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在脑血管病吞咽障碍患者中采取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联合标准饮食护理的效果。方法:参与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为脑血管病吞咽障碍患者,均在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收入本院治疗,共50例。采取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为干预A组及干预B组,其中干预B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干预 A组则接受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联合标准饮食护理,每组各25例。对两组误吸发生率、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以及ALB、HB指标情况予以对比分析。结果:由本次研究结果数据方面上可见,干预A组误吸发生率相比较干预B组较低(P<0.05)。干预A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相比较护理B组较低(P<0.05)。干预A组ALB、HB指标干预前与干预B组对比差异较小,不具备统计学含义(P>0.05)。干预后,干预A组相比较干预B组较高(P<0.05)。结论:在脑血管病吞咽障碍患者中施行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联合标准饮食护理,能够凸显降低误吸发生率以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改善患者相关指标。由此可见,此种方法在脑血管病吞咽障碍患者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 标准饮食护理 脑血管病吞咽障碍 误吸 吸入性肺炎 ALB HB
  • 简介:摘要:麻醉护士在手术间扮演重要角色,其工作任务主要贯穿于患者整个围手术期,如麻醉前做好患者常规心理护理、环境护理、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麻醉护理措施等,麻醉中确定患者基本信息及麻醉方法等,麻醉后确定患者麻醉苏醒送患者回病房,做好交接班。目前,随着临床麻醉的发展,不仅对麻醉师有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对麻醉护士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麻醉护士按照临床标准流程进行麻醉护理,从而保证患者麻醉期的安全。

  • 标签: 手术间 麻醉护士 标准流程 管理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婴幼儿先心术围手术期标准化管理。方法:将140例先心病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围手术期内给予患儿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标准化管理。比较2组患儿术后并发症、一般手术指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对照组患儿术后并发症率显著高于研究组(P<0.05),研究组患儿的拒食次数、哭闹次数、平均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标准化护理在肠造口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研究筛选出对照组和观察组一共50例肠造口患者为对象,每组25例,都于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进入本院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为标准化护理,对比护理结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2%,高于对照组的76%。观察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标准化护理对于肠造口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显著,而且能够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应当继续坚持标准化护理。

  • 标签: 标准化护理 肠造口 生活质量水平 抑郁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探析重症医学科镇静镇痛标准化护理方案的实施效果。方法:挑选在2021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重症患者80例作为本次实验工作的研究主体。并将2021年1月—6月的40例患者作为干预前实验对象,将6月—12月的40例患者进行镇静镇痛标准化护理(干预后),对比本次实验的患者干预前后的临床护理效果,并对其临床镇静镇痛的护理方案进行合理优化。结果:干预后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疼痛指数相对干预前均有所降低,且干预后患者镇静达标率高于干预前。结论:给予患者镇静镇痛标准化的护理干预,提高了患者临床机械通气效率,可有效预防患者发生意外事故及并发症,进而减轻患者的疼痛,促进患者的恢复,并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 标签: 重症医学 镇静镇痛 标准化护理方案,实施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现研究将JCI(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标准应用到口腔科门诊对控制医院感染的效果。方法:2020年12月-2021年6月我院口腔科门诊采用JCI标准实施医院感染控制工作,选取20名口腔科门诊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实施JCI标准后的口腔科门诊在卫生指标及感染预防和控制要素评分。结果:经分析对比发现实施JCI标准后的口腔科门诊在各个层面所涉及的感染预防和控制要素评分均优于未实施JCI标准时,(详见表2、表3),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通过对JCI标准的理解和实施,口腔门诊在医院感染管控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值得医院各科室应用及推广。

  • 标签: JCI标准 口腔科门诊 医院感染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对CT增强检查患者施护期间融入临床护理路径标准的意义。方法:本项研究时间定于2020年1月-2021年10月,针对该时间节点内于我院进行CT增强检查的患者,研究选取总例数为100例。针对患者行检查期间所接受护理措施不同进行小组划分,其中2020年1月-2020年11月间选取50例纳入对照组,该期间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2020年12月-2021年10月间选取50例纳入观察组,该期间患者接受临床护理路径标准干预。研究重点在与两种干预模式下的整体护理效果对比。结果:融入临床护理路径标准干预的观察组较常规干预对照组检查用时更短,且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更低,组间对比结果有较大差异性(P<0.05)。结论:在对CT增强检查患者施护期间,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标准可缩短检查用时,以及降低患者检查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值得在临床实践中积极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标准 CT增强检查 不良反应 检查用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PICC置管患者中以标准护理模式实施干预,对提升其自护能力及临床护理质量的意义。方法:试验对象选择于2020.04-2022.02此阶段内,在我院接受PICC置管治疗的病患共计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病患均分作2组,在置管中对照组提供常规护理,观察组则提供PICC标准护理,统计施护后两组护理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自护能力及护理质量比对照组优,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在置管治疗中以PICC标准护理进行护理,可有效提升患者自护能力,进一步增强护理质量的同时,还可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风险,适宜基层医院借鉴。

  • 标签: PICC置管 标准护理 自护能力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手术标准化护理干预在宫腔镜患者术中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配合参与宫腔镜手术的42例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42例护理人员分为对照组与护理组,每组各21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方法进行干预,护理组采用手术标准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人员对术前物品准备的合格率以及麻醉医师和手术医师对护理人员配合满意率。结果 护理组术前对手术所需物品准备的合格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0.95)(P<0.05);结论护理组麻醉医师及主刀医师对护理人员配合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手术标准化护理干预在宫腔镜患者术中效果显著,可以有效的提高护理人员术前准备工作的合格率以及麻醉医师和手术医师对护理人员配合的满意率,大大提高了手术的整体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手术标准化护理 宫腔镜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准化分诊流程在发热门诊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1年7月-2022年6月,选取发热门诊收治的678例发热患者为对象,结合研究时间分组,2021.7-12月收治的339例患者采用常规化分诊流程,称作对照组;2022.1-6月收治的339例患者采用标准化分诊流程,称作观察组。结果:观察组分诊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发热门诊管理中应用标准化分诊疗程,可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发热门诊管理 常规化分诊流程 标准化分诊流程 分诊满意度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标准化沟通模式在消化内科护理交班中的应用。方法 参与本次研究的80位人员,均为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在我院消化内科工作的护理人员,采用数字分组法,平均分成相同人数的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交班模式,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实施标准化沟通模式进行交班,对比护理交班工作质量,护理人员交班时间及工作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工作质量及交班时间及工作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统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消化内科 护理交班 标准化沟通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对感染科临床护理带教中应用标准化患者的实际意义进行探讨。方法:在我院感染科的临床护理带教中采用标准化患者的带教方式,并对其带教的具体方法和措施进行制定,分析其发挥的作用。结果:对照组护生转出科室时的实习考核评分低于观察组,数据差异较大(P

  • 标签: 标准化患者 感染科 临床护理 带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准作业流程在口腔种植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选本院在2019年3月-2021年9月诊治的口腔种植患者共90例,依照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常规护理45例,为对照组,45例进行标准作业流程,为观察组,统计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种植成功率。结果:观察组的种植成功率(4.44%)低高于对照组(20.00%)(p

  • 标签: 口腔种植 标准作业流程 不良反应 种植成功率
  • 简介:【摘要】 目的 文章主要探究消毒供应室流程化作业标准在护理缺陷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在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选取我院80件污染的手术器械配合本次研究。研究期间将所有器械分组进行消毒灭菌处理,研究组40件主要结合规范流程化管理干预,参照组40件结合常规干预,同时对两组不同管理下消毒灭菌的效果及医务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的医务人员的工作质量评分均高于参照组,且工作中的缺陷几率较小,组间P

  • 标签: 消毒供应 流程化作业标准 护理缺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消毒供应室流程化作业标准在护理缺陷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10名与90件包装物,通过电脑随机选取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名护理人员和45件包装物,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开展流程化作业标准管理,将两组最终管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管理后与对照组比较显示,观察组消毒供应室的护理管理质量、护理人员的工作综合能力以及器械消毒管理合格率均显著提升,管理期间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医院消毒供应室中开展流程化作业标准管理模式,可进一步提升临床护理管理质量,增强护理人员的工作综合能力,减少护理缺陷事件发生。

  • 标签: 消毒供应室 流程化作业标准 护理缺陷管理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妇科癌症,又作妇科恶性肿瘤,妇科肿瘤通常位于女性外阴、阴道、子宫、卵巢以及输卵管等位置,其常见肿瘤疾病主要为卵巢癌与宫颈癌。依据流调数据显示,临床妇科肿瘤患者数量始终呈现逐渐递增的态势,目前妇科癌症已变为继肝、肺癌症后,致死率最高一种病症。治疗妇科癌症方法有很多,其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方式为全子宫切除术。然而手术治疗很易对患者造成身心损伤,使其控制膀胱神经的受损,并产生排尿功能障碍,因此患者需接受留置尿管。导尿术是一种侵入性外科手术。持续留置导尿管会削弱患者的身体防御能力,容易引起泌尿系统细菌感染,另外,在留置过程中发生导管的弯折、阻塞、尿反流等也会诱发感染。现文章就泌尿道感染标准管理模式在妇科癌症患者中的应用开展一综述,细致分析尿路感染标准管理所发挥出效果,以期在后续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该管理模式,降低妇科癌症患者术后尿路感染发生率。

  • 标签: 妇科癌症 尿路感染标准管理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浅析流程化作业标准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缺陷管理中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1年6月将消毒供应室实施清洗包装的200件器械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规范管理,另选取2021年7月~2021年12月将消毒供应室实施清洗包装的200件器械为研究组实施流程化作业标准管理,就护理人员护理缺陷发生情况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研究组护理缺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流程化作业标准应用于消毒供应室,能有效降低护理缺陷的发生风险,保障临床治疗措施的安全性。

  • 标签: 消毒供应室 护理缺陷 管理措施 流程化作业标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研究标准化沟通模式在消化内科护理交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于我院消化内科工作的2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将标准化沟通模式应用于消化内科护理交班中,评价消化内科护理交班工作质量,调查护理人员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标准化沟通模式开展后,既缩短了交班时间、提升病情的观察指标,且临床医护与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效提升,差异显著(P

  • 标签: 标准沟通模式 消化内科 护理 交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诊口腔科护理防护中采用标准预防措施的效果。方法:2020年6月到2021年12月,选取门诊口腔科182例患者为对象,实施抽签法分组,应用常规预防措施的91例是对照组,应用标准预防措施的91例是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门诊口腔科护理防护中采用标准预防措施,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更好。

  • 标签: 门诊口腔科 护理防护 标准预防措施 常规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发热门诊管理中开展标准化分诊流程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现抽取我院发热门诊2021年7月-2022年7月期间接收的患者40例作为此次研究中的观察组,对此期间门诊管理中开展标准化分诊流程措施,同时筛选2020年7月-2021年7月期间发热门诊接收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此期间开展常规分诊管理,将两组不同管理方案最终取得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管理后观察组门诊分诊护理管理质量同对照组相比得到显著提升,患者依从性与对照组比较也显著增强,患者在门诊等待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护患纠纷事件发生率以及院内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最终患者对门诊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发热门诊 分诊管理 标准化分诊流程 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