 标签: 叶酸 叶酸受体 恶性肿瘤 纳米递药系统 靶向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复春联合叶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50例患者分为3组,观察组53例、胃复春组49例、叶酸组48例,胃复春按每次4片,每日3次给药,叶酸按每次10mg,每日3次给药,治疗4个月。记录每组治疗前、治疗4个月末时的临床症状评分、内镜下评分、萎缩评分、肠上皮化生评分,以及PGⅠ、PGⅡ和PGR值,进行t检验,疗效评估采用X2检验,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4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8.7%)高于胃复春组总有效率(67.3%)和叶酸组总有效率(64.6%)(X2=32.98,X2=29.95,P﹤0.05)。观察组与治疗前比较,临床症状评分、内镜下评分、萎缩评分、肠上皮化生评分、PGⅠ、PGⅡ、PGR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分别与胃复春组、叶酸组进行组间比较,临床症状评分、内镜下评分、萎缩评分、肠上皮化生评分、PGⅠ值和PGR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GⅡ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复春联合叶酸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转归有利,促进PG的分泌。

  • 标签: 胃复春 叶酸 萎缩性胃炎 胃蛋白酶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究西咪替丁联合叶酸治疗对急性腹泻症状的控制作用。方法实验挑选本院收治的46例急性腹泻症状患者,纳入时间2016年5月—2018年3月,根据计算机随机分组,实验组和常规组均23例,分别采用西咪替丁联合叶酸治疗和常规药物思密达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用药时间和腹泻症状消除时间。结果由临床治疗效果得出,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95.65%)明显高于常规组(69.57%),且实验组患者用药时间和腹泻症状消除时间等均明显短于常规组,控制作用对比差异较大(P<0.05)。结论对急性腹泻症状患者实行西咪替丁联合叶酸治疗,可发挥较好的临床效果,对患者腹泻症状具有较显著的控制作用,值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西咪替丁 叶酸 急性 腹泻症状 控制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脑梗死诊断中Hcy、叶酸、VitB_(12)和Hs-CRP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月到2016年4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脑梗死患者42例将其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时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40例将其作为参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的Hcy、叶酸、VitB_(12)和Hs-CRP诊断结果作比较。结果对比2组研究人员的Hcy、叶酸、VitB_(12)和Hs-CRP,与实验组脑梗死患者相比较,参照组健康人员的Hcy和Hs-CRP水平较低,参照组叶酸和VitB_(12)水平较高,组间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在脑梗死的诊断中,Hcy、叶酸、VitB_(12)和Hs-CRP联合检测具有重要意义,可有效的判定患者脑梗死的严重度。

  • 标签: Hcy 叶酸 VitB_(12) Hs-CRP 检测 脑梗死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叶酸联合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临床。方法此课题选取的73例高血压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均是本院2015年1月—2018年4月接收,经不同治疗方法分组,常规组36例行贝那普利治疗,干预组37例行叶酸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血压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脉压差、DBP、SBP、同型半胱氨酸等对比无异,治疗后,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无异(P>0.05),干预组患者脉压差、DBP、SBP、同型半胱氨酸等均明显低于常规组,而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比常规组高(P<0.05)。结论叶酸联合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临床效果较好,能有效降低、控制患者血压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且用药安全。

  • 标签: 叶酸 贝那普利 高血压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H型高血压患者应用依那普利与叶酸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6例H型高血压患者予以分组研究,选取时间为2015年9月至2018年6月,采用随机抽签法均分为两组,即参照组、观察组。参照组18例患者应用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18例患者在参照组基础上加用叶酸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管内皮功能。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4%,参照组为66.7%,观察组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血管内皮素(ET-1)、血栓调节蛋白(TM)、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低于参照组,一氧化氮(NO)水平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H型高血压患者应用依那普利与叶酸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压水平,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与推荐价值。

  • 标签: H型高血压 依那普利 叶酸 临床疗效 血管内皮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脑梗死诊断中Hcy、叶酸、VitB_(12)和Hs-CRP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月到2016年4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脑梗死患者42例将其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时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40例将其作为参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的Hcy、叶酸、VitB_(12)和Hs-CRP诊断结果作比较。结果对比2组研究人员的Hcy、叶酸、VitB_(12)和Hs-CRP,与实验组脑梗死患者相比较,参照组健康人员的Hcy和Hs-CRP水平较低,参照组叶酸和VitB_(12)水平较高,组间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在脑梗死的诊断中,Hcy、叶酸、VitB_(12)和Hs-CRP联合检测具有重要意义,可有效的判定患者脑梗死的严重度。

  • 标签: Hcy 叶酸 VitB_(12) Hs-CRP 检测 脑梗死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不同的实验方法及试剂对老年患者的血清标本进行检测,调查分析26例梅毒血清阳性者。方法用梅毒酶联免疫吸附实验(TP-ELISA)检测待测血清,阳性标本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TRUST)和经梅毒Reiter株吸收剂稀释血清后,进行苍白密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实验(TPPA)检测。结果用梅毒酶联免疫吸附实验(TP-ELISA)方法初检我院患者血清,共检测出10例阳性患者;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TRUST)检测10例阳性血清,共检测出10例阳性患者;用经梅毒Reiter株吸收剂稀释血清后,进行苍白密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实验(TPPA)检测6例阳性血清,共检测出6例阳性患者。结论患者的潜在疾病可能导致机体释放交叉诱导抗原;患者可能有共生螺旋体诱导交叉反应抗体;被检测的血清必须用梅毒Reiter菌株稀释,然后进行抗体测试。

  • 标签: 梅毒 患者 调查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甲亢性肝病病人血清检验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 2016年 6月 ~2017年 5月 间 收治的30例甲亢性肝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 我院 收治的30例肝功能正常甲亢患者作为对照组,采集两组患者静脉血样,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两组的肝功能及甲状腺功能血清学指标并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ALT、 ALP、 GGT、 DBIL、 TBA等肝功能指标水平及 T3、 T4、 FT3、 FT4、 TSH等甲状腺功能指标水平均较 肝功能正常甲亢患者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临床均不同程度的存在消瘦、腹泻、黄疸、多汗等症状表现,其中观察组患者发生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 :血清降钙素原的英文缩写为 PCT ,是临床上常用于诊断感染的一种化验指标,在儿科当中,感染性疾病相对较多,因此,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在儿科当中的应用较为广泛,笔者通过本次研究对血清降钙素原用于诊断儿科感染性疾病的临床价值。 方法 : 对我院收治的感染性疾病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目的是为了判断血清降钙素原在儿童的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当中发挥的实际作用以及相关特点,对血清降钙素原对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 结果 :细菌感染组的患儿的血清降钙素原值最高,说明血清降钙素原联合血常规检查对于细菌感染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结论 :血清降钙素原配合血常规检查对于诊断小儿细菌性感染疾病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 儿童感染疾病 诊断价值 细菌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肌炎患者血清BNP及cTnⅠ表达情况进行分析。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病例78例,为2017年2月至2018年8月所接诊,视为本次研究观察组,选取同期我院所接诊非心肌炎病例78例,为对照组。对空腹静脉血进行采集,借助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两组血浆BNP及cTnⅠ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结合观察可知,两组在血清BNP及cTnⅠ的表达水平上均存在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前血清BNP为(1089.64±10.34)pg/ml,治疗后为(214.57±2.57)pg/ml,P<0.05。血清cTnⅠ治疗前为(0.52±0.003)ng/ml,治疗后为(0.01±0.005)ng/ml,P<0.05。结论对于心肌炎患者通过对血清BNP以及cTnⅠ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对于帮助其确诊以及恢复情况监测均存在有重要意义,可在心肌炎患者治疗中进行采用。可较为直观对其病症严重程度进行反应,对于临床诊断以及治疗方案优化均存在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心肌炎 血清BNP cTnⅠ 表达水平 诊断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ELISA与CMIA检测应用于血清中抗-HCV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在2014年4月-2016年5月期间于我院接受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患者中以及同期接受体检的健康人群中各选择45例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ELISA与CMIA进行检测,将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实施对比分析。结果CMIA检测的诊断符合率、敏感度均高于ELISA检测,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MIA检测特异度低于ELISA,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CMIA检测抗-HCV,可获取更高的准确率,更适用于临床筛查丙型肝炎。

  • 标签: 抗-HCV ELISA检测 CMIA检测 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明血清尿酸水平在双相情感障碍中的价值。方法将近2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80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与患者交流,观察患者,根据杨氏躁狂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分。根据评分将280例分为躁狂组(110例),抑郁组(170例);根据精神药物使用情况,将280例患者分为未用药组(190例),用药组(90例);选择280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各组的血清尿酸水平有无差异。结果用药组患者用药后的血清尿酸水平略高于未用药组,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躁狂组血清尿酸水平高于抑郁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躁狂组及抑郁组患者血清尿酸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异常增高,临床上可通过检查血清尿酸水平作为初筛。

  • 标签: 血清尿酸 检测意义 双相情感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探讨槟榔提取物槟榔碱的不同浓度与雄性小鼠血清肌酐变化的联系,从而得出长期食用槟榔会对肾脏功能产生影响。方法以64只雄性小白鼠为研究对象,将小鼠分为A、B、C、D四组,A为对照组,B、C、D为实验组,对A、B、C、D组进行模型建立。建模成功后随机抽取A、B、C、D组小鼠各10只,并对40只小鼠进行标号、取血、检测血清血清肌酐的含量,经过SPSS分析,初步分析不同浓度槟榔提取物是否会诱导血清肌酐发生变化,进一步确定长期食用槟榔是否会对肾脏功能产生影响。结果由数据分析可知,所有数据符合正态分布,观察组P<0.05,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小鼠体内的血清肌酐会随槟榔提取物的浓度升高而升高。结论长期食用槟榔,会对肾脏的功能产生影响,食用时间越长,对肾脏功能的影响越大。

  • 标签: 小白鼠 槟榔及提取物 血清肌酐含量 肾脏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注射抗狂犬病血清引起局部反应的有效预防措施。方法择取我院在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间接诊67例接种抗狂犬病血清的患者,随机将其分为A、B两组,其中A组33例在接种后实施常规处理,B组34例在接种后实施湿热敷处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局部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在局部反应的发生率方面比较,B组患者明显低于A组患者(P<0.05)。结论对注射抗狂犬病血清的患者在注射后实施热敷处理,可有效的降低局部反应的发生,应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抗狂犬病血清 局部反应 预防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脂肪是人体重要的分泌器官,近年来关于脂肪因子与癌症相关性的研究越来越多。本研究旨在探讨和分析脂肪因子抵抗素(resistin)、脂联素(adiponectin)、瘦素(leptin)及糖脂代谢相关指标与乳腺癌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本院肿瘤科住院的106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作为病例组;纳入同期在我院体检合格的健康女性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集两组受试者血样,测定血清Resistin、adiponectin、leptin、FBG、TG、HDL-C、LDL-C、TC水平,比较相关指标在两组之间的差异,并采用多因素分析,探讨乳腺癌发生的风险因素。结果乳腺癌患者血清Adiponectin、HDL-C、T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Resistin、leptin、FB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TNM分期Ⅰ期相比,Ⅱ期和Ⅲ期的血清adiponectin、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5),血清leptin和TG的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清resistin、adiponectin、leptin及HDL-C与乳腺癌发生具有相关性(p<0.05);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糖、血脂相关指标及脂肪因子resistin、adiponectin、leptin与乳腺癌的发生具有相关性,低adiponectin血症、高leptin血症和高resistin血症是乳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

  • 标签: 乳腺癌 脂肪因子 抵抗素 脂联素 瘦素 风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