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国内外养老机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文献进行系统评价,对国外指标体系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收集养老机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文献,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文章信息进行描述、分析。结果纳入15篇文献,其中中文文献2篇,英文文献13篇,共介绍了17个指标体系,各指标体系的结构及条目数存在较大差异,更加关注结果性指标,忽视结构及过程性指标。结论养老机构的护理质量受到了普遍关注,构建了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同时,需要对各指标的测量方法、阈值进行规定,保证质量指标的可操作性。且针对评价后所发现的质量问题制订相对应的干预措施,保证质量改进的连续性,以达到对养老机构进行全面质量控制的目的。

  • 标签: 养老机构 质量评价 指标 系统评价
  • 简介:目的探究乌鲁木齐市养老机构中老年人的生活体验,以期为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乌鲁木齐市4所养老机构中的10名老年人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使用Colaizzi现象学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将被访老年人的生活体验归纳为负性体验和正性体验,其中,负性体验包括身体状况欠佳、安全管理不到位、规章制度欠合理、经济紧张、情感支持缺乏和灵性不适6个主题;正性体验包括日常生活服务周到、社交增加和基本医疗服务有保障3个主题。结论乌鲁木齐市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体验受多方因素影响,应针对机构存在的问题和老年人自身特点及需求,多种举措改善养老机构老年人的负性生活体验,并积极倡导正性生活体验,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养老机构 老年人 生活体验
  • 简介:目的了解养老机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对乌鲁木齐市12所养老机构的286名老年人进行调查研究。结果乌鲁木齐市养老机构老年人幸福度得分为(31.10±12.05)分;单因素分析显示,子女看望次数、是否乐观、有无兴趣爱好、经济自评、机构服务质量、自理状况以及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养老机构老年人幸福度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与社会支持量表总分、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得分呈显著相关(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是否乐观、经济自评、机构服务质量、有无兴趣爱好、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是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结论乌鲁木齐市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应根据老年人身心状况开展个性化护理服务,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提升其主观幸福感。

  • 标签: 养老机构 老年人 主观幸福感
  • 简介:在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下,结合本校院系一体化管理的优势,制订培养护理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围绕培养目标设置课程和临床实践方案;建立团队制导师和基于临床能力的考评方法;构建了具有专科特色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并顺利完成在校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阶段培养。该培养模式符合我国护理专科化的发展需求及护理学和专业学位的特点。

  • 标签: 教育 护理 研究生 专业学位 专科护士
  • 简介:目的建立急诊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方法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由30名专家对构建的培养模式进行2轮函询,对各级指标的重要性进行评价,初步构建急诊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结果通过2轮专家函询,最终形成3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76个三级指标,专家对各项指标意见趋于一致。结论该培养模式的构建具有专科化的特点,可为急诊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

  • 标签: 教育 护理 研究生 专业学位 急救医疗服务 培养模式
  • 简介:[目的]构建高职护生基础护理操作技能评价内容及权重。[方法]研究小组2016年2月—2016年12月通过理论分析、文献回顾、专家访谈等多种方法了解现有的高职护生基础护理操作技能评价的方法及不足之处,构建高职护生基础护理操作技能评价的初稿。运用两轮专家咨询明确高职护生基础护理操作技能评价的维度、条目及指标,应用层次分析法计算评价体系的各条目的权重。[结果]经历两轮专家咨询,入选专家20名。两轮咨询中专家共提出建议40条。最终确立了高职护生基础护理操作技能评价体系的结构,包括基本素质、评估准备、技能操作和综合评价4个维度和17个条目。4个维度中技能操作维度最重要;条目层中应变能力等所占权重高。[结论]通过系统的研究方法进一步明确高职护生基础护理操作技能评价的内容和权重。

  • 标签: 基础护理 操作技能 评价体系 高职护生 层次分析法
  • 简介:目的构建多元一体化护士在职培训体系并探讨其实施效果。方法构建多元一体化护士在职培训体系,主要包括:护理培训师资的选聘,针对性设置培训内容.采用多元化的培训考核方式,开展岗前培训、规范化培训、分层培训及急危重症轮训工作,采用PDCA循环法进行质量控制,促进护士临床实践能力与岗位需求相适应。结果护士在职培训率主六100%,常见护理操作技术考核合格率达100%,“三基”理论考试合格率93%以上,护士继续教育学分、学时达标率99%以上,护士晋级考试成绩达标率90%上。

  • 标签: 护士 在职培训 多元一体化
  • 简介:目的构建护理本科毕业生核心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为护理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依据胜任力冰山模型、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通过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理论分析、小组讨论初步确定护理本科毕业生核心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框架,采用Delphi法进行2轮专家咨询,确定各指标以及指标的权重分值,构建护理本科毕业生核心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结果2轮专家咨询积极性分别为91.30%和88.89%: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81、0.912,专家咨询可靠性和代表性好。经过2轮专家对指标的筛选和修正,护理本科毕业生核心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8项一级指标,35项二级指标。结论护理本科毕业生核心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较全面反映了护理人才培养标准,可以为护理本科生教育目标的设定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教育 护理 核心胜任力
  • 简介:目的探讨构建一套科学、全面及操作性强的医院临床护理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方法采用三维质量结构模型,通过文献检索、德尔菲法及层次分析法对指标条目进行筛选,确定指标的权重,并对专家进行两轮咨询。结果两轮专家咨询问卷的回收率分别为90.0%(27/30)、96.3%(26/37),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906,3项一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32、0.48、0。21,确定了包含3项一级指标(结构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20项二级指标和65项三级指标的医院临床护理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论构建的医院临床护理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体现了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内涵,为临床护理教学专业发展指明方向,为医院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全程监控提供了客观量化的依据。

  • 标签: 教育 护理 质量评价 指标体系
  • 简介:如何构建一支理论、知识、技能和涵养等文化互补的生态护理团队,破解医患关系紧张对病房护理造成负面影响的难题,避免和降低临床护理面临的诸多风险,是健康中国视阈下病房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归纳生态护理品牌的特点和现实意义,阐述了三项原则、六项措施、八大工程,打造了既促进服务对象机体内生态的良性互动又改善治病疗伤的外生态和照护方式方法的和谐平衡之生态护理品牌。

  • 标签: 生态护理 品牌建设 实践 微生护理 文化护理 生态医学
  • 简介:[目的]构建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病人饮食控制知信行量表,以指导医护人员科学评估其饮食控制状况。[方法]以知信行理论为基本框架,经文献回顾参考相关指南形成初始量表条目池,采用德尔菲(Delphi)法,对25名专家进行两轮函询。[结果]两轮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函询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830。总量表第1轮条目重要性评分为(4.19±0.79)分,变异系数为0.19,协调系数为0.254;第2轮重要性评分为(4.38±0.28)分,变异系数为0.16,协调系数为0.197。经χ2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形成的量表包括知识(16个条目)、信念(14个条目)、行为(12个条目)3个分量表共42个条目。[结论]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病人饮食控制知信行量表可用于评估病人的饮食控制知信行状况,为相关干预提供测评工具,也可为知信行理论的应用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但还需要进一步的实证研究。

  • 标签: 高尿酸血症 痛风 饮食控制 德尔菲法 量表 知识
  • 简介:目的探索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职业化建设模式。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和访谈调研形成护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职业化建设实施方案,以我院护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为平台.通过实证研究探索护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职业化建设的路径。结果建成了职业化的护理医学基础实训中心和临床护理实训中心,实习医院对我院护理专业学生评价较高:2014年后护理专业学生护士资格证通过率均在98%以上。结论建设完成的校内实训基地为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与纵向知识体系的形成搭建了平台。

  • 标签: 教育 护理 职业教育
  • 简介:在借鉴国内外领导力相关课程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参阅课程理论、学习理论与护士领导力相关文献,设计护理与领导力课程。该课程确定7个主题教学内容,即领导力概论、领导者的价值观、影响力与领导力、沟通能力与领导力、冲突解决与领导力、情商与领导力、护士与领导力;授课学时设为22学时,理论教学10学时,实践教学12学时;主要采用讲授、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经验分享等方法。于2016年进行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获得学生认可。

  • 标签: 教育 护理 学士 领导力 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