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文章指出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机制,综述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能量型方案、宏量营养素方案及微量营养素方案等营养支持方案,以及营养支持对患者的影响,以期为营养支持方案具体细节的制订提供参考。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营养支持 肺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实习护生静脉穿刺失败的常见原因,制订相应的对策,以期提高护生的技能水平。[方法]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4所综合医院实习的200名护生进行调查。[结果]护生静脉穿刺失败的常见原因归纳为操作技术的不成熟、护生不能根据病人情况选择相对应的血管、病人的不信任以及排斥造成护生自身的不自信和心理负担、护生与病人沟通的能力比较薄弱等。[结论]总结失败经验,归纳出相应的对策,能够为护生熟练地进行静脉穿刺提供良好的帮助。

  • 标签: 静脉穿刺 失败 实习护生 原因分析 对策
  • 简介:目的探讨层级护理管理对血液净化静脉留置导管感染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本科实施护士层级管理模式前后静脉留置导管的相关感染情况。结果实施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后,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性感染率下降,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层级护理管理模式能降低导管感染,提升护理质量。

  • 标签: 层级护理 管理 血液净化 留置导管 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婴儿大隐静脉和小隐静脉中的应用效果,寻找患儿静脉留置针的最佳位置。方法:选取2015年6~8月300例静脉留置针患儿,将其随机等分为A组和B组,A组选择在大隐静脉留置,B组选择在小隐静脉留置,比较两组患儿静脉留置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儿静脉留置针时间长于B组(P〈0.05),A组患儿意外拔管、管道堵塞、穿刺点感染、药物渗出、静脉炎和脱管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低于B组(P〈0.05)。结论:大隐静脉留置针使用效果优于小隐静脉,不仅能够有效延长静脉留置时间,而且可降低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大隐静脉 小隐静脉 婴儿
  • 简介:收集成熟的卵母细胞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vitrofertilizationandembryotransfer,IVF-ET)的关键步骤之一,目前常用的取卵方式是在阴道B超引导下进行操作,这一阶段患者疼痛显著,在临床上通常采用镇痛或麻醉的方法来减轻患者不适。在静脉麻醉用药中,异丙酚因其引导时间短和术后恢复快,在临床上得以广泛应用。

  • 标签: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取卵术 麻醉 护理
  • 简介:随着护理技术的不断提高,静脉留置针广泛应用于临床,它具有减少穿刺血管次数,减轻病人痛苦,操作简单。便于连接三通管,实现一通路多液路的临床需求;提高护士工作效率等优点。本科是创伤骨科,手术病人及开放性创伤病人较多,手术后静脉留置针连接镇痛泵常规使用2-3d,但是由于病人睡眠,肢体活动,加上汗液的侵蚀致留置针胶带粘贴不牢往往容易引起脱针,造成针眼出血,污染床单元,增加护士的工作量,引起病人及家属的恐慌,造成潜在的医疗风险。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弹性绷带 开放性创伤 临床需求 三通管 穿刺血管
  • 简介:静脉用量总剂量、输液速度、浓度方面总结影响小儿静脉输液给药精准性的影响因素。建议通过加强护理安全与法制意识的教育、药物知识的学习、规范药物配制换算、加强工作责任心及健康教育、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等措施提高小儿静脉输液用药的精准性,确保用药安全。

  • 标签: 儿科 静脉用药 安全管理
  • 简介:目的评价老年呼吸科实施健康管理对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老年患者影响的效果。方法成立健康管理小组,建立健康档案、实施家庭护理等措施,运用埃普沃斯嗜睡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对老年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在控制烟酒、体质指数、避免使用安眠药、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疾病监测方面与对照组比较依从性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睡眠质量高于对照组,白天嗜睡的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老年患者实施健康管理,可以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提高睡眠质量,减轻症状。

  • 标签: 健康管理 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老年患者
  • 简介:总结了全程健康教育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首次吸氧治疗中的应用体会,主要包括对2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分别于吸氧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实施全程健康教育。认为全程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对吸氧治疗的掌握程度、治疗依从性及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全程健康教育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首次吸氧
  • 简介:[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将136例COPD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8例,入院后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病人按照健康教育路径实施护理.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对两组病人健康教育前后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健康教育后自我护理能力及其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4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健康促进得分及其健康责任、运动、压力应对、自我实现、人际支持、营养6个维度得分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路径能够充分调动COPD病人的积极性,可提高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水平.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健康教育路径 自我护理能力 健康行为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患者疲乏与自觉健康控制状况及其相关性。方法使用中文版多维度疲乏量表(multidimensionnalfatiguesymptominventory-shortform,MFSI-SF)和自觉健康控制量表(multidimensionalhealthlocusofcontrolscale,MHLC)对150例COPD患者进行调查。了解COPD患者疲乏状况与自觉健康控制的状况。结果COPD患者疲乏状况得分为(78.82±1.50)分,处于中高水平,得分最高的两个维度分别为:身体疲乏和活动;自觉健康控制总分为(61.76±5.02)分,处于中低水平,自觉健康控制各因子评分由高至低分别为:外部命运控制,外部权威人士控制,内部控制;相关性分析结果:COPD患者外部权威人士控制、外部命运控制得分与疲乏总分呈正相关(均P〈0.05),内部控制得分与疲乏总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COPD患者疲乏处于中高水平,自觉健康控制处于中等水平,其中内部控制与COPD患者疲乏呈负相关,外部权威人士控制、外部命运控制与COPD患者疲乏呈正相关。应采取减轻COPD患者疲乏的措施,并提高患者内部健康控制,降低外部命运控制,以发挥COPD患者的主观能动作用,形成自觉的健康行为,降低患者疲乏症状。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疲乏 自觉健康控制
  • 作者: 张则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16-11-21
  • 出处:《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6年第11期
  • 机构:[摘要]目的:探讨在慢性阻塞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行无创机械通气时开展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从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来我院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中选出110例,将其分为两个小组。患者均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为其中一组患者开展常规护理干预,作为对比组;为另外一组则采取优质化护理干预,作为研究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后血气指标变化情况和并发症率。结果:研究组总并发症率为5.45%(3/55),明显高于对比组30.91%(17/55),同时研究组患者护理后血氧分压、氧饱和度均明显高于对比组,而血二氧化碳分压则明显低于对比组。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优质化护理可以提升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改善患者血气指数,降低并发症率。
  • 简介: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精索静脉曲张伴不育症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住院的86例精索静脉曲张伴不育症的患者使用SDS抑郁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86例精索静脉曲张伴有不育症的患者中有74例具有不同程度的抑郁情况,其中轻度抑郁占74.42%,中度占10.47%,重度占2.32%,针对患者不同的抑郁程度进行心理干预,并通过为期1年的随访发现患者术后抑郁程度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心理、性格、家庭关系等因素对患者抑郁的产生有不容忽视的影响,护理干预对降低患者的抑郁程度至关重要。

  • 标签: 精索静脉曲张 抑郁 调查 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压力抗栓泵预防颅脑损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我科行颅脑损伤术和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压力抗栓泵进行抗栓治疗。比较两组DVT发生率和颅内压力的差异。结果研究组DVT发生率为2.94%,显著低于对照组26.47%(P〈0.05);两组治疗后颅内压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术后使用压力抗栓泵进行辅助治疗,能有效降低患者DVT发生率,且不影响患者的颅内压力。

  • 标签: 颅脑损伤 深静脉血栓形成 压力抗栓泵
  • 简介: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在预防脑外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40例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观察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等。结果: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脑外伤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良好效果,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中西医结合护理 脑外伤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目的]探讨骨质疏松合并心功能不全病人静脉输注密固达的不良反应和护理经验。[方法]在静脉使用密固达之前遵医嘱予水化治疗,增加门冬氨酸钾镁的摄入,在使用密固达30min前预防性予乐松60mg口服,输注过程密切观察病人体温变化、疼痛和电解质情况等。[结果]输注密固达后引起的不良反应减少,病人治疗过程舒适度、护理满意度均有改善,无诱发或加重心功能不全。[结论]在水化治疗中增加门冬氨酸钾镁的摄入,预防性服用解热镇痛药,配合个体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有效预防诱发或加重心功能不全,提高病人治疗过程的舒适度,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 标签: 骨质疏松 心功能不全 密固达 不良反应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护理资源最优化构建、培训与应用于急性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资源最优化构建、培训与应用前(2015年1月~6月)和应用后(2015年7月~12月)收治于我科行rt-PA静脉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各52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前后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并对两组干预后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干预后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溶栓并发症早期发现和及时处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最优化资源的构建、培训与应用,能够显著提高急性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溶栓并发症早期发现和及时处置率。

  • 标签: 脑梗塞 静脉溶栓/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