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79 个结果
  • 简介:实体瘤的异质性在临床选择化疗中是一个长期困扰医师的难题。即便是肿瘤病理分期和分化程度相似的不同个体,对同一化疗方案的临床反应和预后仍存较大差异。根据不同个体的分子分型与遗传背景差异制定“分子处方”,以指导临床选择高效、低毒的化疗药物,实现药物选择、配伍、剂量均恰到好处的“个体化治疗“,是临床医师多年来梦寐以求的目标。

  • 标签: 结肠直肠肿瘤 化学治疗 靶向治疗
  • 简介:抗体筛查试验(以下简称抗筛)临床常用于检测样本中是否含有针对红细胞血型抗原的不规则抗体,而不规则抗体的存在是导致临床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的主要原因之一。红细胞血型抗体的分类红细胞血型抗体按其产生的原因可分三类,即天然抗体、免疫性抗体和自身抗体;而按其出现的规律也可分为规则抗体、不规则抗体和特殊类型抗体三类。

  • 标签: 抗体筛查试验 不规则抗体 抗体鉴定试验
  • 简介:摘要蒽环类药物在肿瘤的防治方案中应用率较高,但由于其本身具有心脏毒性,故导致其临床应用范围受到严格限制;但若能清楚其临床特征,并加以药物干预,那么将有助于减轻心脏毒性,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本文从蒽环类药物产生心脏毒性后所表现出的临床特征、药物干预手段方面入手,阐述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防治与药物研究进展。

  • 标签: 蒽环类药物 心脏毒性 防治措施 药物干预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医药研究的深入及制药技术发展,新药物不断出现应用,同时各类药物联用情况增加,使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liverinjury,DILI)的临床发生率增高,DILI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本文主要对DILI的临床特点及相关药物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药物性肝损伤 临床特点 相关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输血前进行RH抗体检验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接收的1064例进行输血治疗的患者,对所有患者输血前进行Rh抗体检验,并对其血清中抗-C、抗-D、抗-E以及抗-M等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患者Rh抗体检验33例呈阳性,阳性率为3.10%,女性阳性率显著高于男性(P<0.05);其抗体类型主要包括抗-C、抗-D、抗-E、抗-M以及非特异性抗体。结论输血前进行RH抗体检验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其能够有效的提高输血治疗的安全性,降低输血质量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输血前 Rh抗体 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SLE(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中ENA(抗可提取和抗原抗体抗体和体液免疫检验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确诊的肝硬化患者60例作为试验组,选取同期健康人员60例作为对照组,全部患者均行ENA抗体和体液免疫检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检测结果。结果试验组患者IgA、IgG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C3和C4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IgA、IgG、抗ds-DNA、抗SSA、抗Sm、抗SSB、抗nRNP、C3和C4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ENA抗体和体液免疫检验化指标检验可为SLE临床诊疗提供重要的评估依据,值得推广。

  • 标签: ENA抗体 系统性红斑狼疮 体液免疫 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检测艾滋病病毒抗体HIV抗体初筛试验的准确率及HIV抗体初筛实验。方法用ELISA方法对体检、哨点及VCT血清标本进行HIV抗体初筛检测,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试剂或方法对初筛阳性样本进行复检,得到反馈结果后与假阳性率对比。结果对该初筛实验室HIV抗体初筛试验假阳性率(0.2727%)明显高于(0.07%)。结论影响HIV抗体初筛实验结果的因素较多,但是客观因素能通过严格规范、校准仪器等方法得以解决,而提高实验室技术人员自身的素质、理论和技术操作水平才是降低假阳性结果出现的关键。

  • 标签: HIV初筛实验 假阳性 原因分析
  • 简介:摘要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性肺炎的患病率有所下降,而支原体和病毒感染所占的比例有升高的趋势。小儿肺炎的临床治疗多以消除炎症、清除致病菌为目的,所以常规治疗中仍以抗生素及序贯治疗为主;运用中医药治疗小儿肺炎在改善肺循环、提高免疫力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尽早进行微波或电超导与药物综合辅助治疗,是减少抗生素的使用,促使患儿早日康复有效办法。本文就小儿肺炎的药物治疗做一综述。

  • 标签: 小儿肺炎 药物治疗 抗生素 中药 辅助药物
  • 简介:摘要稽留流产是指人体内胚胎形成或胎儿因死亡滞留在宫腔尚未能从宫腔自然排出,稽留流产是流产的一种特殊情况。目前认为稽留流产的发生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内分泌系统失调、染色体变异、免疫系统失衡、生殖道感染、氧化应激、子宫胎盘循环以及环境因素等多个方面。尽管如此,目前医学界对稽留流产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原理尚不清楚,不能对其详细地加以阐述。为探究抗生殖免疫抗体是否与稽留流产有关,我们筛查了稽留流产患者的血清,并从他们的血清中选择出五种抗体,进行抗生殖免疫抗体与稽留流产的相关性的探讨和分析。

  • 标签: 稽留流产 抗生殖免疫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丙肝抗体(HCV-Ab)出现假阳性结果的原因,并探讨预防方法,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方法选取来院检查的80例HCV感染高危者,分别对其行逆转录PCR法(RT-PCR)检测和ELISA法检测,以RT-PCR检测结果为对照,对ELISA法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影响ELISA法检测HCV-Ab假阳性的原因及预防方法。结果RT-PCR检测80例HCV感染高危者有70例为HCV-Ab阳性,10例阴性,经ELISA法检测70例HCV-Ab阳性者中有68例阳性,2例阴性,10例HCV-Ab阴性受试者有4例为阳性,6例为阴性,ELISA法对丙肝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约登指数、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1%、60.0%、92.5%、57.1%、94.4%、75.0%。结论ELISA对丙肝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但在实际检测HCV-Ab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可能会出现假阳性的结果,因此操作人员要严格执行操作流程,尽量减少人为失误,并结合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复查,以提高检测准确率。

  • 标签: 酶联免疫吸附法 血清丙肝抗体 假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对临床安全输液的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7日~2018年3月2日期间我地区某医院收治的2000例输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微柱凝胶技术对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统计筛查结果,并对抗体进行鉴定,探讨抗体的特异性。结果共筛查出13例(0.65%)不规则抗体阳性,同种抗体8例,所占比61.5%;自身抗体4例,所占比30.8%;同时存在同种抗体与自身抗体1例,所占比7.7%。结论患者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能够保证临床输血的安全性。采用高敏感度的方法检测出具有临床意义的抗体,可避免因输血带来的风险因素,提高患者的治疗安全。

  • 标签: 输血 不规则抗体筛查 临床安全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血型不规则抗体使用微柱凝胶技术检测筛查情况和使用情况。方法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对29208例接受不规则抗体检测的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对患者的检测阳性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鉴定阳性抗体特异性。结果全部患者中有90例检测出了不规则抗体阳性,阳性率是0.31%。特异性抗体主要是Rh血型系统,有22%属于抗-D抗体%、21.11%属于抗-E抗体、11.11%属于抗-Ec抗体;有11例MNSs系统抗-Mur抗体,占12.22%、有7例抗-M抗体,占7.78%;Lewis系统抗-Lea抗体占8.89%;冷抗体占7.78%。非特异性抗体占13.33%。结论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鉴定特异性能够确保输血的安全性,防止溶血性输血事件发生。

  • 标签: 微柱凝胶技术 不规则抗体筛查 安全输血 输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ELISA法筛查梅毒抗体假阳性的结果。方法先用ELISA法检测8506例患者血清,再用TPPA及WB实验检查阳性标本,以分析假阳性的结果。结果ELISA法检出的阳性标本有324例,其中老年组中204例患者是阳性,中青年组中120例患者是阳性。老年组中,经TPPA法检测发现,阳性为198例,假阳性率是2.94%,经WB法检测发现,阳性为191例,假阳性率是6.37%,经数据分析,TPPA法与WB法的假阳性率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中青年组中,经TPPA法检测发现,阳性为117例,假阳性率是2.50%,经WB法检测发现,阳性为115例,假阳性率是4.17%,经数据分析,TPPA法与WB法的假阳性率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为增加梅毒检测准确率,在ELISA法的基础上,结合临床病史及表现,用WB法或TPPA法再次进行复查。

  • 标签: ELISA法 梅毒抗体 假阳性 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IL-18抗体(IL-18Ab)对小鼠阿霉素肾病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30只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及治疗组以阿霉素(ADR)尾静脉注射建立小鼠类似人类微小病变肾病模型,尿液做24h尿蛋白定量测定。实验第42天处死小鼠,检测血生化指标,并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结果IL-18Ab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尿蛋白明显减少,血脂降低,肾脏病理损害减轻。结论IL-18Ab能降低ADR小鼠尿蛋白排泄量,改善高脂血症、低蛋白血症,减轻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突的损伤。

  • 标签: 白细胞介素18/免疫学 抗体/治疗应用 多柔比星/副作用 肾疾病/化学诱导/药物疗法 疾病模型 动物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临床输血中不规则抗体筛查及鉴定的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6年1~9月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进行血型检查的13566份标本,对其进行抗体筛查,筛查出阳性者,并对其进行抗体鉴定。结果13566份标本中筛查出阳性标本共24份。其中抗-E4例,抗-cE7例,抗-Ce4例,抗-M1例,抗-Mur1例,抗-Lea2例,自身抗体3例。在22份抗体阳性标本中,发生阳性抗体几率最高的为妇产科患者,共12例,所占比例为54.5%;其次为骨科、血液内科、肿瘤科、普外、神经外科。结论进行输血前,加强不规则抗体筛查和鉴定,可以及早发现、确认有临床意义的抗体,便于提前为抗体阳性的患者准备合适的血液,有助于降低输血性溶血反应的发生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临床输血 不规则抗体 筛查 鉴定
  • 简介:目的:分析抗磷脂综合征患者抗膜突蛋白抗体表达情况,并探讨抗膜突蛋白抗体在抗磷脂抗体相关性血栓发生中可能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70例抗磷脂综合征患者(包括50例抗磷脂抗体相关性血栓患者和20例抗磷脂抗体相关性反复流产者)及100名正常对照者的血清抗膜突蛋白抗体及其他自身抗体的阳性率。制备鼠源性单克隆抗膜突蛋白抗体,加入正常人富血小板血浆中,检测其诱导血小板聚集的能力;同时加入单克隆抗体和膜突蛋白,检测血小板聚集抑制率。结果:在50例抗磷脂抗体相关性血栓患者和20例抗磷脂抗体相关性反复流产患者中,抗N端膜突蛋白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6%和65%,显著高于其他自身抗体(抗C端膜突蛋白抗体、抗血小板抗体、抗心磷脂抗体、抗β2糖蛋白Ⅰ抗体)的阳性率。鼠源性单克隆抗N端膜突蛋白抗体有诱导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而该作用可被N端膜突蛋白抑制,但不能被二磷酸腺苷激活途径抑制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四肽所抑制。结论:大部分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患者存在抗N端膜突蛋白抗体阳性,且该抗体的产生可能与抗磷脂综合征患者血栓形成的发病机制相关。抗膜突蛋白抗体在诊断和治疗抗磷脂综合征中的应用值得进一步探索。

  • 标签: 膜突蛋白 自身抗体 抗磷脂综合征 血小板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