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的FAB免疫学分的相互关系,分析并确立免疫在急性白血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对依据FAB初诊的72例患者进行流式细胞术(FCM)的免疫,对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1.在40例经FAB诊断为AML的病例中,有38例细胞形态学诊断与免疫表型相符合。2.28例FAB诊断为ALL的病例中,通过免疫表型的分析检测可明确的区分为T-ALL(9例)和B-ALL(18例)以及T、B混合ALL(1例)。结论比较FAB与免疫学分,在AML中白血病抗原表达的专一性不如ALL强,不如细胞学直观、仔细;在ALL中,免疫学分显示出其独特的价值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FAB分型 免疫学分型
  • 简介:摘要原发性肝癌具有高度异质性,不同患者甚至同一肝癌组织内部的分子特征明显不同。目前的临床和病理学分不能准确评估肝癌的异质性,随着肝癌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以及代谢组学等多组学研究和技术的发展,肝癌的分子取得了较大进展,而肝癌免疫微环境的深入研究推动了肝癌免疫的认识,但是目前均未能转化为指导临床实践的策略。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治疗晚期肝癌患者取得重大突破,正在成为晚期甚至中期肝癌患者的一线治疗手段。本文对有关原发性肝癌的分子和免疫以及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 标签: 肝肿瘤 分子与免疫分型 靶向治疗
  • 简介:白血病是一组高度异质性恶性血液病,其类型与疾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选择均有密切关系。七十年代末期,由于免疫学、单克降抗体和染色体分带技术的发展,白血病免疫诊断和细胞遗传学分的研究进展迅速,建立了MICM(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使白血病的诊断更为可靠,免疫学分也成为白血病诊断和必不可少的工具。随着研究的广泛深入,人们发现免疫不仅有助于白血病的诊断及,且与白血病临

  • 标签: 免疫分型 分型预后 白血病免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异常表型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SyndromeMDS)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用多种单克隆抗体,用流式细胞测定分析仪,对390例MDS、50例良性血液病人(贫血、粒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感染等)的骨髓细胞免疫表型进行测定分析研究;结果MDS89.3%以上有二系或三系免疫表型异常,其中CD7、CD19、CD13、CD14、CD33、CD34、HLA-DR免疫标志变化最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髓系抗原表达明显增高,而且随MDS进展恶化,FAB亚型抗原表达出现规律性变化,RA→RAS→RAEB→向RAEB-T转化,较早期髓系抗原表达(如CD13、CD33)逐渐增加,而较晚期髓系抗原表达(如CD15、CD24)逐渐减少;同时伴淋系抗原表达逐渐减少;骨髓干细胞/祖细胞表面抗原(如CD34HLA-DR),随着MDS恶化发展,有逐渐明显增加异常表现,而且CD34、HLA-DR早期抗原表达增高者,常常预后较差,易于转化成白血病。结论骨髓细胞免疫异常表型,对MDS诊断、诊断及鉴别诊断,并对治疗、预后判断有重要指导价值。

  • 标签: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免疫表型
  • 简介:摘要子宫内膜癌由癌症基因组图谱计划通过基因组序列分析确定了4种分子亚型。基于各亚型不同免疫特点,选择适合的免疫治疗药物的临床试验在多个国家展开并取得重要进展。临床主要应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有抗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程序性死亡配体-1抗体和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依据不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针对的靶点特性优化药物选择和药物配伍可能为子宫内膜癌的免疫治疗提供新机遇,为提高生存率带来新的曙光。

  • 标签: 子宫内膜肿瘤 分子分型 免疫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生存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免疫特点。方法临床分析主要采用CD45/侧向角散射设门方法进行流式细胞术免疫表型分析。结果本组100例成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免疫髓系抗原表达的阳性率为CD13为80%,CD117为79%,CD33为82%,HILA-DR为75%。并且100例患者中有29%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有淋系抗原表达变异性。结论临床对成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采用流式细胞术对白血病的诊断、免疫以及治疗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髓系 流式细胞术 免疫分型
  • 简介:摘要子宫内膜癌是常见的三大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持续上升且发病呈年轻化趋势。早年子宫内膜癌以临床为主,此后纳入了病理,这两种方式应用广泛但对临床决策的指导仍有不足。近年来,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子宫内膜癌分子免疫的提出,这为患者的精确诊断及治疗提供了更多信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总结了子宫内膜癌分子的现状和免疫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未来子宫内膜癌的发展提供依据。

  • 标签:
  • 简介:摘要寻常银屑病中医辨证与其免疫异常有着密切关系,CD4+T、Th1/Th2及Th17/Treg免疫平衡的紊乱都被实验证实,本文将对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 CD4+T Th1 Th17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了解肺癌患者的基线免疫状态。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60例肺癌患者(肺癌组)和20例正常人(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并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肺癌患者CD3(+)、CD4(+)、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CD8(+)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CD19(+)细胞比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肺癌患者免疫功能与正常人群相比存在降低趋势,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可作为肺癌患者免疫监测的一种方法。

  • 标签: 肺肿瘤 淋巴细胞免疫分型 免疫监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是由于机体产生抗自身红细胞的抗体,使红细胞加速破坏而导致的一种贫血。同时又由于这种抗红细胞自身抗体存在着类型的差别,而型别又与疾病的严重度密切关联。为此我们观察了17例AIHA患者的Hh值,报告如下,

  • 标签: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红细胞 观察 AIHA 免疫分型 自身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用免疫印迹法对幽门螺杆菌抗体(HelicobacterPylori,Hp)(Ⅰ和Ⅱ)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搜集我院100例被诊断为胃肠道不适(包括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癌等)患者和100例无症状的健康体检者血清,采用Hp检测试剂盒对幽门螺杆菌抗体Ⅰ和Ⅱ进行统计结果被诊断为胃肠道不适患者HpⅠ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P<0.01),胃肠道疾病患者HPⅡ抗体阳性率低于健康体检者阳性率(P<0.05)结论免疫印迹法可以作为检测幽门螺杆菌的初筛方法,并且HpⅠ(CagA\VacA)比HpⅡ(UreB\UreA)对胃肠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免疫印迹法 幽门螺杆菌 胃肠道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细胞因子及免疫对脓毒症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价作用。方法纳入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入住湖南省儿童医院PICU 2科的脓毒症患儿160例,收集患儿入科24 h内生命体征、血常规、血生化指标,同期血样送检血清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IL-4、IL-6、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干扰素(interferon,IFN)-γ。根据患儿入科第1个24小时内病情最差值,按照2015年儿童脓毒性休克诊治专家共识诊断标准分为脓毒症组(76例)、严重脓毒症组(84例);根据28 d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134例)、死亡组(26例);比较各组间细胞因子浓度及各种免疫状态构成。结果严重脓毒症组与脓毒症组相比,IL-2[2.40(2.40,2.55)pg/mL比2.40(2.40,3.76)pg/mL]、IL-6[60.54(23.22,250.38)pg/mL比21.47(8.83,57.94)pg/mL]、IL-10[50.85(21.74,217.12)pg/mL比14.99(9.23,28.79)pg/mL]、TNF-α[2.75(2.40,5.15)pg/mL比2.40(2.40,3.23)pg/mL]和IFN-γ[8.01(4.34,37.28)pg/mL比2.62(2.62,28.56)pg/mL]水平均显著增高(P<0.05);死亡组与存活组相比,IL-10[99.57(10.51,646.96)pg/mL比23.17(11.74,57.30)pg/mL]、TNF-α[3.08(2.40,5.13)pg/mL比2.45(2.40,3.80)pg/mL]水平均显著增高(P<0.05);混合抗炎症反应综合征(mixed antagonistic response syndrome,MARS)相比非MARS的死亡风险显著增高(OR 3.750,95%CI 1.302-10.804)。结论IL-2、IL-6、IL-10及TNF-α水平增高与儿童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显著相关;IL-10、TNF-α水平增高及MARS的发生与不良预后显著相关,当脓毒症患儿出现MARS时需高度警惕不良预后的发生。

  • 标签: 脓毒症 儿童 细胞因子 混合型抗炎症反应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非霍奇金淋巴癌免疫学和骨髓血液学的临床资料的了解及相关病史的研究,确定免疫组化和骨髓形态对非霍奇金淋巴癌的使用价值,从而方便非霍奇金淋巴癌患者的病情缓解及治疗。方法选取本院从2013年4月-2015年7月入住的非霍奇金淋巴癌患者48位,对他们进行骨髓血液形态方面的相关检测,再对前期制作的非霍奇金淋巴癌标本使用克隆相关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测验。结果据研究显示,在进行免疫组化的的标本实验中,显示出了具有89.65%而阳性率的B细胞淋巴瘤相关抗体CD20,而T细胞淋巴瘤相关抗体CD3的阳性率则为85.00%,CD45RO呈现90.47%的阴性占有率;而对于骨髓血液进行分析的非霍奇金淋巴癌的患者,淋巴瘤骨髓受到侵犯的7名病患中进展为淋巴癌-白血病的有6位,另外还有20例患者淋巴瘤细胞据监测到<5%的信息,对于这些患者来说,我们应当给予更加密切的观察和记录,掌握其动态过程中的骨髓形态变化信息。结论经过研究发现,对非霍奇金淋巴癌进行免疫可以确定T、B淋巴瘤的类型,进一步补充组织形态学的相关资料,更加准确可靠的给予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另一方面的骨髓血液分析则可以及时的了解到患者是否遭受到骨髓侵犯及是否转化成淋巴癌-白血病的病理变化状况,从而进一步确定临床分期。

  • 标签: 非霍奇金淋巴瘤 免疫组化 骨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癌免疫组化在与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5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给予2-4周期的新辅助化疗方案,采取免疫组化方法进行分子,分析免疫组化在乳腺癌与预后的作用。结果所有患者中LuminalA共有23例,LuminalB共有16例,basal-like共有9例,Her-2过表达共有2例。结论对乳腺癌患者进行新辅助化疗,并采取免疫组化法进行,有利于全面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采取有效方案进行治疗,进而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实践推广。

  • 标签: 免疫组化 乳腺癌 分型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肿瘤细胞免疫表型检测在白血病诊断及中的价值。方法应用ABC-AP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60例血液肿瘤白血病细胞14种抗原标记,结合临床、骨髓细胞形态学及细胞化学染色对血液肿瘤白血病进行诊断及。结果58例初发血液肿瘤白血病患者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27例(45.0%),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18例(30.0%),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5例(8.3%),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6例(10.0%),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2例(3.3%),慢粒急淋变(CML-ALL变)2例(3.3%)。结论血液肿瘤细胞免疫表型检测白血病细胞抗原,为白血病的诊断及提供了重要依据。

  • 标签: 白血病 骨髓检查 骨髓涂片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细胞因子及免疫对脓毒症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价作用。方法纳入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入住湖南省儿童医院PICU 2科的脓毒症患儿160例,收集患儿入科24 h内生命体征、血常规、血生化指标,同期血样送检血清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IL-4、IL-6、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干扰素(interferon,IFN)-γ。根据患儿入科第1个24小时内病情最差值,按照2015年儿童脓毒性休克诊治专家共识诊断标准分为脓毒症组(76例)、严重脓毒症组(84例);根据28 d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134例)、死亡组(26例);比较各组间细胞因子浓度及各种免疫状态构成。结果严重脓毒症组与脓毒症组相比,IL-2[2.40(2.40,2.55)pg/mL比2.40(2.40,3.76)pg/mL]、IL-6[60.54(23.22,250.38)pg/mL比21.47(8.83,57.94)pg/mL]、IL-10[50.85(21.74,217.12)pg/mL比14.99(9.23,28.79)pg/mL]、TNF-α[2.75(2.40,5.15)pg/mL比2.40(2.40,3.23)pg/mL]和IFN-γ[8.01(4.34,37.28)pg/mL比2.62(2.62,28.56)pg/mL]水平均显著增高(P<0.05);死亡组与存活组相比,IL-10[99.57(10.51,646.96)pg/mL比23.17(11.74,57.30)pg/mL]、TNF-α[3.08(2.40,5.13)pg/mL比2.45(2.40,3.80)pg/mL]水平均显著增高(P<0.05);混合抗炎症反应综合征(mixed antagonistic response syndrome,MARS)相比非MARS的死亡风险显著增高(OR 3.750,95%CI 1.302-10.804)。结论IL-2、IL-6、IL-10及TNF-α水平增高与儿童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显著相关;IL-10、TNF-α水平增高及MARS的发生与不良预后显著相关,当脓毒症患儿出现MARS时需高度警惕不良预后的发生。

  • 标签: 脓毒症 儿童 细胞因子 混合型抗炎症反应综合征
  • 简介: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myeloidleukemia,AML)的免疫特点及其与疗效的关系.收集516例初发AML患者骨髓标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ML的免疫表型.结果表明,①516例AML中髓系相关抗原阳性表达率较高,依次为MPO(95.0%)、CD33(93.0%)、CD13(88.8%)、CD117(69.4%),而CD14、CD15、CD64、CD71表达较低,其中145例AML伴淋系抗原表达,分别为CD721.5%、CD196.0%、CD20.78%、CD100.58%、CD200.58%;CD71在M6中阳性表达率为100%,CD64在M5中阳性表达率最高(30.2%);CD34总阳性表达率为57.8%.②首次化疗后完全缓解(CR)率为64.7%,M3组中CD34+患者CR率低于CD34-组(P=0.019).非M3组CD34阳性组的CR明显低于CD34阴性组(P=0.002);CD19+患者CR率高于CD19-组(P=0.028);CD7+患者CR率明显低于CD7-组(P=0.002);CD71+患者CR率低于CD71-组(P=0.013);MPO+患者CR率高于MPO-组(P=0.015);CD11b、CD13、CD33表达阳性组与相应阴性组的CR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是诊断AML的必备条件,它有助于指导白血病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的判断.

  • 标签: 急性髓系白血病 免疫分型 流式细胞术
  • 简介:摘要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较好,生存率较高,但晚期或复发性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较差,5年总生存率不足20%。对于晚期或复发性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没有公认的基于共识的指南,临床迫切需要解决此领域的问题。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辅助治疗是由基于组织学参数如组织学亚型和分级、淋巴血管间隙浸润和分期等风险分层进行,然而,这些特征可能难以评估,甚至在妇科病理学专家间缺乏共识。子宫内膜癌的4个分子亚群:POLE(超突变型)、微卫星不稳定型(MSI)(高突变型)、高拷贝数(浆液性癌样)和低拷贝数组(宫内膜样)组。子宫内膜癌不同分子不仅表现出明显的分子和病理特征,而且在临床结果上也存在显著差异,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本文将介绍子宫内膜癌分子及其与免疫治疗的相关性的最新研究进展。

  • 标签: 子宫内膜肿瘤 分子分型 预后 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腺上皮肿瘤的WHO组织学分与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经手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的胸腺上皮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WHO(2015版)胸腺上皮性肿瘤,将纳入研究的患者分为低危组、高危组和胸腺癌组;以同期接受手术治疗的胸腺良性肿物患者作为对照。所有患者于术前4 d内获取外周血内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计算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比较各组间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的差异,并分析其与肿瘤恶性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胸腺上皮性肿瘤患者46例(低危组20例,高危组19例,胸腺癌组7例)和对照组患者34例。胸腺癌组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显著高于其余三组(P=0.009)。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与胸腺上皮性肿瘤的恶性程度显著相关(r=0.244,P=0.032)。结论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与基于WHO的胸腺上皮性肿瘤恶性程度具有显著相关性,可作为胸腺上皮肿瘤恶性程度的临床预测指标。

  • 标签: 胸腺上皮性肿瘤 WHO组织学分型 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