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手术的临床应用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11年5月21例施行-动脉搭桥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侧髂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行手术者16例,主髂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同时行该手术者5例。结果本组21例手术均成功完成。2例术后残留轻度间歇性跛行,1例在术后11个月出现静息痛。2例分别于术后6、17个月发现人造血管闭塞,术后平均2年通畅率为90%。结论-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是治疗单侧髂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的一种简单而有效手术,也适用于特殊类型动脉瘤的腔内联合治疗。

  • 标签: 人工血管 动脉闭塞性疾病 动脉瘤
  • 简介:目的评价耻骨肌孔的解剖概念在疝无张力修补中的应用。方法采集我院1999年10月至2010年2月使用聚丙烯网塞及平片治疗的疝患者50例,经腹股沟入路,将疝及内容物还纳后,将网塞充分展平,修补耻骨肌孔,而不是封堵环,保持股环的旷置状态,将平片放置于腹横筋膜浅面。结果50例患者均术程顺利,恢复良好,随访6个月至5年,无复发。结论采用修复耻骨肌孔、旷置环的手术方式可以恢复局部正常解剖,同时可以避免压迫静脉。

  • 标签: 疝修补术 耻骨肌孔
  • 简介:1病例资料例1、患者,女,48岁,因'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拟右侧静脉置管血液透析治疗。以腹股沟韧带下2.0~3.0cm,动脉搏动内侧0.5~1.0cm为穿刺点,穿刺2次穿刺成功,导管插入长度为20cm,置管后行血液透析治疗。置管透析当天晚上查房时见患者置管处敷料湿润,详细询问患者,诉可能与小便时污染有关,立即换药、更换无菌敷料,第2天血液透析前换药,患者置管处仍见敷料湿润,挤压置管处可见少许无色液体渗出,换药后行B超检查提示导管位于静脉管腔内,

  • 标签: 股静脉置管 血液透析 无菌敷料 穿刺点 尿毒症期 腹股沟韧带
  • 简介:目的探讨内膜下血管成形术(SIA)治疗长段腘动脉硬化闭塞的临床疗效及其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1年8月我院收治的20例TASCⅡC型、D型腘动脉硬化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IA开通长段闭塞管腔,同时行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术,以踝/肱指数(ABI)、Fontaine分期、保肢率和通畅率综合评估临床疗效。结果SIA技术成功率为85%,临床症状改善率为90%,保肢率为95%,一期通畅率为83.3%,ABI从术前0.42±0.07提升至术后0.86±0.14,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随访12~24个月,18例临床症状改善的患者中有3例术后3~6个月症状复发,行第二次介入治疗,其余患者症状均无加重或复发。结论SIA在治疗腘动脉硬化闭塞症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方法安全有效,近期通畅率较好,远期通畅率尚需要进一步随访。

  • 标签: 股腘动脉 腔内介入 内膜下血管成形术 重症下肢缺血
  • 简介:患者女,54岁。1年前因心房纤颤在外院行射频消融术,术后患者自觉右下肢腹股沟处疼痛伴右下肢轻微肿胀,明显胀痛,伴皮肤温度升高,活动后较明显,休息后缓解,射频消融术后长期使用华法林。1年来,右下肢肿胀反复出现,性质及程度基本同前。患者9年前有右侧大隐静脉曲张手术史。患者为求进一步诊治入住我院。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股浅动静脉瘘 医源性 射频消融术后 术后患者 大隐静脉曲张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及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髂-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应用价值。方法66例髂-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患肢均有不同程度的缺血症状,均采用PTA和(或)支架植入术进行介入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踝/肱指数(ABI)。结果66例患者成功完成介入治疗,共植入支架73枚,其中髂动脉植入27枚,浅动脉植入32枚,髂-动脉植入14枚,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患者患肢缺血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ABI由术前0.39±0.12上升至0.72±0.15,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5个月),10例患者因复发而再次接受介入治疗。结论PTA及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因其创伤小、可重复性高、疗效显著等特点已成为治疗髂-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有效手段。

  • 标签: 下肢 动脉闭塞性疾病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支架
  • 简介:患者男,52岁,左下肢间歇性跛行2个月,左足趾静息痛3天,跛行距离150米;无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史;吸烟30年,每日饮白酒300ml。查体:左足皮温减低,双股动脉搏动减弱,左腘、胫后及足背动脉搏动未触及。实验室检查:甘油三酯2.66mmol/L。CTA:腹主动脉下段偏心性重度狭窄,局部管壁明显钙化,左浅动脉远段闭塞,长度约17cm(图1)。

  • 标签: 动脉闭塞性疾病 血栓溶解疗法 血管成形术 主动脉 股动脉
  • 简介:目的观察旋外动脉升支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Ⅱ、Ⅲ期股骨头坏死效果。方法本组收集65例(71髋)Ⅱ、Ⅲ期股骨头坏死的患者,采用带旋外动脉升支血管蒂髂骨瓣移植的手术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本组于术后48~72个月随访,优良率为87.69%。股骨头坏死Ⅱ期患者的优良率(97.22)明显高于Ⅲ期患者(75.86%)。结论带旋外动脉升支血管蒂髂骨瓣移植为治疗Ⅱ、Ⅲ期股骨头坏死的有效方法,尤其对Ⅱ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更加明显,临床应推广应用。

  • 标签: 髂骨 移植 股骨头坏死 分期 治疗
  • 简介:目的比较经桡动脉与经动脉入径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接受急诊PCI的STEMI患者112例,其中桡动脉组77例,动脉组35例,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介入治疗术中、术后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6个月的随访结果。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均100%,处理梗死相关血管所需的指引导管数[(1.12±0.23)根vs.(1.08±0.34)根]、穿刺至球囊扩张时间[(42.34±1.23)minvs.(48.18±2.34)min]、术中球囊数[(1.21±0.32)个vs.(1.18±0.25)个]、术中支架的使用数[(1.15±0.37)个vs.(1.16±0.21)个]、造影剂用量[(98.32±8.51)mlvs.(95.45±7.23)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管穿刺相关并发症中桡动脉组发生皮下血肿伴局部皮肤水疱8例,比动脉组发生穿刺部位血肿13例少(P〈0.05);桡动脉组无血管迷走反射发生,动脉组在术后拔管压迫止血中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5例;桡动脉组有1例导尿,动脉组6例术后行导尿;住院天数桡动脉组明显较动脉组少[(7.45±0.61)dvs.(8.39±0.53)d,P〈0.05];住院期间桡动脉组因泵衰竭死亡1例,恶性心律失常猝死1例,动脉组因泵衰竭死亡1例;术后6个月门诊或电话随访期间两组均无MACE以及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结论经桡动脉与经动脉入径行急诊PCI治疗STEMI均有效、安全,但前者可以明显减少血管并发症、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和导尿的发生率,缩短平均住院日。

  • 标签: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桡动脉 股动脉 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