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3 个结果
  • 简介:针对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国内一些有机化学教材及相关出版中,用系统命名法命名有机化合存在的若干问题,以及学生学习中的难点,以IUPAC规则(1993)和中国化学学会《化学命名原则》(1980)为依据,阐述存在问题及原因,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 标签: 有机化合物 系统命名法 最低系列
  • 简介:传统观念认为,心肌缺血是一个“有或无”的过程。但近年研究证明,由于心肌缺血发生的速度、程度和持续时间不同及缺血心肌后有无再灌注或侧支循环血流供应,心肌梗死区域或严重缺血后局部室壁运动异常区域可能仍有存活心肌。存活心肌的概念为,急性心肌梗死或心肌严重缺血后,完全闭塞或严重狭窄的相关动脉疏通后。相关区域无收缩功能或收缩功能异常的节段可逐渐恢复正常,这些可恢复收缩功能的心肌被称为存活心肌。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心肌缺血 心肌存活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胆结石患者的外科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124例肝硬化合并胆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分组对照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恢效果。结果与接受保守治疗的对照组相比,接受外科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4.94%>79.03%)和并发症发生率(22.58%>9.68%)相对更高(P<0.05)。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肝硬化合并胆结石的良好选择,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解除其病痛,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需要积极加以预防,为患者的治疗恢复提供良好的保障。

  • 标签: 肝硬化合并胆结石 外科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阐述肝硬化合并肝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方法,观察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肝硬化合并肝胆管结石患者52例作为样本,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腹手术方法治疗,治疗组行腹腔镜下左肝切除术治疗。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330.30±10.48)min、术中出血量(310.69±20.04)ml、胃肠功能恢复时间(3.10±0.09)d、住院时间(9.00±1.10)d、治疗有效率96.15%、并发症发生率3.85%,与对照组相比优势显著(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下左肝切除术治疗肝硬化合并肝胆管结石,安全有效,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肯定。

  • 标签: 肝硬化 肝胆管结石 腹腔镜下左肝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肝硬化合并难治性肝腹水的临床诊治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本院自2013年8月-2016年10月收治的50例肝硬化合并难治性肝腹水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利尿治疗,治疗组进行常规利尿治疗联合放腹水及输注人血白蛋白,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到92%,对照组总有效率达到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总胆红素、清蛋白、血钠、血钾变化状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硬化合并难治性肝腹水进行放腹水及输注人血白蛋白可以明显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确保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肝硬化 难治性肝腹水 白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试验条件对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方法:用不同类型的样品管同时采集同一受试对象的静脉血标本,并在不同的试验条件下检测总酸性磷酸酶和耐酒石酸性磷酸酶活性。结果:采血后低温分离血清ACPT和TrACP活性在1h内无明显变化,室温放置2.5h后活性下降约9%,离心后未及时吸出血清或全血静置2.5h再离心检测,ACP活性上升约20%。促凝胶可使ACP总活性明显上升,柠檬酸钠和氟化钠一草酸钾对ACP活性产生抑制,尤以后者更为显著。胆红素对ACP活性测定有明显的负干扰。结论:ACP活性易受多种试验条件的明显影响,应加强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 标签: 试验条件 酸性磷酸酶活性 影响 抗凝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肝硬化合并结核性腹膜炎临床诊治疗效分析。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2017年本科收治的肝硬化合并结核性腹膜炎22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患者实施正规保肝、利尿、支持、对症等治疗并经抗感染(三代或四代头孢菌素)治疗两周无效后,考虑其为结核性腹膜炎,继而进行抗结核治疗,疗程6~9个月。结果22例患者中20例腹水逐渐吸收,症状逐渐缓解出院,后继续抗结核治疗6~9个月,观察半年,无复发。有效率95.5%,其中2例因肝功能损害加重,经费困难自动出院放弃治疗。结论肝硬化合并结核性腹膜炎临床诊断较为困难,在保肝治疗的同时采用抗结核治疗,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借鉴。

  • 标签: 肝硬化 结核性腹膜炎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4年3月~2017年3月,胆囊结石合并肝硬化的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实施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治疗。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明显高于开腹组,手术效果明显高于开腹组,且不良反应较低,同时在生化指标方面,除了凝血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外,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均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的腹腔镜手术治疗有较高的治疗效果,减少术中出血量,加快患者的恢复保护患者健康。

  • 标签: 腹腔镜手术治疗 胆囊结石合并肝硬化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称量法测定活性碳管中苯乙烯解析效率。方法通过称量法配置苯乙烯标准系列及解析效率测定,用二硫化碳解析,经SE-30毛细管色谱柱分离,FID检测器检测。结果通过本法测定活性碳管中苯乙烯解析效率区间为78.7%-80.7%,平均解析效率为79.86%。结论本法具有快速、准确可靠、操作简单、仪器配置要求低,适用于工作场所苯乙烯及考核样品检测解析效率测定,对基层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称量法 活性碳 苯乙烯 解析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生儿重度窒息症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治疗的疗效。方法将2016年-2017年期间在我院间治疗的重度窒息新生儿纳入本次研究,总计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的方式将所有患儿均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40例。参照组患儿接受基础治疗,研究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再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疗效。结果研究组患儿的心、肾功能损害、肠胃功能障碍以及HIE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参照组,组内数据对比为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重度窒息新生儿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能够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同时还能够有效改善脏器功能受损情况,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新生儿重度窒息症状 血管活性药物 临床治疗疗效
  • 简介:目的:检测再发性腹痛患儿血浆中P物质(SP)和血管活性肠肽(VIP)浓度变化,探讨其与再发性腹痛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58例再发性腹痛患儿及30例正常对照者血浆中SP和VIP浓度。再发性腹痛组同时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相应的HP-IgG抗体。结果:再发性腹痛患儿组血浆中SP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而VIP浓度与正常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HP-IgG阳性组血浆中SP亦较HP-IgG阴性组升高(P<0.01)。而VIP浓度在HP-IgG阳性组与HP-IgG阴性组间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SP可能参与了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发病过程。而VIP与再发性腹痛的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腹痛/血液 P物质/血液 血管活性肠肽/血液 人类 儿童
  • 简介:摘要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硝酸甘油型偏头疼模型大鼠脑血流量变化及天舒胶囊对其影响,通过研究比较得出天舒胶囊可抑制硝酸甘油诱导的偏头痛大鼠脑血流量增加,抑制血管的过度舒张,调节血管的舒缩平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5-HT、CGRP、PGE2、NO、ET相关血管活性物质表达有关。

  • 标签: 偏头疼 脑血流量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内皮素 一氧化氮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肝硬化合并胆结石的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5年04月至2017年04月间收治的肝硬化合并胆结石患者53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体质、肝功能评价结果、对手术的耐受性,合理选择适宜的外科术式,观察其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感染发生率。结果肝硬化合并胆结石53例患者中,因为胆囊三角过密而实施开腹手术予以治疗的患者有1例,经腹腔镜下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有52例。术后有3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5.66%,术后住院时间平均为6.5天,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55.7ml。临床诊治期间无一例死亡事件。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肝硬化合并胆结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创伤小,对患者的手术治疗十分有利,可在最大程度上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 标签: 肝硬化合并胆结石 腹腔镜手术 平均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质护理服务用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在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研究,从中选择出80例患者进行研究,将这8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的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各有病例数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比两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出血次数以及止血时间,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77.50%,组间数据差异均存在鲜明的对比意义P<0.05。结论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出血次数,缩短止血时间,对于患者而言意义明显。

  • 标签: 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优质护理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胆汁中淀粉酶和淀粉酶活性在胆道疾患中改变机理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Beck-manCX7生化分析仪分别检测胆管结石,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胆管囊肿,胆管癌患者血淀粉酶,同工酶和部分患者胆汁中淀粉酶活性。结果各组病例的血清,胆汁淀粉酶及同工酶活性水平以x±s计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意义(P<0.01)。48%胆道疾病患者在症状发作期血清淀粉酶及工酶活性增高,胆汁淀粉酶活性增高明显,尤其是胆管囊肿,急性胰腺炎组P-AMY/T-AMY比值明显高于胆道疾病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P-AMY/T-AMY比值是诊断急笥胰腺炎的较好指标。

  • 标签: 胆管疾病 患者 淀粉酶 胰腺疾病 同工酶 活性改变
  • 简介:目的:探讨纸片扩散法测定氟康唑和伏利康唑对酵母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以及两者的符合率。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氟康唑和伏利康唑对850株酵母菌的抑菌环直径,并用E—test法测定部分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并比较两种方法的符合率。结果:氟康唑和伏利康唑对酵母菌抑菌环直径中位数分别为33mm和34mm,其中氟康唑对受试菌株的敏感性为94.9%,两种方法测定氟康唑的符合率为98.8%。结论:纸片扩散法测定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可靠与E—test法较符合,适合常规应用。

  • 标签: 纸片扩散法 酵母菌 氟康唑、伏利康唑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采用活性维生素D治疗对炎性因子的影响与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于我院治疗的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72例,采用奇偶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均36例。其中,参照组采用糖尿病肾病常规治疗模式,实验组实施活性维生素D治疗模式,对比2组患者蛋白相关指标、炎性因子治疗前后维生素D水平。结果实验组尿微量白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率及尿蛋白定量均低于参照组,实验组超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及基质金属蛋白酶均低于参照组,两者差异明显(P<0.05)。治疗前2组患者维生素D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经治疗2组患者维生素D水平均有所改善,但实验组维生素D水平明显高于参照组,两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通过活性维生素D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其临床效果显著,能够降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应予以临床推广。

  • 标签: 活性维生素D 糖尿病肾病 炎性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回盲部肿误诊的相关资料,为进一步提高回盲部肿诊断准确率奠定基础。方法时间在2017.3-2018.4月,研究对象为50例回盲部肿误诊患者,回顾分析其误诊的相关资料。结果患者最终经手术病理证实或者结肠镜配合气钡灌肠造影明确诊断。回盲部肿物主要误诊为回盲部肿瘤、粘连性肠梗阻、肠结核、阑尾炎、卵巢附件囊肿、肠套叠等。结论常见的阑尾脓肿、炎性肉芽肿、肠系膜淋巴结核、克罗恩病以及回盲部肿瘤等均可引起回盲部肿表现,在具体诊断中需要通过结肠镜、手术病理进行鉴别诊断,避免因为误诊而造成误治。

  • 标签: 回盲部 肿物 误诊分析
  • 简介:对于配合手术的上台器械护士来讲,无菌器械车和无菌器械台的整洁有序极其重要,直接关系到手术的顺利进行,缩短手术时间,最大限度的减少患者出血量和损伤.有利于术后恢复。经过一段时问的实践,总结经验,我们发现可以利用台上剩余物品制作一些无菌置袋来收纳、放置台上的凌乱物品,具体如下。

  • 标签: 外科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