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丙戊酸和莫三嗪单药治疗儿童失神癫癎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典型临床表现和视频脑电图(过度换气诱发实验阳性)确诊儿童失神癫癎,将患者进行随机开放对照分组研究。分别给予丙戊酸和莫三嗪单药治疗,随访1,观察患者的发作控制情况,脑电图的改善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共有48例入组,45例患者完成观察,其中丙戊酸治疗组23例,莫三嗪治疗组22例。丙戊酸组在服药12月时有17例实现无发作,其中15例脑电图无癎样放电。莫三嗪组在服药12个月时12例无发作(P〉0.05),其中6例脑电图无癎样放电(P〈0.05)。所有患者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丙戊酸和莫三嗪均为治疗儿童癫癎的安全有效药物;丙戊酸控制癎样放电可能优于莫三嗪。

  • 标签: 丙戊酸 拉莫三嗪 失神癫癎 儿童
  • 简介:韶光流转,盛世如约,201410月18,是湘雅医学院百诞辰。百湘雅,世纪回眸,湘雅医学院已在风雨中走过辉煌百。一百的栉风沐雨,湘雅始终迈着坚毅的步伐向前。

  • 标签: 儿科学 湖南 医学院 学子
  • 简介:韶光流转,盛世如约,201410月18,是湘雅医学院百诞辰。百湘雅,世纪回眸,湘雅医学院已在风雨中走过辉煌百。一百的栉风沐雨,湘雅始终迈着坚毅的步伐向前。

  • 标签: 医院 医学专家 医学史 湘雅精神
  • 简介:天津市从2009开始建立百咳监测体系,10来不断完善。该监测体系明确了百咳监测病例的定义及病例分类,建立了统一的、临床上简单可行的采样方法和实验室检测手段,规范了百咳病例的报告管理及疫情处置措施。该监测体系实施以后,百咳报告病例数显著上升,由2009的26例增加到2017的802例;诊断病例数由2009的19例增加到2017的662例;报告百咳发病率由2009的0.16/10万增加到2017的4.28/10万;报告百咳病例的医疗机构数由2009的2家增加到2017的53家;所报告病例的标本采集率达到93.66%。上述监测结果证明该监测体系明显提高了天津市百咳监测的灵敏度,更加真实准确地反映了天津市百咳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免疫策略的调整提供了参考依据。

  • 标签: 百日咳 监测体系 对比分析 天津
  • 简介:1.请作者投稿前仔细阅读本刊稿约并予以执行。2.稿件以及邮局汇款请勿寄个人,邮寄《临床小儿外科杂志》编辑部即可。3.投稿需附单位介绍信或推荐信,并寄审稿费40元。

  • 标签: 投稿须知
  • 简介:咳是由百咳鲍特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典型的临床表现为无热痉挛性咳嗽,大部分预后良好,少部分并发重症肺炎、百咳脑病、高白细胞血症、肺动脉高压,预后不良,甚至死亡。

  • 标签: 百日咳 白细胞 重症 血症 传染病 痉挛性
  • 简介:目的探讨早产儿肺出血的治疗与预后。方法选择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07~2016在新生儿病房住院并诊断为肺出血的早产儿10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时间分为2007~2011组(34例)和2012~2016组(72例);根据肺出血发生后使用的不同呼吸支持方法分为常频通气组(43例)和高频振荡通气组(HFOV组,63例);根据在肺出血之前未关闭PDA是否给予PDA结扎术分为未手术组(34例)和手术组(14例)。按照3种不同分组方法对患儿的基本情况、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012~2016组使用HFOV和PDA结扎术的比例高于2007~2011组(P〈0.05);2012~2016组住院期间病死率低于2007~2011组,住院时间长于2007~2011组(P〈0.05);2012~2016组颅内出血、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发生率高于2007~2011组(P〈0.05)。HFOV组住院期间病死率低于常频通气组,住院时间长于常频通气组(P〈0.05);HFOV组颅内出血、BPD的发生率高于常频通气组(P〈0.05)。PDA手术组住院期间病死率低于未手术组,住院时间长于未手术组(P〈0.05);PDA手术组颅内出血、BPD的发生率高于未手术组(P〈0.05)。结论HFOV和PDA结扎术的应用可使早产儿肺出血的生存率得到改善,但颅内出血、BPD的发生率也相应升高。

  • 标签: 肺出血 治疗 预后 早产儿
  • 简介:目的探讨新生儿百咳抗菌药物的可选方案,阐明致病株的抗原基因型。方法以20135月至20187月分离到的32株新生儿百咳鲍特菌为研究对象。采用E-test法检测红霉素、磺胺甲基异噁唑-甲氧苄啶(SMZ)、氨苄西林等共18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扩增分离株23SrRNA基因并测序,检测红霉素耐药基因的突变位点,分析菌株抗原相关的7个基因型(ptxA、ptxC、ptxP、prn、fim2、fim3和tcfA)。结果25株(25/32,78%)百咳鲍特菌对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克林霉素的MIC值均>256mg/L,且23SrRNA基因均有红霉素耐药A2047G突变。所有菌株对SMZ的MIC值均≤0.064mg/L。氨苄西林、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头孢曲松的MIC值波动在0.032~1mg/L。大环内酯类耐药菌株的抗原基因型均为ptxA1/ptxC1/ptxP1/prn1/fim2-1/fim3-1/tcfA2。结论新生儿百咳鲍特菌对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耐药常见,体外试验支持超说明书使用磺胺类抗菌药物是治疗大环内酯类耐药的新生儿百咳的可靠方案。耐药菌流行更加强调了免疫预防的重要性。

  • 标签: 百日咳 耐药性 抗菌药物 新生儿
  • 简介:目的分析本中心12来先天性食管闭锁的手术方式及术后近远期并发症,探讨提高食管闭锁治愈率的临床方法。方法对19991月至201012月作者收治的139例食管闭锁患儿诊治过程、疗效及并发症的防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总治愈率84.17%(111/139),其中I型治愈率为100%(5/5),111a型治愈率为60.71%(17/28),IIIb型治愈率为83.81%(88/105),V型治愈率为100%(1/1)。术后近期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19.42%(27/139)。103例随访病例中,远期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为24.27%(25/103),25例接受食管狭窄球囊扩张术,年龄〈6个月者12例,平均扩张2.1次,年龄〉6个月者13例,平均扩张3.6次,21例扩张后症状明显缓解,4例放置食管人工支架辅助持续扩张2~4周后症状缓解。结论提高食管闭锁患儿治愈率需要早期诊断、加强术前术后的管理、改进手术方式以及积极有效地预防和治疗术后并发症。

  • 标签: 食管闭锁 治疗结果 评价研究
  • 简介:目的客观呈现20来一期手术关腹和Silo技术分期修复治疗的先天性腹裂患儿存活情况。方法检索相关数据库,对两种方法治疗的腹裂患儿的存活率进行Meta分析,比较其差异。结果Meta分析显示,1988—2007一期关腹组术后存活率高于Silo分期修复组,敏感性分析结果与之一致。亚组分析显示,1988。1997两组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98。2007一期关腹组存活率高于Silo分期修复组。结论1988—2007一期手术关腹患儿术后存活率高于Silo技术分期修复。由于病例分组存在选择偏倚,难以得出一期关腹效果优于Silo技术分期修复的结论。

  • 标签: 先天性腹裂 症状 临床分析 治疗方法
  • 简介:《中国当代儿科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南大学主办的国家级儿科专业学术期刊。本刊为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收录期刊,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和国际权威检索机构美国MEDLINE、美国《化学文摘》(CA)和荷兰《医学文摘》(EM)收录期刊。

  • 标签: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儿科专业 征稿启事 杂志 中文核心期刊 中华人民共和国