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我国医疗体制改革逐渐深化的背景下,社会医疗体系愈发完善,但是近些年,医疗纠纷仍然不容乐观,医患关系愈发紧张,人们对医疗损害、医疗事故等方面的认知水平仍然有待提升,专业性不足,因此在医疗损害司法鉴定方面,存在诸多争议。医疗损害司法鉴定需要较高的专业技能以及丰富的司法经验等,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我国正处于司法鉴定的“双轨制”阶段,即医疗损害司法鉴定与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并存,为医疗损害鉴定的公平性提供了保障。自2010年以来,我国正式实施了《侵权责任法》,其中对医疗损害的相关责任进行明确的规定,自该项法律落地之后,我国医疗纠纷类案件,大部分均通过司法鉴定机构进行鉴定,直到2018年《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颁布之后,医疗损害与医疗过错之间的关系更加明确。本文从医疗损害、司法鉴定等角度着手,对医疗损害司法鉴定法医鉴定思维展开综述,通过对国内外学者文献资料的搜集、梳理与总结,得出当前国内外学者在医疗损害、司法鉴定以及法医鉴定思维等方面的研究现状。

  • 标签: 医疗损害 司法鉴定 法医鉴定思维
  • 简介:摘要:在进行案件侦查以及刑事诉讼工作中,法医鉴定是重要的环节之一。而法医临床鉴定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司法公正性的提升。如今受到深化法治改革的影响,司法体系改革也不断深入,这给司法鉴定工作的完善性提供了一定的助力,同时刑事诉讼工作的开展更加顺利。当前不同地区的司法鉴定机构纷纷提高了对法医临床鉴定的重视程度,这也是促进司法鉴定工作进一步完善的重要基础。然而在法医临床鉴定工作中仍然有较多问题亟待完善。所以本文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措施及建议。

  • 标签: 法医 临床鉴定 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病案价值鉴定工作,为提高医院病案管理水平和医疗质量提供指导和参考。方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结合实际的医院病案管理经验,总结归纳了医院病案价值鉴定的常用方法和策略。结果:医院病案价值鉴定是对病案质量的评估和分析,有助于发现和解决病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医疗服务和护理质量。常用的鉴定方法包括内部质量评估、外部质量评估和自我评估等。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评估病案记录的完整性、准确性、规范性和临床应用价值等各个方面。结论:医院病案价值鉴定工作能够提高医院病案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帮助医院在医疗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和风险管理。通过合理选择和应用鉴定方法,医院可以全面了解病案的优势和不足,进一步改善医疗质量和满足患者的需求。

  • 标签: 医院 病案 鉴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联合使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及计算机学习算法,识别并筛选出COPD组织的关键基因,并得到基因的参与的生物过程。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中下载COPD组织的数据集GSE38974,使用加权共表达网络和机器学习方法筛选出关键基因。从CoreMine发现关键基因参与的生物过程。结果:①通过分析获得4个关键基因,分别为PHF5A、DLST、TMEM201和UPF1。结论:①PHF5A、DLST、TMEM201和UPF1是导致COPD增生的关键基因;② 4个关键基因主要作用于基因表达及磷酸化修饰过程。

  • 标签: COPD 关键基因 机器学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临床医学水平的不断提升,法医临床学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尤其医学理论的持续更新及影像学技术、电生理技术的发展为法医学鉴定提供了更好的技术保障,进而促进法医临床鉴定技术的不断进步。本文首先阐述了足弓结构破坏的主要法医临床鉴定方法,并针对法医鉴定中足弓结构破坏的鉴定标准进行综述,希望能为提升足弓结构破坏在法医临床鉴定实践中的准确性提供参考。

  • 标签: 足弓结构破坏 法医临床鉴定 相关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伤致椎间盘突出行手术治疗的法医临床鉴定。方法:取我院2023.01~2023.12收治的40例疑似外伤致椎间盘突出行手术治疗患者为样本,对其进行鉴定。结果:实施CT检查并将MRI检查作为诊断的金标准,结果提示CT诊断下诊断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均为90.00%,手术治疗有效率分别是96.67%和80.00%。结论:影像学检查能够更好地确定患者是否为外伤所致而产生疾病,手术治疗能够产生较好的治疗效果,体现出法医临床鉴定应用的价值。

  • 标签: 外伤致椎间盘突出 手术治疗 法医临床鉴定 影像学检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毛细管离心技术为解决实际工作中血型鉴定的困难,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毛细管离心技术在红细胞血型鉴定中的应用研究已有多年历史,其鉴定准确率较高,但在疑难血型鉴定中的应用研究相对较少。为了提高毛细管离心术在疑难血型鉴定中的应用研究,给正确选择血液成分提供依据,提高患者输注红细胞类血液成分效果,本文对毛细管离心技术在疑难血型鉴定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工作人员提供相关参考,以期为疑难血型鉴定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 标签: 毛细管理新技术 疑难血型鉴定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亲子关系的确认不仅在法律和医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更是社会稳定与家庭幸福的基石,传统的亲子鉴定方法存在着许多瓶颈,包括时间成本高、流程繁琐以及准确性不足等问题,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飞速发展,利用大数据和智能算法进行亲子鉴定逐渐成为可能。本文旨在研究基于机器学习的亲子鉴定算法优化与自动化,以应对传统方法的局限性。

  • 标签: 机器学习 亲子鉴定 算法优化 自动化
  • 简介:摘要:法医临床学是法医学的一个分支,它结合了临床医学的知识和法医学的技术,用于解决与法律相关的医学问题。损伤鉴定是法医临床学中的一个核心环节,它要求法医专家通过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测等手段,对受害者的损伤进行详细评估。致伤物分析则是确定造成损伤的具体物体或工具,这对于案件的侦破和法律责任的判定至关重要。

  • 标签: 法医临床学 损伤鉴定 致伤物
  • 简介:摘要:颅脑伤残鉴定在法医学和临床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主要目的是评估头部外伤导致的残疾程度,进而为司法程序、保险理赔以及医疗康复提供科学依据。在这一过程中,鉴定人员需要综合考虑外伤及其后遗症、患者自身既往脑部病变及其对伤情的影响等多方面因素。然而,如何准确区分和处理头部外伤与自身脑部病变之间的伤病关系,仍然是一个复杂且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本文回顾颅脑伤残鉴定中自身脑部病变的伤病关系处理的研究现状。

  • 标签: 颅脑伤残鉴定 自身脑部病变 伤病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后延迟性脾破裂的法医临床鉴定。方法:对 2019 年 5月至2023年 11 月外伤后延迟性脾破裂患者 20 例的法医临床鉴定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外伤后延迟性脾破裂 20 例被鉴定人中,男性 15 例,女性 5 例;年龄 18~55 岁,平均年龄(36.5±6.5)岁;脾破裂时间为伤后 2~14d,平均时间(7.5±3.5)d;按照《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标准,伤残程度评定为十级伤残12例,九级伤残5例,八级伤残3例。结论:外伤后延迟性脾破裂的法医临床鉴定需要综合考虑外伤史、临床表现、影像及病理学检查等因素,以准确评定伤残程度,维护司法公正。

  • 标签: 法医临床 外伤后延迟性脾破裂 伤残程度 分析
  • 简介:摘要:对近年来国内对食源性沙门氏菌的污染及其检测与鉴别的研究进行了较全面的概述,特别是对食源性沙门氏菌的分布、污染源、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主要分布于肉类、蛋类和乳制品中,并且容易受到环境污染、畜禽粪便和加工设备的影响。常规的细菌培养、生化、血清分析等技术,其结果较为精确,但操作繁琐,耗时较长。为此,人们一直在研究免疫分析、分子生物学以及生物传感等新方法。

  • 标签: 沙门氏菌 食品污染 检测鉴定技术
  • 简介:1.2 病史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诊断中法医鉴定探讨。方法:研究设立,选择在2023年10月-2024年2月期间需要进行法医鉴定的60例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分析法医鉴定结果。结果:法医鉴定结果,60例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患者中重伤二级10例、轻伤二级14例和轻伤一级36例。伤残鉴定结果,人体损伤残疾程度鉴定结果6级22例、8级15例、9级18例、10级5例。职工工伤与职业病伤残等级鉴定结果:6级23例、7级15例、8级10例、9级8例、10级4例。结论:法医鉴定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中,可以应用患者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诊断依据,还需要结合患者存在的外伤史,提高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法医鉴定准确率。

  • 标签: 法医鉴定 外伤性 延迟性脾破裂 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