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爱伤观念是医德修养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爱伤观念的含义、重要性的阐述,以及就临床带教中如何培养爱伤观念进行了分析,撰写了自身的带教体会,以期提高医学生对患者的关爱能力,增强临床带教过程中的人文关怀。

  • 标签:
  • 简介:摘要爱伤观念是医德修养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爱伤观念的含义、重要性的阐述,以及就临床带教中如何培养爱伤观念进行了分析,撰写了自身的带教体会,以期提高医学生对患者的关爱能力,增强临床带教过程中的人文关怀。

  • 标签:
  • 简介:目的深入了解专科护士的工作体验,为今后专科护理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择浙江省内符合纳入标准的10名专科护士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面对面的半结构式访谈,并用Colaizzi现象学资料七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并提炼主题。结果专科护士的临床工作体验可归纳为3大主题:经验感受方面,职业认同方面,发展困难方面。结论专科护士的发展促进了护理行业的整体提升,获得医护及病患的认可,实现自身的职业价值;同时,目前专科护理的发展亦需要相关方面的重视以及制度支持,为其提供实质性的帮助,从而促进专科护理的长远发展。

  • 标签: 专科护士 工作体验 质性研究
  • 简介:【摘要】“空巢年老人”指没有儿女或者虽然有儿女,但却长期不在其身边,剩下老年人一个人居住。由于生活照料、情感表达和健康护理等方面的缺乏,极易出现“空巢综合征”。随着社会文明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提高及护理模式的转变,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针对空巢老人住院期间进行关怀型护理模式后,对空巢老人的身心健康有了明显的改善,帮助老年患者缓解孤独情绪,促进疾病早日康复,提高了老年人生活质量。

  • 标签: 空巢老年人 人文关怀 临床护理 心理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空巢年老人”指没有儿女或者虽然有儿女,但却长期不在其身边,剩下老年人一个人居住。由于生活照料、情感表达和健康护理等方面的缺乏,极易出现“空巢综合征”。随着社会文明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提高及护理模式的转变,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针对空巢老人住院期间进行关怀型护理模式后,对空巢老人的身心健康有了明显的改善,帮助老年患者缓解孤独情绪,促进疾病早日康复,提高了老年人生活质量。

  • 标签: 空巢老年人 人文关怀 临床护理 心理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降低ICU患者清醒状态下环境压力源感知程度和焦虑情绪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我院ICU病房收治的5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9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29例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对周围压力源感知程度、焦虑度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ICUESS各维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和ICUESS总分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6.55%,对照组为82.76%,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ICU患者清醒状态下对周围环境压力的感知程度,对于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综合护理 ICU 环境压力源 焦虑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降低ICU患者清醒状态下环境压力源感知程度和焦虑情绪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我院ICU病房收治的5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9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29例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对周围压力源感知程度、焦虑度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ICUESS各维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和ICUESS总分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6.55%,对照组为82.76%,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ICU患者清醒状态下对周围环境压力的感知程度,对于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综合护理 ICU 环境压力源 焦虑水平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降低 ICU患者清醒状态下环境压力源感知程度和焦虑情绪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5 月我院 ICU病房收治的 58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29 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 29 例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对周围压力源感知程度、焦虑度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 ICUESS各维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护理后 SAS 评分和 ICUESS总分均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 96.55 %,对照组为 82.76 %, 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 ICU患者清醒状态下对周围环境压力的感知程度,对于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综合护理 ICU 环境压力源 焦虑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 :研讨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7 年 11 月至 2018 年 10 月收治冠心病患者 60 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 30 例 ) 与对照组( 30 例 ) 。观察组: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电图诊断。分析对比两组患者冠心病心肌缺血以及心律失常检出率。 结果:① 观察组患者心肌缺血检出率( 93.33% ) 明显优于对照组( 76.67% ) ,( 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②观察组患者室性早搏二 /三联 9 例 ( 30.00% )、房性早搏二 /三联 15 例 ( 50.00% )、室性早搏成对 14 例 ( 46.67% )、房性早搏成对 14 例 ( 46.67% )、短阵室上速 12 例 ( 40.00% )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 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房室传导阻滞 15 例 ( 50.00% )和房性早搏早发 16 ( 53.33%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05)。 结论:动态心电图比 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效果佳,值得借鉴。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诊断冠心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冠心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电图诊断。分析对比两组患者冠心病心肌缺血以及心律失常检出率。结果①观察组患者心肌缺血检出率(93.33%)明显优于对照组(76.6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②观察组患者室性早搏二/三联9例(30.00%)、房性早搏二/三联15例(50.00%)、室性早搏成对14例(46.67%)、房性早搏成对14例(46.67%)、短阵室上速12例(40.00%)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房室传导阻滞15例(50.00%)和房性早搏早发16(53.3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比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效果佳,值得借鉴。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诊断冠心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通过对 48名 II型糖尿病患者佩戴动态血糖仪( CGM ) ,为 患者和医护人员供了一个连续、 全面、 可靠的全天血糖数据指标 信息,了解血糖波动趋势,发现诊断 不易被传统监测方法所能判断 的高血糖或 低血糖情况 。为 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治疗饮食 教育提供了更直观生动,更具有个性化的数据依据 ,化繁就 简,化抽象为实象。 通过实验 佩戴 CGM得出的数据信息 ,针对性差异性的对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和药物实施 干预,患者的 血糖控制效果明显优于之 前血糖控制效果。通过 患者佩戴 CGM, 显著提升了 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增强 对糖尿病知识的 了解,提高患者本人 的自护意识和 行为能力,减少痛苦和避免发生意外,提升 患者生活质量,都有非常明显的 效果。

  • 标签: [ ] 糖尿病 动态血糖监测 健康 教育 自护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在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1月-2018年10月期间诊治心律失常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观察组给予动态心电图检查,对照组常规心电图检查。观察两组患者心率失常检出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率失常检出率(95%)明显优于对照组(75%),两组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对心率失常疾病检出率高,可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有利依据,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广泛学习与应用。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心律失常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 目的: 老年痴呆合并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分析。 方法: 选取 56 例老年痴呆合并高血压患者为研究组, 56 例单纯高血压患者为对照组,监测动态血压,对两组患者的日间均值、夜间均值、 24h 均值以及血压节律性进行评价。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收缩压、舒张压的日间均值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夜间均值以及 24h 均值方面,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两组血压节律性相比 ,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在阿尔茨海默氏病和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中,药物的选择应着重于调节夜间血压,以避免或减少高血压对脑靶器官的损害。

  • 标签: 老年 痴呆 高血压 动态 血压分析
  • 简介:摘要:动态心电图检查是连续 24小时或更长时间对检测患者的心电活动进行检测和记录,比常规心电图检查的结果更加全面准确,并且操作较为简单,对患者伤害较小,在一些疾病的检测中被广泛应用。但在患者的检查过程中患者的一些不良情绪和不良行为都会对检测结果造成干扰,为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避免一些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是非常必要的。在此基础上笔者对综合优质护理在动态心电图检查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具体研究内容如下所示。

  • 标签: 综合优质护理 动态心电图检查 应用效果 价值
  • 简介:摘要:动态心电图检查是连续 24小时或更长时间对检测患者的心电活动进行检测和记录,比常规心电图检查的结果更加全面准确,并且操作较为简单,对患者伤害较小,在一些疾病的检测中被广泛应用。但在患者的检查过程中患者的一些不良情绪和不良行为都会对检测结果造成干扰,为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避免一些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是非常必要的。在此基础上笔者对综合优质护理在动态心电图检查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具体研究内容如下所示。

  • 标签: 综合优质护理 动态心电图检查 应用效果 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 老年痴呆合并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分析。 方法: 选取 56 例老年痴呆合并高血压患者为研究组, 56 例单纯高血压患者为对照组,监测动态血压,对两组患者的日间均值、夜间均值、 24h 均值以及血压节律性进行评价。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收缩压、舒张压的日间均值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夜间均值以及 24h 均值方面,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两组血压节律性相比 ,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在阿尔茨海默氏病和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中,药物的选择应着重于调节夜间血压,以避免或减少高血压对脑靶器官的损害。

  • 标签: 老年 痴呆 高血压 动态 血压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在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 我院 2017 年 11月 -2018 年 10 月期间诊治心律失常患者 40例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 (20例)与 对照组 (20例) 。观察组给予 动态心电图检查,对照组常规心电图检查。观察两组患者心率失常检出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率失常检出率( 95% )明显优于对照组( 75% ),两组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动态心电图对心率失常疾病检出率高,可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有利依据,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广泛学习与应用 。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心律失常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通过对48名II型糖尿病患者佩戴动态血糖仪(CGM),为患者和医护人员供了一个连续、全面、可靠的全天血糖数据指标信息,了解血糖波动趋势,发现诊断不易被传统监测方法所能判断的高血糖或低血糖情况。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治疗饮食教育提供了更直观生动,更具有个性化的数据依据,化繁就简,化抽象为实象。通过实验佩戴CGM得出的数据信息,针对性差异性的对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和药物实施干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明显优于之前血糖控制效果。通过患者佩戴CGM,显著提升了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增强对糖尿病知识的了解,提高患者本人的自护意识和行为能力,减少痛苦和避免发生意外,提升患者生活质量,都有非常明显的效果。

  • 标签: 糖尿病 动态血糖监测 健康教育 自护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