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球囊损伤联合高脂喂养小型猪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建立,检测HRV指标,观察这些指标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的变化,探讨恩治疗是否对以上指标有影响,并了解相关机制。方法雄性巴马小型猪18只,普通饲料喂食,按体重及血脂水平分为3组模型组、药物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药物治疗组采取高胆固醇饮食+球囊损伤内膜的方法建立动脉硬化模型,造模12周后药物治疗组给予恩静脉注射,注射时间为6周,于0周、8周、14周、18周检测HRV相关指标。结果三组小型猪造模前SDNN、SDANN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造模后模型组与给药组SDNN、SDANN等指标明显低于于空白组有显著差异(P<0.05);给药后给药组SDNN、SDANN与模型组无明显差异,但两组均低于空白组(P<0.05)。结论内皮抑素对心律变异性相关指标无明显影响。

  • 标签: 恩度 小型猪 心律变异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源性肝损伤的临床出现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药源性肝损伤患者64例,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各32例,对两组患者的病史及服用药物情况进行统计记录,对照组患者不进行用药干预,对研究组患者进行用药干预和肝损伤治疗。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肝损伤情况,研究组患者2周后肝损伤情况较2周前有一定的加重,研究组经干预后肝功能情况有明显的好转,组间具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患者的对比结果,研究组干预后肝功能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药源性肝损伤发病机制复杂,及时对患者进行用药干预和治疗是降低这种并发症发病率的有效手段,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药源性 肝损伤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损伤病人的院前急救与护理体会。方法对58例颅脑损伤的病人进行现场观察和病情分析,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现场处置与护理,并及时转运。结果经及时抢救和有效的护理,有52例患者抢救成功,成功率89.6%;另有6例患者死亡,死亡率10.4%。结论对于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护士应该有充分的预见性,争取在抢救的“黄金时间”中,以最高效的形式对患者进行抢救,同时要确保各个阶段衔接的连续性,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 标签: 颅脑损伤 急诊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2月~2014年12月诊治的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10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05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均行针对性手术治疗,治疗及术后恢复过程中,12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1.43%,经临床治疗后,治愈出院91例,死亡3例,转院11例。结论做好院前急救,及时诊疗,协同处理合并伤,全面探查并简化手术,合理使用抗生素是提高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 标签: 腹部闭合性损伤 治疗情况 并发症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的麻醉处理。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10月收治的脊髓损伤患者的麻醉管理进行分析。结果全麻后心率波动稳定,30min内无血压波动超过30mmHg,无缺氧症状发生。结论全麻有利于对呼吸和循环的调控,可更加安全应用于脊髓损伤患者。

  • 标签: 脊髓损伤 麻醉 术前准备,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重要特点,预防措施我们首先采用的是静脉输液,以了防止静脉炎的发生,减少患者静脉损伤的程度。方法护理人员应该为病人制定一个预防静脉损伤的措施,在静脉输液时护理人员应有效的选择一个好的静脉去给患者进行穿刺。合理的给患者使用脱水剂跟营养液,要对看护人员进行有关护理工作的知识宣教。结果在给患者进行静脉穿刺之后,要实施一定的有效预防措施,对于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静脉的损伤明显的减少了许多。结论对于静脉损伤要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定制计划,护理工作者要有效的减少患者静脉损伤的发生,以提高我们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以免发生不必要的医疗纠葛。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长期输液 观察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10-20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10期
  • 机构: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戴建武研究团队先后在3家临床医院进行了5例脊髓损伤修复手术。术中首次开展了神经再生胶原支架复合干细胞移植修复脊髓损伤的临床研究,首次探索了在术中电生理检测条件下清除脊髓瘢痕组织,手术过程顺利。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09-19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9期
  • 机构:脊髓的损伤很少会痊愈,因为损伤的神经细胞并不能再生,而较长的神经纤维的再生长往往会被瘢痕组织及神经内部的分子过程所妨碍。一篇发表于国际著名杂志《科学》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德国神经退化疾病中心的研究人员通过进行动物实验发现,癌症药物埃博霉素或可减少脊髓损伤后疤痕组织的形成,同时可以刺激损伤神经细胞的生长,而这将有效促进动物机体的神经再生及运动机能的改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准外伤大骨瓣在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本院2012年01月至2014年12月对39例伴有侧裂区血管损伤并手术治疗的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评价其效果。结果死亡4例,术后6个月按GOS评分,植物生存8例,重残10例,中残7例,良好10例。结论采用标准外伤去大骨瓣减压手术,注意对外侧裂区血管的解剖保护及术后充分的引流,能提高手术疗效。

  • 标签: 标准大骨瓣 外侧裂 脑挫裂伤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从根本上改善儿童保健工作,提高儿童保健率。方法选取2012年至今参与我院儿童保健的200例儿童为研究对象,将儿童分为规律儿童保健组和非规律儿童保健组,对两组儿童的各项具体指标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规律儿童保健组在体重、身高值均高于非规律儿童保健组(P<0.05),其余各项具体指标比较,规律儿童保健组也优于非规律儿童保健组(P<0.05)。结论科学的儿童保健工作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所起到的作用非常明显。

  • 标签: 儿童保健 效果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人的面部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器官部位,它不仅具有各种器官,帮助人体发挥各种功能。同时面部也是人类形象的代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接触都是主要通过面部功能发挥作用,当面部受到损伤后,特别是重伤时,会给人的面部留下严重的疤痕,不仅影响患者外在的美观,较严重的是给患者的心灵造成严重的伤害。为了恢复美好的面容,绝大多数面部软组织损伤患者会采取合适的面部修复技术或整形美容修复技术。本文将就面部软组织损伤的整形美容修复相关问题及发展形势进行一些阐述。

  • 标签: 软组织损伤 面部 整形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将我院2013年~2014年收治的486例口腔颌面部外伤患者的一般情况及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分析,探讨颌面部外伤的相关治疗问题。方法采取清创缝合术的方法对486例颌面部外伤病例进行治疗,对合并颌骨骨折的患者采用外固定法、内固定法、联合固定法等方案治疗,以达到恢复正常咬合关系的目的。结果经过治疗,486例患者的伤口愈合良好,I期愈合率达到97.0%,咬合关系均恢复正常,X线复查显示,所有患者骨折对位良好。结论对于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的患者,应及时清创缝合,对于发生骨折的患者,应及早进行骨折复位及固定,临床治疗效果为佳。

  • 标签: 口腔颌面部 损伤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师在产科药物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描述患者病程发展和药物治疗及转归情况,分析产后溶血孪生球菌抗感染治疗要点。结果通过药师提供的用药建议,有利于患者康复及治疗过程中药品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结论药师参与产科医疗团队,协助医师确定、调整药物治疗方案,可有效预防及处理不良反应,有利于提升药物治疗效果。

  • 标签: 药师 产后感染 溶血孪生球菌 治疗分析
  • 简介:摘要护士交接班制度是护理核心制度之一。本文通过对在重症医学科实习的护士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实习护士不能主动参与交接班的问题原因所在,并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使实习护士能明确交接班的意义,以期提高自身参与交接班的主动性。

  • 标签: 实习护士 交接班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家属支持并参与肺心病的家庭护理的效果评价。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2年4月我院住院治疗缓解期出院的慢性肺心病患者90例,随机分家属参与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常规家庭护理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与其一位家属签订共同参与病人家庭护理活动的协议,最后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比较。结果有家属陪同一起参与护理措施的患者,护理措施完成率高且生活质量,在躯体,心里,情绪及总体生活质量等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组未住院16例多于对照组(8例),住院一次、两次及三次的例数均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家庭护理干预,能有家属的参与和配合能有效提高慢性肺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住院次数。

  • 标签: 慢性肺心病 家庭护理 家属参与配合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急性脊柱脊髓损伤低钠血症的临床表现。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4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脊柱脊髓损伤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脊柱脊髓损伤低钠血症在临床表现方面可以分为3类第1类患者为腰椎脊髓损伤,平均血钠为(127.5±6.5)mmol/L,低钠持续时间为(8.1±5.2)d,经对症治疗后,患者的血钠水平基本恢复正常;第2类患者为颈脊髓损伤,平均血钠为(125.2±6.1)mmol/L,低钠持续时间为(25.7±15.2)d,补钠治疗不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第3类患者也是颈脊髓损伤,平均血钠为(117.4±9.2)mmol/L,低钠持续时间为(36.5±5.5)d,尿量连续4周>4000ml,经补纳治疗后,可以降低血钠。结论低钠血症是急性脊柱脊髓损伤比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临床上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应该将患者的临床表现作为基本依据,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从而确保治疗效果。

  • 标签: 急性脊柱脊髓损伤 低钠血症 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