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4 个结果
  • 简介:急性主动脉夹层(aorticdissection.AD)是最常见严重主动脉疾病,年发病率为(5-30)例/10万人,在美国每年约有1万例[1]。我国尚缺乏有说服力发病率资料.但由于高血压控制率低,实际发病率可能高于美国。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快速诊断 腔内修复
  • 简介:轻型卒中定义一、轻型卒中定性定义在神经病学领域.医师惯将那些临床症状轻脑卒中(主要是缺血性脑卒中)诊断为轻型卒中。轻型卒中现无通用定义,

  • 标签: 轻型卒中 流行病学 预后 早期干预
  • 简介:溃疡性结肠炎(UC)在亚洲各国、包括中国发病率不断上升,正成为消化内科常见疾病。UC正确诊断规范化处理与其临床预后密切相关当今欧美国家炎症性肠病(IBD)共识指南也几乎每2-3年会更新一次,试图及时体现最新临床基础研究成果[1]。国内临床医师应在学习、熟悉遵循共识意见基础上,结合区域化个体化原则。患者进行正确干预。本文就UC治疗中某些易被忽略若干问题作一阐述。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溃疡性结肠炎 治疗
  • 简介:由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Hp)学组主办,江西省医学会协办"第四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会"于2012年4月26-27日在江西井冈山召开。我国Hp研究领域专家和学组成员共4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前,就Hp感染检测、根除治疗适应证及根除治疗方案三大主题撰写讨论稿,广泛征求意见。会议中,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根除治疗 共识
  • 简介:目的探讨人工鼻吸氧在气管切开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将68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人工鼻吸氧)对照组(常规导管内吸氧),每组34人,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时间、每天护理项目次数、肺部感染发生率、气管套管堵塞率。结果实验组康复时间为(9.0±2.8)d、每目的护理项目次数(气道湿化、雾化、吸痰、拍背)为(10.0±2.6)人次;对照组为(12±3.6)d(28.0±4.5)人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肺部感染发生率、气管套管堵塞率为5.8%2.9%,对照组为29.4%2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鼻吸氢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护理工作圣.降低患者肺部感染率、气管套管堵塞率。

  • 标签: 人工鼻 吸氧 效果
  • 简介: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来源于内源性发卡型转录本单链非编码RNA,长度约22nt,通过抑制或降解靶信使RNA(mRNA)方式执行转录后基因调控作用。有研究表明,miRNA与生物发育进程[1]、造血过程[2]、细胞生长分化与凋亡[3]、脂肪代谢H等生命过程有密切关系。

  • 标签: 微小RNA 胰腺 糖尿病 胰岛素
  • 简介:1发病机制阴茎异常勃起(priapism)是指在没有性或性刺激情况下,阴茎持续勃起超过4h,是外科少见急症之一。按发病时阴茎血流动力学机制分缺血性、非缺血性及特发性阴茎异常勃起(idiopathicpriapism)。

  • 标签: 阴茎异常勃起 非缺血性 诊治 病因 阴茎持续勃起 发病机制
  • 简介:随着人口老龄化到来,老年性相关疾病发生越来越突出,轻度老年认知功能障碍是老年性痴呆高危人群,是介于正常认知老化与轻度痴呆之间一种临床状态。然而,在临床常规工作对轻度老年认知功能障碍认识严重不足,故加强老年早期认知功能障碍认识水平,提高老年人早期认知功能障碍评估与筛查,是尽早干预预防老年性痴呆发生重要保障。

  • 标签: 老年人 早期认知功能障碍 诊断
  • 简介:目的明确临床上多烯磷脂酰胆碱(PPC)联合丙戊酸镁(VPA-Mg)改善癫痫后认知功能障碍作用。方法将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门诊收集符合要求42例癫痫患者随机分为VPA-Mg联合PPC治疗组(VPA-Mg+PPC组,n=20)单独使用VPA-Mg组(VPA—Mg组,n=22)。观察24周后,两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病程、发作类型、月平均发作次数以及受教育程度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VPA-Mg+PPC组在访视1与访视4时平均月发作频率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2±1.1)w(0.4±0.6),P〈0.05];VPA—Mg组在访视1与访视4时平均月发作频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1.5±1.4)VS(0.6±0.6),P〈0.05],但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PA-Mg+PPC组认知评定较VPA-Mg组改变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没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但有轻度不良反应及实验室数据异常存在。VPA-Mg组胸闷1例,脱发1例,腹痛1例,谷丙转氨酶偏高2例。VPA—Mg+PPC组在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没有出现不良反应,且改善了伴有肝功能异常病例。结论VPA-Mg与PPC联合治疗癫痫患者不仅可以控制癫痫发作,抵抗丙戊酸镁肝脏方面的不良反应,而且可以明显改善癫痫患者认知功能损害。

  • 标签: 癫痫 认知功能 多烯磷脂酰胆碱 丙戊酸镁
  • 简介:直接参与选题、设计、研究、观察、资料分析与解释或撰写文稿关键内容,能对文稿内容负责,并同意文稿发表者,才可作为作者署名。来稿决定录用后,应请全体作者在《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论文投送介绍信及授权书》上逐一签名并加盖公章,将论文专有使用权授予中华医学会。

  • 标签: 中华医学会 作者署名 内分泌外科 杂志 文稿 介绍信
  • 简介:目的目的:被动吸烟胎鼠发育及脑组织c—fos基因表达是否与孕期有关。方法利用妊娠大鼠构建不同孕期被动吸烟模型,运用HE染色及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检测不同孕期胎鼠脑组织病理变化及海马中c-fos幕因表达。结果A组(2—7灭吸烟组)吸收胎及死胎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B组(8—13天吸烟组)IUGR发生率最高,其胎鼠脑组织病理改变及脑组织c-fos基因表达与其它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被动吸烟胎鼠发育及脯组织c—fos基因表达与孕期有关。

  • 标签: 被动吸烟 人鼠 c-fos基因的表达
  • 简介:维A酸时代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临床上表现为骨髓或外周血中异常早幼粒细胞聚集,血纤蛋白原减少,易发生严重出、凝血并发症,以致患者早期死亡。瑞典学者Hillestad在1957年报道了3例患者.病程表现极其凶险并具有严重出血倾向。患者外周血中可见到大量早幼粒细胞。

  • 标签: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诱导分化 靶向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N末端B型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新发房颤预测价值。方法从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住我院心脏监护室患者中入选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293例,按照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出现房颤(AF)分为房颤组(n=43)非房颤组(n=250)。比较两组间差异,分析血浆NT-proBNP水平新发房颤预测价值。结果(1)AMI患者住院期间出现新发房颤比例为14.7%;(2)房颤组患者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非房颤患者,且平均年龄较大,左心室射血分数、血红蛋白含量肾小球滤过率(eGFR)均低于{#房颤组;(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T-proBNP可独立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新发房颤(OR4.918,95%CI1.662—14.549,P=0.004)。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可独立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新发房颤发生,可用于患者危险分层及指导早期预防冶疗。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房颤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NT-PROBNP
  • 简介:散发性结肠直肠癌(colorectalcancer,CRC)发生途径包括腺瘤-腺癌途径(包括锯齿状腺瘤癌变锯齿状途径)、Denovo途径炎症-癌症途径,后者即炎症性肠病[主要是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癌变途径;由此途径癌变产生CRC被称为结肠炎相关性CRC(colotisassociatedcancer,CAC)。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结肠直肠癌 炎症性肠病
  • 简介:目的炎症反应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始动环节,也是防止动脉粥样硬化重要靶点。众多基因参与调控此过程,PPARβ/δ可通过参与炎症反应从而影响动脉粥样硬化。我们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lncRNAAL110200可能影响PPARB,8表达,从而我们推测lncRNAAL110200可能通过调节PPARβ/δ表达从而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本研究旨在通过体外实验研究IncRNAAL110200炎症刺激物脂多糖应答并初步验证其靶基因。方法我们首先使用qRT—PCR检测在炎症刺激物脂多糖(LPS)刺激下IncRNAAL110200表达量改变;然后我们再利用qRT—PCR检测了IncRNAAL110200干扰过表达后PPARβ/δmRNA表达水平改变。结果我们研究发现LPS可上调IncRNAAL110200(1.85倍,P〈0.001)PPARβ/δ(2.67倍,P〈0.01)表达;但是无论高表达还是低表达IncRNAAL110200都不影响PPARβ/δ表达。结论综上所述,我们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刺激物LPS可以上调lncRNAAL110200及PPARβ/δ表达,但是PPARβ/δ非lncRNAAL110200靶基因。

  • 标签: 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 AL110200 PPARβ/δ 炎症反应
  • 简介:探讨冠状动脉血流缓慢(Slowcoronaryflow,SCF)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冠状动脉造影等特点,寻找SCF发生影响因素。方法:通过TIMI血流帧计数法(Thrombolysisinmyocardialinfarctionframecount,TFC)判断血流速度,人选2003年1月至2011年12月因胸痛等心肌缺血症状于我院心导管室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arteryangiography,CAG)SCF患者376例,对照组为同期行CAG证实无冠脉显著狭窄且血流正常患者共300例。记录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及血流速度。结果:慢血流组年龄低于对照组[(57.9±10.1)岁比(61.0±9.4)岁,p=0.006],男性比例吸烟史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6.9%比42.0%,p〈0.00143.6%比24.0%,p〈0.001)。慢血流组患者尿酸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周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尿酸:(364±90)μmol/Lvs.(327±92)μmol/L,p〈0.001;甘油三酯:(1.86±1.14)mmol/LVS.(1.64±0.91)mmol/L,p=0.007;HDL—c:(1.10±0.25)mmol/l,VS.(1.22±0.36)mmol/L,p〈0.00);Apo—A1:(1.12±0.21)g/LVS.(1.29±0.26)g/L,p〈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甘油三酯、HDL—CApo—A1是预测慢血流发生独立危险因素,其ORadi值依次为2.966(95%CI:1.891—4.654,p〈O.001),1.395(95%CI:1.139-1.707,p=0.001),11.178(95%CI:3.896—32.070,p〈0.001)0.010(95%cI:0.003—0.037,p〈O.001)。结论:性别、甘油三酯、HDL—CApo—Al是预测慢血流发生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冠心病 血流缓慢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评估不同维持剂量氯吡格雷择期PCIACS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影响,探讨高维持剂量氯吡格雷ACS患者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接受药物冶疗、择期PCI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50例,随机分为2组(各75例),2组均服用300mg负荷量氯吡格雷,然后分别给予氯吡格雷150mg/d、75mg/d治疗14d,14d后所有患者接受75mg/d氯吡格雷治疗直至PCI术后1年。分别1二服药前、服药后第14天采2组患者静脉血,采用光学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率(PA),同时计算血小板聚集抑制率(PAl)。观察住院14天内2组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对照组服药前血小板聚集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89.63±4.89VS.90.27±4.84,p〉0.05);试验组服药第14天血小板聚集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41.36±5.13vs.51.69±3.98,p〈0.05),血小板聚集抑制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强(48.27±629vs3858±5.48,p〈0.05),均有统计学差异。住院14天内,两组均无心血管死亡、严菊颅内出血严羲血小板减少,亚急性血栓形成发生率(1.3%VS4.0%,P〉0.05)相近,轻微出血发生率(2.7%VS4.0%,P〉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高危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l50mg/日高氯吡格雷维持最可以明显降低血小板聚集率,从而降低血栓事件,且不增加短期出血风险,具有较好耐受性安垒性。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氯吡格雷 血小板聚集率
  • 简介:目的观察普罗布考、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联合应用(PAS疗法)颈动脉粥样硬化症疗效。方法入选73例经B超证实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为PAS组AS组,随访6个月。其中PAS组37例,给予普罗布考0.375g×2次/d、阿托伐他汀10mg/d、阿司匹林100mg/d;AS组36例,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d、阿司匹林100mg/d。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脂水平、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超声检测治疗前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厚度。结果治疗前PAS组及AS组血脂、OX-LDLCRP、IMT及斑块厚度基线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后PAS组及AS组以上指标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TGHDL-C外,PAS组较AS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治疗在降低血脂同时,可降低患者ox-LDL及CRP水平,疗效较单纯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治疗明显,同时也可改善患者IMT及斑块总积分;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需长期干预治疗及随访观察。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普罗布考 阿托伐他汀 阿司匹林
  • 简介: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1981年6月5日宣布了新发现疾病,定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1983年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率先从患者标本中分离出病毒,后定名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自此,AIDS被确定为新病毒性疾病。

  • 标签: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机会性感染 核苷(酸)类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