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贫血疾病中,缺铁性贫血(IDA)居首位,慢性病贫血(ACD)继第二位。前者是体内贮存铁的缺乏,后者是铁的释放和利用障碍。虽然有着不同的发病机制,均有血清铁(SI)降低;可呈小细胞和(或)低色素性贫血,尤其两者合并存在时,临床上极易混淆,应加以区别。现将我院1999年6月~2003年6月,4年间临床诊断IDA、ACD102例分析如下:

  • 标签: 慢性病 缺铁性贫血 铁生化指标 IDA 临床资料
  • 简介:目的总结缺铁性贫血(IDA)的病因。方法回顾分析临床156例缺铁性贫血住院患者的资料。通过询问病史常规检查纤维内窥镜、B超、影像学、病理等检查尽量明确病因。结果消化道疾病占所有IDA57.8%,其中肿瘤占23.1%(其中胃癌15.4%、肠癌7.7%)女性患者妇科疾病次之,占所有患者的20.5%以子宫肌瘤、月经过多为主,少数为盆腔肿块。甲减占3.2%,偏食挑食营养不良占6.4%,痔疮占1.2%。结论恶性肿瘤在IDA的病因近年来有增高趋势,需重视对IDA的病因查找。

  • 标签: 缺铁性贫血 病因
  • 简介:目的观察L-苏糖酸亚铁胶囊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用46例缺铁性贫血患者,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物平行对照的方法,对L-苏糖酸亚铁胶囊和琥珀酸亚铁片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患者服用L-苏糖酸亚铁胶囊第1周后开始自觉症状有所改善,第2~4周症状改善最明显,头晕、心慌减轻,睡眠及精神好转,体力明显增加,面色苍白逐渐减轻,第8周时症状基本消失,与琥珀酸亚铁片的疗效无明显差异.结论L-苏糖酸亚铁胶囊治疗缺铁性贫血效果良好,且其毒副作用小,便于患者接受.

  • 标签: 治疗 胶囊 缺铁性贫血 患者 琥珀酸亚铁 临床观察
  • 简介:本文报道了南京市浦口区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率以及铁和维生素C的治疗效果。浦口区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率平均为9.4%,6个月~1岁组婴儿患病率最高达20.6%,随年龄增长而患病率下降,贫血患儿每天冲服升血灵,维生素C一片,含元素铁10mg,维生素C30mg,20d后血红蛋自显著升高,此种补铁治剂治疗儿童缺铁性贫血方便,效果显著,无任何副作用,颇受广大家长欢迎。

  • 标签: 南京市浦口区 缺铁性贫血 学龄前儿童 防治研究 贫血患病率 维生素C
  • 简介:目的探讨肾性贫血与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慢性肾功能不全(CRF)患者68例,排除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患者,实验阶段未患感染性疾病,实验前未接受过正规治疗,根据其血红蛋白(Hb)数值分为2组.第1组33人,HB>90g/L,男18例,女15例,年龄38~71岁;第2组35人,男16例,女19例,年龄21~71岁,HB≤90g/L,则定患者血脂质过氧化物(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血清白蛋白(ALB)及尿素氮(BUN)、肌酐(SCr)水平;测定用促红细胞生成素、铁剂、VitE和VitC治疗后第2组患者血LPO、SOD水平.结果第1组血LPO水平明显低于第2组,P<0.05;SOD水平明显高于第2组,P<0.05,第1组血ALB、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第2组,P<0.05,血甘油三酯及血小板水平第1组也高于第2组,但无显著差异.第2组治疗前后血LPO、SOD水平具有显著差异.血红蛋白与LPO成负相关;与SOD成正相关.结论红细胞内含有高效的自由基清除剂,故肾性贫血时由于SOD减少,可加重氧化应激,导致LPO产生增多;提高血红蛋白并给予抗氧化剂治疗后氧化应激可得到改善.

  • 标签: 氧化应激 肾性贫血 脂质过氧化物 超氧化物歧化酶
  • 简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是一组由化学、物理、生物或不明因素引起,以骨髓干细胞损伤,造血微环境缺陷,免疫机能异常及造血调控因子紊乱而导致外周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综合征,具有出血和容易感染等症状.过去数十年以来,CAA的治疗以使用雄激素类药物为主,近年来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也收到一定的效果.但由于毒副反应使病人不能耐受.造血灵有别于此类药物,具有无毒副反应的优点,是治疗CAA的一种新的尝试.作者于1998年10月~2004年1月使用造血灵治疗CAA33例报道如下.

  • 标签: 造血灵 治疗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疗效观察
  • 简介: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已被证明参与了骨髓造血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分化,而再生障碍性贫血(AA)被认为是与骨髓造血细胞受损和造血微环境缺陷有关的疾病.为了探讨AA的发病机制,运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22例AA患者骨髓和外周血肾素活性及AngⅠ、AngⅡ浓度,并以16例外周血常规和骨髓检查正常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发现:AA组骨髓AngⅡ浓度低于对照组(P<0.01),AA组的骨髓AngⅡ浓度与外周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骨髓AngⅡ浓度较同组的外周血高(P<0.01),两组的肾素活性及AngⅠ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A患者骨髓AngⅡ浓度降低,AA发病可能与其有关.

  • 标签: 再生障碍性贫血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AngⅠ AngⅡ 骨髓造血细胞
  • 简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是由于机体产生抗自身红细胞的抗体,使红细胞加速破坏而导致的一种贫血。同时又由于这种抗红细胞自身抗体存在着类型的差别,而型别又与疾病的严重度密切关联。为此我们观察了17例AIHA患者的Hh值,报告如下,

  • 标签: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红细胞 观察 AIHA 免疫分型 自身抗体
  • 简介:采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法,观察了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CD8+细胞对其自身T淋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TL)的影响。实验表明:再障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FU-TL形成率较低,去除CD8+细胞后,其CFU-TL产率明显增高(P<0.01);在培养体系中加入1×10-5mol/L的甲氰咪胍后,其CFU-TL产率也显著提高(P<0.01);甲氰咪胍组与去除CD8+细胞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提示:再障患者的CD8+细胞可抑制自身CFU-TL的生长,而这种抑制作用可以被组胺H2受体阻滞剂甲氰咪胍所阻断。

  • 标签: 再生障碍性贫血 CD8~+细胞 组胺H2受体 甲氰咪胍 T淋巴 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 简介:为了探讨全反式维甲酸、活性维生素D3及康力龙联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MDS-RA)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治疗组62例采用全反式维甲酸30mg/(m2·d),活性维生素D30.01μg/(kg·d),康力龙0.1mg/(kg·d)治疗,对照组33例采用叶酸及铁剂等治疗.治疗前后检查骨髓及外周血.结果表明:用药8周,治疗组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12例,血液学改善(HI)43例(69.35%).平均随访26.25月出现10例死亡、2例RAEB、1例RAEB-T及3例转变为白血病.对照组用药8周无CR,PR3例,HI17例(51.51%).平均随访16个月出现6例死亡、1例RAEB、1例RAEB-T及3例转变为白血病.治疗组3和5年生存率为69.42%和53.72%,对照组为52.23%和31.34%(P=0.016).治疗组出现副作用程度低.Kaplan-Meier分析提示,三联治疗、无转变、年龄偏小、无合并症、女性、血红蛋白值90-120g/L、骨髓增生活跃及一系血细胞减少组生存时间长.Cox风险比例模型表明,三联治疗、转变及年龄变量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三联药物治疗RA疗效高,毒副作用低,治疗有效的机制可能为诱导分化、抗增殖、抗凋亡、抗血管生成、改善营养及调节免疫.

  • 标签: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 全反式维甲酸 活性维生素D3 康力龙
  • 简介:患者,男,26岁,战士,因“反复出现全身皮疹伴关节痛一年,再发二月”,于2004-09入院。患者2003—05因左足第一掌趾关节滑囊炎在外院行局部封闭治疗。一周后,在封闭局部出现红色皮疹,表面有少量白色鳞屑附着,皮疹渐增多,呈蛎壳样外观,全身散在分布,并伴有左膝关节及左踝关节红肿、胀痛、活动障碍。同年7月到外院诊断为关节病型银屑病,给予激素等治疗,具体不详,半月后症状体征消退。

  • 标签: 银屑病 贫血
  • 简介:巨幼细胞贫血(简称巨幼贫)是由于叶酸(FA)和(或)维生素B12(VitB12)缺乏导致DNA合成障碍的一种大细胞贫血,多见于婴幼儿,妊娠期妇女,有关老年巨幼贫报道不多。现将我院1998~2005年间符合巨幼细胞贫血诊断标准,46例住院确诊的老年巨幼贫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 标签: 巨幼细胞贫血 全血细胞减少 老年 临床分析 妊娠期妇女 合成障碍
  • 简介:一般资料1997年1月~2001年12月期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21~67岁,平均45.6岁.

  • 标签: 严重贫血 中严重 临床报告
  • 简介:目的评价部分性脾栓塞术治疗地中海贫血的效果.方法12例经临床证实的地中海贫血患者均接受经导管脾动脉栓塞术治疗.对全部患者于栓塞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和外周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及红细胞计数的变化进行了比较.结果栓塞治疗后,全部患者临床表现明显改善,外周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与红细胞计数增高,且与栓塞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绪论部分性脾栓塞术是目前治疗地中海贫血最为理想的方法.

  • 标签: 地中海贫血 脾栓塞术 介入治疗
  • 简介:本研究探讨一氧化氮(NO)在慢性病贫血(ACD)发病中的作用及对铁代谢影响的机制,为ACD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在建立传统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动物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反复注射弗氏完全佐剂,建立ACD大鼠动物模型.利用此模型观察不同处理组NO浓度的改变与贫血及铁代谢的关系.结果表明:ACD组血清NO浓度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显著增高,贫血明显,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饱和度、红细胞内铁蛋白、骨髓血细胞转铁蛋白受体、骨髓内铁及肝脏顺乌头酸酶活性降低,血清铁蛋白及肝脏储铁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用NOS抑制剂后,NO和NOS水平降低,贫血改善,铁代谢指标介于ACD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NO参与了ACD的发病及ACD时铁代谢的调节,为从NO对铁代谢影响角度进一步认识ACD的发病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及早降低NO水平,有利于阻止贫血的发展,为ACD的治疗提供了一条新策略.

  • 标签: 一氧化氮 慢性病贫血 铁代谢
  • 简介:患者,男,25岁,以发热、咳嗽1周为主诉入院,最高体温39.4℃,轻咳无痰。胸片示双肺纹理明显增强,右肺下野有一小模糊影。入院诊断为肺内感染,给予一般抗炎、对症治疗,入院常规检查发现全血细胞减少,尤为白细胞明显,为2.0×109/L左右,B超检查示脾脏明显增大,肝脏轻度增大。患者入院3d体温始下降,1周正常,但逐渐出现黄疸,3

  • 标签: 黄疸 发热 贫血 恶性组织细胞病 临床资料 病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