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4 个结果
  • 简介:在20世纪中叶,科学家开始把心脏作为一个具有内分泌功能的器官来研究.最初,Kisch发现心房中存在具有内分泌功能的腺体颗粒.接着Henry和Pearce报道当犬科动物的左心房发生囊性扩张后,尿量会随之明显增多.通过25年研究,DeBold在1984年证实了心房利钠肽(ANP)的结构.1988年在猪的大脑中分离出一种与ANP作用相似的多肽--脑利钠肽[1],但进一步研究表明BNP的主要合成位点在心室,为了与ANP英文缩写相呼应,故又称为B型利钠肽(BNP).1990年科学家再次从猪脑中分离得到了C型利钠肽(CNP).

  • 标签: B型利钠肽 ANP 心脏疾病 内分泌功能 心房利钠肽 左心房
  • 简介: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和磁共振成像(MRI)对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和优缺点.方法:用4排MSCT和1.5TMRI做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检查.结果:对于心内结构异常MRI诊断符合率为85.6%(214/250),MSCT为90.5%(38/42).对于心外大血管异常诊断符合率MRI为96.5%(193/200),MSCT为91.2%(31/34).结论:MRI和MSCT对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特别是伴有心外大血管异常的先心病,复杂先心病和手术后先心病的诊断有很高的价值.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多层螺旋CT 磁共振成像 心脏管造影 超声检查 空间分辨率
  • 简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于肺、胸廓或肺动脉血管慢性病变所致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使右心肥厚、扩大,甚至发生右心衰竭的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最常见的病因,约占80%~90%,其他较少见的病因是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甚少见的病因是肺血管疾病.慢性反复性肺血栓栓塞;发病隐匿、缓慢、发现较晚,主要表现为重症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功能不全,是临床进行性的一种类型,近年研究发现临床并不少见.临床对COPD引起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诊治非常熟悉,但是对反复发生的肺栓塞引起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缺乏足够的重视.肺栓塞(PE)发病率较高,临床诊断率不高,特别是在基层医院诊断率还不高,误诊率可达40.6%~79.1%.现将我院近3a内诊断的由肺栓塞导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5例报告如下.

  • 标签: 肺栓塞 诊断 肺源性心脏病 并发症
  • 简介:随着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及侵入性诊疗措施的广泛应用,使临床假丝酵母菌感染发生率日益增高.老年患者由于基础疾病多、免疫功能较差,易产生假丝酵母菌(念珠菌)医院感染.为了解老年患者假丝酵母菌医院感染的现状,统计了本院近3年来老年患者感染中分离的假丝酵母菌菌株并进行了耐药性分析.

  • 标签: 假丝酵母菌 医院感染 现状 调查 老年人
  • 简介:目的探讨曲霉菌感染参与器官移植患者致死因素分析。方法分离培养鉴定曲霉菌,并检测曲霉菌18SrRNA基因;检测患者肝,心,肾功能指标;观察动物模型主要脏器的病理变化。结果4例器官移植患者痰液中均培养出曲霉菌,2例血液中培养出曲霉菌;痰液,血培养物及动物模型血液18SrRNA均为阳性;4例器官移植患者,肝功能指标增高不明显;1心,肾功能指标均有明显的增高;病理组织染色肾皮质查见曲霉菌菌丝,心肌及肝组织灶性坏死,肺形成多发性肺脓肿。结论器官移植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反应受到抑制,当曲霉菌感染后,使多脏器功能发生改变,特别是肺功能和肾功能,导致肺,肾功能衰竭,可能是器官移植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曲霉菌感染是目前临床器官移植术值得警惕的一个严重问题。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 标签: 动物模型 曲霉菌感染 器官移植患者 致死因素分析
  • 简介:目的了解TTV在广东地区献血者与血液透析人群中的感染情况。方法应用半巢式PCR对南方医院输血中心1998年注册的献血者与血液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进行TTV感染调查。结果在103例献血者中有20例检出TTV,检出率为19%;86例血液透析病人中有48例检出TTV,检出率为55.8%。结论我国献血者中存在较高的TTV感染率,血液透析病人中TTV感染率远远高于献血者,透析器污染和使用血制品可能是原因。

  • 标签: 献血者 血液透析 TT病毒感染 调查 肝炎病毒 肝炎标志物
  • 简介:目的:探讨心绞痛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测定CHD诊断、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观察了83例心绞痛患者入院后1、3、5、7、15、25日血清CRP浓度变化,其中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3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45例。结果:UA组血清CRP浓度明显增高,与SA组和对照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SA组与对照组比较,虽然两组同在正常人波动范围内,但有差异(P<0.05)。SA组和UA组患者入院1-25天经治疗后,SA组血清CRP浓度下降不明显。UA组在入院1-3天内CRP下降不明显,以后下降至接近SA组的水平。结论:心肌缺血本身并不能明显引起血清CRP浓度的增高。心绞痛从SA到UA的发展过程中,血清CRP浓度在逐渐增高,并随着有效的治疗而接近对照组。因此,血清CRP测定在心绞痛的诊断、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心绞痛 血清 C-反应蛋白 诊断 治疗 测定
  • 简介:目的:研究腹泻患者粪便气单胞菌的流行趋势、药敏实验等。方法:1993年8月到2000年8月,我院消化科与小儿科肠道门诊收治420例腹泻患者,在粪便中分离出气单胞菌,并进行药敏实验。结果:从93年8月2000年8年间,气单胞菌引发的腹泻疾病逐年增加;检出气单胞菌共57例,其中嗜水气单胞菌(A.hydrophila,Ah)检出30例占52.63%,温和气单胞菌(A.sobria,As)21例占36.84%,豚鼠气单胞菌(A.caviae,Ac)6例占10.53%;57株受试菌株对氟哌酸敏感率为100%(57/57),头孢哌酮敏感率为78.94(45/57)。结论:从1993年开始观察到2000的,八年间本菌每年都在增加而且是持续升高,虽未引起大的流行,但可显示出气单胞菌在兰州地区腹泻患者中已成为腹泻的病原菌之一。

  • 标签: 腹泻 气单胞菌 药敏试验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血、尿IL-6、IL-8在肾脏损伤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肾损伤患者241例,分为尿蛋白定性阴性组和尿蛋白定性阳性组,应用ELISA法分别检测血、尿IL-6、IL-8水平.结果肾脏损伤患者尿蛋白定性阴性时血、尿IL-6、IL-8轻度升高,但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尿蛋白定性阳性组尿IL-6、IL-8明显增高;血、尿IL-6、IL-8之间无相关性.结论IL-6、IL-8等细胞因子检测对肾损伤早期诊断价值不大,但可反映肾损伤的严重程度,对发病机理的探讨、病情的观察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肾疾病 蛋白尿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8
  • 简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一种由新的冠状病毒引起的传染性极强的呼吸系统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HO)称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

  • 标签: 传染性 非典型肺炎 影像学表现 诊断 治疗
  • 简介:肝炎后肝硬化的发病机理与肝炎病毒侵袭肝细胞后导致的免疫应答及免疫调节紊乱有关.白细胞介素-6(IL-6)是由多种免疫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在调节免疫网络中起着关键作用.为了解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IL-6的水平变化,笔者对78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血清IL-6作了检测,并分析其临床意义.

  • 标签: 肝硬化 血清 白细胞介素-6 血液 肝炎
  • 简介:目的观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患者的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活化状态、抗凝及纤溶系统部分指标的变化,探讨其对妊高征血栓前状态(PTS)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ELlSA法和全自动血凝仪分析,检测了正常非妊娠非妇女、正常晚期妊娠妇女各20例和52例妊高征患者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o—颗粒膜蛋白(GMP—140)、抗凝血酶、蛋白C系统筛选(ProCGlobal)、纤维蛋白原(Fbg)、纤溶酶原(PLG)、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D—二聚体(D—Dimer)等指标。结果与正常非孕组及正常晚期妊娠组比较,妊高征组vWF、GMP—140水平均显著增高,并随病情加重而呈增高趋势,而AT、ProC活性均显著下降,病情越重下降越明显。纤溶系统各项指标妊高征组、正常晚期妊娠组均显著高于非孕组;而与正常晚期妊娠组比较,妊高征组Fbg、PLG、D—Dimer、PAI均显著增高.中重度患者尤其明显,而t—PA无显著性改变。结论正常妊娠妇女存在高凝状态,而妊高征患者存在明显血栓前状态。产前测定有关凝血和纤溶功能指标,对妊高征的防治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血栓前状态指标 检测 临床意义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血管内皮损伤 血小板活化状态
  • 简介:目的:探讨成人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中的血管生成情况与疾病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122例次成人AL患者骨髓中的微血管数,分析治疗前、后骨髓微血管数的差异性及其与患者部分实验室检查指标、临床疗效的相关性.结果:抗CD34和抗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体分别标记所得骨髓微血管数差异无显著性(P=0.402).骨髓微血管数在化疗后获得完全缓解(CR)的患者中为(48.4±18.6)个/mm2,显著低于初发患者(103.1±38.6)个/mm2(P<0.01);化疗后未获CR的患者中为95.0(41.0~159.0),无显著下降(P=0.35);而在缓解后复发的患者中升高至(92.9±32.9)个/mm2,与初发时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44).化疗后CR患者的骨髓微血管数仍高于对照组(35.7±5.3)个/mm2(P=0.02).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患者初发时骨髓微血管数与初发时的骨髓原始细胞百分数呈正相关(r=0.399,0.525;P=0.009,0.030).结论:不同类型成人AL患者骨髓中均存在血管新生现象.血管新生可能参与AL的病理发展过程.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骨髓 血管生成 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