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正>较长时间的寒冷季节即将告别,转眼迎来炎热的夏天,人们户外的活动时间将会增多,伴随而来应注意哪些健康问题呢?1.注意补充水分及电解质:由于夏天炎热,兼以活动量较多,身体不可见的水分蒸发以及汗水的流出,将大大增加,影响血容量及电解质的平衡。特别是年纪较大的长者,因此,要避免长期在烈日下工作,应经常喝水以维持血容量,以及多吃蔬菜和水果,增加电解质如钾和钠。2.保证良好的睡眠:夏日将是夜短日长,兼以日间炎热,白天活动时间延长,人们的睡眠时间不知不觉地将会较冬季短。良好的睡眠,对人体大脑正常运作和维

  • 标签: 安全度夏 睡眠时间 人体大脑 活动量 补充水 日长
  • 简介:近年来,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血液学方面的研究结果提示,血液方面的异常可能是脑血管病,尤其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个重要发病原因.针对这些变化,我们观察了5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系统的变化,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脑梗塞 凝血酶 血液学
  • 简介: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新的诊治手段特别是侵袭性操作的采用,抗生素的更新及广泛使用致耐药菌株的产生,医院感染日益增多,而受到关注。本文观察1996~2000年我院心血管系统疾病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探讨其特点及防治措施。1材料与方法1.1一般材料:因心血管系统疾病住院患者

  • 标签: 心血管系统疾病 医院感染 防治 诊断
  • 简介:确定是否有心律失常及其潜在的机制,2或3导联动态心电圈虽然弥补了静息12导联心电图记录时间短、不能动态观察心律失常的缺点。但是其获得心电信息量不足.不能揭示房性、室性异位节律的位置。侵入性电生理检查,应用于儿童时,常需要在全麻下进行,可能限制心律失常的诱发。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于反复发作性晕厥、心悸及其它心律失常的检测更有帮助。

  • 标签: 12导联动态心电图 心律失常 儿童 12导联心电图 反复发作性晕厥 系统
  • 简介:目的探讨运用灌注磁共振技术评价颈动脉系统狭窄或闭塞的3种外科治疗方法的疗效和预后.方法2003年3月至2004年5月,对32例颈动脉系统狭窄或闭塞的患者进行外科治疗,其中颈内动脉内膜切除2例,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血管吻合术13例,以及支架血管成形术17例.运用灌注磁共振技术对颈动脉系统狭窄或闭塞的外科治疗进行比较评价.结果所有患者术前局部脑血流量没有显著性降低,但存在灌注明显延迟.术后与术前对比显示,所有患者灌注延迟的区域明显减少,其中分水岭区恢复正常,但大脑中动脉分布区仍存在灌注延迟.结论通过灌注磁共振技术,可以客观、准确地评价3种外科治疗方法前、后单侧前循环供血动脉狭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况.

  • 标签: 灌注磁共振 颈动脉系统狭窄 颈动脉系统闭塞 外科治疗 预后
  • 简介:查房病例二查房时间:2004年10月12日患者男,66岁,因"左侧肢体活动无力5h"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就诊.入院时体格检查:血压150/80mmHg,心率80次/min.左侧上下肢肌力Ⅰ级,右侧上下肢肌力Ⅴ级,左鼻唇沟稍浅,口角右偏,伸舌偏左,双侧病理征阴性.头部CT扫描:未见明显异常(图1).

  • 标签: 急性血栓形成 颈动脉系统 左侧 治疗方案 动脉瘤 下肢肌力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R)在缺血性肾损害时肾脏局部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及Westerblooting法分别检测NO缺乏性高血压肾损害大鼠血浆和肾脏的AngⅡ含量和AT1R蛋白的表达.结果缺血性肾损害时大鼠肾组织的Ang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肾组织的AT1R蛋白的表达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血浆中的AngⅡ水平与对照组比无显著差异.结论在NO缺乏性缺血性肾损害时存在AngⅡ及其AT1R蛋白的表达明显上调,它们可参与肾脏损害的过程.

  • 标签: 肾损害 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NO 高血压 肾组织
  • 简介: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内溶栓治疗已成为公认的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方法,但该治疗方法仅限于发病3h以内的患者,且有较高的颅内出血发生率,治疗时间窗很窄,因此,其临床应用受到很大限制,只有一小部分患者能得到及时治疗。而现代医学影像技术指导下的动脉溶栓治疗,能够确定是否存在可逆性缺血脑组织,使溶栓治疗适应证选择更科学,显著延长溶栓治疗的时间窗,提高血管再通率和改善神经功能预后。研究表明,急性期全脑血管造影(DSA)所反映的脑血管闭塞的部位、程度、侧支循环、血管再通和血流灌注情况等诸多因素均与预后密切相关。因此,对急性脑缺血患者全面、客观的血管造影分级对介入治疗适应证选择、预测血管再通率及临床疗效具有重要作用。现就目前常用的急性缺血性卒中DSA分级标准进行综述如下。

  • 标签: 静脉内溶栓治疗 急性缺血性卒中 全脑血管造影 治疗疗效 脑动脉闭塞 评估系统
  • 简介:目的评估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995年3月至1999年6月收治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男34例,女28例,平均年龄(66±9)岁发病时间<6h者57例,6~9h4例,9~12h1例。随机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各31例)用溶栓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的积分差值变化评估临床疗效并观察急性期并发症,采用Barthel指数及死亡率评估患者3个月时的疗效。结果溶栓组急性期出现大量脑出血、全身性出血及症状再加重的发生率分别为3%、19%和26%随访3个月,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溶栓组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可使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早期恢复,改善3个月时的预后;溶栓治疗的急性期有一定的并发症.特别是症状再加重的发生率较高。

  • 标签: 脑梗塞 溶栓治疗 尿激酶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Carto系统指导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ablation,RFA)治疗希氏束附近间隔部心动过速(septaltachycardia,ST)的价值。方法21例ST患者,包括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12例、间隔部房室旁道(SAP)4例、房间隔下部房性心动过速(AT)5例,应用该系统,建立三维电解剖图,标识希氏束及放电部位,并测量两者之间的距离,消融时实时观察导管位置、方向。结果21例均消融成功;试放电部位、有效靶点与希氏束之间的距离分别为(8.9±3.5)mm、(8.7±3.3)mm;AVNRT12例有效放电过程中均出现间歇性结性心律,1例AT心动过速终止后偶见结性逸搏;无房室传导阻滞(AVB)并发症;随访3~16个月,无心动过速发作。结论应用Carto系统指导RFA治疗ST,可清楚显示靶点与希氏束之间的距离,实时观察导管的位置及方向;通过标识有效放电部位,避免出现无效放电,降低发生AVB的危险性。

  • 标签: CARTO系统 射频消融 间隔部心动过速
  • 简介:目的探讨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测定肺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吼)活性、纤溶酶原激活物特异性抑制物(PAI-1)活性和D-二聚体(加)含量。结果肺心病心力衰竭组血浆tPA活性较健康对照组降低,而PM-1活性、DD含量明显升高。不同心功能等级的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血浆PAI-1活性、DD含量随着心功能程度的加重而明显升高。结论肺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凝血纤溶活性异常,且与心功能程度有关。

  • 标签: 肺原性心脏病 D—D二聚体 t—PA PAI-1
  • 简介:目的:探讨通心络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和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益处.方法:77例ACS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9例(ACS常规治疗+通心络胶囊);对照组38例(ACS常规治疗).随访1年.结果:通心络组较对照组显著改善心绞痛(总有效率分别为89.7%与68.4%),改善心电图心肌缺血(总有效率分别为58.9%与39.5%);通心络组降低凝血酶活性、纤维蛋白原浓度的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通心络组治疗半年,明显改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二尖瓣快速充盈期和心房收缩期血流速度比(E/A)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通心络组随访1年中复发性心绞痛、心力衰竭、需PTCA/CABG者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且不良反应少.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应用通心络安全有效,可预防心脑血管事件发生.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通心络胶囊 治疗结果 安全
  • 简介:目的:观察经皮经腔冠状动脉内移植外周血干细胞(PBSC)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CHF)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自2003年11月至2004年8月共入选CHF患者14例,CHF患者入院后在常规心力衰竭治疗(药物与介入治疗)基础上给予包涵体型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商品名:惠尔血),300~600μg/d,皮下注射,连用5d。第6日经美国Baxter公司生产的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机,分离PBSC悬液57ml,采集后的干细胞悬液未做任何处理,常规经皮经腔导管技术建立一支或多支狭窄动脉通道,利用OVERTHEWIRE球囊封闭缺血相关动脉,并将分离的PBSC经OVERTHEWIRE导管中心腔注入缺血相关动脉远端。在PBSC动员时观察有无骨痛、乏力、皮疹、发热、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便秘),心绞痛或心衰加重,及一些少见的并发症:自发性脾破裂、严重化脓性感染、高凝状态、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发生;在外周血干细胞分离及采集过程中观察有无低钙性口唇麻木、抽搐、迷走神经反射性面色苍白、晕厥、心绞痛发作、心衰加重等;在自体PBSC经冠状动脉回输过程中可出现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停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室颤,低血压等。结果:在PBSC的动员、分离、采集及回输中总的不良反应11例,其中PBSC动员时不良反应占28.5%(4/14),骨痛占21.4%(3/14),发热占7.1(1/14);PBSC分离时的不良反应占28.5%(4/14),低钙性口唇麻木占21.4%(3/14),心绞痛发作占7.1%(1/14):PBSC经冠状动脉回输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占21.4%(3/14),频发室早占14.1%(2/14),血压下降占7.1%(1/14)。结论:经皮经腔冠状动脉内移植外周血干细胞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安全可行。

  • 标签: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干细胞移植 冠状动脉疾病
  • 简介:目的评估并介绍经皮心肺支持技术系统,并附1例成功治疗暴发性心肌炎的使用情况和使用方法.方法回顾性地分析我院应用经皮心肺支持技术成功救治1例急性暴发性心肌炎的病例资料,并结合国外相关文献,介绍应用指南,总结该项技术的使用方法.结果整个系统建立过程在20main内顺利完成,持续经皮心肺支持92h58main.患者在应用经皮心肺支持后病情逐渐平稳,脱机后血流动力学稳定,完全康复出院.结论经皮心肺支持技术不仅是急性暴发性心肌炎的有效治疗手段,而且可在许多心、肺急症中应用.该技术无需开胸,操作简单方便,在床旁15~20min即可建立,是目前最有前景和最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的急救技术之一.

  • 标签: 经皮心肺支持系统 临床应用 急性重症暴发性心肌炎 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
  • 简介:目的观察老年中度和重度心力衰竭伴快速房性心律失常(包括心房颜动和心房扑动)患者静脉注射地尔硫革控制心室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NYHAⅢ、Ⅳ级的中、重度心力衰竭伴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老年患者,给予地尔硫革静脉注射,观察有效率及血压、症状和体征变化。结果85例患者人选,80例(94.1%)患者有效,心室率由用药前的(149.5±18.2)次/分下降至用药结束时的(gs.3±17.5)次/分,下降幅度36.2%,平均起效时间(6.3±3.9)分钟,用药前后心室率下降有显著意义(P〈0.001)。所有患者血压均有下降但多在正常范围,有5例出现低血压,1例出现Ⅰ度房室传导阻滞伴窦性心动过缓,无1例出现心功能恶化。结论静脉注射地尔硫革能迅速有效地控制中重度心力衰竭伴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老年患者的快速心室率,而且安全性高。

  • 标签: 地尔硫革 房性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
  • 简介:1资料和方法研究对象为2004年1月~2005年6月在我中心住院行择期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共284例,根据年龄分为两组:〈70岁组和≥170岁组,〈70岁组152例,年龄29~68(52.3±18.1)岁;≥70岁组132例,年龄70~87(72.5±6.1)岁。术前桡动脉搏动良好且Allens试验阳性者首选经桡动脉PCI治疗。桡动脉穿刺成功后的选择5FTerurmo左右共用型造影导管完成冠状动脉造影。造影结束后术者根据临床情况和靶病变决定介入治疗策略。

  • 标签: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老年冠心病患者 安全性 冠状动脉造影 70岁 研究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