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诊治。方法总结分析我院2004~2009年收治的胆总管结石病人,选择性对部分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病例,切除胆囊后扩张胆囊管,经胆囊管探查胆总管或石病例24例,并对其诊治过程进行分析。本组中男性8例,女性16例,年龄38~76岁,B超为确定诊断的主要辅助检查。手术采用“胆囊切除术+经胆囊管胆总管石一期缝扎术”。结果本组病例全部治愈出院,平均住院8~12d;术后无并发症。16例随访6-12个月,无复发结石及残留结石;结论胆囊切除并经胆囊管胆总管石是一种较好的安全手术方法。

  • 标签: 选择性 纤维胆道镜 经胆囊管胆总管取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皮方法制作表皮细胞结合皮肤磨削治疗白癜风的优缺点。方法选择腹部及大腿部位做为,皮肤供区,供区皮肤采用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应用滚轴刀,范围相当的超薄刃厚皮片,厚度在0.1-0.2mm之间,皮后应用凡士林沙布覆盖,稍加压包扎即可,白癜风病变区也采用1%利多卡因局部侵润麻醉,皮肤肤磨削机磨去病变皮肤表皮,直至出现均匀点状出血为止,盐水沙布覆盖止血,然后用皮片移植,并加压包扎。结果308例病人的不同部位的移植,均全部成活,供区也均未出现不良后果,同时也达到了,纠正色素覆盖移植的效果。结论用皮的方法,取得的表皮,生机好,移植成活率高,恢复快,治疗可靠。

  • 标签: 手术取皮 表皮细胞 白癜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做好病人术前心理护理,消除心理疑虑,使病人积极配合手术;做好术后生命体征监测,及时发现潜在并发症的发生;注意保持造瘘管的固定,预防造瘘口周围皮肤感染,做好饮食指导和出院后的健康教育。

  • 标签: 肾结石 镜下取石术 护理要素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一种实用的大张全厚皮皮术式。方法对32例预大张全厚皮部位,应用肿胀技术,皮下注射肿胀液,于真皮下切全厚皮片。结果32例大张全厚皮皮术部位,失血量极小,术野清晰,能切任意形状且仅附菲薄皮下组织的全厚皮片,供皮创面无明显凹陷和放大。.结论肿胀技术对大张全厚皮术有实用价值。

  • 标签: 肿胀技术 全厚皮片 整形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式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石胆道一期缝合的护理方法。方法总结2009年10月~2010年2月用此方法完成手术的41例患者手术前的准备及手术后护理的经验。结果41例患者,经过我们的术前认真评估,细致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精心护理,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改良的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石胆道一期缝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护理的重点是术前要认真评估,术后要严密观察,尤其是腹部症状及体征的观察,引流液性质和量的观察至关重要。此方法,避免了长时间因留置T管所带来的痛苦,规避了因放置胆总管开口处的各种引流管所带来的创伤。改进的胆总管切开和缝合方法,亦减少胆漏的发生,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费用,进一步体现了微创的优点。

  • 标签: 胆总管结石 一期缝合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电化学发光免疫与放射免疫对甲状腺激素的检测效果。方法利用两种方法分别检测血清TT3、TT4、TSH、FT3、FT4,并进行均值、相关性、精密度和准确度对比分析。结果两种方法的均值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T3和FT4检测结果的两种方法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1);ECLIA对各指标测定的平均批内及批间变异为1.69%和3.68%,均低于RIA的3.35%和5.04%;对两种方法的回收率作t检验,t值为7.138,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CLIA的准确度优于RIA。讨论ECLIA的精密度、准确度均优于RIA,适合于临床应用。

  • 标签: 电化学发光免疫法 放射免疫法 甲状腺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寻找一种简便、快捷、准确、经济、易掌握的颅内血肿立体定位方法。方法在头皮表面以血肿侧耳廓为中心贴3个标记物呈H形,行CT扫描,确定YL-1万特福穿刺针定位穿刺点。结果对所有脑出血患者的颅内血肿进行H标记CT定位立体定向穿刺,术后复查CT,均准确地到达了靶点,准确率100%。结论利用H标记CT定位,操作简便、准确、易掌握,尤其可以提高初开展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广大医生的成功率。

  • 标签: 颅内血肿 穿刺 H定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腹腔镜、肾盂输尿管镜行微创保胆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病的适应症、方法以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比较内镜保胆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对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差异。方法分析26例采用腹腔镜联合肾盂输尿管镜微创保胆石术的胆囊结石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消化病生存质量指数(GastrointestinalQualityofLifeIndex,GLQI)前瞻性测定26例内镜保胆石术与2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入院时、术前、术后4,8周的生存质量值。结果26例成功净结石,取出最大结石直径约2.1cm,手术时间40.8±10.5min,住院时间5~7d,无手术中或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时间最长两年,复发少量泥沙样结石1例(3.84%)。EMIC组和LC组病人入院时平均GLQI指数分别为114.2分和113.2分(P>0.05);术后4周GLQI指数116.9分,超过入院时水平;术后8周GLQI指数124.4分恢复至正常人水平。LC术后4周GLQI指数110.6分,低于入院时水平;术后8周GLQI指数120.5分,超过入院时水平(P<0.05)。EMIC组GLQI指数高于LC组,且上升快。结论腹腔镜、肾盂输尿管镜联合应用微创保胆石术用于治疗胆囊结石具有创伤小、安全可靠、并发症少等优点,同时保持了胆道的完整性以及胆囊功能,内镜保胆石术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恢复快、生存质量高。临床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腹腔镜 肾盂输尿管镜 微创治疗 胆囊结石 生活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探讨等离子低温灭菌失败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降低了院感发生率,降低医疗风险和减少医疗纠纷,提高了供应质量。

  • 标签: 等离子低温灭菌 医院感染 供应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拉玛泽分娩对初产妇各产程、分娩方式等的影响。方法选择阴道试产的初产妇90例,采用随机和自愿原则分成无痛分娩组、对照组、拉玛泽组,每组30例。观察各产程的时间、分娩方式、产后2小时内阴道出血量,记录孕妇在各产程中对疼痛的耐受情况。结果拉玛泽组能显著缓解产时疼痛、缩短产程、减少出血量,阴道自然分娩率增高,P<0.05。无痛分娩组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减轻产时疼痛,延长产程,增加阴道出血量,P<0.05。结论拉玛泽分娩显著降低分娩过程中的疼痛,减少产后2小时内阴道出血量,提高阴道自然分娩率。

  • 标签: 拉玛泽分娩法 初产妇 分娩方式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切口超薄皮瓣在腋臭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006年1月~2008年12月我科对872例腋臭患者应用小切口超薄皮瓣法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872例患者皮下血肿45例,局部皮瓣坏死(1~3cm2)19例,切口延迟愈合57例。723例随访1~2年,其中706例异味消失或显著下降,异味残留17例,瘢痕增生2例,无上肢活动功能障碍。结论小切口超薄皮瓣法治疗腋臭,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腋臭 小切口超薄皮瓣法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刺麻醉在埋线重睑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为42例实施埋线重睑术的受者进行针刺麻醉,观察麻醉效果,进行记录分析。结果71.4%的受者在针刺麻醉下完成手术过程,9.2%的受者不能忍受疼痛,在局部麻醉下完成手术,其余受者均增加了利多卡因辅助麻醉。结论针刺麻醉可以作为埋线重睑术的一种良好效果的麻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针刺麻醉 埋线法 重睑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常用六种肿瘤相关抗原类肿瘤标志物AFP、CEA、CA-19-9、CA-125、CA15-3及PSA的检测结果及临床意义。方法用Access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及相应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在所统计的标本中,六种肿瘤标志物异常升高的比率分别为22.20%、18.2%、30.3%、18.2、33.3%及45.0%.结论肿瘤标志物对临床上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监测肿瘤治疗的疗效及肿瘤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肿瘤标志物 检测结果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双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阑尾炎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行双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的45例阑尾炎的临床资料。结果45例手术顺利。手术时间25min~65min,平均45min;住院时间为3~5天,平均为4天;随访平均8个月,无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双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以安全、可靠、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可弥补开腹阑尾切除术的不足,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阑尾切除术 双孔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华林(5mg/片)抗凝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最佳初始剂量、治疗剂量调整方法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监测,进一步推广华林抗凝治疗的临床应用。方法观察132例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华林抗凝治疗剂量、初始及治疗期间药物剂量调整方法,INR监测,随访1年,观察出血及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发生。结果华林2mg起始剂量组INR多维持在1.5~2.5之间,3mg起始剂量组INR多维持在2.2~3.0之间,起始剂量2mg与3mg比较治疗效果相似,而INR过高发生明显减少;华林的维持量1.25~3.25mg,平均(2.1±0.6)mg;INR达到1.5~3.0水平需7~14d,平均(11±2)d;INR稳定于1.5~2.5水平需12~30d,平均(19±4)d;随访1年,有l例小脑出血,3例齿龈出血,无缺血性脑卒中及其他部位的血栓栓塞发生。结论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在合理、有效的INR强度(1.5~2.5)监测下,华林以2mg剂量起始的应用是安全、可靠的,可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心律失常 华法林 心房颤动
  • 简介:摘要糖尿病性便秘临床较多见,目前西医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中医根据其便秘的基本理论提出了许多有效治和方药。我们在以往的糖尿病性便秘的证型研究中,发现了一定的规律,其以气阴两虚型为主,据此立法选方,制定了益气养阴、润肠通便的治,并通过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筛选出了有效方药,并加工制成水丸,在我院治疗糖尿病性便秘取得较好疗效,现将临床体会简介如下。

  • 标签: 益气养阴 润肠通便 糖尿病性便秘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ATP生物荧光监测和评价腔镜器械人工清洗与机械清洗质量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7、8月份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和卵巢手术所使用的腔镜器械,用简单随机抽样(抽签)随机抽取30套腔镜器械,包括分离钳及管腔、5mm穿刺器各30件。按国家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要求进行人工清洗与机械清洗。在清洗前、初步冲洗后、酶液浸泡刷洗后、超声清洗后、干燥后等5个时间点,分别采用ATP生物荧光测试管中专用棉拭子沾湿无菌水进行取样,测定相对光单位值(RLU)。RLU值≤2000为清洗合格判断标准。结果清洗前不同腔镜部件的RLU值存在统计学差异(X2=11.265,P=0.000),其中操作钳齿RLU值最高。完成清洗干燥程序后与清洗前比较,3种不同腔镜部件的RLU值均减少,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机械清洗组的操作钳齿和钳柄管腔,其RLU值均低于人工清洗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而穿剌器在两组清洗方法中RLU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清洗后,90个内镜部件的清洗合格率为84.4%,不合格率为15.6%(X2=69.091,P=0.000)。三种不同部件的清洗合格率存在统计学差异,清洗合格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钳柄管腔(93.3%)、操作钳齿(90%)、穿剌器(70%),(X2=6.948,P=0.031)。通过清洗和干燥后,三种腔镜器械的清洗合格率均比清洗前提高,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腔镜器械采用机械清洗的清洗效果优于人工清洗。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