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分别对100例孕妇作声刺激试验(VAS-T)与传统的无负荷试验(NST)比较。结果两组对胎儿安危的监护意义相似,但VAS-T阳性价值略高于NST,特别是两者合并使用,更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声刺激 无负荷试验 VAS 临床测试 NST 阳性
  • 简介:目的探讨经左右侧途径行PICC对非乳腺癌患者的影响,为临床PICC选择穿刺血管提供参考.方法选择420例经左右侧途径行PICC的非乳腺痛患者,观察其在导管置入过程中、带管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患者带管期间的舒适度和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结果经左右侧途径行PICC过程中在送管困难、导管移位,带管期间在导管穿刺点感染、回血堵管、移位、脱出和导管接头部位破裂方面无显著差异;在置管后早期局部渗血、静脉炎,置管2周后针眼局部出血、静脉炎以及带管期间患者的舒适度和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方面有显著差异,左侧途径置管优于右侧途径置管.结论行PICC时在掌握左右侧血管差异、准确测量、规范操作的前提下,应尊重患者的意见,以提高患者带管期间的生活质量为原则,首选左侧途径置管.

  • 标签: 左右侧途径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并发症 生活质量 .
  • 简介:目的研究超声雾化吸入疗法与氧驱雾化吸入疗法的临床效果差别。方法通过对我科40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者进行超声雾化吸入疗法和氧驱雾化吸入疗法临床效果比较。从体温、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和肺部口罗音持续时间等方面进行临床观察。结果结果显示两种疗法之间差异无显著性,但超声雾化组缺氧发生率远远高于氧驱雾化组。结论超声雾化和氧驱雾化吸入疗法均能达到稀释痰液、排痰消炎之目的,但超声雾化吸入组副作用远远大于氧驱雾化吸入组。且氧驱雾化器价格便宜,一人一具,有利于防止院内交叉感染。故在治疗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氧驱雾化吸入疗法优于超声雾化吸入疗法,尤其适合COPD患者。

  • 标签: 超声疗法 气雾剂 氧吸入疗法
  • 简介:目的比较、分析广州市各医院临床用血量和血液中心库存血量,为采供血部门制定年度计划、合理利用血液资源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2007年广州血液中心各种血型红细胞悬液、机采血小板和全血的用血量和库存血量构成及其变化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实际用血量同库存量相比,红细胞悬液、全血在血型构成比上有较大差异。各种血型红细胞悬液的库存量总的来说均远高于实际用血量,但在个别时间点,库存量接近甚至低于用血量。各种血型红细胞悬液用血量的对比关系基本稳定,但库存血量的对比关系不稳定,除了AB型库存血量始终较低外,其他血型库存血量波动很大。结论应根据本地常年实际用血的血型构成比,同时结合当时库存血的血型构成情况,做到有计划地采集血液,优先采集相对紧缺血型,同时可减少或避免因过期造成的血液报废;建立稳定、安全的自愿献血队伍有利于有计划采集血液的实施。

  • 标签: 广州市 临床用血 库存血 血型 构成比
  • 简介:目的对腹腔镜子官切除与开腹子宫切除临床护理进行分析比较.方法将腹腔镜子宫切除58例与开腹子宫切除50例分为观察和对照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疼痛及进食、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日数、愈后情况等方面进行观察分析.结果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腹腔镜子宫切除创伤小、出血少、痛苦小、恢复快,术后满意度高.结论腹腔镜手术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为临床护理带来了诸多便利,应不断总结,使护理操作和护理理论在微创技术应用中有一个新的提高.

  • 标签: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 开腹子宫切除术 护理技术 病情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旨在产妇生产时采取水中分娩与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的临床效果及意义。方法:挑选本年度于我院产科进行分娩的109例孕妇作为研究主体。根据产妇生产方式的不同分为水中分娩组即实验组(n=54)和无痛分娩组即对比组(n=55)两个组别。对比两组产妇的生产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新生儿情况及疼痛指数、会阴裂伤程度。结果:实验组产妇的生产时间为(455±65)分、产妇出血量为(148.5±40.5)ml、住院时间为(2.11±1.1)天、且新生儿评分无太大差异,两组产妇疼痛指数并无明显差异,实验组会阴损伤程度低于对比组,其数据差异P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临床治疗手段中,静脉输液为其中最常用的一种。在医疗条件的持续改善以及更新下,静脉输液港和PICC管普遍应用在临床中。本文从多个方面比较PICC管和输液港,对其应用价值探讨,提供重要的临床护理依据。

  • 标签: 输液港 PICC管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多层CT及超声检查的效果。方法:选取自2020年10月~2022年10月到我院就诊的8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全部患者均给予多层CT与超声影像检查。对比多层CT与超声影像的检查效果。结果:多层CT检查确诊率为98.78%,超声影像组确诊率为92.68%,多层CT检查确诊率高于超声影像组,组间对比差异成立(P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多层CT 超声影像检查 检查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后行盆底康复护理的最佳时间。方法:将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产科分娩的180例产妇平均分为三组:A组于产后6周开始盆底康复、B组于产后8周开始盆底康复、C组于产后12周进行盆底康复。比较三组产妇盆底肌康复的效果。结果:结束康复护理后,A组产妇盆底肌压力分级高于B、C两组;A组产妇的盆底肌恢复指标好于B、C两组。各项数据比较结果均得到P

  • 标签: 盆底康复 时机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患者运用不同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0名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病人进行研究。将病人分到对照组和研究组,每个组分别有30名病人。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病人予以综合护理,可达到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 综合护理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护理中外敷生姜片和马铃薯片治疗静脉输液外渗的疗效对比。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静脉输液外渗患者共100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50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马铃薯片治疗,观察组给予外敷生姜片。比较两组静脉输液外渗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静脉输液外渗护理效果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临床护理中外敷生姜片和马铃薯片治疗静脉输液外渗的疗效比较,外敷生姜片的效果比较好,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临床护理 外敷生姜片 马铃薯片 静脉输液外渗 疗效 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化疗后口腔溃疡行常规口腔护理与常规口腔护理联合活性银离子抗菌液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 2016年 2月至 2018年 12月来院就诊的化疗后口腔溃疡患者 128例进行对照研究,采用就诊序列号单双分组法将入选者分入研究组和常规组。两组均接受常规口腔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活性银离子抗菌液开展护理,对两组护理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予以观察和统计。结果: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为 95.31%,并发症总发生率为 6.25%,依次优于常规组的 73.34%和 28.13%,两组各指标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常规口腔护理基础上辅以活性银离子抗菌液护理能够提升化疗后口腔溃疡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安全可行的化疗致口腔溃疡护理方案。

  • 标签: 化疗 口腔溃疡 口腔护理 活性银离子抗菌液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化疗后口腔溃疡行常规口腔护理与常规口腔护理联合活性银离子抗菌液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6年2月至2018年12月来院就诊的化疗后口腔溃疡患者128例进行对照研究,采用就诊序列号单双分组法将入选者分入研究组和常规组。两组均接受常规口腔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活性银离子抗菌液开展护理,对两组护理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予以观察和统计。结果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5.31%,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25%,依次优于常规组的73.34%和28.13%,两组各指标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口腔护理基础上辅以活性银离子抗菌液护理能够提升化疗后口腔溃疡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安全可行的化疗致口腔溃疡护理方案。

  • 标签: 化疗 口腔溃疡 口腔护理 活性银离子抗菌液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比较我校高职护理专业新、旧课程体系培养下高职护生的临床实习适应状况,以指导课改的推进并为临床教学和实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Roy适应模式为理论依据设计问卷,对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教改班48名学生和平行班80名学生分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教改班学生和平行班学生在临床实习中均有不适应情况,但教改班学生的总体适应状况优于平行班学生,在生理适应和自我概念方面,教改班学生与平行班学生比较无显著差异,在角色功能和相互依赖方面,教改班学生优于平行班学生.结论此次课程体系改革对护生的临床实习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 标签: 课程体系 高职护生 适应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以开展脑梗死患者护理研究为目的,对其分别使用常规护理与早期康复护理进行疾病的护理工作,并对所有患者经过护理后身体健康状况的改善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方法:将我院选取的数名脑梗死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并以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100例为研究对象。后将所有患者分组为B组(n=50例)和A组(n=50例),并施以不同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在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方面,A组的评分(93.68±4.44)显著高于B组的评分(80.79±3.05)。同时在生活质量评分的对比方面,相较于B组护理后的(83.76±2.21),A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90.47±3.33)也显著更高。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塞患者进行护理期间选用早期康复护理措施,有利于帮助患者促进身体健康问题的改善,对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提升也有着积极的帮助,同时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也有着积极的帮助,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脑梗死 早期康复护理 生活自理能力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以开展脑梗死患者护理研究为目的,对其分别使用常规护理与早期康复护理进行疾病的护理工作,并对所有患者经过护理后身体健康状况的改善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方法:将我院选取的数名脑梗死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并以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100例为研究对象。后将所有患者分组为B组(n=50例)和A组(n=50例),并施以不同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在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方面,A组的评分(93.68±4.44)显著高于B组的评分(80.79±3.05)。同时在生活质量评分的对比方面,相较于B组护理后的(83.76±2.21),A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90.47±3.33)也显著更高。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塞患者进行护理期间选用早期康复护理措施,有利于帮助患者促进身体健康问题的改善,对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提升也有着积极的帮助,同时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也有着积极的帮助,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脑梗死 早期康复护理 生活自理能力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以开展脑梗死患者护理研究为目的,对其分别使用常规护理与早期康复护理进行疾病的护理工作,并对所有患者经过护理后身体健康状况的改善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方法:将我院选取的数名脑梗死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并以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100例为研究对象。后将所有患者分组为B组(n=50例)和A组(n=50例),并施以不同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在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方面,A组的评分(93.68±4.44)显著高于B组的评分(80.79±3.05)。同时在生活质量评分的对比方面,相较于B组护理后的(83.76±2.21),A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90.47±3.33)也显著更高。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塞患者进行护理期间选用早期康复护理措施,有利于帮助患者促进身体健康问题的改善,对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提升也有着积极的帮助,同时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也有着积极的帮助,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脑梗死 早期康复护理 生活自理能力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以开展脑梗死患者护理研究为目的,对其分别使用常规护理与早期康复护理进行疾病的护理工作,并对所有患者经过护理后身体健康状况的改善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方法:将我院选取的数名脑梗死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并以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100例为研究对象。后将所有患者分组为B组(n=50例)和A组(n=50例),并施以不同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在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方面,A组的评分(93.68±4.44)显著高于B组的评分(80.79±3.05)。同时在生活质量评分的对比方面,相较于B组护理后的(83.76±2.21),A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90.47±3.33)也显著更高。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塞患者进行护理期间选用早期康复护理措施,有利于帮助患者促进身体健康问题的改善,对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提升也有着积极的帮助,同时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也有着积极的帮助,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脑梗死 早期康复护理 生活自理能力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以开展脑梗死患者护理研究为目的,对其分别使用常规护理与早期康复护理进行疾病的护理工作,并对所有患者经过护理后身体健康状况的改善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方法:将我院选取的数名脑梗死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并以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100例为研究对象。后将所有患者分组为B组(n=50例)和A组(n=50例),并施以不同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在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方面,A组的评分(93.68±4.44)显著高于B组的评分(80.79±3.05)。同时在生活质量评分的对比方面,相较于B组护理后的(83.76±2.21),A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90.47±3.33)也显著更高。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塞患者进行护理期间选用早期康复护理措施,有利于帮助患者促进身体健康问题的改善,对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提升也有着积极的帮助,同时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也有着积极的帮助,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脑梗死 早期康复护理 生活自理能力 护理效果
  • 简介:左氧氟沙星在静脉输液时,常会出现局部血管刺激症状,如穿刺局部疼痛,出现局部皮肤发红,严重者可引发静脉炎,静脉炎的发生率可高达39%。为寻求减少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来立信)时局部血管刺激反应的方法,2006年11月-2007年5月,

  • 标签: 左氧氟沙星 静脉滴注 7号头皮针 临床观察 血管刺激症状 静脉输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