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手术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意识的效果。方法从我院收治的手术患者中随机抽选400例,按入院编号分成不同组,其中,20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基础化的手术护理管理,200例试验组患者则实施风险意识管理,统计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风险事故率低于对照组,P〈0.05,统计有区别;试验组患者的风险因素认知率、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统计有区别。结论临床针对手术患者实施风险意识管理效果突出,可预防不良事故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率,值得借鉴。

  • 标签: 风险意识 手术室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源于乙状窦憩搏动性耳鸣的血管内治疗方法,分析单纯支架置入治疗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手术适应证。方法连续选择5例女性乙状窦憩搏动性耳鸣患者,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颞骨CT进行确诊。结果2例(40%)单纯乙状窦憩患者应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3例(60%)乙状窦憩伴横窦乙状窦交界处狭窄的患者应用静脉窦支架置入治疗。5例患者术后耳鸣症状立即消失,术后恢复良好,无手术并发症。随访1~2年,未出现耳鸣复发。结论源于乙状窦憩的搏动性耳鸣可通过血管内治疗治愈。单纯乙状窦憩可应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乙状窦憩合并静脉窦狭窄的患者可应用静脉窦支架置入治疗。

  • 标签: 憩室 耳鸣 支架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栓塞 治疗性 阿司匹林
  • 简介:目的分析影响高龄(≥75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早期恶性性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110例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动态心电图结果分为无恶性性心律失常组(无MVA组,n=69),恶性性心律失常组(MVA组,n=41),比较两组性别、血糖、高血压、心肌梗死病史、心率变异性、左心室射血分数、总胆固醇、肌钙蛋白Ⅰ、血钾、血肌酐、超声心动图和有无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等参数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10例患者共41例(37.27%)出现早期恶性性心律失常,其中死亡7例(17.0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低心率变异性、低左心室射血分数、低血钾、高肌钙蛋白Ⅰ、高肌酸激酶同工酶、心功能Killip分级〉Ⅱ级、罪犯血管支数及梗死面积是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早期恶性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是早期恶性性心律失常者的保护因素。结论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早期恶性性心律失常的可能性及死亡率较高,伴有低心率变异性、低左心室射血分数、低血钾、高肌钙蛋白Ⅰ、高肌酸激酶同工酶、较高的心功能Killip分级是早期恶性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危险因素。

  • 标签: 高龄 急性心肌梗死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相关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负荷性期前收缩与心脏结构及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220例性期前收缩患者,根据性期前收缩数量与24h总心率的比值,分为低负荷组(〈10%,50例)、中负荷组(10%~20%,108例)、高负荷组(〉20%,62例),同时选择68例无性期前收缩的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记录各组患者的心功能参数指标,同时检测其血清N末端脑钠肽(NT-proBNP)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中负荷组及高负荷组的QT间期、QRS波时限明显增宽,矫正QT间期明显延长(P〈0.05或〈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中负荷组、高负荷组的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流出道内径(LVO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R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每博心输出量(SV)、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NT-proBNP水平均明显升高,左射血分数(LVEF)显著降低(P〈0.05或〈0.01)。双变量直线相关分析显示,性期前收缩负荷与QRS波时限、矫正QT间期、LVEDd、RVEDd、NT-proBNP呈直线正相关(r=0.42~0.65,P均〈0.01);与LVEF呈直线负相关(r=-0.62,P=0.001)。结论:随着性期前收缩负荷的增加,左的结构及功能可发生改变,因此应注意监测相关指标,及早进行临床干预。

  • 标签: 室性早搏复合征 心电描记术 便携式 超声心动描记术 多普勒 心室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左舒张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5年1~12月在解放军105医院就诊的30例2型糖尿病(2-DM)患者及年龄、性别构成比、体重、身高匹配的健康志愿者31例应用超声诊断仪测量常规参数指标,获得高质量的二维图像,测量左局部纵向舒张早期、晚期峰值应变率(LsSRe、LsSRa),圆周局部舒张早期、晚期应变率(CsSRe、CsSRa),并计算出整体舒张早期应变率LgSRe、CgSRe及舒张晚期应变率LgSRa、CgSRa,计算LgSRe/LgSRa、CgSRe/CgSRa、E/LgSRe、E/CgSRe值。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左LsSRe明显减低(P〈0.05),LgSRe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88±0.17比1.30±0.22,P〈0.05);LgSRe/LgSRa比值较对照组明显减低且比值〈1(0.91±0.19比1.20±0.39,P〈0.05),E/LgSRe较对照组增高(0.92±0.16比0.67±0.22,P〈0.05)。③左圆周应变率各项参数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2D—STI能够客观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

  • 标签: 糖尿病 左室舒张功能 二维斑点追踪
  • 简介:目的探究老年高血压病患者24h动态脉压指数与胱抑素C、左质量指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老年病科门诊及住院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所入选患者完善24h动态血压监测,依据24h动态血压计算动态脉压指数(PPI):PPI=24h动态脉压差/24h平均收缩压,取PPI≤0.40为A组,PPI在0.41~0.50为B组,PPI≥0.51为C组。检测入选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完善心脏彩超检查并计算左质量指数(LVMI)。结果A组、B组、C组,三组间体质指数(BMI)、总胆固醇(TC)、尿素氮(BUN)有升高的趋势,心率(HR)有下降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三组间CysC、LVMI呈明显递增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ysC、左质量指数(LVMI)均与PPI呈正相关r分为0.923,0.890(P<0.05),与其它指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24h动态脉压指数与CysC、LVMI正相关,其中CysC较LVMI与24h动态脉压指数相关性更大。

  • 标签: 老年高血压病 动态脉压指数 血清胱抑素C 左室质量指数
  • 简介:目的探讨厄贝沙坦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及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0例常规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50例常规治疗基础加用厄贝沙坦患者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心率变异性及性心律失常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与观察组的连续24小时RR间期的标准差(SDNN):(104.83±13.62vs122.84±12.05)ms,连续24小时相邻RR间期的平方根值(rMSSD):(38.41±7.21vs47.55±8.01)ms,连续24小时内5分钟的平均RR间期的标准差(SDANN):(92.21±13.63vs113.47±14.03)ms,连续24小时相邻的RR间期差值在50ms以上的百分比(PNN50):(13.68±2.73vs20.61±3.08)%,高频范围功率(HF):(106.34±15.28vs117.59±16.16)ms^2,低频范围功率(LF):(457.25±33.79vs363.84±29.04)ms^2,低频范围功率与高频范围功率比(LF/HF):(4.23±0.46vs2.98±0.27),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地低于对照组(8.00%vs30.00%),且两组率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应用厄贝沙坦治疗可以改善患者心率变异性,并降低性心律失常的情况发生。

  • 标签: 缺血性心肌病 厄贝沙坦 心率 变异性 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