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冠脉介入治疗后早期康复护理的安全及对舒适的影响。方法实验组在术后5h术侧肢体制动,5h后被动翻身,按摩腰背部肌肉,24h后开始康复运动,第四天下床;对照组绝对卧床72h,1周下床。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腰背痛疼痛指数。结果两组出血情况、心脏并发症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异,但术后24h、48h腰背痛有明显差别。结论术后24h行康复运动是安全的,且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 康复 护理
  • 简介:摘要总结150例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患者采取的相应护理措施。认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早期,通过病情观察,呼吸机辅助呼吸,良好的气道管理等病情观察和护理措施,可提高抢救成功率,预防并发症减少致残程度,降低死亡率。

  • 标签: 术后护理 颅脑损伤
  • 简介: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导致小儿脑瘫的原因,然后阐述了脑瘫患儿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最后提出了脑瘫患儿的早期康复治疗的方法。

  • 标签: 脑瘫 康复 早期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总结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早期综合康复训练方法并进行效果评价。方法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94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用常规药物及吞咽训练治疗,治疗组加用吞咽治疗仪治疗。结论早期综合康复训练加吞咽治疗仪可进一步提高脑卒中后吞咽功能的恢复。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困难 康复训练 吞咽治疗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臀肌挛缩症(GMC)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护理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对诊断明确的30例患儿行术后早期功能训练指导,了解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患儿髋关中立位屈曲活动度均在100°以上,内收大于10°,能双下肢并拢下蹲。本组优27例(90.3%),良3例(9.7%),优良率达100%。结论对患儿术后早期进行系统、有效的护理与功能锻炼非常重要,它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

  • 标签: 儿童 臀肌挛缩症 早期 功能锻炼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康复操的临床应用,使乳腺癌术后患者尽早恢复患肢功能,恢复自信心,提高术后生活质量。方法根据乳腺癌术后患者的病理生理变化特点,设计了一套康复操。按不同阶段指导病人锻炼患肢功能,并设计功能锻炼计划实施表及效果评价表(患肢五围及功能恢复情况)来观察效果。以尽早进行术后综合治疗。结果患侧上肢功能的恢复程度与康复锻炼的情况成正比。本组125例乳腺癌患者经功能锻炼后,患侧上肢的功能达到健侧或患侧术前水平者115例,占92%。结论康复操是一套简单有效的运动,增强了患者的主动锻炼意识,促进病人术后恢复,缩短了术后治疗时间。

  • 标签: 康复操 乳腺癌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的康复训练,确保术后良好效果。方法选自2008年10月~2009年12月本院45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的方法,收集临床资料,统计分析。结果经科学指导术后功能训练,功能恢复明显良好。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如何在做好一般护理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科学的规范术后患者的康复训练,是保障手术成功率,提高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 标签: 骨关节病 膝关节置换术 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股骨骨折是骨科的一种常见病,常因外伤、疾病导致剧烈疼痛及功能障碍,机体出现一系列病理生理反映。正确有效的护理能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骨折的愈合。

  • 标签: 股骨 骨折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地调查康复运动对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血脂影响。方法按病例单双号随机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的患者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后常规治疗,康复组除常规治疗外,制订科学的康复训练,患者术后和出院后即可开始运动按计划训练。术后长期跟踪随访患者,术后10个月左右复查患者的血脂水平,比较两组患者血脂水平。结果2组患者术后血脂水平较术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采取科学的康复运动,可明显降低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血脂水平。

  • 标签: 康复运动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患者 血脂
  • 简介:摘要总结急性脑梗塞早期介入溶栓的护理体会。我科采取早期动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塞患者47例。血管再通率89.36%,死亡6例,死亡率12.77%,存活患者平均住院17.82d,术后并发症状性颅内出血3例,均在术后2~5d,术区皮下血肿1例、应激性溃疡1例,再梗塞3例,心力衰竭1例。本文根据我科丰富临床经验,得出结论急性脑梗塞早期溶栓及护理术后早期康复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 标签: 急性脑梗塞 介入溶栓 术后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髁突骨折患者术后行螺旋式开口器张口训练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06年8月~2009年8月在口腔颌面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61例髁突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指导组和对照组。指导组从术后1~2周起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用螺旋式开口器早期张口功能锻练,出院后继续自行锻炼;对照组无具体指导和监督下完成张口训练。术后半年对两组患者的张口度进行测量。结果指导组张口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螺旋式开口器张口训练可使髁突骨折术后张口度高度改善,提高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 标签: 髁突骨折 术后 螺旋式开口器 张口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点的68例子宫下段剖宫产患者进行全面护理,分析其护理方法及对患者康复的影响。结果68例患者术后康复情况良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剖宫产术后患者采取早进食、早翻身、早拔尿管、早下床等护理措施,可有效防止剖宫产给产妇带来的并发症,确保母婴安全。

  • 标签: 剖宫产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异丙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对心脏术后早期拔管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房室缺修补手术病人,随机分成芬太尼组(F组)和异丙酚组(P组)。F组使用中剂量芬太尼(30~35μg/kg)。P组使用小剂量芬太尼(15~20μg/kg)及持续静脉泵注异丙酚(4~6mg/(kg·h))。两组维库溴胺及咪唑安定用法相同。结果两组病人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P组拔管的时间明显短于F组(P<0.05),术后呕吐发生率呈减低趋势。结论房室缺修补术患者术中,异丙酚4~6mg/(kg·h)持续静脉泵注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维持麻醉有利于术后早期拔管。

  • 标签: 异丙酚 芬太尼 血流动力学 麻醉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TCA术后迷走反射的观察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PTCA术后并发迷走反射患者的临床手术及护理资料。结果迷走反射可发生于术中及术后的各个环节,原因有心理护理不充分、疼痛及排尿紧张等原因所致。结论PTCA术后迷走反射是严重而危险的并发症,唯有认识你发生的原因才能更好的护理,从而避免并发症出现。

  • 标签: PTCA 迷走反射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心脏病人的功能水平,改变疾病的自然进展减少发病率和死亡率。方法通过评估病情,采取康复运动疗法,饮食指导,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等方法。结果接受康复运动后,病情恢复较快,平均住院日缩短。结论通过调整患者的身心状态,对患者进行康复运动,降低危险因素,改善生活方式等措施,预防疾病再复发达到心脏康复的目标,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康复运动 心脏病 护理
  • 简介:摘要先天性眼球震颤,是一种病因不明,危害较重难以治疗的眼病。年来,我科眼肌组多采用手术治疗先天眼震,疗效较好。由于手术涉及多条眼肌,手术后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现象。这是由于术中牵拉肌肉引起胃肠反应的结果。呕吐给病人造成很大痛苦,因此,在护理上我们采用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辅助饮食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减轻病人的痛苦。

  • 标签: 眼球震颤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镇痛泵应用于手术后镇痛的临床护理管理,使术后疼痛得到了有效缓解。方法选取硬膜外麻或静脉麻醉手术的患者,术后采用一次性止痛泵镇痛,观察镇痛效果、并发症、副作用及患者对术后活动量的耐受情况。结果术后使用一次性镇痛泵镇痛效果显著,副作用较少。结论通过密切观察病情及准确及时护理,可提高一次性镇痛泵术后镇痛效果。

  • 标签: 手术后 护理 疼痛 镇痛 镇痛泵
  • 简介:摘要骨折作为突发疾病,不可避免地导致患者出现躯体功能和活动受限,机体出现一系列病理生理反应。正确的护理能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骨折的愈合。总结不同类型骨折的患者126例,经中西医对症结合治疗和加强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中医护理干预总结如下。

  • 标签: 骨折 中医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壶腹周围癌合并糖尿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术前做好心理护理、血糖控制、营养状况改善,术后加强各引流管护理、维持血糖稳定、预防感染及并发症的观察。结果10例手术均获成功。结论术前科学的准备和术后严密监护,是病人安全度过手术期的重要保证。

  • 标签: 壶腹周围癌 糖尿病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