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腹症患者实施腹部 16螺旋 CT扫描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 80例急腹症患者实施此次研究,从 2017年 4月开始,至 2018年 4月终止,根据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 16 CT诊断,对照组使用超声诊断,比较两组患者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诊断阳性率为 87.50%,高于对照组 75.00%( P< 0.05)。 结论:在急腹症患者诊断中应用

  • 标签: 16层螺旋 CT 急腹症 诊断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腹症患者实施腹部16螺旋CT扫描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80例急腹症患者实施此次研究,从2017年4月开始,至2018年4月终止,根据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16CT诊断,对照组使用超声诊断,比较两组患者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诊断阳性率为87.50%,高于对照组75.00%(P<0.05)。结论在急腹症患者诊断中应用16螺旋CT诊断,操作简单,诊断准确率高,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极高。

  • 标签: 16层螺旋CT 急腹症 诊断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程度近视飞秒激光小切口透镜取出术后前弹力微皱褶的特点,并分析微皱褶与屈光度、基质透镜厚度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SMILE手术患者63眼,分为3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天时,术后1月时检查傅立叶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结果术后1天、术后1月时A组、B组、C组角膜前弹力微皱褶定量结果,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MILE术后前弹力层出现微皱褶且与屈光度相关,屈光度增加微皱褶出现几率增加,皱褶幅度加大。

  • 标签: 飞秒激光 SMILE 前弹力层微皱褶
  • 简介:背景:传统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制造过程相对复杂,制造条件要求高,无法适应创伤、烧/烫伤等组织缺损的应急事件中快速组织修复的需求。目的:观察手持式静电纺丝聚乳酸/明胶可降解纳米纤维膜对小鼠皮肤缺损原位修复的效果。方法:①采用自制3D打印的手持式静电纺丝设备制备聚乳酸/明胶可降解纳米纤维膜,检测其接触角、水蒸气透过率;②以浓度100%,50%,20%的聚乳酸/明胶可降解纳米纤维膜浸提液培养胎鼠成纤维细胞,采用CCK-8细胞毒实验评估材料残留溶剂毒性;将胎鼠成纤维细胞与聚乳酸/明胶可降解纳米纤维膜共培养(实验组),设置单独细胞培养为对照,Alamarblue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死染色观察细胞存活率,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③在18只Balb/c小鼠背部制作直径2cm皮肤全缺损,实验组进行手持静电纺丝原位聚乳酸/明胶可降解纳米纤维膜修复后纱布包扎,对照组进行纱布包扎,术后8周进行缺损部位苏木精-伊红和Masson染色,观察缺损皮肤修复效果。结果与结论:①聚乳酸/明胶可降解纳米纤维膜的接触角为(32.68±5.68)°,属亲水材料,适宜细胞黏附;24h水蒸气透过率为(4.21±0.11)×103g/m2,可满足皮肤外敷料的要求;不同浓度的聚乳酸/明胶可降解纳米纤维膜浸提液无明显的细胞毒性;②实验组胎鼠成纤维细胞具有与对照组细胞等同的细胞活性,但具有更快的增殖速度与更长的增殖时间;③苏木精-伊红和Masson染色显示,实验组小鼠皮肤伤口全愈合,材料降解完全,毛囊再生;对照组小鼠皮肤未全愈合;④结果表明,手持式静电纺丝聚乳酸/明胶可降解纳米纤维实现小鼠皮肤全缺损的原位修复。

  • 标签: 可降解纳米纤维 原位修复 手持静电纺丝 聚乳酸/明胶 生物材料 纳米纤维
  • 简介:小细胞肝癌(smallhepatocellularcarcinoma,SHCC)作为肝癌常见类型,其恶性程度、病死率均较高,故对SHCC进行早期发现并及时诊治对降低SHCC病死率具有重要影响。目前影像学检查为SHCC诊断中常用手段,其中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l)、CT因凭借诊断特异度、敏感度高且无创等优点在SHCC诊断中逐渐推广.

  • 标签: 16层螺旋CT 小细胞肝癌 磁共振成像 成像诊断 CARCINOMA 效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切口憩室发病危险因素及全缝合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妇60例,30例接受分层缝合技术,作为对照组,30例接受全缝合技术,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产妇剖宫产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产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切口愈合不良和子宫憩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剖宫产术中全缝合方式可有效降低子宫瘢痕憩室和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且对剖宫产手术过程无明显影响,是一种安全、高效的缝合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剖宫产 憩室 全层缝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胃镜联合超细胃镜双镜联合内镜下全切除术治疗胃底黏膜下肿瘤的手术配合方法及体会。方法对比分析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消化内科治疗的10例胃底黏膜下肿瘤。将其分为常规配合组标准胃镜单钳道下行EFTR术5例;经胃镜联合超细胃镜双镜联合配合组经标准胃镜联合超细胃镜双镜联合下行EFTR术5例,均予全身静脉麻醉加气管插管方式下实施EFTR术。对比观察分析两组完全切除率、手术操作配合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禁食时间、术后使用抗生素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术中出血、迟发性出血、迟发性穿孔、术后感染),总结其护理配合要点。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EFTR术,完全切除率均为100%。常规配合组平均手术操作配合时间为(122.20±19.80)min;双镜联合配合组平均手术操作配合时间为(41.13±4.63)min;两组术中均有少量出血,其中常规配合组2例,双镜联合配合组1例;常规配合组出现术后感染1例;两组均未出现术中低氧血症、迟发型出血及迟发型穿孔。经过术后精心护理,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常规配合组平均住院日为(7.20±1.48)d,双镜联合配合组平均住院日为(6.40±0.55)d。结论经标准联合超细胃镜双镜联合应用,超细胃镜辅助下牵引、创面冲洗、止血以辅助牵引改善EFTR术操作视野,实现直视下剥离操作,降低了难度,缩短了手术时间;同时精准的术中配合和精心的术后护理是EFTR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双镜联合 全层切除术 胃底黏膜下肿瘤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1470nm激光悬挑法剜除术治疗非肌浸润性膀胱肿瘤的疗效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22例非肌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采用1470nm激光行膀胱肿瘤悬挑法剜除术,即将亚甲蓝稀释溶液用一次性膀胱注射针在距离肿瘤基底边缘2cm处黏膜下环形多点注射,使基底部与肌分离,用1470nm激光直射光纤,调整激光功率为70~80W,沿肿瘤周围环形注射标记点切开膀胱黏膜及黏膜下层,此时可见亚甲蓝染色的肿瘤基底部与肌的分离面,光纤金属保护鞘头端插入分离面,将肿瘤整体从肌挑起剜除。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22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平均(30±9)min,术中出血少,无闭孔神经反射、膀胱穿孔等并发症,术后无需膀胱冲洗,导尿管保留72h,随访3~18个月,肿瘤无复发、无尿道狭窄及大出血发生。结论1470nm激光“悬挑法”剜除术治疗非肌浸润性膀胱肿瘤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安全性高、肿瘤形态保留完整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 标签: 膀胱肿瘤 悬挑法 剜除术 1470nm激光
  • 简介:【 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 子宫下段全缝合术对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 (PCSD)发生率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择 2017 年 8 月至 2018 年 10 月我 院妇产科收治的符合剖宫产分娩指征且为首次剖腹产的产妇 92 例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 观察组,每组各有 46 例,对照组采用子宫下段常规缝合方式,观察组采用子宫下段全缝合方式。评估手术 1年后两组剖宫产术后 PCSD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 PCSD 发生率为 2.17%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17.3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憩室容积明显降低,憩室肌厚度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子宫下段全缝合法优于分层缝合法,能够降低剖宫产术后 PCSD的发生率,对临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以借鉴。

  • 标签: 全层缝合 剖宫产 子宫切口憩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检查颈项透明增厚在胎儿染色体异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间至本院接受产前检查的所有孕妇中,挑选出11-13+6周的98例实施腹部超声检查结果为胎儿NT增厚的孕妇作为实验对象,将其一般数据进行整理后,根据NT厚度分为4组,厚度2.5-3.5mm为甲组(22例);厚度3.6-4.5mm为乙组(31例);4.6-5.5mm为丙组(23例);超过5.5mm为丁组(22例),所有孕妇均实施脐带血或羊水穿刺对胎儿染色体进行分析,随后通过随访来观察最终分娩结局。结果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在所有NT增厚孕妇中,共有19例检测出染色体异常(19.39%),有11例数目异常(57.89%),8例结构异常(42.11%)。相比NT厚度为2.5-3.5mm的甲组以及其余两组,厚度超过5.5mm的丁组核型异常发生率更高,且NT越厚核型异常发生率就越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T厚度增加则说明胎儿染色体可能出现异常,所以在发现异常时需要进一步检查,并及时采取相应解决措施,降低先天畸形发生率,提高生育质量。

  • 标签: 超声检查 颈项透明层增厚 胎儿染色体异常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面神经的位置进行具体量化,为相关手术防止神经损伤提供应用解剖学依据。方法 采用腮腺改良术切口,对 5具( 10侧)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男尸的腮腺咬肌区进行精细解剖,分离修洁面神经及其分支,用游标卡尺测量面神经各项数据并运用表盘技术在头部标本上进行面神经的定位观察,以上数据均做统计学处理。结果 面神经分叉前宽度为( 3.49±0.52)mm,出茎乳孔部至分叉处长度为( 19.37±0.70)mm,平乳突尖平面面神经距乳突外缘深度为( 20.84±1.45)mm,面神经走行位于表盘的 7-8点之间( 36.5±4.4)。结论 用简便易行的方法对面神经进行了解剖、测量和定位,为临床腮腺手术中循顺行法剥离面神经及其分支提供了解剖学依据。

  • 标签: 面神经 解剖学测量 应用解剖
  • 简介:摘要:目的对面神经的位置进行具体量化,为相关手术防止神经损伤提供应用解剖学依据。方法 采用腮腺改良术切口,对 5具( 10侧)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男尸的腮腺咬肌区进行精细解剖,分离修洁面神经及其分支,用游标卡尺测量面神经各项数据并运用表盘技术在头部标本上进行面神经的定位观察,以上数据均做统计学处理。结果 面神经分叉前宽度为( 3.49±0.52)mm,出茎乳孔部至分叉处长度为( 19.37±0.70)mm,平乳突尖平面面神经距乳突外缘深度为( 20.84±1.45)mm,面神经走行位于表盘的 7-8点之间( 36.5±4.4)。结论 用简便易行的方法对面神经进行了解剖、测量和定位,为临床腮腺手术中循顺行法剥离面神经及其分支提供了解剖学依据。

  • 标签: 面神经 解剖学测量 应用解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儿畸形采用胎儿颈项透明厚度超声联合四维彩超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19年4月来我院体检的孕妇90例,针对孕周为11周到13周的孕妇行胎儿颈项透明厚度超声检查,针对孕周为20周到24周的孕妇行四维彩超进行检查,最后以孕妇生产后的结果作为标准,对比两组检查方法的检查结果。结果四维彩超诊断胎儿畸形过程中的特异度100.00%、灵敏度97.74%、准确度分别为98.89%,而颈项透明厚度超声检查依次为98.59%、52.63%、88.89%,联合检测依次为100.00%、100.00%、100.00%。结论颈项透明厚度超声联合四维彩超检测应用于胎儿畸形的的诊断中,诊断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四维彩超 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超声 胎儿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128螺旋CT三维重建在外伤性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外伤所致肋骨骨折患者85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53例,女性患者32例,年龄14-83岁,平均(47.1±5.8)岁。85例患者均行DR检查、128螺旋CT轴扫及三维重建检查。结果85例患者中,DR诊断出骨折50例,疑似骨折14例,3DVR重建诊断骨折为78例,可疑骨折3例,CT轴扫图像诊断骨折85例。结论128螺旋CT轴扫及三维重建成像技术在外伤性肋骨骨折诊断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 标签: 128层螺旋CT 三维重建 肋骨骨折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肩袖全撕裂患者关节镜下缝合固定术后早期发生再撕裂的因素及MRI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65例肩袖全撕裂患者关节镜下缝合固定术的临床和MRI资料。对可能影响术后早期再撕裂的年龄、性别、外伤史、吸烟史、糖尿病史、术前肌肉质量、肌肉挛缩程度、撕裂大小、术者、术式进行分析。结果本组65例中,术后3个月5例(7.7%)发生再撕裂(Sugaya分型Ⅳ、Ⅴ型),经单因素分析,术前肌肉质量(OR=21.000,P=0.000)、撕裂大小(OR=10.118,P=0.028)、术式(OR=22.667,P=0.000)对术后早期再撕裂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经趋势χ^2检验,术前肌肉质量(χ^2=13.675,P=0.000)、撕裂大小(χ^2=6.139,P=0.013)与术后早期再撕裂的发生存在一定的线性变化趋势。结论肩袖全撕裂关节镜下缝合固定术后发生早期再撕裂的主要因素是术前肌肉质量差、大或巨大撕裂以及单排缝合固定,术前肌肉质量越差、撕裂程度越严重的患者发生早期再撕裂的可能性越大;术后3个月的MRI检查可以客观显示再撕裂的发生。

  • 标签: 肩关节 肩袖 撕裂 关节镜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测量不确定度在临床生化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在 2018年 2月 -2018年 12月期间收治的需进行临床生化检验的 52例患者纳入到本次研究中,在患者空腹的状态下,采集患者的静脉血,而后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器对患者进行临床生化检验,统计 γ-谷氨酰转移酶、 K+、 Cl-、 Na+等各项生化检验指标的不确定性。结果:患者 γ-谷氨酰转移酶的不确定度为 13.74%、 K+、 Cl-、 Na+的不确定度分别为 2.29%、 2.51%和 1.49%,结论:通过测量不确定度,能够有更加真实、有效的反映出生化检验结果的分散性和准确性,具有比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同时通过不确定度也能够有效的降低生化检验结果的误差,但是,还需要对不确定度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后才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 标签: 测量不确定度 临床生化检验 应用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临床检查中血液,免疫和生物化学的测量不确定度。方法采用三台固定式自动分析仪进行血液,免疫和生化检测。测量对象是20个指标,最后评估测量不确定度。此外,生产过程中还需要质量控制,校准项目和支持试剂。结果对于测量结果,利用不确定性均值±不确定度扩展值和支持检测系统的具体表达式,首次测量了不同浓度的20个指标的不确定度。评估和报告。结论通过测量这些指标的不确定性,可以充分显示测量结果的分布特征。统计图可以清楚地显示测量数据,并且可以清楚地看到测量结果的概率分布和分布特征,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临床检验 测量 不确定度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脂肪下放置引流管对切口感染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化脓性阑尾炎患者64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2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阑尾切除术治疗,实验组在阑尾切除术后在其脂肪下放置引流管。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后切口愈合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切口愈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脂肪下放置引流管,不仅能够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还能有效促进切口愈合,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化脓性阑尾炎 脂肪层 引流管 切口感染和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640螺旋CT冠状动脉CTA结果与胸痹心痛病中医病性证候要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188例胸痹心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320排640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技术,将结果与中医辨证结合,统计研究对象中医病性证候要素分布情况,分析冠状动脉CTA不同病变支数、狭窄程度与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的相关性。结果血瘀、气虚、阴虚、痰浊、气滞、阳虚、寒凝依次为胸痹心痛常见病性证候要素;三支病变主要证素为血瘀、痰浊,单支病变主要证素为气滞;冠心病狭窄严重患者常见气虚、阴虚、痰浊证素。结论冠状动脉CTA结果与胸痹心痛病中医病性证候要素分布间具有相关性,可用于临床在治疗胸痹心痛病时正确辨证论治、评估病情、制定治疗方案及调整药方。

  • 标签: 640层螺旋CT 冠状动脉CTA结果 胸痹心痛病 中医病性证候要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内障患者术前的人工晶体度数测量方法,观察IOLMaster与A超在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10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30例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IOLMaster)和对照组(A超)各65例,观察两组患者在检测结果上的差异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在散光≤1.00D时的平均屈光误差(0.39±0.13)D<(0.51±0.27)D、散光≤2.00D时的平均屈光误差(0.37±0.15)D<(0.93±0.33)D以及散光≤3.00D时的平均屈光误差(0.61±0.19)D<(1.87±0.51)D相对更低(P<0.05)。结论在白内障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前,应用IOLMaster进行人工晶体度数的测量,能够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进而为手术治疗安全、顺利的进行提供保障,其应用效果明显优于A超。

  • 标签: IOL Master A超 白内障术 人工晶体度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