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对25例陈旧性后尿道损伤患儿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做好手术间和用物准备及术中配合;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血氧饱和、心率、脉搏、呼吸,保证各种管道通畅,做好会阴部护理,预防压疮。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 标签: 后尿道损伤 陈旧性 儿童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总结门诊护士参与诊间责任制护理管理的实践与效果。通过制订诊间责任制护理制度,规范诊间标准、落实困难事件呈报、及时进行健康宣教和巡视、做好跌倒风险评估及积极防范,加强门诊护士的分工与合作,经3个月的实践,提高患者和诊间医生的满意,优化了护理职业环境。

  • 标签: 门诊责任制 诊间标准化 宣教 巡视 参与式管理
  • 简介:目的评价临床护理路径在重度颅脑损伤救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10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以构建的临床护理路径对观察组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救护,对照组则使用常规护理路径进行救护。比较2组急救时间、急救费用、病死率及护理满意。结果观察组所用急救时间短、急救费用低、病死率低、护理满意高。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能缩短急救时间、减少急救费用、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

  • 标签: 脑损伤 护理路径路径 急救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呼唤式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促醒效果及出院后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3例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外科的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除神经外科的常规治疗和护理外,尝试采用早期呼唤式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治疗后的格拉斯哥(GCS)昏迷量表评分和出院后1个月自理能力恢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呼唤式护理后的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出院后自理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呼唤式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意识恢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昏迷 早期呼唤式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进行手功能训练对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7月在本院中西医结合科治疗的64例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患儿为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康复治疗,在湖南省康复中心治疗的32例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患儿为观察组,除进行常规的康复治疗外早期进行手功能训练,比较2组患儿的康复总有效率以及2组患儿干预前、后的MCV检查情况、患肢动脉管径及血流情况。结果干预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干预后2组患者的MCV检查、患肢动脉管径及血流情况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进行手功能训练对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的康复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早期手功能训练 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亚低温治疗过程中适宜的复温速率对其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31例亚低温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3组,复温速率分别控制为〈0.05%/h、0.05-0.09%/h和0.10~0.25℃/h。收集复温过程中患者生命体征、颅内压变化、格拉斯哥评分及并发症等资料进行评定。结果患者复温达36.5℃时,复温速率〉O.10%/h组患者的颅内压值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3组患者格拉斯哥评分、生命体征及检验结果、并发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亚低温治疗复温速率应控制于0.10℃/h以下。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亚低温治疗 复温速率
  • 简介:目的:探讨巡回无缝隙护理模式在减轻手术室患者紧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8月65例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按手术室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将2012年9月~2014年1月81例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巡回无缝隙护理模式进行干预。采用自制调查问卷收集患者对手术室环境和护理质量的满意,应用知觉心理压力量表了解患者护理干预后紧张缓解情况,同时对比两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前后的心率、血压波动情况。结果:观察组紧张缓解率、患者对手术室环境和护理质量满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巡回无缝隙护理模式的实施能够有效缓解手术室患者的紧张情绪,提高患者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巡回无缝隙护理 手术室 紧张度
  • 简介:目的分析并了解职业生涯早期文职护士职业成熟他评量表的应用情况。方法2012年10-12月,采用自行编制的职业生涯早期文职护士职业成熟他评和自评量表对北京、石家庄、天津等地3所军队三级甲等医院的253名文职护士进行调查,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文职护士职业成熟他评量表的总均分为(3.48±0.55)分,自评量表的总均分为(4.13±0.48)分;不同学历、职称文职护士职业成熟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不同年龄段文职护士职业成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文职护士职业成熟他评与自评各维度间均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职业生涯早期文职护士职业成熟水平不高,职业成熟因学历、职称的不同而产生差异,职业生涯早期文职护士职业成熟他评量表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实用价值。

  • 标签: 职业生涯 早期 文职护士 职业成熟度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中增加工作评价对于护理工作满意的影响。方法将40例行支撑喉镜下手术的声带息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采用声带息肉临床护理路径方式护理,观察组在临床护理路径中增加了工作评价。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教育效果、依从性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健康教育效果评分观察组(90.60±3.41)分、对照组(81.10±2.32)分,患者依从性评分观察组(55.91±0.52)分、对照组(53.80±1.21)分,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观察组为85.0%、对照组55.0%,住院时间观察组(23.13±3.56)d、对照组(26.12±5.21)d,医疗费用观察组(3100.98±75.65)元、对照组(3200.53±210.65)元,各观察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护理路径中增加工作评价可以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增加患者依从性及对护理工作满意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工作评价 满意度
  • 简介:目的评价全程连续性助产护理在改善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VBAC)妊娠结局及护理满意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3~10月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传统分段式护理,观察组行全程连续性助产护理服务。比较2组产程时间、自然分娩率、胎儿窘迫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率及护理满意。结果观察组产程时间缩短,自然分娩率提高,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低,产后出血发生率降低,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提高。结论实施全程连续性助产护理,可有效缓解产妇的不良情绪,提高自然分娩率,减少相关并发症,提高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

  • 标签: 剖宫产术 妊娠结局 剖宫产后阴道分娩 全程连续性助产护理 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