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产前诊断心脏病的胎儿,孕妇及其家庭选择终止妊娠的影响因素。方法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上海第一妇婴保健院胎儿医学部经超声心动图确诊的心脏病胎儿。每个胎儿家庭接受了多学科咨询会诊,被详细告知疾病的诊断、严重程度、治疗策略和远期预后。回顾性收集孕妇及胎儿的详细临床资料和家庭最终的妊娠选择,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探讨孕妇及家庭选择终止妊娠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162例胎儿进入分析,平均孕周26.5(17.4~39.5)周,24例(14.8%)胎儿合并有显著心脏外畸形。67例(41.4%)孕妇及家庭选择终止妊娠,其中罹患轻度、中度及重度心脏病胎儿中,孕妇及家庭选择终止妊娠的比例分别为16.0%、51.1%和76.2%;合并有显著心脏外畸形的胎儿中,终止妊娠率高达79.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儿心脏病的严重程度(OR=9.001,95%CI:4.143~19.557,P〈0.001),是否合并有显著心脏外畸形(OR=3.801,95%CI:1.814~7.962,P〈0.001)及诊断孕周(OR=0.750,95%CI:0.653~0.861,P〈0.001)是影响孕妇及其家庭选择终止妊娠的3个主要因素。结论对于合并有重度心脏病或显著心脏外畸形胎儿,孕妇及其家庭更倾向于选择终止妊娠。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胎儿超声心动图 产前诊断 终止妊娠 咨询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定量评价早产儿补充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LCPUFA)能否降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等的发生率。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CohraneLibrary、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获得早产儿补充LCPUFA对NEC、BPD、严重感染(败血症)和病死率影响的RCT文献,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5年8月27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采用改良JADAD量表评价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以相对危险度(RR)及其95%CI作为效应指标。采用RevMan5.3软件行Meta分析,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选择相应的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结果15篇RCT文献(n=2658)进入Meta分析。13篇文献JADAD评分5~7分,2篇文献〈5分,总体偏倚风险不大。Meta结果显示,早产儿补充与未补充LCPUFA组的NEC、BPD、严重感染(败血症)和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其RR及其95%CI分别为1.16(0.73~1.83)、0.94(0.79~1.13)、1.13(0.93~1.37)和1.15(0.56~2.36)。以胎龄行亚组分析,胎龄≤32周早产儿补充和未补充LCPUFA的NEC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42(95%CI:0.19~0.96),BPD和严重感染(败血症)发生率在胎龄≤32周早产儿补充和未补充LCPUFA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产儿补充LCPUFA不能降低BPD、严重感染(败血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可能降低胎龄≤32周早产儿NEC发生率。

  • 标签: 早产儿 二十二碳六烯酸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败血症 病死率
  • 简介:目的观察孟鲁司特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白三烯B4及尿白三烯E4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6~12月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的患儿75例随机分为孟鲁司特治疗组(n=38)和对照组(n=37),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片(4mg),每晚1次,连续口服7d;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白三烯B4及尿白三烯E4水平,并进行临床疗效分析;采用Pearson分析对血清白三烯B4及尿白三烯E4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白三烯B4及尿白三烯E4水平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孟鲁司特治疗组血清白三烯B4及尿白三烯E4水平与对照组相比下降更为显著(P〈0.05);孟鲁司特治疗组咳嗽、喘息、肺部喘鸣音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缩短(P〈0.05);血清白三烯B4与尿白三烯E4水平存在正相关(r=0.723,P〈0.05)。结论孟鲁司特治疗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与降低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白三烯B4及尿白三烯E4水平有关。

  • 标签: 孟鲁司特 毛细支气管炎 白三烯 婴儿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汗病各证候的影响因素,更好地规范小儿汗病证候诊断。方法以上海市5家医院的中医儿科符合汗病诊断的2~13岁患儿为研究对象,行5种证候(肺卫不固证、营卫失调证、气阴两虚证、湿热迫蒸证和气阳不足证)诊断。问卷调查汗病患儿的个人史、主要临床表现和饮食情况。分为2~5岁、~9岁和~13岁组。以Logisitic回归分析各证候的影响因素。结果2013年5月至2014年3月共收集313例汗病患儿,男171例(54.6%)。2~5岁组100例,~9岁组160例,~13岁组53例。肺卫不固证104例(32.2%),营卫失调证38例(12.1%),气阴两虚证65例(20.8%),湿热迫蒸证44例(14.1%),气阳不足证62例(19.8%)。12~5岁组气阳不足证占32.0%(32/100);~9岁组肺卫不固证占37.5%(60/160),~13岁组湿热迫蒸证占35.8%(19/53)。2小儿汗病5种证候与个人史相关性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早产是影响肺卫不固证、气阳不足证小儿汗病的危险因素,OR分别为2.092(95%CI:1.074~4.073)和1.636(95%CI:1.086~2.4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肺卫不固证汗出时间、部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及其95%CI分别为3.212(1.067~9.665)和4.182(1.280~8.405),以整昼日和颈部汗出为主;营卫失调证汗出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4.310,95%CI:1.296~14.331),以前胸和手足心汗出为主;气阴两虚证在汗出时间、部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及其95%CI分别为7.799(1.050~57.921)和4.978(1.086~7.414),以手足心汗出和上下半夜出汗为主;湿热迫蒸证在汗出部位、饮食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及其95%CI分别为9.925(1.106~14.366)和2.590(1.029~6.522),以肘部和腹股沟处汗出为主,喜食海鲜和油炸食品为主;气阳不足证在汗出季节、时间、部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冬季、白天出汗和项背部出汗为主。结论早产是影响小儿汗病肺卫不固证、�

  • 标签: 小儿汗病 影响因素 个人史 横断面调查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吸吮棒棒糖对促进小儿阑尾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符合病例入选标准的66例阑尾切除术后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对照组术后6h麻醉清醒后即开始肢体的被动和主动活动,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于术后12h开始早期下床活动;试验组除上述处理以外,术后6h开始吸吮草莓味棒棒糖,每4h吸吮1次,每次20~30min,直至恢复进食为止。比较两组患儿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排便时间。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了临床观察,试验组患儿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阑尾切除术后患儿早期吸吮棒棒糖有助于恢复肠蠕动,缓解术后腹胀,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 标签: 阑尾切除术 胃肠活动 儿童
  • 简介:矮小症是儿科的一种发育性疾病,中医认为此病归咎于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病因主要责之于脾肾,旁责心肝。在防治矮小症方面,无论中西医都基本达成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共识。同时有临床报道显示,中医辨证论治对于矮小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尚存在中医研究范围相对局限、临床经验尚未形成规范的辨证论治体系等问题,仍有待进一步探索。

  • 标签: 矮小症 中医药研究 文献计量学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婴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和诊疗方法。方法2008年8月至2014年1月作者收治婴儿急性阑尾炎36例,其中4例采取保守治疗,32例采取手术治疗。结果36例中,35例获治愈(97.22%),1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2.78%)。32例手术患儿术后并发切口感染6例(18.75%),腹腔残余感染6例(18.75%),粘连性肠梗阻3例(9.38%)。结论婴儿急性阑尾炎诊断困难,并发症的发生率高,需根据病情和病史结合辅助检查,选择合理的治疗与手术方案。

  • 标签: 阑尾炎 急性 临床分析 婴儿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急性胰腺炎的发病因素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3月我们治疗的32例急性胰腺炎患儿临床资料。结果32例患儿中,胆源性胰腺炎12例(37.5%),外伤性胰腺炎8例(25%),特发性胰腺炎12例(37.5%)。急性轻型胰腺炎24例(75%),急性重症胰腺炎8例(25%)。26例通过非手术治疗治愈。4例合并胆总管囊肿患儿行胆道外引流术后治愈。1例胆总管囊肿合并胰腺炎患儿行胆道外引流术后,胰腺炎仍反复发作,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Endoscopicsphincteropapillotomy,EST)和鼻胆管引流(Endoscopicnosalbiliarydrainage,ENBD)后治愈。1例合并胰腺脓肿患儿行B超引导下行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后治愈。结论儿童急性胰腺炎以胆源性胰腺炎、外伤性胰腺炎为主,大部分患儿可通过非手术治疗治愈,复发性胰腺炎和合并局部并发症的胰腺炎可考虑内镜治疗和外科手术干预。

  • 标签: 胰腺炎/诊断 治疗 儿童
  • 简介:目的比较分析高容量血液滤过对脓毒性休克患儿血流动力学、血管活性因子及血管内皮通透性的影响。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确诊为脓毒性休克的36例患儿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容量血液滤过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高容量血液滤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管活性因子[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血栓素B2(TXB2)、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和血管内皮舒张因子(EDRF)]的变化情况,分析超滤液对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平均动脉压和血氧饱和度显著升高,心率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TXB2和sE-selecti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6-keto-PGF1α和EDR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超滤液显著降低了内皮细胞的跨细胞电阻(P〈0.05)。结论与常规容量血液滤过治疗相比,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能更有效改善脓毒性休克患儿的血流动力学及血管活性因子水平,降低血管内皮细胞的通透性。

  • 标签: 脓毒性休克 高容量血液滤过 血流动力学 血管活性因子 通透性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新生儿阑尾炎的诊断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作者近7年来收治的10例新生儿阑尾炎病例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案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10例患儿手术证实为新生儿阑尾炎,留置引流管7例。坏疽性阑尾炎6例,化脓性阑尾炎3例,合并NEC2例,鞘膜积液2例,先天性巨结肠1例,Amyand’s疝1例。手术后均痊愈出院,随访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新生儿阑尾炎发病率低,症状体征不典型,无特异性检查方法,腹部超声检查有诊断价值,及时剖腹探查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阑尾炎 治疗结果 婴儿 新生
  • 简介:目的总结肝窦阻塞综合征(SOS)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SOS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预后等情况。结果12例患儿中,8例患儿原发病为白血病,4例为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临床表现主要有腹胀(4例)、肝肿大伴触痛(9例)、脾大(6例)、体重增加(10例)。12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肝损害;凝血功能检测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7例;7例患儿行血D-二聚体检查,其中4例升高。血常规检测中,4例白细胞、粒细胞均降低;9例有不同程度的血小板降低。8例患儿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见弥漫性肝肿大、实质非均质改变,肝静脉变细、显示不清或胸腹水、脾大。2例行肝活检,示肝窦内细胞浸润或肝窦扩张。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均预后良好。结论白血病及干细胞移植患儿治疗后如果发生肝肿大、体重突然增加、肝功能异常、凝血功能异常等表现,需警惕SOS的发生。

  • 标签: 肝窦阻塞综合征 化疗 白血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 儿童
  • 简介:目的:通过回顾GrafⅡa型髋关节异常婴儿的髋关节发育情况,分析其与高危因素、伴发畸形和髋关节稳定性等的关系,初步探讨其与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疑似髋关节异常的筛查病例5816例,均采用标准化髋关节超声波检查,统计GrafⅡa型髋关节异常的发生率和髋关节发育的恶化率,评估其与髋关节异常的高危因素、伴发畸形、髋关节稳定性、侧别和性别的关系。结果筛查发现GrafⅡa型髋关节异常有112例(6.4%),172髋,平均随访10周后超声检查髋关节发育恶化病例为19例(18.6%),24髋,其中GrafⅡb型为14例,18髋;Ⅱc型为2例,3髋;D型为2例,2髋;Ⅲ型为1例,1髋。统计发现存在伴发畸形和单侧GrafⅡa型髋关节异常病例有更高的髋关节发育不良发生率。结论GrafⅡa型髋关节异常病例中,18.6%的病例有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可能,临床需密切随访观察,尤其是有伴发畸形和单侧发病的病例,但与临床隐匿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髋关节/生长和发育 超声检查 婴儿
  • 简介:目的了解实施家庭参与式综合管理(FICare)对住院早产儿母亲紧张焦虑情绪的影响,进一步证实在中国NICU中实施FICare的必要性。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设计。应用标准化"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父母紧张焦虑评分量表"(PSS:NICU),采用"入组时初次评分-FICare-出院前再次评分"的策略,由专职护士在早产儿母亲参与FICare之前和完成FICare出院当天进行PSS:NICU评分。结果2014年4月至2015年10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NICU符合本文纳入标准的早产儿560例,符合排除标准464例,符合剔除标准32例,64例参与FICare的早产儿母亲进入本文分析,男婴40例,胎龄(32.8±2.6)周,出生体重(1795±439)g,出生5minApgar评分〈7分3例。早产儿母亲的平均年龄(27.4±5.6)岁,大学文化程度及以上者占51.5%,初中文化程度以下者占3.1%,城市户口者占73.4%,家庭人均月收入〉5000元人民币占57.8%。参与FICare前早产儿母亲在PSS:NICU的2/4部分内容评分〉3.5分,完成FICare出院当天早产儿母亲PSS:NICU4个部分的评分均接近2分。参与FICare之前和完成FICare出院当天PSS:NICU4个部分:在孩子需要入住NICU是否使您焦虑紧张[(4.0±1.08)vs(2.02±0.93)]、NICU声光环境[(3.38±0.53)vs(2.18±0.25)]、患儿的病情和治疗状况[(3.76±0.45)vs(2.42±0.20)]、母子亲情父母责任感[(3.44±0.36)vs(2.20±0.18)]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2.124、12.637、11.471和10.879,P均〈0.001)。结论NICU早产儿的母亲存在较高的紧张焦虑情绪,允许早产儿母亲进入NICU参与FICare对缓解其紧张焦虑情绪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 标签: 早产儿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家庭参与式管理 家长焦虑评分 缓解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儿童创伤性髋关节脱位的治疗情况,探讨其治疗策略。方法收集26例创伤性髋关节脱位患儿临床资料,采用手法复位或切开复位治疗,对治疗结果进行Harris髋关节评分,根据治疗方法和年龄大小分组评估疗效。结果得到随访的22例患儿中,12例于急诊室早期复位成功,均为低能量创伤;入院治疗10例中,5例在麻醉下行髋关节闭合复位获成功,5例行髋关节切开复位。急诊室早期复位和入院复位治疗两组病例2年后髋关节评分分别为98.5和87.8,>8岁与<8岁两组病例2年后髋关节评分分别为86.6和99.1。急诊室早期复位和<8岁病例的治疗效果优于入院治疗和年龄>8岁组。结论儿童创伤性髋关节脱位治疗要早,需尽早进行关节复位,必要时行切开复位治疗,低年龄、低能量损伤的儿童具有更好的治疗结果。

  • 标签: 髋关节 创伤和损伤 脱位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阴性阑尾切除的现状、变迁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1—2010年所有因诊断急性阑尾炎而接受阑尾切除,术后结合临床和病理诊断明确为阴性阑尾切除的病例资料。①搜集阴性阑尾切除病例基本资料;②按年份分成4组:A组(1991—1995年)、B组(1996—2000年)、C组(2001—2005年)及D组(2006—2010年)。分析各组阴性阑尾切除的发生率,并与同期阑尾穿孔率进行比较;③按年龄分成4组:婴幼儿组(1d至3岁)、学龄前组(4~7岁)、学龄期组(8~12岁)、青春期组(13~16岁),统计各年龄组患儿阴性阑尾切除率。结果本院20年间共实施阑尾切除术5469例,其中阴性阑尾切除694例,占同期阑尾切除病例的12.7%。阴性阑尾切除病例中,阑尾误切47例(6.77%);酷似阑尾炎病例647例(93.2%);阴性阑尾切除率从1991—1995年的14.9%下降至2006—2010年的7.58%,P值<0.001,提示阴性阑尾切除率呈稳定下降趋势;阴性阑尾切除最多发生于8~12岁患儿,最少发生于0~3岁患儿;男女比例为1∶0.9。最常见误诊疾病为肠系膜淋巴结炎、上呼吸道感染、胃肠炎、梅克尔憩室、原发性腹膜炎。结论20年间本院阴性阑尾切除率为12.7%,与阑尾穿孔率相同,均呈稳定下降趋势,大多为酷似阑尾炎疾病,误诊病例少见。

  • 标签: 阑尾切除术 阑尾炎/诊断 数据收集
  • 简介:目的:总结Rex分流术及Warren分流术治疗8例门静脉海绵样变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2012年12月至2015年1月作者采用分流手术治疗门静脉海绵样变8例,其中Rex分流手术5例(2例为断流手术后出血复发),Warren分流手术3例。Rex分流术选取自身门静脉Rex窦与扩张的胃冠状静脉等做吻合,并在血管吻合前后测量门静脉压力,门静脉压不同程度地降低。Warren分流术将游离脾静脉与左肾静脉相吻合,吻合前后均测门静脉压力。结果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1个月,患儿生长发育如同龄儿,均未出现门脉高压性脑病;1例于术后16个月再出血1次,后未再出血,7例无再发出血;1例术后出现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经溶栓及抗凝治疗后痊愈;1例行脾动脉结扎术患儿术后出现脾梗死,间断发热1个月。结论分流手术治疗门脉海绵样变,预防消化道出血效果良好,手术有一定的并发症。

  • 标签: 门静脉压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外科手术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蝎黄解痉治哮颗粒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和Th1/Th2类细胞因子变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24只6~8周龄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小剂量中药组、大剂量中药组,每组6只。制备支气管哮喘模型,小剂量中药组、大剂量中药组分别给予蝎黄解痉治哮颗粒免煎制剂每日0.72、2.89g,按20mL/kg配制成水混匀溶液灌胃每日2次,连续10d;正常对照组和哮喘模型组小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介素4(IL‐4)、IL‐5、γ干扰素(IFN‐γ)含量以及肺组织中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的变化,并观察BALF中炎症细胞和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哮喘模型组小鼠BALF中炎症细胞计数、IL‐4、IL‐5含量水平升高和IFN‐γ水平降低;肺组织中磷酸化p38MAPK表达水平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大剂量中药组小鼠BALF中炎症细胞计数、IL‐4、IL‐5含量水平下降和IFN‐γ水平升高;肺组织中磷酸化p38MAPK表达水平降低,与哮喘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大剂量中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38MAPK可能参与了支气管哮喘的发病过程。蝎黄解痉治哮颗粒对哮喘小鼠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38MAPK磷酸化、调节Th1/Th2平衡失调、减轻炎症细胞浸润有关。

  • 标签: 哮喘 蝎黄解痉治哮颗粒 TH1/TH2细胞因子 小鼠 动物 实验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急性肠套叠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本院收治的1165例急性肠套叠患儿临床资料,分析内容包括流行病学特征、诊断与治疗方法、临床疗效。结果1165例患儿年龄3个月至6岁,其中3~6个月684例(占58.71%);6个月至1岁110例(占6.44%);1至3岁192例(占16.48%);3至6岁179例(占14.60%)。体重超重108例(占9.27%);人工喂养518例(占57.94%);发病前有腹泻病史者168例(占14.42%)。临床表现为阵发性哭闹、烦躁922例(占79.08%),呕吐346例(占29.70%),排果酱样大便805例(占69.10%),腹部扪及包块841例(占72.19%);1103例超声检查阳性(占94.68%),直肠指诊阳性874例(占74.76%)。首诊确诊1128例(占96.82%);误诊37例(占3.18%)。全部患儿均经空气灌肠或手术治疗痊愈。随访3~9个月,无一例复发,无死亡病例。结论小儿肠套叠临床表现典型,年龄、体重、喂养方式,以及腹泻、上呼吸道感染等与发病有一定相关性。病程与治疗选择有一定相关性。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疗效较好。

  • 标签: 肠套叠 流行病学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锌与我国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发生的关系。方法系统收集2000~2015年涉及我国儿童ADHD血清锌水平的病例对照研究文献;采用Stata12.0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7篇文献,包括ADHD病例2177例,对照2900例。Meta分析显示,ADHD组儿童血清锌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合并效应值SMD=-1.33,95%CI:-2.22~-0.44,P=0.003)。敏感性分析显示两组在血清锌水平上的差异结果可靠,Egger's检验显示无明显的发表偏倚。结论儿童血清锌水平的下降可能与ADHD的发生有关。

  • 标签: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血清锌 META分析 儿童
  • 简介:目的了解2014年重庆地区手足口病的流行特点和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收集2014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门诊传染病报卡的手足口病病例和住院的手足口病病例,描述性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对住院并采集了粪便标本的手足口病病例,以RT-PCR方法行肠道病毒DNA扩增和鉴定并测序分型,构建系统进化树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207例手足口病患儿进入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男∶女为1.5∶1,以散居及幼托为主(97.9%),发病中位年龄2.1岁(1d至17岁),5岁以下患儿占94.2%;呈现4~6月和9~12月2个流行高峰,分别占全年发病的36.9%和52.8%。364例住院且行病原学检测阳性的手足口病病例进入病原学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其中239例为重症病例,EV71感染占64.4%;单纯EV71195例(53.6%)、单纯CA1618例(4.9%)、单纯CA623例(6.3%)、单纯CA106例(1.6%)、混合感染45例(12.4%)、其他肠道病毒77例(21.1%);EV71在1~6月检出率高,CA6在9~12月检出率高,EV71/CA6混合感染占9.3%。病毒序列分析显示2014年重庆地区分离到的EV71属于C4a亚型,CA16为B1b亚型,CA6与日本及西班牙等地的代表菌株同源性较高,CA10与中国其他地区流行株同源性较高。结论2014年重庆地区手足口病流行呈双峰模式,发病人群以5岁以下散居及幼托儿童为主。手足口病流行的病毒株为EV71C4a亚型和CA16B1b亚型。

  • 标签: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病原学特征 肠道病毒71型 柯萨奇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