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老年临床病人的用药安全现状,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2014年4月—2014年5月住院的60岁以上具有基本生活能力的150例老年病人进行临床安全用药调查。[结果]老年病人存在些不良用药行为,大多数老年病人对用药认知程度也不是很高。[结论]通过对病人服药能力的评估,给药过程的监督,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加强用药指导等对策来提高老年病人安全用药意识,减少用药不当造成的危害。

  • 标签: 老年病人 用药安全 对策
  • 简介:人工气道是经口/鼻或气管切开处将导管插入气管建立的气体通道,能改善通气功能,纠正患者缺氧状态,但同时也破坏了上呼吸道非特异性防御屏障的作用。患者会失去对吸入空气的加热和加湿,以及对灰尘和微生物的过滤功能,从而导致气道分泌物黏稠,呼吸道纤毛运动能力下降,分泌物排出减慢等,造成细菌的繁殖引起肺部感染。

  • 标签: 人工气道 安全吸痰 气管切开处 气道分泌物 上呼吸道 导管插入
  • 简介:总结了118例AD患者院内检查转运的安全管理体会,主要包括优化流程、风险评估、制定预案、知情告知、医护协同、心理护理、病情观察等措施,认为AD在尽快确诊疾病的同时,提高患者院内检查转运的安全性,为尽早治疗争取时间,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院内检查转运 安全管理
  • 简介:通过对德国职业学校的堂护理专业课的现场观摩,揭示德国职业教育课堂教学的特色,理解德国护理职业教育如何开展行动导向教学,领会职业关键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 标签: 职业教育 行动导向教学 护理 关键能力
  • 简介:[目的]应用思维导图为护士提供静脉化疗的安全指引,保障病人静脉化疗的用药安全。[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以“静脉化疗安全”为中心关键词研制了“静脉用化疗药物思维导图”,并对相关护理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和实地讲解,按照静脉给药的流程将存在的问题、解决的方法逐分析,结合图片剖析存在问题的严重性,有意唤起大家的注意。应用前及应用后3个月对115名护理人员进行静脉化疗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操作项目考核,同时比较应用前后1年内药物外渗、静脉炎的发生例数。[结果]应用3个月后115名护理人员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得分均高于应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应用思维导图后1年药物外渗、静脉炎的发生例数较应用前1年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静脉用化疗药物思维导图”能够提高护士对静脉化疗安全和风险的认识和防范,提高其对静脉化疗知识的掌握度和临床操作中的执行力,是提高病人静脉化疗用药安全的有效手段。

  • 标签: 思维导图 静脉 化疗药物 安全管理
  • 简介:目的:提高平车转运患者安全性。方法组建品管圈,以提高平车转运患者安全为选题,采取拟定活动计划、现况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等措施。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平车转运患者缺陷率由实施前36.0%下降至9.9%,安全性由64.0%提高至90.1%,目标达成率107.5%,圈员8项能力提高20%~100%以上。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提高平车转运患者安全性,保障患者的安全,防止坠床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圈员能力亦得到提高。

  • 标签: 平车 转运 品管圈 护理安全
  • 简介:[目的]了解本科护生见习前后对病人安全意识、技能和态度的认知现状。[方法]采用经修改后的病人安全评估问卷对188名护理本科生分别在见习前及见习结束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生见习前促进病人安全意识认知得分(29.55±3.49)分,见习后得分(30.61±2.99)分;见习前确保病人安全基本技能认知得分(30.24±3.81)分,见习后得分(31.60±3.56)分;护生见习前病人安全认知总分(78.53±7.82)分,见习后总分(80.78±7.1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见习有助于提高护生病人安全的认识。

  • 标签: 护理本科 病人安全认知 见习
  • 简介:目的:探讨安全护理在神经内科刺激性药物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26例应用刺激性药物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2例和观察组1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安全护理;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安全护理能减轻患者痛苦,减少输液并发症,提升优质护理内涵,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安全护理 神经内科 刺激性药物 患者满意度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次性物品管理应用目视管理的效果.方法:采用目视管理模式的颜色、标识、看板等方法对次性物品进行规范化管理.结果:实施且视管理后,次性物品准备齐全,摆放有序.护理人员工作效率提高,医护人员对工作环境满意度提升.结论:目视管理形象直观,具有简单、实用、合理、高效的管理特点.在科室次性物品管理中应用目视管理,方便临床护士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 标签: 目视管理 神经外科 物品管理
  • 简介:羟乙基淀粉(200/0.5)氯化钠为血浆容量扩充剂,是临床常用血容量扩充剂,静脉滴注后发生药物过敏反应的情况比较少见。我科于2013年发生1例静滴羟乙基淀粉(200/0.5)氯化钠致过敏的案例,经过及时的诊治和护理,患者恢复良好,康复出院,现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37岁。于2013年7月29日因"外伤导致右耳流血,右肩部疼痛,伴活动受限4h"入院,拟以"右锁骨骨折,右肩胛骨骨折"收住我科,

  • 标签: 羟乙基淀粉 氯化钠 药物过敏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治疗后并发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护理。方法总结1例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后患者行急诊PCI治疗后并发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护理措施。结果患者住院24d后病情好转出院,住院期间无护理并发症发生。出院后规律进行冠心病二级预防、门诊随访。结论对于合并院前心脏骤停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治疗后并发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护理重点在于早期维持正常或高水平的循环、呼吸功能,在尽快恢复机体灌注供氧的同时加强各器官功能的保护。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肺复苏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空气压力循环治疗仪在预防骨伤术后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安全性.[方法]骨科术后100例病人使用空气压力循环仪治疗,观察治疗前、中、后病人生命体征.[结果]术后使用空气压力循环治疗仪前、中、后病人生命体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后使用空气压力循环治疗仪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安全性.

  • 标签: 骨伤 空气压力循环治疗仪 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 安全性能
  • 简介:[目的]检测分诊导医护士血清中氧化氮合酶(NOS)水平,监测工作环境中噪声强度与血清中NOS浓度的关系.[方法]收集符合条件的分诊导医护士40人,行政后勤人员36人,采用比色法检测血清中NOS、iNOS、eNOS浓度,采用噪声分析仪测量工作环境噪声强度.[结果]分诊导医组接触的噪声强度(62.0dB±7.6dB)高于行政后勤组(18.1dB±3.4dB).血清NOS水平分诊导医组(39.4U/mL±4.5U/mL)高于行政后勤组(26.7U/mL±3.8U/mL);血清iNOS水平分诊导医组(26.1U/mL±4.2U/mL)明显高于行政后勤组(16.1U/mL±4.3U/mL);两组eNOS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具有定劳动强度的分诊导医护士较行政后勤人员接触较多的噪声,可能对血清iNOS水平产生影响,长期接触可能影响健康,应注意积极防护.

  • 标签: 分诊导医护士 行政后勤人员 一氧化氮合酶 噪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