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胃肠癌对常用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应用改良MTT法进行了化疗药物的体外药敏试验。结果不同病例对同一药物的敏感性不同,有其各自的耐药谱。结论根据体外药敏试验实行个体化用药方案,可提高临床化疗疗效。

  • 标签: 胃肠癌 MTT法 体外化疗 体外药敏试验 药物敏感性 化疗药物
  • 简介:目前,乳腺癌早期诊断的方法主要采用临床体检和乳腺超声检查或乳腺照相检查,筛选可疑病人手术切除活体组织行病理学检查。普查是发现早期病人的重要手段,普查的对象主要是35岁以上妇女,一般间隔1~2年,对乳腺癌家族史的人群作为普查的重点对象。

  • 标签: 乳腺癌 早期诊断 病理检查 细胞学诊断
  • 简介:本文收集我院1995—02/1997—09住院经内镜诊断和治疗的早期结直肠癌9例,并进行了多年随访均达到满意效果现综合分析如下。

  • 标签: 结直肠癌 随访 早期 切除 经内镜 住院
  • 简介:骨筋膜室综合征是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的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严重时可因肌红蛋白尿而引起肾功能衰竭。2000—06/2006—06我科共收治骨筋膜室综合征病人26例,现将对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总结介绍如下。

  • 标签: 骨筋膜室综合征 早期临床观察 护理 肾功能衰竭 肌红蛋白尿 急性缺血
  • 简介:为提高早期食管癌的诊断率,探讨经内镜甲苯胺蓝-复方碘双重染色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我科对64例食管病变患者进行了经内镜双重染色,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标签: 经内镜双重染色 早期 食管癌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口服76%复方泛影葡胺24小时后腹部平片对粘连性小肠梗阻治疗方法的选择是否可作为一个可靠指征。方法对171例无绞窄情况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进行了本研究。40ml76%复方泛影葡胺+40ml蒸馏水口服或经胃管注入。4、8、16、24小时拍腹部平片。如果4小时腹部平片升结肠显影,后序平片无需再拍。结果24小时内造影剂到达结肠120例(70%),这些病人均成功地进行了保守治疗。51例病人24小时内造影剂未到达结肠,49例进行了手术治疗,2例保守治疗。结论24小时内结肠显影的病人均成功地进行了保守治疗。提示口服复方泛影葡胺后24小时造影剂未到达结肠者需急诊手术治疗。

  • 标签: 复方泛影葡胺 粘连性小肠梗阻 肠绞窄 保守治疗 药理作用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严重创伤病人免疫功能影响和对并发肺部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我科ICU住院严重创伤病人共78例,按肠内营养开始时间不同分为两组:①早期组:37例,入院3d内即通过鼻胃管或鼻肠管给予能全力行肠内营养;②普通组:41例,入院7d以后行肠内营养。分别在入院后第1d和第14d检测免疫功能指标、统计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早期组在入院第14d时测得血IgG、NK活性、CD3、CD4和CD4/C取比值分别均较入院第1d有明显升高(P〈0.01),而普通组在入院第14d时仅NK活性有所升高(P〈0.05);早期组在入院14d内肺部感染发生率(24.3%)明显低于普通组(415%)(P〈0.01)。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提高严重创伤病人的免疫功能,减少肺部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肠内营养 免疫功能 肺部感染 严重创伤
  • 简介:致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诱导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目的:明确小肠移植早期排斥反应中存在细胞凋亡现象,探讨TNF-α与细胞凋亡的关系及其在凋亡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选用Sprague-Dawley(SD)大鼠和Wistar大鼠行异位节段小肠移植.同基因移植组:SD(供体)-SD(受体);异基因移植组:Wistar(供体)-SD(受体);异基因移植+环孢素A治疗组:Wistar(供体)-SD(受体)+环孢素A每日10mg/kg.术后第1、3、5、7天,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法)检测移植肠黏膜上皮凋亡细胞,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清TNF-α水平.结果:同基因移植组术后排斥反应轻微,移植肠黏膜上皮凋亡细胞数无明显变化(P>0.05);异基因移植组术后凋亡细胞数随排斥反应的加重而增加(P<0.01),并显著高于同基因移植组(P<0.01);异基因移植+环孢素A治疗组凋亡细胞数亦显著高于同基因移植组(P<0.01).同基因移植组术后血清TNF-α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异基因移植组术后血清TNF-α水平随凋亡细胞数的增加而增高(P<0.01).移植术后血清TNF-α水平随移植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的轻重而变化,两者呈正相关(r=0.837,P<0.01).结论:TNF-α与大鼠小肠移植早期排斥反应中的细胞凋亡现象有关,并在细胞凋亡的发生中起调节作用.

  • 标签: 器官移植 移植物排斥 小肠 脱噬作用 肿瘤坏死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色素内镜对上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内镜下对98例可疑病变进行黏膜染色,分别在染色前后进行内镜诊断比较,并与活检或手术切除灶的病理结果分析对比。结果食管黏膜染色36例,不着色区取材6例,病理报告鳞癌5例,腺癌1例,浅着色区取材30例,病理报告食管炎症12例,轻度不典型增生7例.中度不典型增生6例,重度不典型增生3例,鳞癌2例,浅着色区不典型增生诊断率为53.3%,染色前后食管癌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0%和75%,比较病理诊断,染色后诊断符合率提高25%。胃黏膜染色62例,病理诊断胃溃疡26例,伴异型增生10例,胃黏膜内癌18例,胃黏膜下癌15例,染色前后早期癌诊断分别为75.8%和87.9%,比较病理诊断,染色后诊断符合率提高12.1%。结论色素内镜可提高病变活检准确率及上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率,方法简便安全,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 标签: 色素内镜 上消化道早期癌 癌前病变 诊断 黏膜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