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对大鼠孕期一氧化氮(NO)合成的抑制,探讨一氧化氮/环磷酸鸟苷(NO/cGMP)通路在大鼠膈疝肺动脉高压发病中的意义及部分膈疝患者NO吸入效果不佳的原因.方法随机取孕9.5dSD大鼠13只,3只作为正常对照组(C组),给予橄榄油2ml灌入胃内,10只予异草醚(nitrofen)橄榄油溶液(200mg/只)灌入胃内.左旋精氨酸甲干预分小剂量组、大剂量组(分别为L-NAME1组、L-NAME2组)进行,每组各4只,自孕14d开始分别皮下注射左旋精氨酸甲(L-NAME)溶液250mg/kg/d、500mg/kg/d至孕20d,对照组(CL组)3只于同样时间段给予生理盐水注射.分析各组血管计数、中膜厚度百分比(MT%),同时对内皮细胞源性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表达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L-NAME1组、L-NAME2组与CL组胎鼠成模率、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NAME1组、L-NAME2组与CL组血管计数、MT%均较C组明显增高,但L-NAME1组、L-NAME2组与CL组之间相比,无显著差异;膈疝发生后,eNOS阳性表达率降低;使用L-NAME后eNOS阳性表达率进一步减低.结论阻断NO/cGMP通路,膈疝胎鼠肺小动脉的结构未出现相应变化.NO/cGMP通路的变化仅为肺动脉压力改变的功能性因素之一,调节NO/cGMP通路无法独立影响肺动脉的压力.

  • 标签: 横膈 NG-硝基精氨酸甲酯 血管发育异常 大鼠 疾病模型 动物
  • 简介:佝偻病是婴幼儿常见病及多发病,在25(OH)D3和1,25-(OH)2D3测定不能在基层医院普遍开展的情况下,骨碱性磷酸酶(BALP)测定仍为诊断佝偻病较特异、敏感指标.也可作为佝偻病疗效判断的重要指标。为了解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治疗前后BALP及骨X线变化特点,我们对70例佝偻病进行了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佝偻病 治疗前后 骨碱性磷酸酶 X线 相关性探讨 BALP
  • 简介:新生儿胃破裂是较少见的疾病,发病原因目前还不太清楚,其死亡率极高.本文对近期2例成活的病例报告分析如下.

  • 标签: 胃破裂
  • 简介:例l,男,26d。因皮疹、咳嗽4d,加重d就诊。4d前家长发现患儿额面颈部出现红色皮疹,伴发热,体温38.5℃,偶咳。其母正患麻疹。体检:体温36℃,脉搏180次/min,呼吸78次/min。全身皮肤发灰,可见散在的淡红色皮疹,压之褪色。双眼险肿胀,双眼球结膜轻度充血。口腔颊粘膜及口唇内侧可见麻疹粘膜斑。两肺可闻及密集的中小湿性罗音。心律齐,心音低钝,心率180次/min,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微胀,肝右肋下4.0cm,剑突下4.5cm,质软,肠鸣音弱。实验室检查VnBC6.7×10’儿,N0.35,L0.64。测血清抗麻疹IgM抗体(十)。给予吸氧纠酸,强心利尿,抗感染支持对症治疗。5d后皮疹开始消退,有棕褐色色素沉着斑及麦鼓样脱屑,治疗9d痊愈出院。最后诊断:新生儿麻疹合并重症肺炎、心衰。

  • 标签: 新生儿 麻疹 肺炎 合并症 病例报告
  • 简介:目的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第二信使蛋白激酶C(PKC)和1,4,5-三磷酸肌醇(IP3)及c-fos基因蛋白表达的关系进行研究.方法生后7d龄Wistar大鼠采用结扎右侧颈总动脉后放入含5%氧气和95%氮气的密闭容器20min的方法制作HIE模型,分别于造模后0,4,12,24,48,72h及7,14,21d留取标本.对照组只做假手术,时间点与HIE组一致.PKC蛋白定量采用Lowry法,活性测定采用γ-32P催化活性测定法.IP3测定采用放射受体竞争结合法,c-fos基因蛋白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结果与对照组比,HIE新生鼠脑皮质、海马神经细胞膜PKC活性降低(P<0.05或0.01),脑皮质神经细胞胞浆PKC活性升高(P<0.01),海马神经细胞胞浆PKC活性变化不大;动态观察PKC活性显示上述改变在造模后72h内明显,并持续到14d,造模后21d基本恢复正常.与此同时,脑皮质、海马神经细胞IP3含量降低,丘脑IP3含量升高,以上改变在14d基本恢复正常.新生鼠HIE造模后即刻脑组织各部即有不同程度的c-fos表达,且于缺氧缺血后4h达高峰,以后强度逐渐降低,并持续至72h.脑皮质c-fos表达以Ⅱ-Ⅴ层明显,海马以CA1和DG区明显,CA3区也有表达,丘脑c-fos表达稍有增加.结论HIE诱导第二信使PKC及IP3发生变化,缺氧缺血激活的PKC可调节c-fos基因表达,持续的PKC活性降低及c-fos基因蛋白表达参与神经细胞损伤过程.

  • 标签: 新生鼠 缺氧缺血性脑病 蛋白激酶C C-FOS 1 4 5-三磷酸肌醇 基因表达
  • 简介:1临床资料病例1,女,4岁,因耻骨前包块4d就诊。查体:前正中线耻骨联合上方见局部皮肤隆起,扪及-4cm×2cm×2cm大小包块,质地硬,无压痛,活动度差.腹肌紧张时肿块明显突出。CT检查见肿块位于腹壁软组织内,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密度不均匀。行耻骨联合上包块切除术。术中见:包块位于腹直肌前鞘深面,腹直肌浅面,与周围组织边界清楚,予完整切除,见肿块呈球形,直径约4.0cm,包膜完整,质地较硬,剖开后观察呈黄白色,无液化、无囊性变、出血及坏死等。病理检查提示为耻骨联合上脂肪母细胞瘤,S100(+)、CK(-)、EMA(-)。

  • 标签: 脂肪瘤:干细胞
  • 简介:目的通过调查获得上海市卢湾区青少年2型糖尿病(T2DM)患病率及相关高危因素。方法对上海市卢湾区12所中学,共10442名(男5319名,女5123名)中学在校生进行晨尿尿糖筛查,对尿糖阳性者进行尿糖复查,并进行空腹血糖及糖耐量试验(OGTT)检查,以确诊糖尿病。对确诊的糖尿病患儿进行糖尿病临床分型诊断,并收集T2DM患儿家族史、出生史、既往史及喂养史等资料。统计上海市卢湾区青少年T2DM患病率并分析其高危因素和基本特征。结果第1次尿糖阳性者为125名,第2次尿糖阳性者为15名;发现T2DM患儿5例,其中男3例,女2例,11~14岁2例,15~19岁3例;随机抽取其中1所中学,同时进行OGTT检查,空腹及2h血糖达糖尿病诊断标准者2例,且与尿糖筛查结果相符;T2DM患病率为47.9/100000,男性为56.4/100000,女性为39.0/100000,各年龄组T2DM患病率:11-14岁为44.1/100000,15~19岁为50.8/100000;筛查出的T2DM患儿抗体检查(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胰岛细胞抗体及胰岛素抗体)结果均阴性;本次筛查出的T2DM患儿体重指数均属肥胖或超重范围,且均有T2DM家族史。结论上海市卢湾区青少年T2DM患病率较高,且随年龄增大呈增高趋势,女性患病率较男性低,肥胖及有糖尿病家族史是青少年T2DM的高危因素。

  • 标签: 2型糖尿病 患病率 高危因素 青少年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颈部囊状淋巴管瘤的发病机制及小儿颈部囊状淋巴管瘤的病理性质,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一定的指导.方法在68例小儿颈部囊状淋巴管瘤组织中应用免疫组化法(S-P法)检测PCNA、MMP-2的阳性表达情况,并以20例大月份引产胎儿的胸导管作为正常淋巴管组织对照.结果PCNA、MMP-2在小儿颈部囊状淋巴管瘤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7.6%、8.8%,与正常淋巴管组织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P值均>0.05).结论小儿颈部囊状淋巴结瘤可能是一种淋巴管畸形而非真性肿瘤.

  • 标签: 囊状淋巴管瘤/病理学 头颈部肿瘤/病理学 增殖细胞核抗原/分析 金属蛋白酶类/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mdm2基因在小儿肾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24例小儿肾母细胞瘤中的mdm2表达水平,分析mdm2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在24例小儿肾母细胞瘤中mdm2的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分化程度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mdm2基因高表达是小儿肾母细胞瘤转移中重要的分子生物学事件,检测小儿肾母细胞瘤中mdm2的表达情况对评估患儿的预后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肾母细胞瘤/病理学 癌基因
  • 简介:1病例摘要患儿,女,4岁,因反复发热5个月,头晕,头痛3个月并加重呕吐1周入院,患儿于入院前5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为39-40℃,每日3-4次,伴咳嗽,不剧,喉中有痰声。血常规:WBC33.3×10^9·L^-1,N0.8-0.9,红细胞沉降率(ESR)90mm·h^-1,X线照片示“肺炎”,

  • 标签: 反复发热 头痛 咳嗽 呕吐 红细胞沉降率 病例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