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考察游离脂肪酸(FFA)诱导足细胞凋亡的作用,以及中药组分酸与黄芪多糖防治FFA诱导的足细胞凋亡的效果。方法:采用永生化小鼠足细胞株,通过温度选择的培养方法诱导足细胞分化,分为空白组、FFA组(FFA30μmol/L)、FFA+酸组(10mg/L)、FFA+黄芪多糖组(0.2g/L),干预24h后收集细胞,以AnnexinV-FITC和PI双染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观察各组足细胞的凋亡率。结果:加FFA组足细胞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空白组,加入酸与黄芪多糖后能够减少细胞凋亡的百分比,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酸与黄芪多糖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FFA有促进足细胞凋亡的作用,而酸与黄芪多糖对足细胞的凋亡有抑制作用。

  • 标签: 游离脂肪酸 足细胞 丹酚酸 黄芪多糖
  • 简介:目的提高儿茶胺症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86年6月至2003年5月收治肾上腺嗜铬细胞瘤22例、肾上腺髓质增生症3例的临床资料.临床表现为阵发性高血压12例(48%),持续性高血压11例(44%),血压正常2例(8%).尿VMA检查阳性率94%(24/25).B超、CT、MRI阳性率分别为88%(22/25)、90%(20/22)、83%(5/6).结果全部行手术治疗.随访20例,血压正常无需药物控制17例(85%),2例肾上腺髓质增生和1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仍需口服降压药控制血压.结论尿VMA和B超、CT、MRI在定性及定位诊断中有重要价值.手术仍为主要的治疗手段.强调术前准备可减少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儿茶酚胺症 尿VMA B超检查 CT检查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肾上腺髓质增生症
  • 简介:吗替麦考酯(mycophenolatemofetil,MMF)在体内脱酯化后形成具有免疫抑制活性的吗替麦考酸(mycophenolicacid,MPA)。MPA是次黄嘌呤核苷酸脱氢酶(IMPDH)的可逆性、非竞争性抑制剂,抑制嘌呤的生物合成。MMF不仅能够有效地抗急性和慢性排异反应,而且没有肾毒性。与环孢霉素A(CsA)、他克莫司、环磷酰胺(CTX)或硫唑嘌呤(AZA)等其他免疫抑制剂相比,MMF的耐受性较好。MMF自上世纪90年代初首先应用于心脏、

  • 标签: 吗替麦考酚酯 肾小球疾病 次黄嘌呤核苷酸脱氢酶 免疫抑制活性 竞争性抑制剂 慢性排异反应
  • 简介:Paget病由于临床上很像湿疹,故又称湿疹样癌,是比较少见、生长缓慢的皮肤恶性肿瘤,为皮肤原位癌的一种特殊类型.Paget病主要发生在乳房,乳腺外的Paget病以女性会阴部多见,男性外生殖器受累很少见.阴茎Paget病是乳腺外Paget病的一种,为少见的皮肤恶性肿瘤,患者多为老年人.我院自2002年至2012年共收治了5例患者,利用阴囊皮肤带蒂转移瓣一期重建,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乳腺外PAGET病 转移皮瓣 阴囊皮肤 阴茎 皮肤恶性肿瘤 治疗
  • 简介:鹿角形肾结石是目前泌尿外科结石治疗的难题。本文探讨局麻下二期F26标准通道经肾镜治疗鹿角形肾结石的疗效与安全性。1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6月至2013年6月,通过局部麻醉下二期F26通道经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nephrolithotomy,PCNL)治疗89例患者,均为鹿角形肾结石行微通道经肾镜(mPCNL)后残留结石者,其中男性57例,女性32例;右侧61例,

  • 标签: 泌尿系统结石 微创治疗 鹿角形肾结石 经皮肾镜取石术 残留结石 局部麻醉
  • 简介:目的:观察穿刺成功率、取材情况、各种穿刺并发症或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49例患者穿刺情况及出现的各种并发症及处理。结果:所有149例患者均达到取材合格,有效穿刺率为92.24%,取出肾小球数(27.81±16.53)个,能满足病理诊断的需要,出现肉眼血尿10例(6.71%),包膜下及肾周血肿16例(10.74%),一过性肾功能异常3例(2.01%)。结论:此方法穿刺成功率高,进针路线全程可见,可根据肾脏位置调整进针点,但也具有一定的风险,出现并发症要及时处理。

  • 标签: 超声引导 肾活检术 并发症 处理
  • 简介:目的:观察缩泉丸合茯菟加减治疗脾肾阳虚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脾肾阳虚型糖尿病肾病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降糖、降脂、降压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茯菟合缩泉丸加减,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UmAlb)、24h尿蛋白定量(24hUTP)、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和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1%、66.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UmAlb、UACR、24hUTP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缩泉丸合茯菟治疗脾肾阳虚型糖尿病肾病疗效显著。

  • 标签: 茯菟丹 缩泉丸 脾肾阳虚 糖尿病肾病
  • 简介:目的探讨不使用穿刺架超声引导经肾穿刺行经肾镜取石术(PCNL)的方法及效果。方法2010年10月至2014年8月,我们不使用穿刺架超声引导经肾穿刺方法的改进,行经肾镜取石术病例106例,对每处建立经肾通道的穿刺成功率、手术出血情况、术后并发症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6例患者建立经肾通道132处,穿刺成功率95.5%(126/132);6处术中寻找残余结石进行二次穿刺未成功,联合C-臂机穿刺成功;术后输血(200~400mL)5例,无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止血;胸腔积液7例,1例需闭式引流;术后发热9例,无感染性休克及不良预后发生;无肺脏及其他内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不使用穿刺架超声引导经肾穿刺方法的改进,经肾穿刺过程中操作简便、迅速、准确、经济,成功率高,有效地降低了穿刺的难度,可在基层医院推广。

  • 标签: 不使用穿刺架 超声 经皮肾镜取石术
  • 简介: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nephrolithotomy,PCNL)是上尿路结石的一线治疗方法.PCNL所导致的手术并发症不仅影响到该技术的普及和发展,而且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损害.本文将对PCNL的严重并发症出血、感染性休克和结肠损伤的相关因素、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进行综述,以帮助PCNL安全开展.

  • 标签: 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 出血 结肠损伤 感染性休克 预防 处理
  • 简介:目的探讨儿茶胺替代法在嗜铬细胞瘤围手术期的应用。方法15例嗜铬细胞瘤患者,术前未行扩容准备,而于手术中及手术后应用儿茶胺替代法治疗。结果本组15例,术中平均输液2950mL,输血或浓缩红细胞约400mL。术后禁食期间输液2500—3500mL,进食后输液500—1500mL。术后9例血压恢复正常,5例继续服用降压药血压可维持正常,1例服药后血压仍有波动。结论对于术前来不及行扩容准备的高危嗜铬细胞瘤患者,于围手术期应用儿茶胺替代法,一方面可抓住抢救时间,赢得手术治疗的机会。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术前、术中及术后因大量输液而造成的心、肺及血管系统的并发症,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 标签: 嗜铬细胞瘤 儿茶酚胺替代法 围手术期
  • 简介:目的探讨3种手术体位对经肾镜碎石术(PCNL)患者的影响,选择最佳手术体位标准。方法将60例经肾镜碎石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俯卧位、仰卧位、45°斜仰卧位3组,每组各20例。观察改变不同体位后患者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同时对3种体位下建立通道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一次清石率进行对比。结果3种体位均能顺利完成手术,45°斜仰卧位和仰卧位安置后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较俯卧位更稳定,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一次清石率等指标优于俯卧位及仰卧位。结论45°斜仰卧位经肾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具有安全、高效、微创的特点,患者体位舒适,便于术中麻醉检测,术中碎石易排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上尿路结石 经皮肾碎石术 体位
  • 简介:肾镜术后出血是泌尿外科常见的手术并发症,本院收治1例患者由于合并胡桃夹综合征造成经肾镜术后反复肉眼血尿。现回顾其临床资料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53岁。主因“发现左肾结石3年,左侧腰部胀痛1d”于2017年7月12日入院。泌尿系CT平扫提示:双肾多发结石,左侧为主,左侧输尿管上段结石,左肾盂积水。遂于2017年7月17日行超声引导下左侧经肾镜碎石取石术,留置左侧双J管及左肾造瘘管后结束手术。术后3d拔除左肾造瘘,术后10d拔除尿管,患者出院。

  • 标签: 胡桃夹综合征 经皮肾镜 出血
  • 简介:目的探讨自制两端开口输尿管导管在经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中的应用价值和方法。方法2013年5月到2015年5月共86例上尿路结石患者,将F5输尿管导管盲端自侧孔处剪除,修整平滑,PCNL术中用于灌注液体制造人工肾积水,灌注美蓝及插入斑马导丝协助寻找输尿管入口(UPJ),逆行放置安全导丝,引导斑马导丝留置双J管。结果8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0~120min,平均65min。无插管导致的损伤和出血。术中寻找UPJ困难者10例,6例经自制两端开口输尿管导管插入斑马导丝后循导丝找到UPJ,4例经灌注美兰后找到UPJ。无通道意外丢失。经肾通道顺行留置双J管困难者13例,均通过自制两端开口输尿管导管逆行置入斑马导丝引导下留置双J管成功。结论PCNL术中采用自制两端开口输尿管导管安全、方便,能协助处理术中遇到的一些意外困难。

  • 标签: 经皮肾镜碎石术 两端开口输尿管导管 双J管 肾结石 输尿管结石
  • 简介:目的探讨腹股沟桥在阴茎癌髂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方法2007年5月至2008年7月,对12例阴茎鳞状细胞癌患者行双侧髂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手术取腹股沟韧带上下方两个平行的横行切口,游离两切口间的瓣,形成腹股沟桥。经上方切口行髂淋巴结清扫后,于腹股沟桥下整块切除腹股沟浅、深组淋巴结,并保留大隐静脉。结果12例患者中,无一例发生切口缘的缺血、坏死或感染。10例(83.33%)的4个切口均I期愈合,余2例各有1个切口因淋巴渗液而延期愈合。3例(25.00%)轻微双下肢水肿。随访中4例(33.33%)出现不同程度的阴茎、阴囊水肿,包括2例下肢水肿者。结论腹股沟桥技术有助于保护腹股沟区瓣的血供,能显著减少甚至避免缘缺血、坏死的发生。

  • 标签: 阴茎肿瘤 髂腹股沟淋巴结清扫 皮桥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阴囊瓣在阴茎阴囊部Paget病局部广切术后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方法2010年1月至12月,我科对12例阴茎阴囊部Paget病患者行局部广切及一期阴囊瓣覆盖。详细记录评估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手术切缘情况及临床转归。广切术后皮肤缺损范围48~96(中位72)cm^2,中位随访时间为30(27~39)个月。结果所有瓣愈合满意,随访期间无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局部广切手术可以治愈浅表阴茎阴囊部Paget病。对于术后较大的皮肤缺损,阴囊瓣覆盖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 标签: 乳房外PAGET病 阴囊皮瓣 局部广切
  • 简介:目的探讨标准经肾镜(PCNL)联合膀胱软镜在复杂性肾结石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科2011年6月至2013年4月间,选取单侧或双侧复杂性肾结石患者79例,建立F22标准经肾镜手术通道,标准肾镜下四代超声气压弹道(EMS)碎石,联合电子膀胱软镜将各盏残余结石以钬激光碎石后冲出。同期对照组80例患者,单独使用标准经肾镜,以超声或(和)气压弹道碎石后吸出,术后均留置肾造瘘管4-5d,导尿管5-6d,双J管4-6周,术后随访12个月。结果79例患者手术时间50-140min,平均手术时间(87.68±15.48)min,平均术中出血量(46.25±14.46)mL,平均住院天数(8.32±1.42)d,一期手术手术清石率为94.9%,术后迟发性出血3例。与对照组比较,联合术式手术时间延长(P〈0.05),术后住院天数缩短(P〈0.05),一期清石率显著提高(P〈0.05),术中、术后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出血输血率明显降低(P〈0.05),术后并发症明显改善(P〈0.05)。术后分别随访12个月手术致肾功能损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肾镜联合膀胱软镜在复杂性肾结石的治疗是安全、有效、可选择的。

  • 标签: 经皮肾镜 电子膀胱软镜 复杂性肾结石
  • 简介:目的总结经肾造瘘术中肾静脉损伤的原因及处理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009~2014年间经肾造瘘及经肾镜取石术发生的3例肾静脉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例,女性2例;均在建立经肾通道过程中发生导丝穿入肾静脉,肾造瘘管沿导丝误入肾静脉及腔静脉,术后经CT检查明确。3例患者术后均在彩超监测下分次逐步拔除肾造瘘管。结果3例患者拔除肾造瘘管后,未发生肾静脉瘘口出血,未行外科手术干预,未出现肾功能损害。结论经肾造瘘术中发生肾造瘘管误入肾静脉后,采用留置并夹闭肾造瘘管、分次逐步拔除肾造瘘管是安全可靠的,可以避免外科手术干预。

  • 标签: 经皮肾造瘘 肾静脉 损伤 肾造瘘管 超声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