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对于钙化性主动脉狭窄的研究支持其为一种活动性病变过程,但是前瞻性随机试验尚未揭示药物治疗能够预防疾病的进展在主动脉狭窄和高血压成年患者中,药物治疗应该从小剂量开始,必要时逐渐增加剂量在慢性重度主动脉关闭不全患者中降低后负荷的一项随机试验未能显示出治疗的有益作用。针对该病变而采用降低后负荷的治疗仍然存有争议

  • 标签: 主动脉瓣疾病 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 前瞻性随机试验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药物治疗 病变过程
  • 简介:二尖狭窄病因学二尖狭窄(MS)几乎都是由于慢性风湿性心脏病所引起,尽管30%的患者没有明确的风湿热病史。风湿性MS的女性患者是男性患者的两倍。风湿性二尖病变的发生率在发达国家中已经明显下降,但是在非洲、中东和亚洲地区,症状性二尖病变可以累及十几岁以上的患者。

  • 标签: 二尖瓣疾病 风湿性二尖瓣病变 二尖瓣狭窄 男性患者 女性患者 发达国家
  • 简介:目的:调查各类型三尖病变发生率,构成比及各装置受累情况.方法:收集1959-1999年共1027例本院尸检资料进行病理与临床分析.结果:各种病因造成三尖病变者209例.风湿性心脏病142例中三尖受累96例(68%),其中三尖关闭不全91例,三尖器质性狭窄5例.96例风心病三尖病变中功能性三尖环扩张关闭不全45例(48%),功能和器质性三尖关闭不全46例(52%).风心病三尖受累的各脏器存在弥漫性重度淤血,而风心病未累及三尖者各脏器仅存在轻度淤血.三尖病变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为充血性心力衰竭,其次为心律失常,肺水肿及肺梗塞.结论:三尖病变最常见病因是风湿性心脏病.病因不同,三尖环扩大程度不同;当病变累及三尖时可造成胸腹腔各脏器重度淤血;三尖病变最常见死亡原因为心力衰竭.

  • 标签: 三尖瓣 尸检 分析 临床 病理
  • 简介:目的分析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因素。方法高血压病患者246例,通过两种分组方法,1.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mill),分为IMTI(IMT≤0.8),IMT2(0.8〈IMT〈1.2).IMT3(IMT≥1.2)三组,2.根据糖尿病状况分为三组,高血压无糖尿病组(组1)、高血乐伴糖耐量减低组(组2)、高血压伴糖尿病组(组3),分析IMT与年龄、收缩乐、脉压、高血压病程、体重指数、血脂、尿酸、平均心率、空腹血糖的相关性,结果1.IMT1,IMT2及IMT3i组间的体重指数、即测血乐、高血乐病程、总胆同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及血尿酸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2.IMT与年龄、收缩乐、脉斥相关(P〈0.001);3.高血压无糖尿病组患者空腹血糖与IMT呈正相关。结论高血压病患者IMT与年龄、脉乐密切正相关:无糖尿病的高血晤患者空腹血糖可能与IMT正相关。

  • 标签: 高血压 内膜中层厚度 颈动脉硬化
  • 简介:自2002年进行了世界上首例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transcatheteraorticvalveimplant,TAVI)治疗主动脉狭窄,世界各地的研究均表明:对于无法进行外科主动脉瓣膜置换(aorticvalvereplacement,AVR)或外科AVR手术存在高风险的患者,这项新技术是安全有效的。尽管进行TAVI手术的多为高风险患者,但手术成功后30d生存率高于90%,

  • 标签: 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 主动脉瓣 并发症
  • 简介:目的:研究中老年人群中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在上海市嘉定区纳入40岁以上居民进行问卷调查,测定其CIMT值和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水平,分析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水平与其两侧CIMT中较大值的相关性。CIMT≥0.7mm定义为CIMT增厚。结果:纳入受试者共2496名。中性粒细胞计数平均为(3.59±1.34)×109/L,CIMT平均为(0.58±0.12)mm。随着中性粒细胞计数四分位水平的升高,CIMT增厚的患病率亦随之升高(趋势P=0.0001)。校正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餐后2h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后,中性粒细胞计数与CIMT呈显著正相关(β=0.000511,P=0.0018)。校正全部因素后,随着中性粒细胞计数水平的增高,CIMT增厚的患病风险逐渐增加,且中性粒细胞计数的第4四分位组(〉4.238×109/L)相对于第1四分位组(≤2.671×109/L),CIMT增厚的患病风险增加55%[比值比(OR)=1.55,95%可信区间(CI):1.13~2.14,P=0.0006]。结论:中老年人群中,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与CIMT增厚呈显著正相关,中性粒细胞是CIMT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中性粒细胞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1前言20世纪的NSABPB-06试验奠定了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加放疗等同于乳房切除术之后,乳腺癌保乳手术逐渐成为发达国家手术治疗的主要方式。

  • 标签: 乳腺癌:保乳手术 舌型皮瓣
  • 简介:目的探讨特发性二尖腱索断裂的临床特征、发病规律、治疗方法及术后康复情况。方法对188例经手术治疗的特发性二尖腱索断裂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前叶腱索断裂49例,后叶腱索断裂129例,前后叶腱索断裂10例。腱索部分断裂172例,完全断裂16例。72例患者术前伴有心房颤动,26例术后自动转复为窦性心律,5例患者术前伴有阵发性心房扑动,术后及随访期间均为窦性心律。结论特发性二尖腱索断裂后叶发病率高于前叶,前后叶腱索均断裂较少见,术前左心房内径大小与心房颤动术后能否自动转复密切相关,特发性二尖腱索断裂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 标签: 腱索断裂 二尖瓣关闭不全 瓣膜置换 瓣膜成形 心房颤动
  • 简介:目的观察高血压人群中,在常规降压治疗的同时联用他汀类药物,通过对血脂指标、hs—CRP、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的的检测,探讨他汀类药物及早应用能否更好的控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方法选取高血压的患者405例,分为对照组(202例),研究组(203例)均接受降压药物治疗,研究组同时予以瑞舒伐他汀钙10mg/日,研究周期为18个月,检测基线、6月、12月、嘏月时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系列;同时检查基线及18个月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动脉斑块。结果他汀组TC、TG、LDL—C、hsCRP在6、12、18个月检测指标均有下降,组内、组间比较(P〈0.05),HDL—C较对照组及基线均有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个月IMT及斑块检出率较对照组及基线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钙具有良好的调脂、抗炎和抗颈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 标签: 瑞舒伐他汀钙 高敏C反应蛋白 颈动脉斑块 颈动脉中层厚度
  • 简介:多发性大动脉炎(Takayasuarteritis,TA)是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进行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多见于年青女性,因受累血管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在发病初期症状多缺乏特异性,可表现为全身不适,易疲劳、低热、出汗、胸闷,往往被漏诊或误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1例曾在当地医院误诊为“风湿性心瓣膜病”的累及主动脉的多发性大动脉炎老年女性患者,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多发性大动脉炎 误诊 老年人 女性 瓣膜病变
  • 简介:目的探讨保留主动脉的根部替换术(David手术)对于急性A型夹层合并主动脉关闭不全的患者其临床疗效研究。方法从2016年至2017年,8例急性主动脉A型夹层患者在我院行了DavidI手术,均行David手术。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9±6岁,全部为男性。1名患者进行了单纯David手术,1例患者进行了半弓替换,2例患者进行了杂交全主动脉弓置换,其余4名患者进行了全弓替换。平均随访时间为24±6月观察David手术治疗主动脉A型夹层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本组患者均痊愈出院,无30天内死亡及随访期间死亡;术中体外循环时间141.305(189±37)min;心肌阻断时间111-219(144±37)min,术后8例患者随访时间为24-49(21±13)月,随访期间无患者需再次手术及死亡,主动脉无反流3例、少量反流4例、中量反流1例。结论David手术为合并主动脉关闭不全的年轻主动脉夹层患者提供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治疗选择。目前我们的数据表明这一方法是安全可行的对于有经验的心脏中心这一术式用于治疗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其近中期瓣膜相关事件很少见,主动脉功能在近期随诊中表现稳定。

  • 标签: 保留主动脉瓣的根部替换术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
  • 简介:目的应用侧胸壁血管带蒂复合组织重塑乳腺癌保乳术乳房外形,并观察其术后效果。方法兰州市妇幼保健院乳腺外科2016年4月至2017年12月对10例乳腺癌患者接受该手术方式,利用侧胸壁动静脉血管作为血管蒂转移该组血管支配的远端复合组织来修复填充乳腺癌保乳手术后所形成的乳房大体积缺损残腔,以期达到乳腺癌保乳手术后乳房良好的外形。结果1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出血约20~30ml,手术时间2~3h,无输血病例,平均住院天数11.5(10~15)d,手术后切口无感染,愈合良好。10例均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1(2~20)个月,无患肢水肿、失对称性及局部复发等并发症,乳房获得良好的美容效果。结论该手术方式针对肿物较大但保乳意愿强烈的患者而言是有效、安全、经济的手术方式。

  • 标签: 侧胸壁血管 带蒂复合组织瓣 乳腺癌保乳手术 重塑乳房外形
  • 简介:<正>10例心房扑动(AFL)患者,男性7例,女性3例,平均(53±10)岁;13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男性5例,女性8例,平均(51±11)岁。对两组患者进行了详细的电-解剖标测、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术。分别以周长为600、400、和300ms在冠状静脉窦(CS)起搏的情况下测量AFL和

  • 标签: 心房扑动 三尖瓣环 房间隔 生理意义 AVNRT 电生理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