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探讨急性A主动患者护理研究。方法选择于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72例急性A主动需要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的基础上采用围术期全程护理干预,观察对比干预后的疼痛评分、降压效果、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疼痛评分,收缩压下降的幅度和舒张压下降的幅度都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并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急性A主动患者的围术期进行护理干预,可以降低患者的疼痛,促进高血压的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A型 主动脉夹层 护理研究
  • 简介:急性主动是一种不常见但可潜在危及生命的疾病。在美国(人口约为2.4亿),每年至少发生6000例,但准确数字难以确定,因为许多病例未被诊断。在大系列的尸解研究中,其流行率为0.2%-0.8%。主动的最高发生率在60-70岁年龄组,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2倍,40岁以下的主动最常见于马方综合征的患者及孕妇。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Β阻滞剂 粘合技术 人工血管内支架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主动的急诊救治方法,观察救治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7月~2018年3月收治的急性主动患者12例,均给予急诊救治,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经急诊救治后,12例患者中,成功抢救并痊愈患者10例,占83.3%;1例因呼吸心跳骤停死亡,1例患者自行要求出院,治疗效果不详。结论急诊救治急性主动患者时,应在确诊后及时的开展综合性的治疗,以能提升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 标签: 急性主动脉夹层 急诊救治 救治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主动(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早期诊断中改良AAD风险评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嘉兴市第二医院急诊科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主诉胸背部疼痛患者162例,收集所有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资料以及影像学资料,以是否确诊为AAD分为对照组(非AAD,n=120)和观察组(AAD,n=42),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所有资料后,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再根据OR值的大小进行评分表的建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urve,ROC)对改良AAD风险评分预测情况进行评价。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家族史、突发剧烈胸背部持续疼痛、双侧血压不对称、高血压、超声异常以及D-二聚体是诊断AAD的独立危险因素(统计值=7.84、6.96、7.04、11.38、7.12、8.15、15.07、9.11,均P < 0.05);以总分5分为预测标准,获得预测AAD发生的特异度为84.94%,敏感度为95.43%。改良AAD风险评分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09。结论改良AAD风险评分能够方便快捷地对AAD的发生进行预测,且预测价值较高。该研究具备显著创新性和科学性。

  • 标签: 动脉瘤,夹层 主动脉 急性主动脉夹层风险评分 血压 胸痛 早期诊断 多因素分析 D-二聚体 受试者工作曲线
  • 简介:<正>患者男性,67岁。因突发胸痛于2009年11月就诊于当地医院。查CT血管造影(computedto-mographyangiography,CTA)发现主动(aorticdissection,AD),予以保守治疗1月余后症状明显缓解,胸痛未再发作,为进一步治疗于2009年12月21日来我院就诊,入院后体检一般情况好,心肺无异常,腹平软,无压痛、反跳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修复术 再发作 患者 主动脉弓 颈总动脉
  • 简介:摘要急性主动外膜破裂后,大多数患者死亡,无手术机会,部分病例由于外膜破口位置特殊,存在救治的可能。我们总结2012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18例Stanford A主动急性破裂患者救治体会以供同道参考。全组男16例,女2例;年龄(51.2±10.7)岁。均行急诊手术治疗,主动根部处理采用Bentall手术8例,根部成形+升主动置换6例,改良Cabrol手术2例,升主动置换2例;12例处理主动弓部,采用孙氏手术11例,右半弓置换1例。手术历时(365.0±23.0)min,体外循环(176.0±27.0)min,下半身停循环(15.0±5.5)min,主动阻断(107.0±17.0)min;术中出血(923±312)ml;患者术后ICU停留中位时间7天,术后住院中位时间14天。死亡3例,严重脑部并发症、多脏器功能衰竭、严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各1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9年,失访2例,1例猝死原因不详,其余患者CTA检查未见支架膨胀不全和吻合口漏。临床结果显示,Stanford A主动急性破裂猝死风险高,术前中大量血性心包积液或突发积液增多,应高度怀疑破裂可能,急诊手术以抢救生命为目的,缩短门(急)诊-手术室时间急诊手术是救治的唯一有效手段。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孙氏手术应用弓部阻断技术治疗急性A主动的手术疗效。方法2019年5月至2020年4月期间20例急性A主动患者在我院行孙氏手术,男17例(85%),年龄(49.7±10.9)岁,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弓部阻断组(10例)和传统组(10例)。比较两组停循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苏醒时间、插管时间、术后前3天血小板水平、术后12 h出血量及死亡、脑梗死、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情况。剔除年龄大于70岁的患者、术前合并灌注不良综合征或未行孙氏手术的患者。结果弓部阻断组在停循环[(4.1±0.6 )min对(17.2±2.6)min,P=0.001]、体外循环[(158.4±6.8)min对(198.2±12.6)min,P=0.01]均显著低于传统组。术后苏醒时间[(8.9±2.6 )h对(16.0±7.3)h,P=0.94]及插管时间[(13.6±2.2)h对(34.1±14.3)h,P=0.18]非显著性低于传统组。弓部阻断组术后前3天血小板水平均高于传统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病例均存活出院。两组在术后12 h出血量、脑梗、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无显著差异。结论弓部阻断技术显著缩短孙氏手术停循环时间,进而缩短脏器缺血时间,提供良好的脑保护、凝血功能及肾脏功能保护,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安全、可行并有效提高孙氏手术治疗急性A主动疗效的新方法。

  • 标签: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 孙氏手术 弓部阻断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A夹层的急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我院在2007年12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32例急性A主动患者的随访结果、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A主动的急诊外科治疗,主要是切除主动中的内膜易破裂、撕裂部分,对剥离内膜进行修复,然后行人工血管移植置换/成形,并建立起主动管道,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对心肌缺血、心瓣膜病变进行处理。结果术后早期死亡3例,术后二次开胸止血8例,发生呼吸衰竭、肺部感染3例,急性肾功能衰竭4例,延迟苏醒5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所有患者在经处理后,均痊愈出院。结论要降低ASAAD的病死率,尽早手术是关键。术式的选择要根据夹层破口范围、位置、根部增宽、主动瓣等情况来决定,“手术简化、效果良好”是基本原则。

  • 标签: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 急诊外科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A主动患者术前升主动直径大小,对比分析术前血液生物标记物差异,同时评估此部分患者术前升主动的直径值对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入组于"急性主动综合征高危预警及干预研究"项目的641例符合入组条件的急性A主动患者。按照指南推荐的升主动直径预防干预值将患者分成两组(组Ⅰ<55 mm,组Ⅱ≥55 mm),进行术前升主动直径大小血液生物标记物差异及升主直径对患者短期预后影响的对比研究。所有患者术前均CT扫描评估升主动直径。结果本研究中所有急性A主动患者术前升主动直径(46.9±9.7)mm,组Ⅰ占84.1%;男性患者较女性更易发生主动,且大多数患者的发病年龄在60岁之前;组Ⅱ术前血液炎症指标计数较高;术前组Ⅰ短期生存率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患者在发生急性A主动时升主动直径多在55 mm以下;而且术前升主动直径≥55 mm患者血液炎症指标计数高;同时升主动直径较小患者的生存率和短期预后较好。

  • 标签: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 升主动脉直径 血液生物标记物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主动的急诊抢救方法与抢救效果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本院进行抢救治疗的急性主动患者23例,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相关的抢救方法与所得到的抢救效果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纳入本次调查研究范围的23例研究样本中出现1例死亡病例以及22例痊愈病例。结论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指标进行研究的观察,为患者提供镇痛治疗、对患者心率进行血压等指标严格的控制,同时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工作对于提高抢救成功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护理工作 急诊抢救 急性主动脉夹层
  • 简介:合并有脑灌注不足的急性主动(acuteaorticdissection,AAD)诊断依然是临床上的一个重大问题,尤其是早期诊断关系着患者的预后。国际记录数据显示,在2202例AAD患者中,有132例(6%)合并脑卒中[1]。现有资料显示AD急性期意识障碍发生率达20%[2],

  • 标签: 急性主动脉夹层 脑灌注不足 诊断 便携超声仪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主动的急诊诊治特点。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急性主动患者41例作为样本,调取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病史、临床症状、诊断情况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41例患者中,伴随高血压病史者占比最高,为85.37%;患者临床症状中,疼痛占比最高,为97.56%。恶心呕吐、血压增高症状分别占比48.78%及43.90%;采用CTA诊断急性主动,检出率最高,为97.56%;41例患者疾病治疗有效率95.12%,死亡3例。结论当患者伴随胸背痛、恶心呕吐、血压升高等症状时,临床应考虑急性主动的可能,并立即将患者转移至ICU,予以心电监护及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采用DSA或CTA进一步诊断疾病,提高检出率,使患者的死亡率得以降低。

  • 标签: 急性主动脉夹层 影像学诊断 急诊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主动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急救处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降低死亡率。方法整理我院2008年5月-2010年2月我院急诊收治的21例AD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患者总体死亡率19%,初诊误诊率14%,高血压是AD最重要最常见的易感因素。心超、CT血管造影、DSA是确诊本病可靠方法,在内科治疗基础上,及时外科干预能降低患者病死率。结论急诊医生应提高对AD的认识及警惕性,急诊体检要全面、仔细;对于高血压、Marfan综合征等高危人群应引起足够重视,CT血管造影可作为急诊AD患者确诊的重要依据,StanfordA患者应尽早手术,可提高患者生存率,腔内覆膜支架修复术因微创、安全等优点,目前已成为StanfordB夹层的首选治疗。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临床特征 诊断 治疗
  • 简介:主动是一种十分凶险的心血管危重病之一,此病并非少见,且有逐年增多的趋势.由于该病发病突然,发展迅速,急性期病死率高,且临床表现多样、复杂、早期确诊较困难,误诊误治率高.本文总结1995年9月~2000年9月以来在我院收治的12例主动病人的临床诊治资料如下.

  • 标签: 诊断 治疗 急性主动脉夹层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总结急性主动(AAD)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减少漏诊、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AAD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中以疼痛(胸痛、腹痛、肩背痛及下肢痛)为首要症状者26例,高血压24例,双侧肢体血压不对称18例。结论:AAD的临床表现多样,临床医生应重视患者对疼痛性质的描述,掌握AAD临床特点和适当的影像学检查是提高诊断率的关键。

  • 标签: 急性主动脉夹层 疼痛 影像学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腔内隔绝术治疗急性StanfordB主动患者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我科2008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30例急性主动患者行血管腔内隔绝术治疗,手术时间选择在急性发病1周以后,对患者实施术前、术后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基础护理、针对性专科病情监测及健康宣教等。结果30例患者成功植入覆膜支架,病情均得到控制,恢复良好,随访1年生存率100%。结论对StanfordB主动患者行腔内隔绝术治疗,做好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和针对性的专科护理,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和患者康复的有力保障。

  • 标签: 胸主动脉夹层 覆膜支架 腔内隔绝术 护理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