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7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阴性乳腺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2004年6月至2007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35例阴性(TN)乳腺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发病年龄、月经状态、临床表现、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情况、P53表达及病死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非阴性(NTN)乳腺进行比较。结果与NTN组相比,TN组的患者中位年龄较NTN组年轻(35岁比44岁,P=0.010)且绝经前患者较多(88.5%比67.3%,P=0.010);TN组浸润性导管癌较NTN组多见(91.4%比70.2%,P=0.008),且组织学分级Ⅲ级者较多(43.8%比22.5%,P=0.000);TN组淋巴结转移阳性者较NTN组少(31.8%比64.4%,P=0.000);TN组P53阳性表达率高于NTN组(51.4%比20.7%,P=0.000)。中位随访24个月,两组死亡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377)。结论阴性乳腺多见于年轻的绝经前妇女,主要病理类型为非特殊类型的高分级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少见,P53阳性表达率较高。

  • 标签: 乳腺肿瘤 病理学 受体
  • 简介:阴性乳腺(triple—negativebreastcancer,TNBC)是指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receptor,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2,HER-2)表达缺失的乳腺,约占乳腺的20%~25%。由于缺乏相应受体不能进行内分泌及生物治疗,目前这类特殊类型乳腺的治疗仅限于化疗,但效果欠佳,患者的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率较高,预后较差。

  • 标签: 乳腺癌患者 阴性乳腺癌 化疗疗效 receptor2 生存分析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 简介:阴性乳腺(triple-negativebreastcancer,TNBC)是一类缺乏ER、PR和HER-2蛋白表达的特殊亚型肿瘤,其占据乳腺发病总数的15%~20%[1]。此类肿瘤的侵袭性强,且患者无法从内分泌治疗或HER-2靶向治疗中获益,因此TNBC患者中位生存期短、治疗效果欠佳[2-4]。

  • 标签: 乳腺肿瘤 新辅助治疗 化学疗法
  • 简介:第31届圣·安东尼奥国际乳腺研讨会于2008年12月10日至12月14日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的圣·安东尼奥市举行。这是关于乳腺专题的一次国际性盛会。目前,阴性乳腺(triple-negativebreastcancer,TNBC)已经成为国际上乳腺研究的新热点。

  • 标签: 三阴性乳腺癌 临床特征 诊断 治疗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阴性乳腺(TNBC)TNM分期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7年6月在本院经临床诊断并手术病理证实的429例女性乳腺患者。TNBC患者98例,其余331例为非阴性乳腺(NTNBC)患者。按照IUCC/AJCC第6版乳腺TNM分期标准两组患者进行分期并对比分析。病理生物学行为和TNM分期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秩和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影响TNBC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本组TNBC占同期乳腺的22.84%(98/429),NTNBC占77.16%(331/429)。TNBC组与NTNBC组比较,在肿瘤组织学分级(Ⅲ级41.84%比21.45%)、组织病理学分类(浸润性导管癌73.47%比59.82%)、术后肿瘤局部复发(27.55%比13.29%)、肿瘤大小(直径〉5cm,41.84%比25.08%)、区域淋巴结转移(56.12%比39.88%)和远处脏器转移(25.51%比12.69%)的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0)。在TNM分期中,TNBC组与NTNBC组比较,Ⅰ期(8.16%比16.01%)、Ⅱa期(17.35%比26.28%)、Ⅱb期(17.35%比26.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而在Ⅱa期(24.49%比15.71%)、Ⅱb期(12.25%比6.04%)、Ⅲc期(9.18%比3.93%)和Ⅳ期(11.22%比5.14%),TNBC组所占的比例高于NTNBC组(P〈0.050)。TNBC组与NTNBC组比较,5年总生存率(76.53%比89.73%)和5年无瘤生存率(63.27%比74.32%)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0)。TNBC组的中位生存期为54.08个月(95%CI48.880—59.283),NTNBC组为59.00个月(95%CI51.515~63.849)。影响TNB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中的Ⅲ、Ⅳ期、区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脏器转移是影响TNB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乳腺

  • 标签: 乳腺肿瘤 三阴性 TNM分期 预后因素
  • 简介:阴性乳腺(triple—negativebreastcancer)系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缺失的乳腺。由于其组织学分级差、多伴p53突变、基底上皮分子标志物高表达,ER或ER相关基因及HER-2或HER-2相关基因低表达,缺乏有效内分泌治疗,是5种乳腺分子亚型中预后最差的一种。因此,及早准确地判定出该分子分型可以对临床治疗和预后分析提供帮助。既往都是通过单一病理检查对乳腺进行分子分型,对于乳腺具体分子亚型在MRI上的特征性表现,尚未见详细报道。

  • 标签: 阴性乳腺癌 病理检查 核磁共振成像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HER-2 分子亚型
  • 简介:目的研究阴性乳腺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supervision法对阴性乳腺标本进行VEGF—C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阴性乳腺中VEGF—c表达与临床病理特点之间的关系。计数资料问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阴性乳腺中VEGFC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月经状态无关(P〉0.05),而与肿瘤大小、分期、淋巴结状态及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肿瘤大、分期晚的患者,VEGF—C表达较肿瘤小、分期早的患者强,组织学高分级者VEGFC表达较低分级者强,淋巴结阳性患者VEGF-C表达较阴性患者强。结论阴性乳腺中VEGF—C的表达可能在促进肿瘤生长、浸润及转移中起作用。

  • 标签: 三阴性乳腺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转移
  • 简介:乳腺是一种生物学特性高度异质性的恶性肿瘤,其临床预后呈多态性,不同亚型的乳腺患者的自然发展史,生物学行为及对治疗的反应性和预后存在明显差异,目前根据基因标记的差异将乳腺分为不同的分子亚型,包括basal型、luminal型和HER-2/neu阳性型等。乳腺指ER、PR和HER-2/neu均无表达的乳腺,80%~90%的乳腺属Basal-like型乳腺,但少数Basal-like型乳腺可表达激素受体,

  • 标签: 三阴性乳腺癌 预后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表达twist基因对乳腺SUM159细胞干性特征的影响。方法用慢病毒构建过表达twist基因的乳腺SUM159细胞作为实验组(SUM159/twist),空载体构建对照组细胞(SUM159/vector)。利用RT-PCR检测twist转染前后mRNA水平变化;通过平板克隆形成、成球实验、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干细胞比例,并用RT-PCR检测干性相关基因SOX2、OCT4、BMI1的mRNA表达水平。mRNA及细胞克隆数等计量资料以x珋±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成功构建过表达twist基因的乳腺SUM159细胞,SUM159/twist细胞中的twistmRNA表达为2.04±0.15,高于SUM159/vector细胞的0.49±0.45(t=-16.33,P〈0.001);SUM159/twist细胞的克隆菌落数目(92.75±4.85)明显高于SUM159/vector细胞(44.50±5.19)(t=13.56,P〈0.001);成球实验显示:SUM159/twist细胞形成的细胞球数目(46.75±4.11)显著高于SUM159/vector细胞(22.50±3.41)(t=9.07,P〈0.001);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SUM159/twist和SUM159/vector细胞中的ALDH1+细胞比例发现:SUM159/twist细胞中ALDH1+细胞比例为(9.63±0.89)%,显著高于SUM159/vector细胞中的(2.31±0.21)%(t=13.85,P〈0.001);SUM159/twist细胞中SOX2、OCT4、BMI1的表达(12.39±0.63、13.35±1.56、6.48±0.96)均高于SUM159/vector细胞(1.61±0.33、2.67±0.28、2.70±0.35)(t=-29.68,-11.61,6.43;P均〈0.001)。结论twist基因能够增强乳腺SUM159细胞干性能力。

  • 标签: 乳腺肿瘤 转录因子 肿瘤干细胞
  • 简介:阴性乳腺患者出现转移后预后较差,脑转移较多见,而脑转移直接导致的死亡却不常见。多年来,临床医师一致认为乳腺患者病史及治疗反应都存在个体差异性。现在乳腺根据基因表达特征分为4个亚型:luminalA、luminalB、HER-2过表达、basal—like型。

  • 标签: 乳腺癌患者 脑转移 转移率 临床结果 复发转移 阴性
  • 简介:乳腺一般按照其基因表型分类,但现在越来越趋向于按照免疫组化(ICH)染色结果进行分类。这种分类在一些回顾性研究中其益处凸显,特别体现在对ER(-)、PR(-)、HER-2(-)、CK5/6(+)以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等标志物不同排列组合的预后研究中。MarcTischkowitz等在2007年7月24日出版的BioMedCentral上介绍了使用免疫组化标志物法改进受体阴性乳腺患者预后评估的新方法。本文对其主要内容进行介绍。

  • 标签: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免疫组化标志物 乳腺癌患者 预后评估 免疫组织化学 阴性
  • 简介:儿童乳腺(breastcarcinomainchildren或pediatricpatientswithbreastcarcinoma)泛指发病年龄小于20岁的乳腺患者[1],占儿童恶性肿瘤的比例〈1%,占乳腺的比例〈0.1%。分泌性乳腺(secretorybreastcarcinoma,SBC)以肿瘤细胞可在胞内和胞外产生丰富的乳汁样、嗜酸性分泌物为显著特征[2-3],占乳腺的比例〈0.15%[4-5],但却是儿童乳腺最常见的病理类型[1-2,6-8]。SBC多见于女性,男女发病比例约为1∶6[9-10],因此,男性SBC较为少见,而男童SBC则更为罕见。笔者以"乳腺肿瘤(breastneoplasm)"、

  • 标签: 乳腺肿瘤 儿童 男性
  • 简介:过度治疗指给予治疗程度超过疾病所需,导致患者不必要的机体损害和经济上的浪费。乳腺是全球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占女性新发恶性肿瘤的29%,病死率仅次于肺癌居第2位[1]。目前,乳腺治疗的方案主要参考基于大样本的临床试验数据制定出的各种指南,根据医师对复杂的临床信息(如疾病的程度、肿瘤生物学特性、患者情况)综合评判而个体化制定的,总的来讲治疗是越来越规范的,但仍存在过度治疗的现象。现将近年乳腺过度治疗的原因、现状及对策综述如下。

  • 标签: 乳腺肿瘤 过度治疗
  • 简介:癌肉瘤(carcinosarcomaofthebreast)是上皮成分及间质成分都具有恶性特征的一种恶性肿瘤。癌与肉瘤两种成分互相混合,发生在乳腺上极为罕见。作者经治3例(占本科35年来可手术乳腺5018例的0.06%),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证实,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乳腺肿瘤 肉瘤
  • 简介:目前,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及诊疗手段的不断提高,乳腺的研究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早期肿瘤的检出率和治愈率不断提高,患者总死亡率逐渐下降。但是对于乳腺仍存在大量的困惑亟待解决,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相同临床分期或病理类型的患者,采用同一方案治疗,其治疗的敏感性及患者预后存在明显的差异。事实上,乳腺是一类分子水平上具有高度异质性的疾病:

  • 标签: 乳腺癌 分子分型 分子生物学技术 方案治疗 早期肿瘤 总死亡率
  • 简介:随着肿瘤学的不断发展以及国际肿瘤学专家的相互交流,乳腺的治疗已较十多年前有所进步,治疗方法也不再仅限于化疗、放射治疗、手术治疗等。近年来,内分泌治疗也有新的发展,由抗雌激素药物演化到芳香化酶抑制剂,再加上靶向治疗的应用,为预后较差的HER-2过度表达乳腺肿瘤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案,既降低复发率,又提高生存率。随着分子肿瘤学的发展,学者们发现了不少生物标记物。这些生物标记物能为肿瘤专家预知治疗反应及预后结果提供帮助,

  • 标签: 治疗方法 乳腺癌 国际 HER-2过度表达 芳香化酶抑制剂 肿瘤学专家
  • 简介:乳腺内分泌治疗在肿瘤内分泌治疗中历史最久,可以追溯到1895年苏格兰外科医师率先给33岁晚期乳腺妇女实施双侧卵巢切除术,使其生存了4年,从而揭开了乳腺内分泌治疗的序幕。此后100年来,随着对乳腺了解的逐步深入,乳腺的内分泌治疗经历了肾上腺切除、卵巢切除、抗雌激素、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等发展过程。目前,越来越多的妇女采用药物去势代替手术去势,而肾上腺切除和垂体切除,因手术本身的风险及内分泌治疗新药的发展,已基本不用。故现在的乳腺内分泌治疗,主要是指药物治疗。1971年引入临床治疗的雌激素受体拮抗剂他莫昔芬,被誉为内分泌治疗的里程碑。20世纪90年代第3代芳香化酶抑制剂和诺雷德等药物性卵巢切除术制剂先后研制成功,使乳腺内分泌治疗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并已成为21世纪各期乳腺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内分泌治疗对于激素敏感性乳腺的患者可以降低复发和远处转移风险的概率。

  • 标签: 乳腺肿瘤 内分泌治疗 他莫昔芬 芳香化酶抑制剂
  • 简介:男性乳腺(malebreastcancer,MB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少见疾病,呈地域性分布,高危因素有激素水平的变化、BRCA基因变异等,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浸润性导管癌,由于就诊不及时等原因,预后不佳。治疗决策大多参照女性乳腺(femalebreastcancer,FBC)资料,缺乏有价值的前瞻性研究。标准的手术方案为乳腺单纯切除术士腋窝淋巴结切除。

  • 标签: 乳腺肿瘤 男性 诊断 治疗
  • 简介:圣·加仑乳腺国际会议每2年在瑞士的St.Gallen召开,是全球很有影响力的乳腺治疗研讨会,会议一直把“就临床治疗中如何应用相关证据达成共识”作为重点。第10届会议于2007年3月14日至2007年3月17日召开。本次会议集中讨论了目前有关乳腺诊治的热点问题及临床研究的最新成果,现将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 标签: 乳腺肿瘤 MRI 前哨淋巴结活检 全身静脉化疗
  • 简介:乳腺起始行局部治疗时,没有明显的转移,但随着病程进展最终死于远处转移或复发。骨是乳腺最常见转移部位,骨痛和功能障碍是其主要危害,由于乳腺骨转移后还可有较长的生存期,如何更有效地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是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分析了我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二院于1992—2004年问收治的104例乳腺骨转移的患者的治疗方法。

  • 标签: 乳腺癌骨转移 综合治疗 浙江大学医学院 长生存期 局部治疗 远处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