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7 个结果
  • 简介:90年代初,Chun等提出用胶体金代替酶作为标记物,用于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成功地应用于临床诊断。由于胶体金本身显红色,可代替显色系统,阳性反应即出现红色斑点,且不需37℃孵育步骤,检测仅2分钟,敏感性接近于Elisa方法,因此被称为“浓缩”Elisa。近年来全球结核病呈迅速上升趋势,传统微生物方法检测(涂片、培养)耗时长,阳性率低,现代分子生物技术(PCR、DNA探针)特

  • 标签: 结核抗体 诊断药盒 金标法 应用简介 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 胶体金
  • 简介:目的探讨呼吸内科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病原学分布特点及药物敏感性。方法分析78例呼吸内科VAP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病原及药敏学分析。结果78例VAP患者共分离病原菌84株。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和白色念珠菌为主。分离细菌除对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酶复合制剂较敏感外,对其它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耐药。结论呼吸内科VAP病原菌普遍存在较强耐药性、变异性和重合性;选用合理预防和治疗措施可提高VAP治愈率,尤以抗生素合理选择为关键。

  • 标签: 肺炎病原学 呼吸机相关性 药敏学 呼吸机相关肺炎 金黄色葡萄球菌 肺炎克雷伯杆菌
  • 简介:患者年龄、病变部位、分化程度、病变局部环境、机体免疫力以及有无合并疾病等因素可使疾病影像征象出现个体化变异。辩证地认识与研究个体化与典型性影像征象个性与共性之间关系、在典型征象指导下充分考虑具体病例个体化达到正确诊断思维关键。

  • 标签: 影像学 个体化
  • 简介:肺结核好发部位在两肺上叶尖、后段,痰菌阳性,有典型症状和影像表现易于确定诊断.肺下叶基底结核较为少见,临床上容易被容易.我们总结珠海地区1999年7月~2003年7月53例肺下叶基底结核,着重探讨误诊原因和诊断方法,藉以提高诊断水平.

  • 标签: 珠海市 下叶基底段肺结核 临床分析 治疗 诊断
  • 简介:、CT在肺真菌病中应用价值()诊断肺真菌病CT影像表现虽然不是特异性,但它对于病变发现和分辨选胜过常规X线胸片,特别是高分辨率CT(HRCT)能够显示次级肺小叶水平病变,因此有人认为HRCT在病变细节识别上几乎接近病理学。在肺真菌病某些典型CT征象或若干征象组合可以诊断或提示诊断,特别是些特定类型肺真菌病,如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病影像特征,结合临床,具有确诊意义。在高危人群如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CT作为监测技术有助于肺真菌病早期发现,影像动态变化更有助于诊断。

  • 标签: CT影像学 肺真菌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 CT征象 影像学表现 次级肺小叶
  • 简介:目的探讨在系列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NTLs)病例关键影像表现,特别是CT表现。方法分析评估22例病理诊断确诊(NTLs)患者(12例男性,平均年龄60岁)影像表现,描述侧重于计算机体层摄影在观察到变化。结果5个典型类癌、3个非典型类癌、3个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LCNCs)和11个小细胞肺癌(SCLCs)。只有个典型类癌特征表现为中央支气管结节合并远端肺不张,而其他表现为肺结节或肿块;非典型类癌对应了外围混杂密度肿块;3个LCNCs有周围均质肿块,其他则是边界不清和混杂密度;11个SCLCs对应了中央、浸润和非均质肿块及继发肺及胸膜改变,钙化未在LGNCs和SCLCs表现。LCNCs和SCLCs所有病例均在较早及后续随访观察发现转移。结论虽然些成像特点可能类似,但影像表现与临床信息可能在分别NTLs组织类型发挥相关作用。

  • 标签: 计算机断层扫描 肺肿瘤 神经内分泌肿瘤
  • 简介:肺炎型肺癌(pneumoniatypecarcinomaoflung,PTCL)肺癌种特殊类型,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影像特征酷似肺炎,常缺乏肺癌典型圆形或类圆形肿块征象,极易被误诊或漏诊.本文通过对1例经病理证实肺炎型肺癌进行报告,并复习相关文献,旨在分析该病临床特点、影像及病理学特征,以提高对该病认识,减少误诊、漏诊发生.

  • 标签: 肺炎型肺癌 影像学特征 文献复习 carcinoma 圆形肿块 病理学特征
  • 简介:许岗博士我国80年代初第批赴美的学者,由于他努力,在学业等各方面均取得了成功。现任杰佛逊医学院教授。中国医生有中医和西医之别,美国医生可分为两大类,医学博士,英语称为DoctorofMedicine,简称为MD,另骨伤科医学博士(英语称DoctorofOsteopathicMedicine:简称DO)。为什么美国医生都称博士?美国医生都是大学毕业生优秀生,才能报考医

  • 标签: 医学院校 大学毕业生 医学博士生 骨伤科 家庭医生 医生执照
  • 简介:目的探讨支气管镜检查对胸部影像正常咯血患者病因诊断价值。方法对178例胸部影像正常咯血患者进行支气管镜检查,结合支气管镜下所见、镜下活检、刷检和灌洗液病理及细菌检查结果,进行病因分析。结果178例患者经支气管镜检查后明确诊断166例,阳性率为87.6%,前三位病因为:炎症83例(46.63%)、结核29例(16.29%)、肺癌24例(13.48%),其他依次为支气管扩张8例(4.49%),霉菌感染4例(2.25%),异物3例(1.69%),支气管腺瘤2例(1.12%),血管瘤2例(1.12%),息肉1例(0.56%),尚有22例(12.36%)原因不明。结论支气管镜检查能提高胸部影像正常咯血患者病因诊断率,尤其对肺癌、支气管内膜结核、支气管异物、支气管息肉、支气管血管瘤等有重要诊断价值。

  • 标签: 支气管镜 胸部影像学 咯血 病因
  • 简介: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生物特征及临床预后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了70例NSCLC中Survivin表达,并选取30例癌旁组织作为对照,比较Survivin表达与NSCLC患者生物特征及预后关系。结果Survivin在NSCLC中阳性表达率为74.3%,而癌旁组织无1例表达,Survivin表达与肺癌患者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无关(P〉0.05),与临床分期有关(P=0.008);Survivin表达阳性者生存时间明显低于阴性表达者(P=0.000),COX回归显示Survivin与NSCLC患者预后有关(P=0.001)。结论Survivin与NSCLC发生发展有关,过度表达提示预后不良,Survivin有望成为肺癌诊断和基因治疗新靶点。

  • 标签: SURVIVIN 非小细胞肺癌 预后
  • 简介:我院支气管镜诊疗中心与感染科,自2002年8月至2006年12月随机采样监测细菌培养,每次持续时间4周,共98次。3456例患者检查用2%戊醛浸泡消毒后电子气管镜,对其表面、内腔注入洗脱液、进行随机采样检测,结果有2例患者使用过电子气管镜,用清洁毛刷彻底刷洗电子气管镜、活检通道,电子气管镜,经消毒后培养阳性,阳性率0.06%,检出细菌数都符合〈20CFU/件,

  • 标签: 电子支气管镜 戊二醛浸泡 监测管理 消毒效果 电子气管镜 细菌培养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病毒感染特点,比较重症和轻症肺炎患儿之间IL-18、IFN-γ免疫功能差异,为临床病毒性肺炎患儿治疗提供参考价值。方法选择符合CAP住院患儿465例以及同期健康查体儿童262例为调查对象,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MIF)检测465例入选患JDn$分泌物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Flu)A、B型,副流感病毒(PIV)1、2、3型,腺病毒(ADV)抗原;应用核酸扩增(PCR)荧光法检测患儿血清EB病毒抗体;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巨细胞病毒抗体(CMV)、单纯疱疹病毒抗体、风疹病毒抗体、弓形体抗体;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18、IFN-γ水平变化。结果病毒病原检测阳性76例,总阳性率为19.2%,依次为RSV28例(7.1%),PIV23例(5.8%),CMV12例(3.0%),ADV7例(1.8%),EB病毒6例(1.5%)。婴儿组病毒检测阳性率最高为30.6%(26/85),明显高于其它年龄组[-3岁18.6%(24/129),-6岁10.0%(10/100),-14岁10.6%(16/151),有统计意义(P均〈0.05)。冬、春两季病毒感染率较高。重症病毒性肺炎组患儿血清中IL-18、IFN-γ水平较轻症病毒性肺炎组血清升高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结论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病毒感染占定比例,重症肺炎存在免疫功能紊乱。

  • 标签: 社区获得性肺炎 巨细胞病毒抗体 免疫功能分析 病毒病原学 小儿 血清IL-18
  • 简介: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AECOPD)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清脑钠肽(BNP)和D-聚体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AECOPD患者8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87例、健康对照者50例,分别测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期,稳定期及健康对照者血清NSE、BNP和D-聚体水平。结果AECOPD患者血清NSE、BNP和D-聚体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AECOPD患者血清中NSE、BNP和D-聚体水平显著高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P<0.05)。结论动态监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NSE、BNP和D-聚体水平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有较好预测作用。

  • 标签: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脑钠肽 D-二聚体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孟鲁斯特与丙卡特罗联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门诊及住院治疗CVA患儿1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其中B组患儿单用丙卡特罗治疗;A组患儿在B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孟鲁斯特;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改善总有效率,结果A组临床改善总有效率(98.9%)明显高于B组(75.6%),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孟鲁斯特与丙卡特罗联治疗CVA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

  • 标签: 孟鲁斯特 丙卡特罗 咳嗽变异性哮喘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呼吸道感染后咳嗽合理治疗。方法128例急性呼吸道感染后反复咳嗽患者,抗生素静脉滴注治疗3天后,未见好转者行支气管激发试验,58例气道反应性增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30例采用舒弗美、氨溴索、酮替芬口服治疗,B组28例采用舒弗美、氨溴索、酮替芬口服联合必可酮吸入治疗,疗程7天,观察两组咳嗽症状得分、气道反应性分级情况。结果常规抗感染治疗未见好转者,94%气道反应性增高;A、B两组治疗后咳嗽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减轻,气道反应性降低,均为P〈0.05;但A组与B组同期治疗相比,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于感染后气道反应性增高病人,抗生素治疗无效,舒弗美、氨溴索、酮替芬可有效缓解咳嗽症状。

  • 标签: 呼吸道感染 咳嗽 气道反应性
  • 简介:患者,男性,82岁,因右侧胸痛伴活动后气急2d入院。查体:血压16/11KPa,口唇无紫绀,颈静脉未见怒张,心脏听诊(),右肺语颤音较左肺略减弱,双肺叩诊呈过清音,肝浊音界正常,无杵状指。胸片示:右肺上野可见条弧形透亮阴影,其内可见受压肺缘,纵隔居中,两肋膈角锐利。入院后给予休息、吸氧等保守疗法,

  • 标签: 嗜酸粒细胞性 糖皮质激素 引流治疗 胸水 并发 气胸
  • 简介:目的探讨呼出气氧化氮测定对成人支气管哮喘治疗指导作用。方法选取于合肥市第人民医院门诊就诊74例明确诊断哮喘患者,所有患者完善呼出气氧化氮(FeNO)检查,肺功能测定,记录第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秒率(FEV1/FVC),并填写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表。根据FeNO值,分为FeNO升高组(n=40)和FeNO正常组(n=34),两组患者均给予吸入用糖皮质激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ICS/LABA,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160ug,4.5ug)1吸bid规律治疗。3月后复诊,复测FeNO,肺功能(FEV1和FEV1/FVC)及ACT评分量表。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ACT评分较治疗前均有好转(治疗前后有统计差异,P〈0.05),治疗后FeNO升高组较FeNO正常组ACT评分更高,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均无完全控制患者,治疗后FeNO升高组完全控制率明显高于FeNO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χ^2=6.796,P〈0.05)。两组患者FEV1和FEV1/FVC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好转(治疗前后有统计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间无统计差异(P〉0.05)。治疗前FeNO升高组FeNO值与ACT评分呈负相关(r=-0.783,P〈0.05);治疗前FeNO正常组FeNO值与ACT评分无相关性。两组ACT改善程度与FeNO下降程度均无相关性。结论吸入ICS/LABA对FeNO升高支气管哮喘患者疗效较好,可用于预测哮喘患者对吸入ICS/LABA治疗反应,指导哮喘治疗方案。

  • 标签: 哮喘 呼出气一氧化氮 ACT 肺功能
  • 简介:临床上,通常病人外出,护士发药时未给病人口服药,若交接班不清或是由于护士工作繁忙而遗忘,便会出现病人漏服药现象,影响病人康复。为此,我科采用了些小方法,来杜绝此类现象发生,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 标签: 口服药 防漏 病房 护士工作 病人康复 交接班
  • 简介:腹腔化疗采用腹腔穿刺后向腹腔内注入化疗药物方法,使腹腔内药物达到较高浓度,增强杀灭肿瘤细胞作用,从而提高疗效。腹腔化疗具有作用直接,操作简便,病人痛苦少,全身毒副反应小等优点,恶性肿瘤治疗部分,已越来越多地运用于临床。但在实施腹腔化疗过程中,常出现灌注不畅,腹痛,腹胀等问题,从而影响了化疗地顺利进行。针对这些问题,经过分析后,提出了以下护理措施。

  • 标签: 腹腔化疗 护理措施 腹腔内注入 恶性肿瘤治疗 化疗药物 腹腔穿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