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预防接种门诊接种风险评估方法。方法对发生预防接种风险的可能性及后果的严重性应用层次分析法进行风险分析;预防接种风险水平以及各项风险的风险影响和概率应用风险矩阵法进行评价。结果本研究对风险水平进行了划分并排序,确定了发生预防接种风险的各项可能性和后果严重性,第一层预防接种风险疫苗接种实施风险为极严重风险(E级),疫苗和冷链管理风险、健康宣传和预检告知风险为危险度高风险(H级);第二层预防接种风险接种前的“三查七对”为极严重风险(E级),H级风险有人员责任心、专业素质、接种途径等,接种前“三查七对”所占权重风险最大。讨论在预防接种服务领域综合应用风险矩阵法和层次分析法这种新手段、新模式、新思想,可为制定科学的应对策略提供有益的参考,值得推广。

  • 标签: 预防接种 接种风险 评估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及监测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预防接种的疫苗开展回顾性分析。对接种者所发生的异常反应进行调查和分析。应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接种疫苗进行统计。结果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一共接种13426例,发生异常反应率为0.83%。其中一般反应发生率为76.78%,异常反应发生率为14.29%,心因性反应发生率为8.93%;异常反应中接种疫苗有白破、HIB、麻风、水痘、麻腮风等。心因性反应为流感疫苗、卡介苗。没有出现疫苗质量问题和预防接种事故问题。接种后出现发热/红肿的发生率最高,其次为血管性水肿、惊厥、过敏性皮炎、癔症、荨麻疹,各个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临床症状表现相比较,存在一定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常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情况进行了解后,加强监测,确保疫苗质量,规范工作流程,从而达到降低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出现,提升接种成功率。

  • 标签: 预防接种 异常反应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预防接种中出现的副反应,总结护理策略。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我中心接受预防接种的84例出现副反应儿童,分析副反应类型,以提出相应解决策略,减少预防接种中的不良事件。结果预防接种副反应多发于0-2岁婴幼儿,且男婴发生率高于女婴,白喉、破伤风和百日咳三联疫苗多出现注射部位肿胀、疼痛、发热问题;乙脑疫苗多为发热及局部红肿等问题;麻疹风疹疫苗多为一过性发热反应以及散在皮疹;水痘疫苗会引发注射部位发红、僵硬、呕吐、哭闹及注射部位斑疹等问题;流感疫苗多无副作用,极少数幼儿出现发热问题。结论预防接种会出现副反应,加大护理力度,减少不良事件,提高民众接种积极性,提升民众免疫水平,推动预防接种工作顺利进行。

  • 标签: 预防接种 副反应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对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对预防控制水痘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防控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已到医院接受水痘疫苗接种的儿童197例作为观察组,另抽取同期没有接种水痘疫苗的同龄儿童125例作为对照组,对这两组儿童2015年1月-2017年6月间水痘感染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儿童水痘感染发生率为1.52%,对照组儿童水痘感染发生率为27.2%,观察组儿童水痘感染率较对照组发生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适龄儿童进行水痘减毒活疫苗接种对于降低水痘感染率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的防控工作中应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

  • 标签: 水痘 减毒活疫苗 接种效果 防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预防接种中应用全程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单位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进行预防接种的1000例小儿的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全程护理。比较两组幼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小儿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小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与小儿配合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预防接种中给予其全程护理,能够有效地提高小儿的配合度,从而使得其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对护理满意度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小儿预防接种 全程护理 应用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社区儿童预防接种过程中接受集束化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过去在我院进行预防接种的社区儿童7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3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社区儿童护理;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在预防接种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例数、家长对社区儿童预防接种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护理干预前后相关知识考核结果的改善幅度。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在预防接种过程中仅有1例不良事件发生,少于对照组的5例,差异显著(P<0.05);家长对社区儿童预防接种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7.2%,对照组为77.8%,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护理干预前后相关知识考核结果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社区儿童预防接种过程中接受集束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预防接种期间不良事件,提高家长对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使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得以提升。

  • 标签: 社区 儿童 预防接种 集束化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百白破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原因和预防对策。方法本文主要将某医院收治百白破疫苗接种后出现不良反应病例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百白破疫苗接种过程中,不良反应受免疫程度、季节和百白破疫苗种类的影响最为明显。结论在准确的了解百白破疫苗的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后,予以针对性措施干预对预防百白破的发生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百白破疫苗 预防接种 不良反应 预防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接种宣传形式对计划免疫疫苗针对传染病的预防效果,寻找高效的预防接种宣传形式,提高儿童疫苗接种率,降低儿童计划免疫疫苗针对传染病的发生。方法我中心接种门诊将160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80名和观察组80名,对对照组儿童采用预约来门诊接种疫苗+向家长发放计划免疫宣传资料,而对观察组儿童则采用预约来门诊接种疫苗+面对面与家长宣讲计划免疫知识,进而对两组儿童的预防效果进行比较,并且进行相关的干预对策的制定。结果对160名儿童追踪观察五年,失访10名(其中观察组失访2名,对照组失访8名),一直在追踪观察的150名对象中,16名儿童出现了计划免疫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病率为10.67%,主要是麻疹和流行性腮腺炎。观察组有2例儿童出现了计划免疫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病率2.56%,对照组有14例儿童出现了计划免疫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病率19.44%,观察组儿童发病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儿童发病率。两组儿童的发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儿童各单疫全程接种率97.44.%明显高于对照组儿童的各单疫全程接种率55.56%。两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切实做好计划免疫工作,提高儿童疫苗接种率,降低儿童疫苗针对传染病的发生,门诊接种人员必须强化计划免疫宣传工作,特别是医生与家长面对面的宣传。

  • 标签: 预防接种宣传 儿童传染病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17年儿童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监测分析。方法汇总龙岗区2017年度上报的儿童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病例数据,针对其流行病学特点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归纳儿童AEFI的发病规律。结果2017年龙岗区儿童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主要的报告地区分布在龙岗街道办(92例,21.10%)、坂田街道办(67例,15.37%)和平湖街道办(64例,14.68%)等,AEFI个案报告的乡覆盖率是100%,发生年龄主要是2岁及以下(88.07%),发生时间段主要是夏季(5-8月),一般反应(63.07%)报告最多,麻风疫苗(16.97%)、百白破疫苗(无细胞)(16.51%)最多,常见临床症状中以发热(超过37.1℃)(64.45%)、皮疹(25.69%)、哭闹(18.81%)为主,一般反应症状诊断(发热/红肿/硬结等)(63.07%)最多。结论2017年龙岗区儿童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主要分布在龙岗、坂田和平湖街道办,2岁以下儿童最多,夏季发生率最高,发热皮疹症状最常见。

  • 标签: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流行病学 监测分析 疫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xx医院2014年-2018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监测分析及应对措施。方法根据全国AEFI监测系统,收集XX医院2014年-2018年报告的AEFI个案报告进行分析,利用描述性的方法对其流行病学进行分析、调查,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结果XX医院2014年-2018年AEFI共监测51例,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2016年、2014年和2017年,分别占27.45%、25.49%和17.65%;XX医院2014年-2018年51例AEFI中32例一般反应,占62.75%,14例异常反应,占27.45%;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主要间隔在接种后24h内,占88.24%;临床诊断分布主要以发热/红肿/硬结为主,占68.63%;疫苗类型主要集中在百白破和含麻类疫苗,分别占39.22%和29.41%。结论XX医院2014年-2018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系统运行相对正常,能提高本院疫苗接种的安全性,有助于提高预防接种服务质量。

  • 标签: XX医院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 反应监测系统 疫苗接种 接种服务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流感疫苗接种预防流感样症状的效果与接种安全性。方法选取120例受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为2016年01月18日至2018年05月10日,按照是否接种类型分为两组,即观察组选择已接种流感疫苗人群,对照组选择尚未接种流感疫苗,各60例,且对两组受检人员的流感样症状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疼痛、发热、硬结)进行进行观察及分析。结果观察组受检人员的流感样症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且未发生流感症状例数高于对照组数据,P值小于0.05。观察组受检人员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P值小于0.05。结论接种流感疫苗意义重大,能够在一定程度预防流感样症状的出现,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临床上值得应用及推广。

  • 标签: 流感疫苗接种 预防 流感样症状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对预防控制水痘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中心登记的需接受水痘减毒活疫苗接种的幼儿9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利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均等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幼儿不接受水痘减毒活疫苗接种,观察组幼儿则接受,观察两组幼儿的水痘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45例幼儿均接受水痘减毒活疫苗接种,随访期间统计结果显示不良反应发生率8.9%(4/45)。观察组水痘感染发生率4.4(2/45),对照组水痘感染发生率24.4%(11/45),观察组幼儿水痘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对预防控制水痘效果突出,因此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加强水痘减毒活疫苗接种力度,全面推进适龄儿童进行接种,实现水痘感染的有效控制。

  • 标签: 接种 水痘减毒活疫苗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对预防控制水痘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大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需接受水痘减毒活疫苗接种的幼儿90例,利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均等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幼儿不接受水痘减毒活疫苗接种,观察组幼儿则接受,观察两组幼儿的水痘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45例幼儿均接受水痘减毒活疫苗接种,随访期间统计结果显示不良反应发生率8.9%(4/45)。观察组水痘感染发生率4.4(2/45),对照组水痘感染发生率24.4%(11/45),观察组幼儿水痘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对预防控制水痘效果突出,因此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加强水痘减毒活疫苗接种力度,全面推进适龄儿童进行接种,实现水痘感染的有效控制。

  • 标签: 接种 水痘减毒活疫苗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接种乙肝疫苗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护理方法。方法总结分析我站使用深圳康泰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10μg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酿酒酵母)接种乙肝疫苗不良反应40例次的分布及干预结果。结果小儿接种乙肝疫苗不良反应40例次均为一般反应,无罕见反应。结论小儿接种乙肝疫苗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轻微,均可自愈或干预后缓解,但也非常有必要做好处理疫苗接种严重不良反应的预案。

  • 标签: 乙肝疫苗 预防接种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56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科手足口疫苗接种效果的观察结果。方法从2017年1月~2017年8月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科接种EV71型灭活疫苗(Vero细胞)的儿童和未接种过EV71型灭活疫苗(Vero细胞)的儿童中根据盲选的方式选取256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将其根据平均分组的方法,将所选取的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于观察组中的研究对象进行EV71型灭活疫苗(Vero细胞)接种,而对于对照组研究对象只是按照免疫程序接种,对比两组研究对象在一年之后手足口病的发病概率。结果在一年之后对所选取的研究对象进行回访发现,观察组中,发生手足口病的患儿总共有11例,均为柯萨奇A16型手足口病,其发病的概率为8.59%;重症手足口EV71型为0;而对照组中,发生手足口病的患儿总共有23例,其中柯萨奇A16型手足口病发生19例,肠道病毒71型4例,其总发病的概率为17.96%,其中柯萨奇A16型手足口病发生率14.84%,肠道病毒71型发生率为3.12%。通过对比发现,观察组研究对象在接种了EV71型灭活疫苗(Vero细胞)之后其重症手足口病发病的概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中的研究对象(P小于0.05)。结论对儿童进行手足口疫苗接种能够有效提高儿童对EV71型手足口病患的抵抗能力,因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科要对儿童家长做好手足口病的宣传教育工作,让家长认识到及时接种EV71型灭活疫苗(Vero细胞)能够最有效减少儿童患上重症手足口病的发生。

  • 标签: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预防保健科 手足口病 EV71型灭活疫苗(Vero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家长对于儿童接种二类疫苗的意愿及具体影响因素。方法分别于2017年10至12月、2018年3至5月对本中心预防接种门诊2000名家长实施相关调查,研讨家长对于二类疫苗的知晓情况、可接受度、接种需要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等。结果分析二类疫苗被接受的影响因素,主要可从四个因素进行研究,即家长对于疫苗接种信息关注度、对于接种服务时间的便利性、对于疫苗能否达到预防疾病的知晓情况以及家长眼中预防接种门诊的拥挤问题,调查结果表明有1552名家长(79.59%)有意愿为儿童接种二类疫苗,如果二类疫苗为免费接种疫苗,其意愿率为92.31%(1800/1950)。结论大部分家长在儿童需要接种的二类疫苗问题上是可接受的,而影响二类疫苗的具体因素主要与此疫苗知识的知晓以及预防接种门诊的服务有着一定的关系。

  • 标签: 二类疫苗 接种意愿 影响因素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将对社区干预对流动儿童免疫接种效果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间在本社区的流动儿童126例作为本次探究对象,用数字法将两组流动儿童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儿童63例,实验组儿童采用社区干预,对照组儿童不实施任何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儿童免疫接种情况以及免疫计划知识知晓情况。结果实验组儿童免疫接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儿童的免疫计划知识知晓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社区干预,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能够普及家长免疫计划相关知识,使流动儿童能够主动接种疫苗,对降低传染病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社区干预 流动儿童 免疫接种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我市近年来新生儿卡介苗(BCG)接种质量和卡介苗的免疫效果。方法新生儿卡介苗接种后84-120天,用卡介苗纯蛋白衍生物(BCG-PPD)皮试,72h后记录皮试结果并查看卡痕大小。结果统计分析8928例,阳转8812例,阳转率98.70%,卡痕率98.73%。结论通过监测本市新生儿卡介苗接种工作质量和免疫效果已达较高水平。

  • 标签: 新生儿 卡介苗(BCG) 阳转率 结核菌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狂犬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症状和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近两年在本院进行首针狂犬疫苗接种后具有不良反应的患者54个,均等划分为A组和B组,每组27个。观察并记录所有患者不良反应的症状,分别对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A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方法进行护理,B组除了做和A组一样的护理外,另外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一段时间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采访,把患者对所受护理的满意度进行统计和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全程接种率。结果研究中的所有患者中,疫苗接种处出现红肿、疼痛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占研究中的48.4%,出现发热、乏力的占27.7%,位居第二位;A组患者的满意度为78.6%,B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6.8%,B组的满意度大大高于A组(P<0.05);AA组患者的全程接种率为75.4%,B组患者的全程接种率为96.8%,B组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对狂犬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症状进行一些探讨,并有针对性地制定一些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对所受护理的满意度,促进患者完成全程接种

  • 标签: 狂犬疫苗接种 不良反应 护理方法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祁阳县流动儿童监管人对免疫接种相关政策的认知、需求情况进行调查,为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管理提供借鉴经验。方法选择对象为2016年祁阳县0-14岁流动儿童数10493人,通过对流动儿童及其监管人进行现场调查,记录、分析调查结果。结果10493名流动儿童的监管人对免疫接种相关政策知晓率基本都低于70%,主要通过接种单位接种预约单、通知单被动给儿童接种疫苗,对免疫接种知识有主观需求为75.29%。结论祁阳县的流动儿童监管人对免疫接种知识知晓率低,主观需求还较低,政府及医疗机构应加大免疫工作的宣传,完善相关管理制度,落实好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工作。

  • 标签: 祁阳县 免疫接种 流动儿童 相关政策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