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利用筛检试验的方法评价心电图P波定位三向瓣膜PICC导管尖端位置准确性及临床应用潜力。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108例患者,应用筛检试验的方法采用自身对照将心电图定位的PICC导管尖端位置与X线片进行比较,计算其真实性、可靠性以及实用性指标,并计算P波高度和P/R比值的平均数及95%的置信区间,从而对导管尖端位置作出较准确地判断。结果:利用心电图技术定位三向瓣膜PICC导管尖端位置,灵敏度98.95%,特异度71.43%,约登指数0.70,假阴性率1.05%,假阳性率28.57%,粗符合率为97.06%,阳性似然比3.46,阴性似然比0.01,阳性预测值为97.92%,阴性预测值为83.33%,心电图定位技术前后两次结果的Kappa指数值为0.90,P波高度为(0.92±0.37)cm,95%置信区间为0.84~0.99,P/R比值为(0.78±0.45)cm,95%置信区间为0.69~0.87,通过对指标的量化为P波的判断提供了一个科学的客观依据。结论:心电图技术可以较精确的定位三向瓣膜导管尖端位置,可靠性和实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心电图 导管尖端定位 筛检试验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排尿指导在功能性排尿异常患儿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6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就诊的功能性排尿异常患儿1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86例和对照组8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和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排尿日记、排尿指导和生物反馈治疗等综合排尿指导。3个月和6个月后进行电话随访并评估,12个月后门诊随访复查尿流率和B超残余尿量。每次随访根据症状评分和客观评价判定治疗效果。结果患儿12个月后随访,观察组中,治愈72例,占83.7%;改善9例,占10.5%;无改善5例,占5.8%。对照组中,治愈26例,占31.0%;改善36例,占42.9%;无改善22例,占26.2%。两组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排尿日记、排尿指导和生物反馈治疗等综合排尿指导对功能性排尿异常患儿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功能性排尿异常 患儿 排尿指导 排尿日记 生物反馈治疗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