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胆囊内胆固醇结晶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6例经MRI诊断为胆固醇结晶的患者,同时有10例行B超对比检查。结果:16例患者胆囊内均可见短T1长T2信号,STIR序列可见胆囊内高信号被抑制变为低信号,有3例患者胆囊内的短T1高信号被完全抑制变为低信号,13例短T1信号被部分抑制,主要是胆囊底部被抑制,说明胆固醇沉积在底部。10例患者B超检查示胆囊内未见明显异常。结论:低场强MRI对胆囊内胆固醇结晶有重要诊断价值,准确性明显高于B超。

  • 标签: MRI 胆囊 胆固醇结晶 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应用不同权重迭代低剂量CT 扫描体模中肺纯磨玻璃密度结节的可行性。方法应用 CT 在不同迭代(0%、 20%、40%、60%、100% )条件下扫描含有大小 3mm、5mm 磨玻璃密度结节的胸部体模。由两名有经验的诊断医师采用盲法在肺 窗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测量并比较每次扫描的有效辐射剂量和图像噪声。结果 主观评价 80%及 100%的迭代主观评分较 0、 20%、 40%、 60% 低。随迭代权重增加,辐射剂量明显降低;以 0%为参照,分别降低 33.3%、 59.3%、 78.1%、 90.4%、 97%。不同 迭代权重的图像平均噪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随迭代权重增加,辐射剂量明显降低,图像噪声没有明显影响;实 验条件下可以在低剂量条件下发现微小磨玻璃密度结节。

  • 标签: 迭代重建 磨玻璃密度结节 辐射剂量 体层摄影术,乂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探讨肺内直径≤10mm纯磨玻璃密度结节(puregroundglassnodule,pGGN)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将2010年3月-2016年3月广东省深圳市南山人民医院收治的67例经CT检查确诊为肺部pGGN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单一病灶,结节最大径≤10mm,确诊后接受12个月的随访。根据随访期内病灶是否增大和(或)出现实性成分,分为观察组11例和对照组56例,前者病灶增大和(或)出现实性成分,后者病灶大小无变化且始终未出现实性成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有统计意义的项目进一步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性别(χ^2=0.0487,P=0.8463)、年龄(t=0.1793,P=0.8583)、结节直径(t=0.4919,P=0.6245)、结节形状(χ^2=0.0360,P=0.8700)、病灶边缘特征(χ^2=2.4550,P=0.3071)、瘤肺界面清楚情况(χ^2=0.2887,P=0.615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结节密度(t=2.2296,P=0.0292)、空气支气管征阳性率(χ^2=6.4240,P=0.0119)、血管改变阳性率(χ^2=5.8159,P=0.0176)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结节密度(χ^2=5.0306,P=0.0249)、空气支气管征(χ^2=5.2295,P=0.0222)是肺部≤10mm的pGGN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血管改变是其非独立相关因素(χ^2=1.9711,P=0.1603)。结论:对于肺部≤10mm的pGGN患者,结节密度≥-500HU或空气支气管征呈阳性时应加强监测,以早期发现进展并及时给予治疗。

  • 标签: 纯磨玻璃 密度 结节 肺肿瘤 进展
  • 简介:随着CT在早期肺癌筛查中的广泛应用,肺部局灶性磨玻璃密度影(fGGO)的检出率越来越高。国际多学科2011年推出了肺小腺癌的病理新分类,Fleischner协会也于2012年底推出了肺内非实性结节的推荐处理指南,因此发现和正确判断fGGO已是影像工作的热点和难点。

  • 标签: 肺结节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磨玻璃密度
  • 简介:目的:通过家兔颅脑动态CT时间-密度曲线分析,了解针刺后急性脑梗死家兔血脑屏障的改变,进一步探讨针灸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机制.方法:采用家兔自体血栓栓塞,建立急性脑梗死家兔模型,电针刺激督脉经穴"百会"、"水沟"治疗,观察电针对急性脑梗死家兔脑组织血管内血流灌注和血管内血流充盈时间的影响.结果:电针能明显增加缺血区脑组织的血灌流量,降低缺血区血管内血流充盈时间.电针刺激后各组指标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电针对急性脑梗死家兔血脑屏障具有明显的保护和修复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针刺能有效改善脑部血灌流量、改变了脑组织缺血缺氧的状况、减少脑梗死发作后引起的脑水肿、从而减少对血脑屏障的破坏作用有关.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电针 动态CT 时间-密度曲线 血脑屏障 家兔
  • 简介:目的:探讨能否通过超声声像图特征和血清甲状腺球蛋白鉴别甲状腺滤泡癌(follicularthyroidcarcinoma,FTC)与甲状腺腺瘤(thyroidadenoma,TA)。方法:对手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的55例FTC患者的56个结节和78例TA患者的88个结节的临床特征及超声声像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FTC与TA间各参数的差别。结果:FTC组术前血清球蛋白水平高于TA组(P<0.05),诊断的最佳阈值为98.38ng/mL。FTC常结节更大,内部回声多不均匀,多呈实性,周围多无晕环或晕环厚薄不均,内部可见钙化(P<0.05);而TA结节相对较小,内部回声多均匀,囊实性多见,周围多表现为无或存在厚薄均匀的细晕,内部多无钙化灶(P<0.05)。结节最大径的最佳诊断阈值为30.50mm。在年龄、性别、术前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triiodothyronine,FT3)水平、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tetraiodothyronine,FT4)水平、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hormone,TSH)水平、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hyroglobulinantibody,TgAb)水平、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hyroidperoxidaseantibody,TPOAb)水平、回声水平、位置、形态、边界、血流分布、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systolicvelocity,PSV)、舒张末期流速(enddiastolicvelocity,EDV)及阻力指数(resistanceindex,RI)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状腺超声检查时发现无囊性变、内部回声不均匀且大于3cm的实性结节,周边无或有厚薄不均的晕环,内部可见钙化,伴血清甲状腺球蛋白升高,应警惕FTC的可能。

  • 标签: 超声 甲状腺滤泡癌 甲状腺腺癌 甲状腺球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平扫CT密度及其直方图参数对少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myolipoma,AML)与肾嫌色细胞癌、乳头状肾细胞癌的鉴别诊断作用。方法:分析18例少脂肪肾AML、15例肾嫌色细胞癌、18例乳头状肾细胞癌的平扫CT图像,测量并计算平均密度及其直方图10%、25%、50%密度,以及10%/平均密度比值,比较以上参数在少脂肪肾AML与肾嫌色细胞癌、乳头状肾细胞癌之间的差异,选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进行少脂肪AML与后两者的鉴别诊断,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各参数诊断效能的优劣。结果:少脂肪肾AML的平均密度及其直方图10%、25%和50%密度均显著高于肾嫌色细胞癌和乳头状肾细胞癌,但10%/平均密度比值无差异。以平均密度及其直方图10%、25%和50%密度鉴别少脂肪肾AML与肾嫌色细胞癌的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undercurve,AUC)为0.80、0.76、0.78和0.82,各参数效能无明显差异;鉴别少脂肪肾AML与乳头状肾细胞癌的AUC为0.69、0.70、0.68和0.72,各参数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平扫CT密度及其直方图参数有助于鉴别少脂肪肾AML与肾嫌色细胞癌、乳头状肾细胞癌,但诊断效能仍有待提高。

  • 标签: 计算机断层扫描 直方图 肾细胞癌 少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 简介:目的探索超声影像组学评估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系统与侵袭性蛋白质的关系.方法:通过已有影像组学系统,选择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手术的3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进行淋巴结转移预测,并获取病灶组织,通过蛋白质质谱分析筛选侵袭性蛋白质,用Person统计法分析超声影像组学特征与蛋白质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超声影像组学预测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为96.7%.4种蛋白质与19项特征呈极强相关,5种蛋白质与23项特征呈强相关.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系统的超声影像组学特征与病灶组织侵袭性蛋白质相关.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超声 影像组学 蛋白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