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压力应用于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的护理工作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中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间收治的进行颅脑损伤术以及颅内血肿清除术后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日期,单双号的随机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组间均包含43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而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压力,对患者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颅内压力差异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颅内压力在护理完成后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压力应用于颅脑损伤术后患者的术后恢复护理工作中,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并且不会对患者的颅内压力造成额外的影响,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颅脑损伤 压力抗栓泵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间歇式充气压力治疗深静脉血栓的具体效果。方法:以术后住院病患为研究对象,自2018年1月起筛选样本至2021年12月,对500例病患做随机数分组,予以对照组(n=250)以常规护理措施,给予观察组(n=250)联合间歇式充气压力,分析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及血液循环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概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就血液循环情况而言,治疗后,观察组的D-D、Fbg水平低于对照组而PT、PLT水平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间歇式充气压力的应用可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对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具有重要价值,可联合常规凝法以提高疗效。

  • 标签: 间歇式充气压力抗栓泵 深静脉血栓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压力预防老年骨科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及护理进行探讨。方法资料随机选取我院于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骨科患者116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8例。给予对照组在术后采用常规的凝治疗和护理,给予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压力进行辅助治疗和护理,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骨科患者经相应的治疗和护理后,研究组DVT发生率为1.72%,低于对照组的13.79%,髋关节的功能恢复的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均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压力可以有效的降低骨科患者在术后形成DVT的几率,且配合良好护理,能够使患者的关节功能尽快的恢复,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压力抗栓泵 老年骨科患者 下肢静脉血栓 效果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压力对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研究。方法:膝关节置换术患者76例为我院2019年11月至2021年3月收治,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8例(术后常规凝治疗)、观察组38例(术后压力治疗联合常规凝治疗)。比较两组下肢肿胀率;比较两组术后7d、术后14d、术后21d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结果:观察组下肢肿胀率以及术后不同时间段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应用压力治疗可有效减少其发生术后下肢肿胀、下肢静脉血栓的几率,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抗栓压力泵 膝关节置换术 下肢静脉血栓
  • 简介:目的探讨压力预防颅脑损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我科行颅脑损伤术和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压力进行治疗。比较两组DVT发生率和颅内压力的差异。结果研究组DVT发生率为2.94%,显著低于对照组26.47%(P〈0.05);两组治疗后颅内压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术后使用压力进行辅助治疗,能有效降低患者DVT发生率,且不影响患者的颅内压力

  • 标签: 颅脑损伤 深静脉血栓形成 压力抗栓泵
  • 简介:目的:探讨压力带对剖宫产手术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将135例产科剖宫产手术产妇随机等分为常规护理组、单纯压力带组和压力带组,比较三组产妇D-二聚体、血小板、凝血四项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常规护理组术后D-二聚体浓度升高,超出正常范围内,单纯压力带组和压力带组术后D-二聚体下降,其次三组凝血指标术后有所差异,单纯压力带组和压力带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均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联合压力带使用能改善产妇术后血液高凝状态,可减少剖腹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且其为机械性方法,无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抗栓泵 压力带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联合压力对预防大肠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140例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予以大肠癌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系统护理干预联合应用压力,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联合压力能有效预防大肠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 标签: 护理干预 压力抗栓泵 大肠癌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预防颅脑损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应用压力联合循证护理的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予以选取,实验时间为2019.2—2021.12,共计纳入50例样本,用数字奇偶法做分组处理,均实施压力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25例)施以常规护理,实验组(25例)施以压力联合循证护理,比对组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前后ADL、VAS评分。结果:实验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4.00%)相较于对照组(24.00%)要低(P

  • 标签: 颅脑损伤 循证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 压力抗栓泵
  • 简介:摘要股骨转子间骨折属于髋部骨折一种,临床上老年患者不能耐受手术或者不愿意手术常采取保守治疗方法。采用保守治疗的病人普遍住院时间长,需要床上静养,长期静脉受压,血液回流不畅,血液高凝状态,常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上用压力辅助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显著。

  • 标签: 股骨转子间骨折 保守治疗 压力抗栓泵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歇式冲气压力治疗泌尿科术后患者对静脉血栓栓塞(VTE)的疗效。方法:收集2020年12月-2021年11月在我院泌尿科应用间歇式冲气压力与常规患者的资料,比较分析间歇式冲气压力对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作用。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间歇式冲气压力治疗。结果:观察组VAS、SAS、SDS、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数据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间歇式冲气压力抗栓泵 泌尿科 VTE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实施后,工程现场对消防给水稳增压设备作用及稳压启停压力和消火栓压力的设置大多存在一些差错,尤其对稳压压力和消火栓压力值内在逻辑关系不清楚,为确保稳压和消火栓正常工作,满足系统功能,浅要说明稳增压设备作用及稳压启停压力和消火栓压力值是如何设置。

  • 标签: 消防 准工作状态 稳压泵启泵停压力 消火栓泵启泵压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心房颤动(房颤)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一个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房颤可使各年龄段患者脑卒中的危险增加4~5倍,其年发生率随年龄而增加,50~59岁为1.5%,60~69岁为2.8%,70~79岁为9.9%,80~89岁为23.5%,平均为4.5%。由非瓣膜性房颤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年发生率为5%。是无房颤者的2~7倍。若考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无症状的脑卒中,则年发生率为7%。因此,对于房颤患者,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对于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尤为重要。

  • 标签: 心房颤动 抗栓治疗 分层治疗 华法林 阿司匹林 抗凝药物
  • 简介:冠心病患者常合并房颤,对这类患者,尤其是需要放置冠状动脉支架的房颤患者,抗血栓治疗是一个难题。需要权衡中风、支架血栓和出血的风险。本文主要综述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的抗血栓治疗。

  • 标签: 冠心病 房颤 抗栓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现探讨采用华法林+利伐沙班联合用药对房颤合并冠心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房颤合并冠心病的86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在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中取得了比参照组更好的效果,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采用华法林+利伐沙班联合用药对房颤合并冠心病的治疗效果显著,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治疗手段,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房颤 冠心病 抗栓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汽蚀产生的汽泡改变了流道内的速度分布, 使的效率下降、扬程降低, 引起振动, 产生噪声。长时间的汽蚀会严重损伤叶轮等过流部件, 因此对汽蚀机理的深人研究是提高汽蚀性能的根本途径, 具有重大意义。

  • 标签: 汽蚀 有效汽蚀余量 必须汽蚀余量
  • 简介:恒压变量柱塞作为液压伺服系统的常用动力源,其压力输出特性直接影响着电液控制系统的品质。本文通过对恒压变量柱塞压力波动故障进行分析,针对故障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为系统设计和使用维护提供指导帮助。

  • 标签: 恒压变量泵 压力波动 故障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药学干预对质子抑制剂预防老年患者药消化道损伤的效果。方法 统计分析我院2020年4月-7月与2021年4-7月药学干预前后老年患者运用质子抑制剂预防药消化道损伤的作用。结果 干预后出现消化道损伤症状的比例(6.93%)明显低于干预前(13.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²=12.349,P<0.001);干预前不合理用药率74.26%;干预后不合理用药率20.79%,干预后患者占比均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 通过药学干预对老年患者运用质子抑制剂避免拴药对消化道产生损伤的方式,可有效降低患者发生消化道损伤症状。

  • 标签: 药学干预 质子泵抑制剂 消化道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治疗参数对极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颅内压的影响。方法:将64例极重型颅脑损伤分为两组,一组(32例)治疗参数设置为30mmHg(表示为三零组),一组(32例)治疗参数设置为40mmHg(表示为四零组),对其颅内压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30min、治疗中30mmin、治疗结束时、治疗后30min、术后3d内(mmHg)、术后6d内颅内压水平以及术后6d内颅内压最高值与颅内压≥20mmHg次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深静脉血栓预防总有效率均为100.00%(P>0.05)。结论:以30mmHg~40mmHg参数进行治疗均可获得满意治疗效果,且对患者颅内压影响较小,治疗安全性较高。

  • 标签: 抗栓泵 治疗参数 颅脑损伤 颅内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