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采用高分辨CT(HRCT)观察肺功能正常吸烟者肺组织的早期损害。方法:入选健康者82名,各项肺功能检查指标均正常者82名,无慢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及慢性呼吸道疾病,其中吸烟者46名,不吸烟者36名,对其行HRCT扫描。扫描结果由放射科医师采用盲法进行评估。结果:19.6%(9/46)吸烟者HRCT可见肺气肿表现,而非吸烟者中均未出现肺气肿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1.7%吸烟者(10/46)出现慢性支气管炎样改变,而非吸烟组仅有2.8%(1/36)出现慢支样改变,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HRCT能早期发现无临床症状、肺功能正常者的肺部早期变化,如肺气肿及慢支样改变。HRCT有助于肺部疾病的早期诊断,尤其对于吸烟的高危人群。

  • 标签: 高分辨CT 肺损伤 吸烟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探究高分辨率CT在肺间质纤维化的诊断及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04月~2017年04月期间于本院就诊及治疗的70例肺间质纤维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有35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给予普通的胸部CT检查,对观察组患者给予高分辨率CT检查,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磨玻璃状影、片状影、网状影、条索状影、蜂窝状阴影的检出例数与对照组患者相对比,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检出率(82.87%)与对照组患者(60.00%)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结论对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应用高分辨率CT检查的效果较好。

  • 标签: 高分辨率CT 肺间质纤维化 诊断 应用
  • 简介: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lungdisease,ILD)是一组是以肺泡炎症和间质纤维化为基本病变的非肿瘤和非感染性肺部疾病的总称.现又称为弥漫性实质性肺病.目前已有200多种疾病囊括在ILD之下,其中不少疾病为少见病、罕见病。对临床医师而言.200多种疾病之间的诊断和鉴别往往很困难。近十年.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胸部高分辨率CT(HRCT)的临床运用.使我们对不同种类ILD患者的HRCT表现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ILD的确诊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使部分ILD患者免于肺活检,

  • 标签: 间质性肺疾病 高分辨率CT 诊断
  • 简介:目的:利用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igh-resolutionmagneticresonanceimaging,HR-MRI)观察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三叉神经脑池段与周围血管间的空间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8月至2009年12月行神经根微血管减压的8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HR-MRI,包括三维时间飞跃(3D-TOF)序列及三维快速稳态自由进动成像(3D-FIESTA)序列采集原始横断面三维数据,分别重建平行于神经脑池段的斜矢状面及垂直于神经的冠状面,从多角度共同观察研究其患侧三叉神经脑池段及邻近脑干与周围血管间的空间关系,并与手术结果行双盲对照。结果:78例(97.50%)患者显示一支或多支神经血管接触和(或)压迫(neurovascularcontact/compression,NVC)患侧三叉神经脑池段或其邻近脑干,其中54例(67.50%)显示责任血管为小脑上动脉,其他血管包括小脑前下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及某些静脉。NVC点距神经出脑干平均距离为(2.80±0.73)mm,其中42例(52.50%)NVC发生在近端(NVC点距神经出脑干根部距离≤3mm),27例(33.75%)发生在远端(NVC点距神经出脑干根部距离〉3mm),9例(11.25%)仅存在血管与三叉神经邻近脑干接触。联合应用3D-TOF和3D-FIESTA,其诊断灵敏度达97.44%,特异度为100%,准确率达97.50%。结论:HR-MRI检查不仅有利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手术方案制定,且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发病机制。

  • 标签: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血管神经接触/压迫 磁共振成像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病理基础研究相应高分辨磁共振(MRI)特点,探讨其对临床干预的指导意义。方法用彩超筛选出颈动脉狭窄≥70%的患者,行高分辨MRI检查,检查序列包括T1WΙ、T2WΙ、质子加权成像(PDWΙ)和三维时间飞跃法(3DTOF)等。结果90例斑块中44例(49%)有脂质坏死核心,脂质坏死池在T1WΙ、T2WΙ、PDWΙ上呈高信号,在3DTOF上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16例(18%)出现钙化,钙化部分在各序列上均呈低信;15例(17%)出现斑块内出血,斑块内出血随着出血时间不同而呈现不同的信号;8例(9%)出现斑块合并有纤维化,纤维化在3DTOF上呈等信号,在T1WΙ、T2WΙ、PDWΙ上呈高信号或稍高信号;7例(7%)出现斑块合并血栓,“黑血”技术T1WΙ、T2WΙ对血栓较敏感。结论高分辨MRI不同序列检查可以显示斑块结构特点及成分特征,可以评价斑块的稳定性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高分辨率 核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评价高分辨率扩散加权成像(readoutsegmentationoflongvariableecho-trainsdiffusionweightedimaging,RESOLVE-DWI)颅脑MRI扫描的图像质量及其对脑组织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值测量的影响,并与常规颅脑扩散加权成像(DWI)进行比较。方法:采用SiemensMAGNETOMAera1.5T超导MRI扫描仪,分别采集43例因头痛、头晕接受头颅MRI检查者的头颅RESOLVE-DWI和常规DWI图像,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主观评价共分为5级,客观评价为测量脑组织的信噪比及ADC值,比较2组结果。结果:对于43例受检者,RESOLVE-DWI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明显优于常规DW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ESOLVEDWI组脑实质的平均信噪比值明显高于常规DW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2组图像所测得的脑实质平均ADC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ESOLVE技术应用于扩散加权成像序列能改善图像质量,提高信噪比,对脑白质ADC值的测量没有影响,可常规用于头颅扫描。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高分辨率 信噪比 表观扩散系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癌化疗中谷氨酰胺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34例胃癌患者。常规组对患者应用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观察组对常规组基础上,对患者增加谷氨酰胺。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3.58%比常规组的53.73%要高,两组相比,差异性较为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不良症状4.48%比常规组的11.94%要低(P<0.05)。结论胃癌患者在进行化疗过程中,增加谷氨酰胺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胃肠道反应,提升治疗效果,降低对机体的不良反应。

  • 标签: 化疗 胃癌 谷氨酰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脉冲光联合中药内服治疗面部痤疮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面部痤疮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42例,观察组采取脉冲光配合中药内服的治疗方法,对照组则采取单一脉冲光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不同的治疗次数,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脉冲光配合中药内服治疗面部痤疮患者,能够获得较高的临床疗效,且患者的满意率也将大大提升。

  • 标签: 强脉冲光 中药内服 面部痤疮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产异常分娩产妇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来我院接受产异常分娩产妇46例,运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产妇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分娩后无并发症发生,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异常分娩产妇采取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满意度较高,产妇较为认可,且并发症发生情况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产力异常 临床护理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深入分析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呼吸内科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对照组10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风险管理措施。结果对比两组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护士的护理风险管理能力,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内科护理管理过程中应用风险管理效果显著,患者满意度高,提高了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水平,降低了不良事件发生几率,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风险管理 呼吸内科 护理管理 应用
  • 简介: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大学生,心理应急能力增加,而耐挫相对不足,由此引发的心理危机加剧,进而出现违法犯罪现象。培养其经受挫折的能力,提高其自我调节水平,以适应客观之环境。

  • 标签: 大学生 心理挫折 调适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就该院选择具有可比性的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给予两组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分别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指标。结果经过一阶段治疗后,观察组36位患者基本恢复,治愈率达到100%,对照组有20位患者基本恢复,但是仍存在一些健康问题,治愈率接近55.6%。结论米非司酮的最佳给药剂量为每天12.5mg,安全性好、有效性高、不良反应少且经济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不同剂量米非司酮 子宫肌瘤 72例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片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104例乙肝肝硬化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分组。单一组采用肝片治疗,联合组用肝片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乙肝肝硬化治疗总有效率;副作用;干预前后患者肝纤维化指标。结果联合组乙肝肝硬化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单一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未见明显副作用;干预前两组肝纤维化指标相近,P>0.05;干预后联合组肝纤维化指标优于单一组,P<0.05。结论肝片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保护肝功能,减轻肝功能损害,延缓肝硬化进程,安全有效。

  • 标签: 强肝片 恩替卡韦 乙肝肝硬化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和顺产对产妇的产后盆底肌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5年8月260例来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的临床资料,按照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顺产130例(对照组)和剖宫产130例(观察组),对比两组产妇的盆底肌的差异。结果盆底Ⅰ类肌纤维肌值异常率分别为81.54%和83.2%,Ⅱ类肌纤维肌异常率分别为88.4%和87.6%,两组产妇产后的Ⅰ类肌异常率、Ⅱ类肌异常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剖宫产和顺产对于盆底功能损伤程度相仿,分娩方式不会对盆底肌功能造成影响。

  • 标签: 剖宫产 顺产 盆底功能
  • 简介:摘要本文总结了护理人员分层培训的现状和进展,具体为培训的内容和对临床的意义,之后对我国分层培训对护士岗位胜任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 标签: 分层培训 护士 岗位胜任力
  • 简介:摘要目的在烧伤患者瘢痕增生烧伤患者瘢痕增生的治疗过程中应用脉冲光联合压力疗法,对其疗效进行观察。方法从我院中选取2015年7月到2016年7月进行治疗烧伤患者共50例,运用随机数表的方法将对其分成两组,即联合组和单一组各25例,其中,对单一采用压力疗法进行治疗,而在联合组中,则采用压力疗法和脉冲光联合治疗。最终,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治疗前后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生命质量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分别对两组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治疗后,临床效果的总效率联合组要明显高于单一组,存在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接受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所存在的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在接受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联合组的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要明显低于单一组,评分存在的差异且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生命质量联合组要明显高于单一组,差异且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烧伤患者瘢痕增生烧伤患者瘢痕增生的治疗过程中应用脉冲光联合压力疗法,其治疗效果显著,即改善了临床症状、减轻了瘢痕增生的厚度,同时也提高了生命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强脉冲光联合压力疗法 治疗烧伤 瘢痕增生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肝片与恩替卡韦联合治疗乙肝肝硬化的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观察我院2016年全年治疗的124例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62例,对照组行肝片治疗,实验组在肝片治疗的同时,增加恩替卡韦治疗,对组间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有效率80.6%,实验组96.7%,对照组显著劣于实验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ALT、AST及T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由于P<0.05,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片与恩替卡韦联合治疗乙肝肝硬化能够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使患者的肝功能得到改善,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是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的。

  • 标签: 强肝片 恩替卡韦 乙肝肝硬化 效果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在分析萎缩性阴道炎过程中实行雌激素联合甲硝唑治疗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阐述。方法取我院从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74例萎缩性阴道炎患者,将其按照患者入院时间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甲硝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雌激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行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和表层细胞百分比较治疗前均有提高,但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萎缩性阴道炎治疗过程中实施雌激素联合甲硝唑治疗可以改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使用推广。

  • 标签: 雌激素 甲硝唑 萎缩性阴道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对口腔颌面部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取例数和收取时间分别为——90例;2014年5.25日至2017年6.28日,选择随机的方式对本院所有观察对象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采取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治疗,每组患者各45例,比较2组Ⅰ期愈合率、固定无移位率、外形恢复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Ⅰ期愈合率95.56%、固定无移位率93.33%、外形恢复满意度97.78%,显著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P值<0.05。观察组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22%,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间相比较,P<0.05。结论采用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治疗口腔颌面部骨折效果十分显著,且能够保证患者外形恢复良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研究。

  • 标签: 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 口腔颌面部骨折 传统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柯氏模型来评价规范化培训对新护士的理论知识、行为态度上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入职的138名新护士进行跟踪调查,基于柯氏模型,从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和结果层4个层面进行培训效果的评估与影响研究。结果新护士在满意度上评分均分为4,比较满意;培训后理论成绩为76.11±7.48分,与未培训成绩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行为层的规范化培训临床实践能力评分高于刚参加培训者,部分能力评分高于传统培训的新护士,评分间有显著差异(p<0.05);培训参与者对规培的认可度在85%以上。结果层不良事件发生率减低43%。表扬信数量增35%,优秀事件数量增长。结论规范化培训能全面提高新护士的岗位胜任,有利于整体护理、优质护理目标的实现。

  • 标签: 规范化培训 柯氏模型 岗位胜任力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