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保证用戊二醛进行消化内镜消毒的有效浓度,确保消毒效果。方法制剂室用碘量法测定每批戊二醛的初始浓度共10次,感染科和消化内镜室用戊二醛浓度指示卡测试使用中戊二醛浓度180次。结果戊二醛原液浓度均合格.使用中戊二醛浓度合格率为46.26%,原因与消化内镜消毒槽设计不合理,清洗方法不当,消毒液使用次数过多有关。经改进水槽设计,纠正不当清洗方法,限制使用次数,每日测试浓度,复查使用中浓度合格率为93.21%,使用次数≤20人次时浓度合格率98.66%。结论戊二醛溶液用于消化内镜消毒时,注意各病例用后,认真做好床侧清洗.每日监测其浓度,每批消毒液以使用不超过20人次为宜,能确保戊二醛溶液的浓度不低于1.8%

  • 标签: 戊二醛 消化内镜 改良方法
  • 简介:手术中或急救病人时经常需要使用12~16号粗针为病人进行静脉穿刺,以输入粘稠度较高的血液,保证病人充足的循环血量。因此,快速成功的静脉穿刺是手术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但临床上若遇到老年人或长期经静脉给药治疗的病人,其血管弹性较差或脆性增加,

  • 标签: 静脉穿刺 改良法
  • 简介:目的静脉输液采用改良胶布固定方法的效果观察。方法改良组80例用改良胶布固定法,对照组80例用传统胶布固定法。结果对照组出现局部刺痛、渗漏、输液不畅等输液问题29例,改良组出现以上输液问题10例(P〈0.05)。结论改良胶布固定法优于传统胶布固定法。

  • 标签: 输注 静脉内/方法
  • 简介:我院是我市基层惟一的二级甲等达标医院,接诊疑难危煎病人比较多,临床开展难度和风险较大的手术都推行重大手术逐级审批把关制度。如何面对疑难复杂、风险性较大的临未护理问题。2003年以来,我科首批推出护理工作预警报告制度,对因病情发展可能发生的护理并发症或可能引发的纠纷进行提前警示和积极干预,极大地减少了护患矛盾,为强化护理深度管理和质量控制找到了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

  • 标签: 护患纠纷 护理问题 预警 重大手术 护理并发症 二级甲等
  • 简介:考核是激励护生学习的一种手段,不仅有“鉴定”和“改进”的作用,还具有“导向”和“激励”的功能。如果护生认为考核中不同教师评分差异较大,考试成绩不能真正反映自身的实际能力,会挫伤护生的学习热情,影响专业技术的学习,而护士扎实的技术操作,熟练精湛的技术,与患者的生命安危又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提高检验护理操作技能教学效果的准确性,既有助于提高护生学习的热情,培养护生动手能力,使护生理解各项操作的目的、注意事项,又能使教学目标得以实施,为培养优秀的实用型人才,提高护生第一任职能力奠定基础。

  • 标签: 护理操作技能 考核评分 教师 学习热情 误差 动手能力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对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的因素。方法对80倒患者采用前瞻性研究.40例住院患者术前在医务人员陪同下或独立对I—PSS资料评估。40例门诊患者参加前列腺增生症知识讲座前、后评估的I—PSS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对I—PSS总评分、憋尿困难、排尿费力症状评分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无干预组与对照组对8个项目评分中,有7项症状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干预组与实验组对尿频、憋尿困难、尿线变细、夜尿次数症状评分有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患者确认个体症状有一定难度,症状的评估受干预影响。

  • 标签: 前列腺增生症 I—PSS 影响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SAP)Binders并发症评分与护理对策。方法:通过112例SAP回顾调查,了解SAP器官并发症或代谢并发症Binders并发症评分和病死率关系,探讨SAP护理工作应对措施。结果:SAP112例,治愈92例(82.1%);死亡20例,病死率为17.9%。SAP器官或代谢并发症综合评分≥7分组和<7分组,两组病死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与病死率有关的并发症为全腹膜炎、休克、ARDS和胰性脑病,分别占病死率的14.3%、7.8%、6.3%和5.3%。结论:SAP患者死亡原因不是SAP,而是其并发症,Binders并发症评分与病死率有密切关系。全腹膜炎、休克、ARDS和胰性脑病是影响病死率的主要因素,护理重点是针对SAP原发病,防治致死性并发症以降低病死率。

  • 标签: 急性重症胰腺炎 Binders并发症 评分 护理
  • 简介:针对骨髓炎术后置管滴注引流常出现管道堵塞致使冲洗引流失败,我们对常规的置管滴注引流法加以改进,以提高引流的成功率。结合34例患者的临床治疗,对滴注管道的材料、直径、每次滴注量,每日冲洗量、引流时间、引流状态等方面进行对照实验。结果表明改良法提高置管滴注引流的成功率。

  • 标签: 骨髓炎 置管滴注
  • 简介:肺移植已成为治疗各种终末期良性肺部疾病优先考虑的治疗方法。由于免疫抑制剂和围手术期处理技术的迅速发展,肺移植的成功率明显增加。但因术前病史较长,器官功能慢性衰竭常伴有营养不良,而营养不良患者器官移植术后并发症、病死率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增加。近年来,随着对营养支持作用的深入研究术后早期营养支持能减轻组织损伤,促进移植器官的功能恢复。因此,移植术后早期的营养支持有其重要的意义。现对肺移植患者术后早期的营养支持报道如下。

  • 标签: 肺移植 营养支持 护理
  • 简介:在神经内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康复医学治疗措施,建立了一套新的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方法,经过116例临床对比性研究,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方法能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的功能独立性和运动指数,降低肢体功能的废用性,增加患者独立步行人数。本组观察对象的一般情况中,康复护理组和对照组的脑卒中患者,在年龄、开始治疗时同、住院治疗时同、并发症和既往史上无明显差异(P>0.05)。脑卒中患者经过早期康复护理后,康复护理组的患者日常生括自理能力、功能独立性,运动指数积分值均高于对照组,分别比对照组的增加了65.3%、47.4%、82.7%,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3.)。脑卒中患者经过治疗和康复护理15d和30d后,康复护理组独立步行人数比对照组分别增加了11.5%和20.4%,其中康复护理30d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 标签: 脑卒中患者 早期康复护理 对照组 脑卒中偏瘫 治疗 步行
  • 简介:我院于1999年至2000年对54例脑出血偏瘫患者进行了肢体功能早期训练的康复护理[1],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脑出血 肢体功能 康复训练
  • 简介: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早期使用对内瘘成熟及使用时间的影响。方法:观察组220例,内瘘成形术后早期(7~14d)即开始穿刺使用,对照组132例,内瘘成熟后再开始穿刺使用,对两组内瘘使用时间与内瘘成熟所需时间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内瘘成熟所需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内瘘使用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内瘘成形术后早期即开始穿刺使用,可促进内瘘成熟,且不影响其使用时间。

  • 标签: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成熟
  • 简介:“自体血液回收”理论的提出距今已近200年,最早是由英国外科学博士James于1818年在他的动物实验室开始该项工作的。由于当时设备条件简陋和相关技术的局限,即使同一血源也有被感染的风险。直到80年代初爱滋病的出现,自体血液回收才又重新成了人们感兴趣的话题[1]。我院手术室2000年5月以前均沿用传统用勺子舀的方法回收胸腹腔内自体血,操作繁琐,采血速度慢,污染机会多。从2000年5月以后我们应用改良一次性胸腔闭式引流瓶回收胸腹腔自体血,并输还给病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虽然目前自体血液回收机的临床应用技术已日臻完善,但在许多中小医院还无此设备的情况下,可借鉴和应用此方法。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0年5月~2004年12月给107个病人应用改良一次性胸腔闭式引流瓶回收胸腹腔自体血,男46人,女61人,年龄11~64岁,其中肝破裂18例,脾破裂39例,宫外孕破裂45例,胸腔大出血5例,回收输入血量500~2000ml,均未加入抗凝剂。1.2使用方法与装置如图1所示,把一次性胸腔闭式引流瓶塞内的长管(1)剪去一段,保留3cm长(长管如不剪去一段,则当负压吸血入瓶后,血量浸过瓶内长管时,血液将不断泡腾,...

  • 标签: 自体血回收 一次性胸腔闭式引流瓶 应用
  • 简介:循证护理又称实证护理,是护理人员在制定护理活动计划过程中,将科研结论与临床经验、患者需求相结合,获取实证,作为临床护理决策的依据[1].它对促进护理研究的发展,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循证护理正在成为现代护理发展的方向,被逐步应用于护理实践中.2001年6月~2003年6月,我院将循证护理运用于脑梗死偏瘫早期康复护理实践中,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循证护理 脑梗死 康复护理 诊断标准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病人患肢功能锻炼开始的最佳时限.方法对424例乳腺癌根治术后病人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参照中国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乳腺癌根治术后功能锻炼操,术后12h、24h、72h三个时限采用我科改良的功能操进行锻炼,并以患肢伤口引流、皮瓣生长成活、伤口Ⅰ期愈合、4周内患肢功能恢复情况为效果评价标准.结果术后12h(A组)开始患肢功能锻炼组与其他两组比较,患肢功能恢复及伤口Ⅰ期愈合较好、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平均住院天数缩短.结论乳腺癌根治术后12h开始功能锻炼,安全有效,有利于病人早期康复及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 标签: 乳腺癌 根治术 肢体功能锻炼 早期 锻炼操 并发症
  • 简介:高龄人群中,大肠癌的发病率较高.因老年人各种脏器功能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衰退,机体免疫功能和耐受性降低,若进行肠癌根治手术,易出现术后并发症.高龄大肠癌手术后并发症率为38.5%,手术死亡率6.4%[1].因此,良好的术后监护,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至关重要的.我院重症监护室(ICU)在2002年1月~2003年6月收治高龄肠癌术后患者63例,手术后即予以严密监护,效果明显,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高龄 肠癌 术后 早期 监护 预防
  • 简介:髋关节是身体承重最大的关节之一,一旦患病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全髋置换术(totalhipreplacement,THR)用人工关节替代原有的病痛关节,是重建髋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随着THR的普遍应用,一些早期并发症也引起了临床的重视,如脂肪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感染、脱位、手术刨口血肿等,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痛苦。为提高手术成功率,避免并发症,2000年2月-2004年2月,我院对212例全髋置换术患者的术前、术后髋关节功能进行系统的评估,分析了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并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术后早期并发症 髋关节病变 护理干预 患者生活质量 深静脉血栓形成 全髋置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