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静脉输注多巴胺是新生监护病房(NICU)针对心力衰竭、心肌损害、休克、窒息、肺炎、新生缺氧缺血脑病(HIE)等多种新生疾病的常用治疗方法之一。而在治疗过程中,由于多巴胺属于强酸性药物,对血管刺激性强,加上新生血管细、皮肤薄、皮下组织疏松等因素,更易引起静脉穿刺局部皮肤缺血性苍白、淤斑,甚至坏死等组织损害[1]。因此,加强多巴胺输注过程中的风险管理是保证输液安全的重要措施。近年来,一些学者对新生静脉输注多巴胺的护理管理做了大量的研究。本研究旨在对这些研究进行整理归纳,并探寻其优缺点,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

  • 标签: 新生儿 多巴胺 静脉输注
  • 简介:目的:探讨新生窒息后血糖异常的护理方法。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9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112例发生新生窒息后血糖异常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个体化护理。比较两组患儿血糖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低血糖、高血糖发生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个体化护理应用于新生窒息后血糖异常护理可明显提升护理质量,明显纠正患儿血糖异常状况,提升患儿预后质量。

  • 标签: 新生儿窒息 血糖异常 护理措施
  • 简介:李斯特菌又名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是一种人畜共患的致病菌,主要以食物为传染媒介,是最致命的食源性病原体之一。人感染后主要表现为败血症、脑膜炎、脑炎以及自发性流产、死胎,甚至导致死亡[1],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报道较多,曾多次引起食源性暴发流行,新生发病接近0.052%[2]。

  • 标签: 李斯特菌败血症 新生儿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头皮静脉采血在新生疾病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行新生疾病筛查的200例新生按单双月采血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双月采血为对照组,行足改良式足跟采血采集血标本;单月采血为观察组,行头皮静脉采血采集血标本。结果观察组新生采血时间、疼痛评分、采血部位瘀血均低于对照组,一次采集成功率、标本送检合格和患儿家长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头皮静脉采血应用于新生疾病筛查,可提高血标本一次采集成功率及血样本合格,减轻患儿疼痛,宜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疾病筛查 新生儿 静脉采血 护理管理
  • 简介:新生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intensivecareunit,NICU)是以救治各类重症及多系统功能衰竭的新生为主的诊疗系统[1]。由于NICU环境的独特性和复杂性,加上新生各生理器官功能发育尚未成熟、免疫系统尚未完善、抵抗力低且无法用语言表达,疾病的转归及环境的因素会影响新生日后的生长发育[2]。为此,为患儿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新生儿 重症监护 敏感性指标 质量评价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进行手功能训练对新生臂丛神经损伤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7月在本院中西医结合科治疗的64例新生臂丛神经损伤患儿为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康复治疗,在湖南省康复中心治疗的32例新生臂丛神经损伤患儿为观察组,除进行常规的康复治疗外早期进行手功能训练,比较2组患儿的康复总有效率以及2组患儿干预前、后的MCV检查情况、患肢动脉管径及血流情况。结果干预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干预后2组患者的MCV检查、患肢动脉管径及血流情况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进行手功能训练对新生臂丛神经损伤的康复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早期手功能训练 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新生黄疸治疗效果及黄疸指数的影响。方法:将80例新生黄疸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黄疸指数等。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黄疸指数于第1天、第3天及第6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胎便初排时间与转黄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病理性黄疸患儿给予综合的护理干预,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黄疸指数。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新生儿黄疸 黄疸指数
  • 简介:[目的]探讨间断蓝光照射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对足月儿、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新生科316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并随机分为间断照射组与持续照射组,比较两组足月儿、早产儿不同干预时间血清胆红素水平、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间断照射组早产儿血清胆红素下降水平、治疗效果高于持续照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断蓝光照射治疗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效果优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

  • 标签: 高胆红素血症 足月儿 早产儿 蓝光治疗 间断 持续
  • 简介:目的以《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预防临床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为指导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进行健康教育,以促进其新生母乳喂养能力的提高。方法2014年3-6月,便利抽样选择在厦门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HBV携带者产妇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住院期间学习《指南》,并以此为指导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比较两组孕妇母乳喂养能力的相关指标以及母乳喂养完成。结果观察组孕妇进行健康教育后母乳喂养能力显著提高,其早开奶、乳汁DNA检测、母乳喂养的信心、母乳完成喂养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根据《指南》持续对乙型肝炎病毒孕妇进行积极的健康教育,可以减轻其心理负担,提高其母乳喂养能力。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母婴传播 母乳喂养能力 健康教育
  • 简介:目的了解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危重呼吸病低氧血症的效果,并总结其护理经验。方法对30例危重呼吸病低氧血症新生采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并实施相应的护理。观察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前和治疗24h后患儿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partialpressureofoxygen,PaO2),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pressureofcarbondioxide,PCO2),氧合指数(carterialoxygentension,PaO2/FiO2)和pH值。结果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后新生PaO2、PCO2、PaO2/FiO2和pH值均优于正压通气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新生危重呼吸病低氧血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做好通气压力调节,新生鼻部皮肤及黏膜的保护,预防呕吐等护理对保证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新生儿危重呼吸病 低氧血症 气道正压通气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心理契约式产前教育促进自然分娩的效果。方法将168名孕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产前教育,观察组通过激发孕妇对分娩知识的渴望,建立共同的心理契约目标,发挥心理契约的作用,实现共同心理契约目标。结果观察组孕妇对自然分娩的认识、产前教育后依从性和自然分娩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契约式产前教育可提高自然分娩,具有良好的临产应用价值。

  • 标签: 心理契约 自然分娩 产前教育 护理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品管圈实施无创接生技术对会阴切开的影响。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活动开展前对影响会阴切开的要因进行分析,确定通过实施无创接生技术,降低会阴切开为活动主题,制定并落实改进措施。结果:应用品管圈活动,实施无创接生,会阴切开率由活动前的62.71%降低到活动后的3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品管圈活动,实施无创接生技术,可有效降低产妇会阴切开,提升助产服务质量,促进自然分娩。

  • 标签: 品管圈 会阴切开率 无创接生
  • 简介:[目的]应用品管圈活动降低单个医嘱处理缺陷发生,促进用药安全。[方法]按品管圈理论的步骤进行计划、实施、确认和处置,分析导致单个医嘱处理缺陷发生的真因,探讨解决对策并实施,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单个医嘱处理缺陷率由活动前的0.025%降低至活动后的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提升护士综合素质,降低单个医嘱处理缺陷,保证护理安全。

  • 标签: 品管圈 单个医嘱 医嘱处理 护理安全
  • 简介:总结建立院外压疮监控系统对降低居家患者高危压疮发生的效果。由本院护理部牵头,联合社区卫生院和乡村卫生站,组建院外压疮监控系统,对Braden评分≤12分的高危压疮出院患者进行院外压疮监控。经1年实践,本院与6个社区、24个乡卫生站建立一体化的压疮监控网络,为94例高危压疮患者建立院外压疮监控档案,与前一年度比较,院外带入压疮发生有所下降。

  • 标签: 压疮 高危压疮 院外监控系统 居家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胎龄初生生长发育与母亲分娩年龄的相关性,新生体格与母亲其他情况、喂养方式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深圳市重点医院分娩的初生219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胎龄分为观察组早产儿93例和对照组足月儿126例。比较两组新生体格情况、母亲情况、前6个月的喂养方式等,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体重、身长、坐高以及头围显著小于对照组,母亲年龄≤25岁阶段的比例高于对照组,〉30岁的比例低于对照组,母亲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前6个月采用人工喂养方式以及出现各种并发症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母亲年龄相对更高、母亲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上、前6个月采用母乳方式喂养以及母亲并发症比例越低的新生生长发育状况更好。3、6月龄观察组体重、身高小于对照组(P〈0.05),12月龄两组新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深圳不同胎龄新生生长发育呈现不同趋势,其中足月儿体格明显更好。母亲年龄及文化程度相对高、采用母乳喂养及母亲妊娠并发症比例越低的新生生长发育越好。并且在新生出生后采用健康的护理方式对其后期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

  • 标签: 胎龄 初生儿 生长发育 分娩年龄
  • 简介:目的:改进护理工作方法,降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局部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立“降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局部并发症的发生”为活动主题,分析116例次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并发症的原因,提出改进对策并予以实施。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患者局部并发症的发生低于品管圈前(P﹤0.05),患者疼痛程度轻于实施前(P﹤0.05),达到了预期效果。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局部并发症发生方面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品管圈 皮下注射 低分子肝素
  • 作者: 安彩霞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15-03-13
  • 出处:《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5年第3期
  • 机构:[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临床应用胺碘酮联合稳率散治疗糖尿病合并快速心律失常型心衰护理方法和效果,以便临床对糖尿病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型心衰患者进行更加有效的治疗和更好的护理。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合并快速心律失常型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采用胺碘酮联合稳率散进行治疗,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针对性护理。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5.00%,干预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50%,干预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5.251,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用胺碘酮联合稳率散对患有糖尿病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型心衰患者治疗效果很好,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可进一步加强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