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气管插管作为建立和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项重要手段,临床上常常会用于意识清醒的患者。由于气管插管及自身疾病所带来的痛苦,患者极易出现烦躁,导致意外拔管。据研究显示,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高达10.8%-22.5%,其中87.5%-96%属于自行拔管。临床上为了防止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对于清醒患者必须使用镇静剂才能达到治疗目的。但长期使用镇静药物可致药物蓄积,过度镇静还可导致患者咳嗽和排痰能力减弱,影响呼吸功能恢复和气道分泌物消除,增加肺部感染的机会。不适当的长期过度镇静治疗可导致气管插管拔管延迟、住院时间延长、患者治疗费用增高。因此,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取得患者的自身配合,减少镇静剂的使用,既可保证治疗效果又可以减少并发症。报告如下。

  • 标签: 清醒镇静 非镇静状态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胎儿不良围结局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89例单胎妊娠、接受期待治疗的早发型(发病孕龄24~34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同发病孕龄的产妇其胎儿不良结局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病孕龄和入住房间床位数是胎儿围结局的影响因素。结论入住房间床位数是胎儿发生不良围结局的危险因素,发病孕龄是胎儿发生不良围结局的重要保护因素,医务工作者应积极努力查找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病原因,做好孕期保健,预防疾病的发生。

  • 标签: 重度子痫前期 早发型 胎儿 围产结局 危险因素
  • 简介:压疮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以致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1].压疮是神经内科、肿瘤科和骨科常见的并发症,多见于心脑血管疾病、晚期肿瘤、脊柱损伤以及其他慢性疾病病人.据统计,在美国39%的脊髓损伤病人伴有不同程度的压疮[2].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这些病人的生存时间显著延长,但病人需更长时间卧床的事实也显得尤为突出,因此压疮的护理与治疗就更为重要.临床上治疗压疮的方法众多,而局部给氧治疗则是常用的联合治疗手段之一.但临床实际应用中氧浓度、操作方法各异.为了探讨压疮局部氧疗的效果与最佳氧流量,达到提高疗效、缩短治疗时间、降低医疗成本的目的,我科对不同氧浓度局部氧疗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

  • 标签: 局部氧疗 氧流量 压疮 血液循环障碍 心脑血管疾病 联合治疗
  • 简介:[目的]调查临床分离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科流行率及耐药性变化趋势。[方法]对湖北省21所医院2005年—2009年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资料进行分析,统计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分离率及耐药性变化,使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纸片扩散表型确证法进行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测。[结果]临床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22069株中共分离出产ESBLs菌株10036株,ESBLs肠杆菌科细菌分离率从2005年的30.06%增加到2009年的57.17%,检出率上升明显;ESBLs肠杆菌科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ESBLs肠杆菌科56.27%和27.67%;菌株检出来源主要为尿液和痰标本;除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外,ESBLs菌对其他类抗菌药物均不同程度耐药且耐药性上升趋势明显。[结论]ESBLs细菌检出率及耐药率近年大幅上升,应高度重视ESBLs检测,控制其传播和流行。

  • 标签: 肠杆菌科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