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可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但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具体时程存在争议。传统观点认为冠状动脉药物支架置入术后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应至少应用12个月,以减少支架内血栓的发生,但最新研究发现长期应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并不增加患者获益。尤其是第二代药物洗脱支架问世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时程已缩短至3个月。但也有研究者指出,短程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可增加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现根据最新临床研究,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时程问题进行讨论。

  • 标签: 冠心病 介入治疗 抗血小板 疗程
  • 简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类寿命不断延长,高龄老人不断增多,老年人多伴发有多种疾病,一般情况较差,免疫力低下,一旦疾病加重易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organfailure,MOF)。MOF病死率甚高,而且治疗费用昂贵。因此,老年人MOF已是当前危重病医学中最引人瞩目的研究课题,其中高龄则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现总结本科2006年1~12月期间抢救的11例高龄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的经验。

  • 标签: 多器官功能衰竭 抢救经验 多脏器功能衰竭 免疫力低下 危重病医学 人类寿命
  • 简介:胰岛素瘤是最常见的功能性胰腺内分泌肿瘤。胰岛素瘤的发病率为1~4/1000000,在尸检中发生率可达0.8%-10%,表明该肿瘤常常被漏诊。本研究总结我院25年来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159例胰岛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为今后的诊治提供参考。

  • 标签: 胰岛素瘤 外科治疗 胰腺内分泌肿瘤 临床资料 病理证实 功能性
  • 简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70岁,女,因“面容改变10年,发现鞍区占位1个月”入院。既往高脂血症20年,高血压病6年,右束支传导阻滞6个月,均未行特殊治疗。人院查体:轮椅入室,面部长、宽,额头、眼睑纹理多;双侧鼻翼肥厚,舌体肥大,呈牛肉舌表现;下颌突出,上下牙槽反咬合,牙齿疏松;双手十指关节增粗,指尖圆钝;双足肥大,足趾关节粗大;腰椎叩击痛。

  • 标签: 肢端肥大症 高龄 循证医学 MDT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时间胃管给予清胰汤及生大黄灌肠对SAP的治疗效果,探讨其早期应用的重要性。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SAP患者按随机分组法分成12h治疗组(n=34)和72h治疗组(n=27),两组分别于发病后12h和72h后给予生大黄灌肠和清胰汤胃管注入。比较两组血清TNF-α、CRP水平及APACHEⅡ评分、腹痛缓解所需天数、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结果12h治疗组发病72h后血清TNF-α、CRP水平分别为(265±66)U/ml、(32.1±7.1)mg/L,APACHEⅡ评分为6.3±2.0,腹痛缓解需(4±2)d,平均住院(18±5)d,费用(4.2±1.8)万元;而72h治疗组分别为(491±81)U/ml、(43.5±11.0)mg/L、9.1±1.8、(8±3)d、(34±8)d、(7.1±2.6)万元,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清胰汤胃管注入及生大黄灌肠治疗SAP效果更好。

  • 标签: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大黄 灌肠 清胰汤
  • 简介:目的探讨前胸壁入路内镜甲状腺手术技巧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行前胸壁人路内镜甲状腺手术的病理结果、手术时间、并发症等。结果本组251例,肿块平均直径2.44cm,行单侧次全或全切除207例,部分切除9例,双侧手术35例。平均手术时间(85.7±37)min,平均住院6.22d。一过性喉返神经损伤6例,术后6周内自行恢复;一过性喉上神经损伤1例,2周后恢复;皮瓣下积液、血肿3例,穿刺抽吸后恢复;手术粘连致喉返神经牵拉声音嘶哑1例,手术松解粘连后恢复正常;术后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1例,系甲状腺癌浸润所致,手术修补神经后恢复正常发音。病理结果:结节性甲肿197例,腺瘤16例,甲状腺慢性炎11例,甲状腺癌27例(10例微小灶,其中乳头状癌8例,滤泡状癌2例)。均获随访,最长5年,未见复发。结论前胸壁入路内镜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安全可行,在处理甲状腺恶性肿瘤方面,微小灶癌的治疗亦属安全可行,术前发现颈部肿大淋巴结应是手术的反指征,但内镜甲状腺手术行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是可行的。手术不增加肿瘤细胞脱落种植风险。

  • 标签: 内镜 甲状腺手术 前胸壁入路
  • 简介:目的探讨安全心包穿刺引流,并有效治疗心包积液的方法。方法将经2D超声定位后穿刺并动脉鞘管留置持续引流的48例资料与同期单纯心包穿刺的20例资料进行比较。结果引流组16例(16/20)肿瘤性积液,23例(23/24)结核性积液,4例(4/4)特发性渗出性积液经引流与心包内注药后积液消失,其余5例症状获得有效缓解;而单纯穿刺组2例心包积液消失,其余18例仅短暂缓解症状,全部转入引流组。操作相关并发症以后者为多。2D超声定位后在床边循穿刺点穿刺置管引流,安全可靠;动脉鞘管与组织有较好的相容性,可较长时间保持引流(1—65天)并注药治疗。结论本方法简单、安全、有效,可持续保留并有效引流及治疗心包积液。

  • 标签: 2D超声定位 心包积液 动脉鞘管留置 心包穿刺引流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