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刺、闪罐、拔罐联合中西药物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针罐加药物组)25例和对照组(单纯针刺组)25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8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罐联合药物治疗,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通畅经络,减轻面神经周围水肿,恢复面神经功能,疗程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周围性面瘫 针刺 闪罐 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的临床疗效药物不良反应。方法在本院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脑血栓患者中选择94例作为研究资料,随机分组各47例,对照组为他汀类药物治疗,观察组为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62%显著高于对照组76.60%,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6.38%与对照组4.26%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脑血栓治疗中选择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可获得良好的疗效,且增加药物不会增加不良反应,保证治疗安全性,值得推广。

  • 标签: 阿司匹林 他汀类药物 脑血栓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药房调剂质量对药物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对收治区间为2015年9月至2016年4月我院门诊收治的108例处方开药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随机分组,每54例患者为一个小组,根据不同的处方开药管理方式将其命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管理处方开药,对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药房调剂质量监督管理处方开药,然后对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对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中,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40﹪,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2﹪,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论在进行处方开药时,采用中药房调剂质量监督管理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很好的药物临床疗效影响,因此在今后的临床处方开药中可以广泛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中药房调剂质量 药物临床疗效 影响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法复位结合药物治疗耳石症眩晕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选2015年1月-2018年2月我院接收并予以治疗是60例耳石症眩晕患者,将其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手法复位治疗,实验组基于手法复位再口服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复发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以及复发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法复位结合药物治疗耳石症眩晕具有显著效果,能够优化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病症复发,在临床中有应用价值。

  • 标签: 手法复位 药物治疗 耳石症眩晕 氟桂利嗪胶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塞来昔布联合维A酸治疗口腔白斑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间收治的口腔白斑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研究组患者给予在常规补充维生素的基础上使用昔布联合维A酸软膏进行治,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塞来昔布,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4.6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5%,对照组分别为80.43%和23.91%,研究组症状消失时间和用药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补充维生素A和维生素E的基础上对口腔白斑患者使用塞来昔布联合维A酸进行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效果,缩短治疗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可推广使用。

  • 标签: 口腔白斑病 维A酸 塞来昔布 维生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中应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护肝片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给临床治疗提高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依据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护肝片,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研究组肝功能的改善程度和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中应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护肝片,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肝功能指标,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多烯磷脂酰胆碱 护肝片 药物性肝损伤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硝酸酯类药物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1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以常规治疗为基础,对照组使用阿托伐他汀片治疗,观察组使用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治疗,对比血压改善情况和疗效。结果在治疗之前,两组患者的收缩压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舒张压改善不显著(P>0.05)。在完成之后,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收缩压值显著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0%,观察组为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龄在单纯收缩性高血压患者,使用硝酸酯类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可取得满意效果。促进疾病转归,提升疗效,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 标签: 老年高血压 硝酸酯类药物 收缩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腹式呼吸联合药物对老年患者便秘的治疗效果。方法以我院消化内科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132例老年患者便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两者患者采用口服药物的方式进行治疗。另外对观察组的患者采用腹式呼吸法进行辅助治疗。两组患者的治疗周期均为4个周。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治愈情况以及伴随的腹胀、胃蚋减退等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愈情况明显比对照组要显著,且患者的伴随症状消失或缓解的情况比对照组要好。结论腹式呼吸联合药物对治疗老年患者便秘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提高老年患者便秘的治愈率,更快消除患者伴随的腹胀、胃纳减退等症状。值得在临床进行广泛推广。

  • 标签: 腹式呼吸 药物 老年患者便秘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多潘立酮药物治疗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方法进行74例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取的反流性胃炎患者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包括黏膜保护剂、质子泵抑制剂、胆酸抑制剂等),多潘立酮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多潘立酮药物治疗。就两组患者反酸消失时间、餐后饱胀感消失时间、上腹痛消失时间、充血糜烂消失时间和反流性胃炎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比较治疗前后NO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结果多潘立酮组患者反酸消失时间、餐后饱胀感消失时间、上腹痛消失时间、充血糜烂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多潘立酮组反流性胃炎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对照组总有效率72.97%;多潘立酮组总有效率94.59%。两组在治疗过程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P>0.05。其中,对照组有1例轻微恶心呕吐,1例嗜睡和1例乏力。多潘立酮组则有1例头晕和1例乏力。治疗前两组在NO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上相似,而治疗后多潘立酮组NO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2.14±1.01mg/L、47.11±5.59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1.24±0.59mg/L、32.14±4.94μmol/L,P<0.05。结论多潘立酮药物治疗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短病程,降低NO、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且无明显副作用,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 标签: 多潘立酮药物 反流性胃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灸联合三阶梯药物疗法治疗癌症疼痛的疼痛缓解情况。方法62例癌症疼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采用针灸联合三阶梯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三阶梯药物进行治疗。结果2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三阶梯药物治疗癌痛疗效良好,优于单独使用三阶梯药物治疗。

  • 标签: 癌痛 针灸疗法 三阶梯药物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生儿重度窒息症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治疗的疗效。方法将2016年-2017年期间在我院间治疗的重度窒息新生儿纳入本次研究,总计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的方式将所有患儿均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40例。参照组患儿接受基础治疗,研究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再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疗效。结果研究组患儿的心、肾功能损害、肠胃功能障碍以及HIE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参照组,组内数据对比为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重度窒息新生儿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能够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同时还能够有效改善脏器功能受损情况,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新生儿重度窒息症状 血管活性药物 临床治疗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研究的是牙周基础治疗方式在药物性牙龈增生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文选择了我院在2016年6月到2017年6月接受的80例药物性牙龈增生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牙周治疗组两个组,每个组有40例患者,常规治疗组患者应用的是常规药物性牙龈增生治疗方式,牙周治疗组患者应用的是牙周基础治疗方式,并分析了两组患者的牙龈增生指数、菌斑指数、出血情况、治疗有效率。结果牙周治疗组患者的牙龈增生指数、菌斑指数、出血情况评分均少于常规治疗组患者,且治疗有效率要高于常规治疗组患者,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牙周基础治疗方式在药物性牙龈增生治疗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牙周基础治疗 药物性牙龈增生 纵向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局部梅花针联合药物喷涂治疗斑秃疗效观察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来我院就诊的斑秃患者,共计80例,研究时间为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按照盲选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药物喷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局部梅花针治疗。评估两种方式的治疗效果,随访干预半年,观察期间患者的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的斑秃复发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及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斑秃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梅花针联合米诺地尔酊喷涂治疗斑秃疗效显著,能够显著降低复发率,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局部梅花针 药物喷涂 斑秃 疗效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年人弱视的治疗方法及效果,认识人的视觉系统可塑性。方法选择年龄、弱视程度、弱视性质无显著性差异的成年人病例93例,治疗前均行视力、注视性质、眼位检查。综合疗法组采用准确配戴眼镜、遮盖法、增视训练、精细作业治疗;光学药物压抑联合综合疗法组配戴使用过矫或欠矫眼镜、阿托品散瞳的远或近离压抑疗法,并联合使用综合疗法。结果综合疗法组治愈12眼(24.00%),有效率为62.00%;光学药物压抑联合综合疗法组治愈17眼(29.82%),有效率为80.70%,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人的视觉系统可塑性可能长期存在,传统治疗儿童弱视的综合疗法、光学药物压抑疗法用来治疗成年人弱视,其疗效是肯定的,且其疗法与患者的依从性有关,光学药物压抑联合综合疗法达到进一步提高疗效、缩短治疗时间的目的。

  • 标签: 弱视 成年人 综合疗法 光学药物压抑疗法 视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采取不同药物雾化吸入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近三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126个,均等划分为A组和B组,每组63个。A组的患儿仅采用布地奈德或沙丁胺醇进行治疗;B组的患儿则使用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的患儿进行治疗后,统计所得治疗总有效率为81.67%;B组的患儿进行治疗后,统计所得治疗总有效率为95.93%,大大高于A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记录,两组患儿都有不良反应发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采取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进行治疗会更加有利于患儿的康复,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不会明显增加,如果能够大大应用于临床,一定会有很好的前景。

  • 标签: 不同药物雾化吸入 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鼓膜置管联合药物灌注治疗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从2017年3月到2018年3月期间到本院诊治的所有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当中随机选取其中自愿参与本次试验的106例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研究的观察和分析对象,将这106例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两组各53例;对照组的53例患者的采用单一鼓膜切开置管术进行治疗,观察组的53例患者实施鼓膜切开置管联合药物灌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耳峰压值。结果从临床疗效来看,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23%,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7.3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从治疗前后的耳峰压值情况来看,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耳峰压值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耳峰压值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鼓膜切开置管联合药物灌注治疗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能够显著提高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改善患者的耳峰压值,具有显著的临床推广意义和价值。

  • 标签: 鼓膜切开置管 药物灌注 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促胎肺成熟药物治疗早期未足月胎膜早破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于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孕28周至33周未足月胎膜早破孕产妇90例作为研究资料,随机分组各45例,对照组为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则增加盐酸氨溴索治疗,观察两组母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孕妇绒毛膜羊膜炎、产褥感染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4.44%、新生儿脑室出血2.22%、出生后获得性肺炎2.22%及围生儿死亡率2.2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17.78%、24.44%、13.33%,P<0.05。结论针对早期未足月胎膜早破孕产妇采用地塞米松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能够在控制母婴感染情况下,进一步降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情况,降低新生儿危险,治疗价值较高。

  • 标签: 促胎肺成熟药物 盐酸氨溴索 地塞米松 早期未足月胎膜早破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病毒性脑炎后继发性癫痫的临床特点及药物疗效。方法将2013年2月份-2017年10月份收治的病毒性脑炎后继发性癫痫的患者24例为本次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值情况,药物使用名称,联合使用等进行详细的收集整理,统计相关的治疗效果。结果VPA,CBZ,TPM,CNZ,LEV,PB治疗总有效率较比PHT、LTG效果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病毒性脑炎是引发癫痫疾病发生危险因素,临床对于其治疗中左乙拉西坦(LEV)治疗效果较好,长期治疗预后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病毒性脑炎 继发性癫痫 临床特点 药物疗效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药物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内收治的15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理分成实验组和常规组,常规组患者主要是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添加前列地尔。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的TCD检测指标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TCD检测指标明显优于常规组,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药物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显著,值得运用和推广。

  • 标签: 椎动脉型颈椎病 星状神经节阻滞 前列地尔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对牙周基础治疗及维护期治疗对药物性牙龈增生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之间我院收治的42例药物性牙龈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各21例患者,分别给予牙周基础治疗和牙周基础治疗联合维护期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GHI、PLI、SBI及PD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GHI、PLI、SBI及PD水平分别为(2.15±0.31)、(1.04±0.08)、(1.63±0.12)和(3.82±0.32),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的(2.28±0.35)、(1.24±0.11)、(1.81±0.13)和(4.15±0.45),并且P<0.05,对比差异明显。结论对药物性牙龈增生患者在进行牙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维持期治疗,能够优化患者的GHI、PLI、SBI及PD水平,有利于促进患者的恢复,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牙周基础治疗 维护期治疗 药物性牙龈增生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