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压力性尿失禁(stressurinaryincontinence,SUI)现已逐渐成为一个社会学和卫生学问题。近年,SUI手术治疗在全国范围得到推广,临床医师在术前应该完成患者SUI症状的评估,通过全面、有效的术前检查明确患者是否尿失禁,尿失禁的类型,SUI的分型及有无合并疾病以确保需要手术的患者在最适当的治疗时机接受最佳方案的手术治疗。

  • 标签: 压力性尿失禁 术前检查
  • 简介:压力性尿失禁(stressurinaryincontinence,SUI)是一种常见的良性疾病,它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根据尿失禁相关指南推荐,中重度SUI患者目前首选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术前对患者的充分评估及对治疗效果的预测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残余尿(post-voidingresidual,PVR)是需要监测的重要指标之一,可通过导尿法、超声测量法或尿动力学检查进行测量,术前PVR的量界定在100mL内较妥,术前的尿动力学检查可以帮助诊断并预测治疗效果,使医生能充分了解膀胱功能及尿路是否梗阻,而术后PVR测量可以及时反映尿潴留问题并帮助尽早解决。

  • 标签: 压力性尿失禁 残余尿 尿潴留
  • 简介:目的对比特殊病理类型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carcinoma,EC)与子宫内膜样腺癌术前、术后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收集2006年12月至2011年1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病理诊断为特殊病理类型(子宫乳头状浆液性腺癌、透明细胞癌、癌肉瘤)的EC患者,均行分期手术,术后病理证实仍为此类病理类型的患者57例,将其与同一时间段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538例作对比,进行EC预后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就诊年龄、初潮年龄小于特殊病理类型EC患者,高血压、糖尿病、肥胖(体质量指数>28kg/m2)所占比例、术前血清糖类抗原(carbohydrateantigen,CA)125阳性率、术前雌二醇(estradiol,E2)水平均高于特殊病理类型EC患者(P<0.05)。两组原发不孕、继发不孕、绝经年龄、绝经后阴道出血、血清CA199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分期,特殊病理类型EC患者中Ⅱ期、Ⅲ期、Ⅳ期所占比例高于、Ⅰ期所占比例低于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P<0.05)。术后特殊病理类型EC患者腹水细胞阳性率、p53阳性率高于、雌激素受体阳性率低于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P<0.05);两组孕激素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样腺癌术后生存率高于、复发率低于特殊病理类型EC患者(P<0.05)。结论术前E2增高、CA125增高,子宫内膜样腺癌可能性大。特殊病理类型EC患者发病时期别较晚,恶性程度高,危险因素多,易复发,5年生存率低,预后差。故早发现、早治疗,对提高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特殊病理类型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样腺癌 相关因素 预后
  • 简介:目的:评估宫颈电圈环切术(LEEP)诊治宫颈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71例宫颈病变患者行电子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及LEEP术。将术前活检与LEEP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阴道镜下活检病理结果与LEEP术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为70.8%。术后病理级别升高者有18例,级别下降者有32例。结论:LEEP术具有疗效好、操作简单、安全、术后并发症少、且可提供完整的病理标本等优点,可以部分弥补阴道镜下活检的缺陷,且有治疗作用。但应掌握LEEP治疗的适应证,规范手术操作,结合阴道镜检查,注意术前、术后的病理变化,已避免治疗不足和过度治疗。

  • 标签: 电圈环切术 阴道镜 宫颈活检 宫颈病变
  • 简介:目的探讨穿透性胎盘植入手术方式,以提高母儿救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6个月术前可疑穿透性胎盘植入的患者共3例,结合文献探讨如何选择制定术前可疑穿透性胎盘植入的手术方案。结果近6个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孕妇共1118例,经过B超或/及MRI检查可疑穿透性胎盘植入的共3例,手术及病理检查明确诊断的有2例。其孕周分别为32^+6、32及35周,其中2例有剖宫产史及2次以上宫腔手术操作史,此2例均为中央型前置胎盘,均为胎盘植入在原剖宫产切口瘢痕部位,其中1例穿透性胎盘植入并浸润至膀胱,另1例胎盘植入已达子宫浆膜层,但尚未穿透,与泌尿外科等多科室协作完成子宫切除术。另1例为第1次宫内妊娠,突发腹腔内出血伴失血性休克及胎死宫内。术中见胎盘附着并全部植入于子宫右角,突破宫底后壁浆膜层,直径3cm破口,有活动性出血,尽量保留子宫肌层组织并切除植入胎盘。结论可疑穿透性胎盘植入在原剖宫产术后瘢痕部位者术中出血难以控制,术前应多科室协作共同讨论,充分术前准备并制订手术预案;出血凶猛采取止血措施无效时应果断行子宫切除术;重视个体化手术方式的选择。

  • 标签: 穿透性胎盘植入 治疗方法 手术
  • 简介:乳腺癌术前化疗正在广泛地用于临床。研究表明行术前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其存活率与行术后化疗的相同。但是手术前化疗有其优势:它可以在体内评估肿瘤对化疗的反应,提高保乳术率且不增加局部复发的危险。尽管术前化疗可增加保乳术率,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第一,术前化疗对乳腺组织切除范围的影响目前尚不清楚。假如术前化疗能提高局部切除率,对于肿瘤大小相同的患者,

  • 标签: 手术前化疗 乳腺癌患者 试验研究 手术次数 手术前后 临床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子宫内膜癌的3.0T磁共振(MRI)图像特征,评估MRI平扫加增强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MRI图像,并按照FIGO2009子宫内膜癌分期标准进行MRI分期,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MRI分期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结果3.0TMRI-DWI诊断子宫内膜癌Ⅰ期160例,Ⅱ期18例,Ⅲ期21例,Ⅳ期3例,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相比,其诊断总体符合率为92.1%(186/202)。其诊断Ⅰ期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94.3%、76.7%、93.8%、78.6%和95.5%;Ⅱ期为100.0%、98.4%、83.3%、100.0%和100.0%;Ⅲ期为75.0%、98.3%、85.7%、96.7%和97.0%;Ⅳ期为75.0%、100.0%、100.0%、99.5%和99.5%。结论在子宫内膜癌中,3.0TMRI-DWI术前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的符合率较高,可以作为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的常规检查,从而为临床决策提供客观依据。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术前分期
  • 简介: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大子宫肌瘤的微创治疗也成现实。为了探讨减少其术中出血的方法,上海市同济医院自2009年3月至2011年2月对86例大子宫肌瘤(至少1个肌瘤〉9cm),术前应用曲普瑞林1周后行腹腔镜下大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同期直接行腹腔镜大子宫肌瘤剔除术的91例患者进行了临床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子宫肌瘤剔除术 腹腔镜技术 曲普瑞林 疗效观察 术前使用 短效
  • 简介:目的评价动态增强磁共振联合弥散加权成像在新辅助化疗乳腺癌患者术前评估中的作用.方法30位经巴德针(BardmagnumbiopsyneedIes)穿刺活检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临床分期ⅡA~ⅢC,均予以新辅助化疗(含紫杉醇类和/或蒽环类)2~5周期.所有患者手术前均行磁共振成像(MRI)、B超及临床检查,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3种方法所测出肿块的最长径与最短径分别与之相对比,评价MRI在评估肿块大小范围上的准确性及在判断肿块化疗后形态改变上的作用,并且评估MRI在判断腋窝淋巴结转移方面的作用.结果MRI检查测出的肿块最长径与病理检查测出的最长径的关联性最高(r=0.840,P<0.05),B超检查与病理检查呈中度关联(r=0.635,P<0.05),临床检查与病理检查的关联性最低(r=0.583,P<0.05);最短径得出的结果与之类似.新辅助化疗后残留肿块在MRI上呈现两种形态:20%为多发结节型及树枝型,80%为单发结节型.MRI在腋窝淋巴结是否转移的判断上,敏感度为45.5%,特异度为50.0%,准确度为46.7%.根据最后动态增强磁共振联合弥散加权成像的结果,有5例患者改变了原订的手术方案.结论动态增强磁共振联合弥散加权成像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能更好评估残留癌的范围及形态,帮助外科医师更好地进行术前评估,更好地选择手术方式和确定手术切缘,但其在判断腋窝淋巴结状态的价值有待进一步探讨.

  • 标签: 乳腺癌 MRI 新辅助化疗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乳腺癌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P-糖蛋白(P—gP)和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的表达及其与化疗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84例原发性乳腺癌中56例术前未经任何抗肿瘤治疗组和28例术前辅助化疗组的肿瘤组织中GST-π、P—gP和TOPO—Ⅱ的表达情况。同时比较了28例术前辅助化疗组化疗前后乳腺癌组织中三者的表达阳性率。成组设计和配对设计的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乳腺癌组织中GST-π、P-gP和TOPO—Ⅱ表达与各病理因素无关(P〉0.050);28例术前化疗组化疗前组织中的GST-π、P-gP和TOPO-Ⅱ的阳性表达率与56例未化疗组标本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和P值分别为0.45,0.504;0.41,0.532;1.20,0.273),但与化疗后组织中蛋白表达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意义(X^2值和P值分别为4.57,0.033;3.90,0.048;4.98,0.026),GST-π和P-gP的表达较化疗前明显增多,但TOPO-Ⅱ的表达呈下降趋势。结论化疗影响了原发性乳腺癌组织中GST-π、P—gP、TOPO-Ⅱ的蛋白表达。监测其表达对乳腺癌化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GST-Π P-GP TOPO-Ⅱ 乳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